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圈的你今天養娃了嗎?

2020-12-20 三聲

棉花娃娃作為飯圈周邊一經推出就收穫了大量粉絲的喜愛,成為了飯圈的主流自製消費品之一,還由此誕生了「養娃」的交流圈子——「娃圈」。「娃圈」經過三年的飛速發展,不僅形成了自己的圈層文化,也正吸納著越來越多的飯圈外玩家入坑。

作者 | 王亦璇 張煒鋮

粉絲經濟一直在向外延伸,並尋找著新的機會。在已經較為成熟的飯圈之內,「娃圈」應運而生。「娃圈」是養娃的圈子,這個娃娃是指10cm到20cm尺寸不等的以棉花為填充物的玩偶,最早是作為一種偶像周邊存在,因為它們的設計原型都是偶像本人。

在微博上,粉絲數上千的棉花娃娃超話就有至少13個,它們大多與偶像直接相關。例如,「黃明昊娃娃」超話有1.8萬粉絲,還為專門曬「娃片」開闢了名為「汀仔幼稚園」的新超話。

國內的「娃圈」興起較晚,但卻有著非常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力。身處其中的「養娃高手」們,在手工原創、販賣營銷和圈層運營的過程中,也為棉花娃娃其本身賦予了更多成為潮流商品的元素。

在「娃圈」走紅的第三年,「養娃」也已不再是偶像或粉絲的專屬。愈來愈多無屬性的娃娃出現在了社交網絡上,慕名搶購的網友也非少數。同時,娃娃們在二級市場上的轉手率也極高,閒魚魚塘、微博超話內都有與「出娃」、「收娃」直接相關的次級圈層。「養娃」已逐漸成為一個發源於飯圈但也能夠跳出飯圈的行為,或者說,這是部分年輕人認可的追求美的方式,也是一股新的潮流。

有新的圈層就有次一級的亞文化,這也是一種飯圈文化的再生產。最明顯的徽標就是「娃圈」有自己的語言,購買娃娃叫做「接娃回家」,娃娃的「爸爸」指的是娃娃形象的原型,「娃媽」則是主導製作娃娃的人,「私生」指的是自己設計、自己聯繫廠家生產的娃娃。新生的文化也直接導向新的消費習慣:生產需要時間,所以大家會耐心等待團購,養娃需要給他們營造虛擬的生活環境,所以附屬的商品娃衣道具等應運而生。

01 | 「娃圈」從何而來?

由飯圈衍生而來的「娃圈」,起源於韓國的追星文化,在發展到2018年時已進入了熾熱化的階段。依託於選秀節目《Produce 101》第二季和由其推出的團體Wanna One的國民度和影響力,粉絲們在限定團有限的活動時間內,通過大量購買周邊產品表達對偶像的喜愛。

除了常規的相框、手幅和小卡之外,粉絲們開始追求與偶像關聯性更高的周邊產品,棉花娃娃因此逐漸成為Wanna One周邊中最受歡迎的一類,並一度向外擴散,衍生為飯圈中的一種流行符號。

在「娃圈」的最初形態內,娃娃們「追求」越像偶像本尊越出名的製成規則,以極具偶像特徵的形態出現。而少數幾款得到偶像親自認證的娃娃,將會在二級市場上被炒到遠高於其價值的價格。以一款原始價格為不到100元人民幣的網紅娃娃為例,在偶像認證之後,它在閒魚上被賣到了521元。

「娃圈」也形成了一套獨立的營銷體系——從前端產出到中部銷售以及後端消費,經濟鏈條上的每一點都被完美布局。具有畫畫技能又恰巧追隨某個偶像的人,會自願地在社交媒體上成為「娃媽」。從最初設計娃娃的模樣到最終聯繫工廠產出實體娃娃,都由其一手包辦。而一個棉花娃娃的「出生」,通常要經過少則數月多至一年的周期。因此,大部分喜歡「養娃」的粉絲們,會戲稱這一等待過程為「十月懷胎」。

對於不會外文或在外國沒有固定居住場所的中國粉絲來說,通過代購買娃是他們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據不完全統計,在Wanna One由2017年夏天到2018年底活動的一年多中,進行海外代購手幅及娃娃的「中間商」就有多達數十家。其中,最出名的兩位代購也已各自建立了5-8個社交媒體群和至少兩個微店店鋪。基於彼時限定團獨特的活動模式,許多娃娃被貼上了「絕版」、「獨家」等標籤,「娃媽」也會在推特上聲稱娃娃絕不二販或再販,以刺激粉絲消費。

