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6.5Plus是雅思口語考試中的絕對高分,至少在中國考區是這樣的情形。無論從考官的期待角度或是從評分標準的要求角度來看,流利度的提升都是衝擊高分的基石,同時也是中國考生的最大攔路虎。考前分析或是考後總結,流利度是最先應該被提及被檢討的部分。那麼流利度應該達成怎樣的水準,以及在考試中應該體現出怎樣的?
P1
Part 1 部分首先應該迅速準確理解考官的問題,並在短時間內給出有針對性的回應,透過這樣的回應首先應該讓考官明白考生正確理解了問題。之後在對答案的拓展(expansion)過程中允許有短暫的猶豫(hesitation)或停頓(pause),因為這樣的停頓會使考生的答案(response)顯得更加自然真實而不會讓考官懷疑這是一個背的答案(overprepared)。如果考生出現了超過3秒以上的停頓但是能夠找回說話的節奏那麼也不應算作流利度不好的表現。因此,流利度不是語速快,不是不換氣式的從頭說到尾,而是一種良好的語感表現,一種回答問題時的現場感與真實感情流露。偶爾的猶豫或是停頓不會讓考官認為考生不具備完成答案的能力。
P2
Part 2 部分是整個考試中最特殊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因為這是考生在一場考試中能夠獲得的持續時間最長的個人發揮(personal long-run),且考官一般不會介入其中(至少在前一分鐘考官是不會打斷的),考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需要最大程度的展現。此時流利度就變成衡量考生使用英語表述現象,陳述觀點,以及抒發感受的能力的重要指標。如何做到能在考官打斷之前或是時間用滿之前保持適當的語速並輸出足夠多的內容成為考官評分的重要參考。這種持續說話(being talkative)的能力某些情況下甚至比單純的表達能力(包括詞彙及句式)對提分更有幫助。
P3
Part 3 屬於考試中的附加題,一道每位考生都必須要完成附加題。考慮到官方已經意識到絕大部分中國考生都能在考試之前熟悉當季考題甚至已經到手部分高質量備考材料,這部分考試也是考官對學生真實能力進行評估的重要依據。除去part 3問題本身的難度帶來的挑戰,更大的困難在於大部分考生沒有能力把自己的(零星)觀點用合適的結構和流暢的語言表述出來。在這個部分,流利度的要求不僅僅是控制停頓次數(fluency)更重要的是連貫性(coherence),這種對連貫性的極致要求等同於雅思寫作task 2部分對考生的文章結構和論證方式的要求。這也造成了很多考生即使能夠及時給出回應並且有能力對答案進行拓展卻不能獲取7+得分的重要原因。
在分析完口語考試三個部分對流利度的具體要求之後,有必要對提升流利度的練習方法做出總結。筆者認為:
對當季考題的熟悉
流利度的體現建立在對當季考題絕對熟悉的基礎之上,一次考試周期中包含30個左右的part 1 topics(400-500題),50個part 2話題以及衍生的part 3問題。其中part 1&2這兩部分的考題我們可以做到百分百精準的預測。那麼我們的考生沒有理由不在考試前東西每一個題目的考點,找到每個複雜問題的回答素材,這樣考生在考試中才能做到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經常有考生問,part 2 考官給的一分鐘準備時間應該做些什麼?筆者以為,那一分鐘你什麼也不需要做,因為在進入考場前你已經熟悉了所有part 2的考題,你為什麼還要在乎考試中那可憐的一分鐘呢?那一分鐘真的什麼也幫不了你!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雅思考試中依然是個說得通的道理。
表達能力
保證流利度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遊刃有餘的表達能力,這包含了應對各種part 1及part 3常考題型的固定句型。比如表述原因的句式,陳述觀點的句式,陳述事實的句群,闡述益處的句式以及描述事物及感受等的多變句型。這些是參加考試的基本功(童子功?),沒有這些積累即使考生有再多好的想法和素材也無法在考試中順利輸出。
高分建立在語言質量的基礎之上
相當一部分考生的流利度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但是得分總是徘徊在5.5到6分中間,一直無法取得突破的原因就在於語言的質量。比如,詞彙。在考試中考生為了保證流利度往往只能下意識的用出一些極其簡單的詞彙(往往是形容詞,動詞及部分副詞),因此得分自然無法突破6.5。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應該嘗試用一部分新學習的詞彙去取代那些已經爛熟於心的詞彙,這樣才能做到在考試中順利輸出。比如平時描述人物形象的詞彙是beautiful, lovely, cute等詞彙,背過一些類似gorgeous,elegant,graceful的高級詞彙卻沒有練習過 ,那麼考生如何才能在考試中想起來呢?這是無解的,也就是說在考試中,保證流利度的情況下,考生只能想到平時說的最多的詞彙因為考試的節奏不允許考生現想。因此流利度的提升不應該建立在犧牲詞彙的多樣性和表達方式複雜性的基礎之上。
高質量的答題結構
最後,一套高效,高質量的答題結構是短期內提升流利度的重要技巧。Part 1的三種提問方式(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及比較型問題)所衍生出來的數十種提問方式,以及part 2的人物類,地點類,事件類,經歷類以及媒體類話題都需要一套適配的答題結構。在這種固定答題結構的指引下,考生會清楚的知道答題的方向以及語言的組織。所有準備的句式及詞彙都能在這樣的答題框架內得到最好的補充和呈現。磨刀不誤砍柴工,考試就像一場戰爭,不充分全面的做好準備,考生如何能成為那幸運的20%(2017年雅思口語6,5分及以上考生佔總人數的比例)呢?
中國的雅思考場是全世界競爭最激烈的考場,無論是考官壓分還是同質化(低水平考生扎堆)考生太多,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考場中考生的致勝之道在乎流利度且只在乎流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