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標題下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如您需更多中醫名方查詢,請滑至文章最後掃描微信二維碼。
中國的中醫文化博大精深,流傳了幾千年,是治療疾病,緩解人類痛苦的最好方法。說到中醫就離不開中藥,而自然界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存在,卻可以在採收以後入藥,能治療人類的多種疾病,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中藥叫防風,它來源於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風,是這種植物的乾燥根。防風入藥以後藥用功效特別出色,而且有多種不同的用法。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1、祛風解表
去風解表是防風入藥以後的主要功效,它對人類的頭痛,身痛和惡風寒症都有明顯治療作用,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出現外感風寒或頭痛頭暈時,可以直接使用防風來治療,它能讓人體出現的不適症狀明顯減輕。
2、去溼止痛
防風還是治療人類風溼骨痛的常用藥,他能祛風除溼也能去溼止痛,對人類的風溼性關節炎和風溼骨痛都有出色治療作用,另外人們在出現關節腫痛和經絡不通以及四肢麻木時及時服用防風也有出色的治療作用。
3、止痛止癢
防風這種中藥材不耽誤而心性溫,他還能去溼止癢,更能止痛,平時人們出現皮膚病,引發皮膚痛癢時,也能使用中藥防風來治療,它在治療時既能內服用也能外用。
防風的常見用法
1、治療偏頭痛的用法
防風在治療不同的疾病時用法並不相同,它是治療人類偏頭痛的常用藥,但在治療時需要搭配川芎和柴胡以及黃連等多種中藥材一起使用,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把防風和川芎以及柴胡等中藥材搭配在一起煎湯和具體用量可以諮詢專業中醫藥師。
2、治療黴菌性陰道炎的用法
防風入藥以後能消炎殺菌,也能抗病毒,在臨床上它是治療女性黴菌性陰道炎的常用藥,在治療的時候,需要把適量的防風和大戟以及艾葉等中藥材搭配在一起煮水,煮好以後薰洗患處,每天一次,每次十分鐘就能讓炎症儘快消退。
防風
別名: 關防風、東防風
防風為傘形科植物防風的根,多在春、秋兩季採挖,將根挖出後,除去鬚根及泥土,曬乾。防風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河北。內服多用來煎湯或入丸、散;外用多煎水燻洗。一般生用,止瀉炒用,止血炒炭用。
性味歸經:性微溫,味辛、甘;歸膀胱、肝、脾經。
功效:主治:祛風解表,除溼止痛。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風溼痺痛、風疹瘙癢、破傷風、骨節酸痛等。
服用禁忌:陰血虧虛、病不因風溼者忌服;血虛痙急或頭痛不因風寒者忌服
古籍摘要:
《神農本草經》: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痺,煩滿。久服輕身。
《名醫別錄》:脅痛,脅風頭面去來,四肢孿急,字乳金瘡內痙。
《經驗後方》:防風,去蘆頭,炙赤、為末,治崩中。
良方精選:
《方1》功效:適用於類風溼關節炎、風溼性痺痛。
配方:防風10克,薏苡仁30克
製法:將防風與薏苡仁一起水煎,取藥汁約2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1次服完,連服7日為1個療程,停3日後,再服下1個療程。
《方2》功效:祛風止痛消炎,適用於牙痛。
配方:防風、蓽茇、細辛、白芷各5克,良姜4克。
製法:取以上配方:焙黃,研為極細末,和勻,裝瓶備用
用法:用醫用脫脂棉蘸取藥末少許,塞入鼻孔,左側牙痛塞右鼻,右側牙痛塞左鼻,塞好後做深呼吸2分鐘,每日早晚各用藥1次
《方3》功效:可有效緩解足部皮膚瘙癢症狀。
配方:防風、苦參、白鮮皮、蟬衣、紫草、蛇床子各10克。
製法:將上藥煎煮取汁
用法:將藥汁加入洗腳水中進行足浴。每日1劑,分2次,每次10~30分鐘
《方4》功效:清熱解毒、利溼除疹,適用於水痘
配方:防風、荊芥、甘草、薄荷、蟬蛻、大青葉各15克
製法:將以上6味中藥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備用
用法:洗浴患處,每日2次
《方5》功效:化痰熄風,適用於口眼歪斜
配方:防風、川芎爺15克,當歸12克,僵蠶10克,蟬蛻5克,細辛4克,蜈蚣1條
製法:將上述所有藥材加水煎煮30分鐘,濾渣取汁
用法:趁熱溫服
《方6》功效:祛風除溼、解毒止癢
配方:防風、百部、透骨草、荊芥穗、土荊皮、苦參各30克,王不留行、大風子、皂莢各20克,白醋500毫升。
製法:將上述除白醋外的配方:加水1500毫升,煎煮至藥汁還剩2/3時倒出藥汁,再次加水1000毫升,煎煮至藥汁還剩一半時濾渣取汁與第1次所得藥汁混合,再加入白醋,拌勻。
用法:取一半藥汁,將雙手浸泡其中30分鐘,早晚各1次,每日1劑,3周為1個療程。
《方7》功效:適用於盜汗。
配方:防風200克,川芎100克,人參50克
製法:將上述中藥一同研成粉末狀
用法:睡前衝服,每次15克。
推薦:更多 民間中草藥 健康資訊,長按手指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
老祖宗們留下的偏方,很多簡單且實用!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用得著的時候,那就存起來吧,同時也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們,相信它的真的能幫到大家的!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網際網路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僅做信息分享,不作為醫療建議、推薦或指引。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使用。
點個在看,一起為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