從韓圈開始,以偶像為原型的棉花娃娃們逐漸催生出了「養娃」這一亞文化圈層內的集體行為。收藏不再是唯一的訴求,粉絲們會為娃娃們更衣打扮,也會相約其他「養娃高手」一同帶娃娃們參加線下聚會或外出遊玩。

02 | 「養娃」進行時

無論是在粉絲聚集的社區,比如閒魚和超話內自行創作生產,還是以店鋪的模式入駐電商平臺,製造這些棉花娃娃和娃衣的大多是粉絲,粉絲站會推出娃娃和娃衣作為購買專輯的特典或者作為自製周邊販賣盈利,散粉也會自己設計喜歡的形象並進行團購,有一些粉絲會自己手工製作娃衣自用或者售賣。

一隻娃娃的設計約稿費在兩百元左右,打樣費在700元到1500元不等,起訂量一般是50,滿足起訂量時的單價是50元左右,如果訂購量大,單價可以壓低到30元。也有一些偶像組合推出了官方娃娃,比如說通過《青春有你》出道的UNINE。

環環相接,娃衣成為了整個「養娃」過程中延續性最強的保留項目——粉絲們為了給娃娃打造不同的形象,會在風格各異的娃衣店中不斷回購娃衣。與製作娃娃的工序相同,每一件娃衣也要經歷畫手作畫、工廠打樣以及最終販售的完整過程。

娃衣畫手番茄表示,「娃衣要紅,也得能畫出靈魂。比如之前非常火的炸蝦套裝,粉絲應該不止覺得它可愛,而是跟自己偶像的娃很搭吧。」 在談及娃衣的標準時,番茄格外強調了「搭」這個字,她解釋道,「娃衣要和娃的發色、娃的臉型都搭,才顯得好看」。

娃衣的零售也在逐漸體系化。2018年以來,位於弘益大學附近的娃衣專門店在小圈子內走紅,不少追隨韓娛、內娛的粉絲都會前往打卡,為自己「養」的娃娃購買新衣。而在今年年初,另一家娃衣店idolllook也在淘寶網開設了其官方店鋪,中文譯名為「愛的路可」,並於3月份推廣了第一期線上直播活動。

粉絲們「養娃」的目標相當一致:讓娃娃漂亮可愛。「養娃」也有了範式:給娃娃買各種風格的衣服,各種同樣尺寸的道具。如何獲得更漂亮的娃衣、找到更新奇的玩法,為了交流這些問題,很多專門的社交帳號在網站社區中誕生了。

微博上的「娃衣bot」有23萬粉絲,「美娃娃bot」有28萬粉絲,專門用來展示可愛漂亮的娃衣和棉花娃娃,也發布棉花娃娃和娃衣的團購信息。作為一個資深「養娃」愛好者,Glory每天都不會錯過這些帳號更新的內容,她還會把自己覺得滿意的「娃片」投稿到這些帳號,並在評論區和感興趣的其它朋友們一起交流。

在年輕人們圈層分化更為明顯的時代,偶像逐漸演變成了更具有精神陪伴價值的「商品」。諸如棉花娃娃此類具象意義極其豐富的周邊的走紅,也是在偶像本人的承託之下,「精神陪伴」成功落地的表現。同時,飯圈消費品的不斷升級,也證明了粉絲端的創造能力是不可小覷的。

03 | 非粉絲專屬,美和流行更重要

中國飯圈娃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6年的超女娃娃。2006年,《超級女聲》正在湖南衛視熱播,湖南廣電下屬的少兒頻道金鷹卡通推出了超女卡通形象「超女娃娃」的徵集和選拔。經過海選、中期選拔和最後面向公眾的十強投票,9號作品最終成功當選。超女娃娃可以被類比為飯圈娃娃的粗糙版,在選出來的超女娃娃的基本形象上,製作方根據每個參賽選手的不同改變了娃娃的衣著和髮型,推出了超女比賽十強的選手專屬娃娃。

在當時,棉花娃娃這一消費品的出現就表明了亞文化圈層的潛力。金鷹卡通使用超女娃娃這一形象為主角製作了上百集的動畫片,在劇情裡,主人公跳脫出了超女這一限定角色,像普通的動畫主角一樣開始了日常的生活。大量未曾觀看超女比賽的少年兒童成為了動畫片的受眾,他們也購買超女娃娃的實體娃娃,但是購買原因顯然不是因為對偶像的喜愛,而是單純的對創造出來的超女娃娃本身的喜愛。

超女娃娃的設計是針對於少年兒童的,有著明顯的低幼化特徵,以及鮮豔的色彩和誇張的五官。但是現在的棉花娃娃的設計更偏向於年輕女性會喜愛的「萌」,在工藝和形象特徵上都趨於精緻小巧,配色也更加柔和。

更重要的是,隨著偶像工業在中國的發展,國產棉花娃娃在最初也同樣地被賦予了偶像的色彩,它既作為偶像周邊存在,也是可以發展出衍生玩法的玩具。絕大部分粉絲入坑的第一隻娃娃,都是自己偶像的擬人娃娃。購買的動力也出自於因為和偶像有相似之處,既可愛又是對偶像念想的實際載體。

Glory很難說清自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真正養娃的。她出於喜歡可愛的東西這一天然心態買入了當時偶像的第一隻娃,買回家之後也只是放在書桌上陳列。「最開始可能只是想給娃拍好看的照片,你刷微博可以看到很多其它粉絲會曬娃娃的照片,照片都非常好看。」為了拍照,她帶著娃娃出門,到處找「外景」。購買了道具,比如說和娃娃同等大小的動物玩偶,小朋友的「過家家」家具,給娃娃設置拍照的情景:在動物園和在小公主的臥室。「我覺得這是我的一種再創作,我的照片有很多人想不到的構思,棉花娃娃只是我的道具。」

拍照的確是很多人「養娃」的動力。閃閃也承認自己從照片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但是,「那更多的是和同好之間的交流,是一種記錄。」她覺得她對娃娃的感情就像是小女孩對待自己最喜愛的玩具,是一種互相陪伴的關係,而且娃娃總讓她想起自己的愛豆,這更令她對娃娃的感情更加深厚。「娃娃的可愛不止是它本身造型的可愛,你看到它就會聯想到自己偶像的可愛之處,在粉絲心裡偶像肯定是非常可愛的。」

通過社交媒體上的互動,不同圈子內的人們也擁有了互相認識的機會。逐漸地,「養娃」的快樂和對偶像的喜愛分離開來。Glory也購入了其它偶像的娃娃,雖然她可能連偶像本人是誰都不認識。「那些娃娃更加好看,自己家的娃娃沒有這麼好看的。」

「無屬性」的娃開始流行起來,它們不代表任何一個偶像,相當於原創設計,往往集合了很多「娃媽」們喜愛的元素:星星眼、比較生動的表情、貓爪、翹屁屁等等。

「娃圈」裡的人可以不是任何一個人的粉絲。芥末就是這樣一位玩家,她只是偶然地在微博上被「娃片」吸引。「這其實和你玩盲盒,或者任何一種潮玩很像。」她同時也是一位狂熱的盲盒收集者。「每一個娃娃都有自己的名字,有自己的特點,當你在圈內交流時,你只要說出娃娃的名字,大家都會很清楚那是什麼。」這其實和玩具們的IP無異。她會花很多精力在鹹魚上搜集那些網紅娃娃,「如果一個娃娃特別好看,那所有養娃的人都會認識它。」

值得一提的是,潮玩也看中了飯圈這一龐大的市場,或者說飯圈正在把潮玩納入成它的一部分。僅今年上半年,韓娛圈就有近十個粉絲站推出了以偶像本人為原型設計的盲盒周邊。這些橡膠小人往往是根據偶像不同時期的經典造型設計的,成為一個系列。玩法也和普通盲盒一樣,有些系列還設置了隱藏款。

Glory購買了這樣的周邊,並且迫不及待地想在收到之後給它們拍照,為此她已經開始瀏覽那些給Molly等著名小人拍的照片。盲盒也許就是下一個棉花娃娃,正在粉絲中掀起新的潮流。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相關焦點

  • 飯圈語言入侵,今天你縮寫了or被縮寫了嗎?
    尤其是飯圈女孩的發言,更是如同天書一般,似乎每天都會有新詞彙出現。 俗話說: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飯圈語言是飯圈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gwps 關我屁事 nsdd 你是對的 nxsm 你笑什麼 tcl 太慘了(偶爾也指某家用電器品牌) xjj 小姐姐 xmsl 羨慕死了 xswl
  • 坑娃駕到 | 今天的腦洞有點兒大——飯圈女孩和抑鬱症
    無意中了解了一些追星的飯圈女孩的日常,非常有意思,今天就聊聊這個話題。而且這個姑娘通過追星,平衡了工作和生活,找到了人生樂趣,找到了為之努力的方向,不是也挺好的嗎。可是現在,拼命雞娃仿佛也不夠了。別人的家長都能自學高中數理化,自己給孩子上課了,那我們家的渣娃還有什麼路可走呢?
  • 飯圈小學雞是什麼意思? 這些飯圈用語你了解了嗎?
    飯圈小學雞是什麼意思? 這些飯圈用語你了解了嗎?時間:2019-07-26 12:16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飯圈小學雞是什麼意思? 這些飯圈用語你了解了嗎?
  • 飯圈,和我/一位飯圈女孩的自述
    這種「老母親養兒子」的心理咱們都可以理解,可是她們忽略了幾點,1,網際網路是一個可以包含所有意見的地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喜歡他就有不喜歡他的人,你可以在評論區抒發你的愛意,卻不允許我發表我的意見。因為你會覺得我在挑刺。可是,你是以你愛豆為主,我或者網友卻不是。
  • 有些女孩母胎solo,卻偷偷給愛豆養了娃…
    但別誤會,這些「娃媽」們養的,是這種——今天O妹就為大家獻上精心準備的——當以上流程都走完,漫長的等待之後,你就可以得到自己的娃娃啦!最後還是希望大家理智消費,一起開開心心吃瓜,快快樂樂養娃O妹問:#你養過誰的棉花娃娃
  • 飯圈用語,dbq你跟上潮流了嗎?
    2018是有趣的一年,在被稱為「偶像元年」的今年,不僅出現了一大批的偶像,更出現了令人難以理解的飯圈用語。各大明星對飯圈用語的理解及解讀真的是我的快樂源泉了。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娛樂圈男藝人的直男式解讀飯圈用語。
  • JOJO都快飯圈化了,該反對動漫飯圈嗎?你討厭的真是動漫飯圈嗎?
    直到前段時間肖戰飯圈事件出來之後,我才第一次了解到了飯圈粉的可怕,也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那就是飯圈文化正在逐步吞噬我們的生活,一步步向各個領域靠近,連我最喜歡的動漫領域都被飯圈化了!最真實的表現就是當我在看JOJO這部熱血冒險番時,都能被無數的飯圈粉包圍,搞得我連彈幕都不敢開了!那麼,動漫飯圈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它對動漫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討厭的真的是動漫飯圈嗎?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
  • 你也是「飯圈人」嗎?
    如今,人們喜歡一個明星,除了自發形成粉絲、後援團,甚至關註明星生活的一舉一動,愈來愈多體系龐大、分工細緻的粉絲群體出現……「飯圈文化」因此產生。今年來,關於「飯圈」的事件引起人們高度關注。網絡釋義的「飯圈」,指的是粉絲在追星過程中組織起來的利益團體。這就表明了,飯圈追星與傳統追星是不一樣的。因為飯圈追星指的是有組織的群體追星,而傳統追星則是純粹的個人行為。
  • 為減輕生娃壓力,每月發上千元育兒補貼,有人幫忙養娃你贊同嗎?
    文|好孕姐提起生孩子,很多人都感覺生不是問題,主要是養孩子是個大問題。要有人幫忙帶娃,還有有人賺錢養家,還不能錯過孩子的成長,真是太難了。那麼,為鼓勵生二胎,減輕生娃壓力,人大代表建議,每月發上千元育兒補貼,讓國家幫忙養娃你贊同嗎?生二胎花錢是必須的,但也不光是錢的問題之前,總是聽很多寶媽說,家裡老人一直催生二胎,但是生活壓力大,養不起,不想生。
  • 養娃AA制靠譜嗎?夫妻體驗了一年「新型養娃」,直言悔不當初
    >這幾年AA制育兒模式,可謂是非常盛行,不少年輕人都採取了此類養娃模式,那麼,養娃AA制真的靠譜嗎?這個「新型養娃」的方式並沒有讓我們感覺到輕鬆,我們對這個決定後悔不已AA制嗎?歡迎說出你的想法!
  • 飯圈黑話,你能考幾分?
    每日都在迅速產生、普及的新飯圈黑話,絕對能讓你深刻體會什麼叫「知也無涯」。為什麼硬糖君對飯圈專業術語如此執著?還不是因為粉絲們既能刷榜投票抗大炮,還會繪畫修圖剪視頻,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更何況,飯圈邏輯已深入各個圈層。可以說在這個時代,你可以不懂明星,不懂娛樂市場,但真的不能不懂飯圈。讀懂年輕人,從飯圈開始。
  • 「無孩」小年輕熱衷「雲養娃」 網上狂刷曬娃微博
    新華社圖   「今天你『雲養娃』了嗎?」雖然乍一聽讓人摸不著頭腦,但「雲養娃」這個新詞卻在網上流行開來。「雲養娃」最常見的解釋是:沒有孩子的,在網上天天看別人曬娃,甚至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當成了「乾爹乾媽」;有孩子的,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養娃,即便娃不在身邊,也能通過視頻聊天等方式陪伴孩子。有人戲稱,「雲養娃」的感覺就像養了個電子寵物。   從「雲養貓」到「雲養娃」   根據網友們總結出來的定義,「雲養娃」是從「雲養貓」發展而來的。
  • 飯圈用語科普 ky什麼意思什麼梗是貶義詞嗎?
    飯圈用語科普 ky什麼意思什麼梗是貶義詞嗎?時間:2019-12-02 16:28   來源:主播八卦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飯圈用語科普 ky什麼意思什麼梗是貶義詞嗎?現在的娛樂文化特別的豐富,現在的粉絲確定被稱為飯圈,各種各樣的粉絲都有,也會各種各樣的飯圈詞語,飯圈裡ky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不了解飯圈文化的人,應該都不懂這兩個字母。ky其實是有特別意思的,在飯圈是有很   原標題:飯圈用語科普 ky什麼意思什麼梗是貶義詞嗎?
  • 飯圈sjb是什麼梗? 飯圈黑話你能看懂多少?
    飯圈sjb是什麼梗? 飯圈黑話你能看懂多少?時間:2019-07-20 12:44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飯圈sjb是什麼梗? 飯圈黑話你能看懂多少? sjb是什麼意思 sjb是神經病的縮寫,最先起源於飯圈,為了避免撕*罵對方sjb。
  • 飯圈潮人蔡徐坤,自創飯圈用語,猜對三條以上才可以稱為真愛粉!
    導語:飯圈潮人蔡徐坤,自創飯圈用語,粉絲看完一臉懵:我是個假粉嗎?所謂飯圈用語,顧名思義是飯圈追星女孩獨創的一種語言。也是當下00後非常喜歡用的一種語言,他們習慣將完整的話用拼音首字母代替。前不久,蔡徐坤接受採訪,記者考了考蔡徐坤一些飯圈用語,對於「禿頭女孩」、「交作業」等飯圈用語蔡徐坤還是有所了解的,但到了拼音縮寫這種時就一臉蒙了。之後又自創「ZDBC」來考記者,坤坤自信表示,ikun們都懂得。你們看懂了嗎?為此,蔡徐坤可是苦下功夫,努力學習。
  • 穿書系列,五本現言女配養娃文,娃他爸:媳婦帶上我!
    如果給甜寵文裡面的女配一次機會,你說他們還會選擇和男女主作對嗎?今天就給大家強推穿書系列,五本現言女配養娃文,娃他爸:媳婦帶上我!第一本:《花瓶女配養娃手冊》作者:桃花引第二本:《惡毒女配養娃記》作者:霸蛋總裁小短評:《惡毒女配養娃記》是強推的一本小說,也是網上書友們口口相傳的一本女配養娃文,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找來閱讀。
  • 「媽媽愛你」「xswl」飯圈用語怎麼產生的?
    可江湖沒有哥,總有哥的傳說,一直以來積累的好名聲讓路人紛紛站汪涵,「媽媽愛你」這種在微博上司空見慣的詞第一次使大家認真地思考:某些飯圈用語,合適嗎?正常嗎?
  • 養娃「AA制」靠譜嗎?新型養娃方式被現實打敗,夫妻直言悔不當初
    可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男性覺得自己並不應當抗下所有的家庭壓力,女性也覺得自己不應該把所有心思全都放在孩子身上,眾多的家庭開始相互抱怨,於是乎一種新型養娃方式悄然誕生——養娃「AA制」。養娃「AA制」靠譜嗎?
  • 專家建議放開三胎,你會生嗎?網友:養娃太貴,二胎都養不起
    網上有一組關於放開三胎你會不會生的投票,得票最高的是近一萬八的投票,網友說:不願意,養孩子太貴了。而得票第二的是,二胎都不想生。如果老公不體貼,比如覺得「不就是懷孕嗎?這麼矯情或者是把老婆放給自己的媽來管」婆婆和媳婦沒有矛盾的太少了,更何況是女人懷孕時這個敏感的時期。孩子出生後養育孩子的重任會放在女性的身上:產後母乳餵養那就是一定要媽媽來,而媽媽帶習慣孩子了,那孩子也比較認媽媽,不少帶娃的媽媽,吃不好,睡不好甚至上個廁所也要抱著娃。
  • 你知道張藝興在飯圈的摩斯密碼嗎?原來竟是這個意思!
    本文章由深秋絕塞誰獨家發布,給點點關注~~現在很多在飯圈混飯吃的明星偶像們總是喜歡把名字打成縮寫或者其他的東西打成縮寫字母,很多粉絲和網友就在想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想的頭都大了。難道這就是傳說當中的摩斯密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