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又發「高論」:美國停止病毒檢測,病例就會更少

2020-12-13 環球時報評論

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當地時間6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的一次活動上說,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不斷增加是因為病毒檢測做得太多,減少檢測數量就能減少病例。

川普當天表示:「如果我們現在停止病毒檢測,即使有病例,也會非常少。」報導指出,川普是在試圖淡化美國各州不斷出現新增病例激增的情況。

《國會山報》稱,川普經常對病毒檢測發表前後不一的評論。他曾說,美國檢測的人數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因此確診病例數量也更高,以此淡化疫情的嚴重性;但他也曾抱怨,美國的新冠病毒感染率太高、確診病例數太多,都是因為檢測了太多的人。

川普在15日發了一條關於病毒檢測的推特,能夠充分體現他的這一雙重觀點:「我們的病毒檢測比其他任何國家都規模更大、更先進(我們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如果沒有檢測,或者檢測不足,我們幾乎不會報告任何病例。檢測是一把雙刃劍——讓我們看起來很糟糕,但卻是件好事!」

報導指出,美國副總統彭斯15日也發表了類似的評論,暗示白宮已經將重點從應對新冠病毒疫情轉移到舉行總統競選集會,以及儘快重新開放各州上面。彭斯說,儘管美國多州近期新增病例數上漲,但美國應對疫情方面的工作一直在「穩步推進」,最近的病例激增可能是由於「檢測大量增加」。

(編輯:YZM)

相關焦點

  • 川普:如果我們不做檢測 病例就會變少 這是常識
    本文轉自【海客新聞微博】;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訪問賓夕法尼亞州的一處醫療物資中心。演講中,川普說:我們有世界上最多的新冠肺炎病例,這是為什麼呢,當你檢測,你就發現病例,當你檢測,你會發現人們有問題,如果我們不做任何檢測,病例就會變得非常少」。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訪問賓夕法尼亞州的一處醫療物資中心。
  • 川普發推再提「中國病毒」,「恐怖小說之王」入場:現在是美國...
    【環球網報導】「現在是美國病毒了,大男孩!」「恐怖小說之王」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當地時間7月5日晚毫不留情地懟了川普,起因是川普的一則推文。
  • 美國第一!川普給全球新冠病毒檢測排名,亞洲這一大國排第二
    【南方+8月11日訊】據印度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8月10日表示,印度在新冠病毒檢測方面排名第二,再沒有其他國家能與美國更接近。 根據川普的說法,美國已經對近6500萬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印度以1100萬人的檢測數據可以排列第二。 川普對記者說:「我們檢測了近6500萬人,沒有一個國家能接近這個數字。印度排在第二位,為1100萬人,但他們有15億人。就目前來說,我們的新冠病毒檢測規模在世界上排名第一,也是質量最高的檢測。」
  • 病毒再次逼近川普,他卻忙著找「替罪羊」,美國只剩下一張嘴?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美國白宮宣布,副總統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據悉,當地時間3月20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新聞秘書凱蒂·米勒發表聲明稱,副總統彭斯辦公室的一名員工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不過川普總統和彭斯副總統均未與此人有過密切接觸。
  • 美國確診病例累計2569例 川普接受檢測正等結果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14日下午3時,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569例,死亡51例。  川普已完成新冠病毒檢測 正等待結果   當地時間3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召開新聞發布會。
  • 國際緊張或再升級 美國29個大州新增病例躍升 川普稱加大檢測有...
    同時,由於美國29個大州報告疫情新增現象擴大,而川普總統卻稱加大檢測存在困難,扶助了過去24個小時內的避險增生,觸發黃金穩健上攻破位1760心理防線。  日內投資者將繼續關注疫情與中美局勢的進展消息。
  • 美國新冠肺炎確診數超154萬,川普:最近一兩天就會停止服用羥氯喹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截至美東時間20日16:55,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1547353例,死亡93119例。另據紐約時報統計,過去14天以來,包括德克薩斯州等在內的9個州新增病例出現上升。新華社資料圖延伸閱讀:川普:最近一兩天就會停止服用羥氯喹美國總統川普18日自曝服用抗瘧疾藥物羥氯喹預防新冠病毒引發巨大爭議後,據美國《國會山報》消息,川普當地時間20日表示,他服用羥氯喹的療程「最近一兩天」就會結束。「我想最近一兩天就能結束療程。我想就在兩天內。」
  • 川普再提「中國病毒」表述,外交部:停止對疫情問題汙名化
    川普再提「中國病毒」表述,外交部:停止對疫情問題汙名化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記者 王昕然 2020-12-10 16:40
  • 美國神操作:川普要求放緩檢測速度,醫院不想收治患者開陰性報告
    然後,美國總統川普對於病例的持續高發,居然想了一個指示全國醫療部門,放緩檢測速度,把新增速度降下來! 難道,在美國總統眼裡,放緩檢測,就會讓病毒也放緩速度?那麼是不是完全不檢測,病毒就會停止傳染了?
  • 美媒:川普病毒檢測呈陰性;白宮開始篩查
    據美聯社15日報導,美國官員當時間周六(14日)晚間表示,在拒絕接受冠狀病毒檢測數天後,川普的病毒檢測結果呈陰性。與此同時,白宮開始篩查任何與川普和其他官員密切接觸的人的體溫。川普說,在接受檢查之前,他的私人醫生告訴他,他沒有出現症狀,不需要檢測。
  • 川普檢測報告陰性,全球近百萬人已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新智元導讀】川普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出來了,陰性!緊接著,川普宣布將3月15日設為「全國禱告日」。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至少91萬人做了新冠病毒檢測。CDC的一種模型表明,1.6億-2.1億美國人可能在一年內患上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在20萬-170萬之間。哈佛研究人員估計,全球14億-42億人最終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 川普有何臉面污衊中國?這個美國生化基地曾兩次洩露病毒
    目前歸屬美國軍方管理,大概有1.1萬現役軍人在那裡服務於美國軍方的各個部門。為何這樣的一個生化基地會和人造病毒論扯上關係?在桌椅看來,其中的原因主要有3個。從技術層面上來說,人為的改造病毒對德克裡特堡來說難度並不大,德克裡特堡也擁有足夠的病毒資源去進行改造。但為更關鍵的是,這個基地曾經有2次洩露病毒的歷史。第一次病毒洩露發生在1989年。基地研究人員在菲律賓進口的猴子身上發現了一種新型的伊波拉病毒,由於基地的疏忽大意導致該病毒在美國部分地區擴散。
  • 美國俄亥俄州官方預計州內實際已超10萬人感染!川普:我將很快接受病毒檢測
    3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前)在華盛頓白宮的記者會上講話。新華社記者劉傑攝川普表示,在公共檢測機構參與下,全國下周將完成140萬份新冠病毒檢測,預計截至本月底將完成500萬份新冠病毒檢測。各州也將儘快設立無需下車的道路檢測點。川普表示,將賦予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更大的決定權,阿扎爾將可以免於受限於相關法律法規,為美國各州的醫院、醫生提供應對新冠肺炎的最大靈活性保障。
  • 川普發推特,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病毒」
    3月16日,美國三大股指收盤暴跌均超過11%。川普發推特稱,美國將對航空工業等其他受「中國病毒(Chinese Virus)」影響的行業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我們將會變得更強大!此前報導:都火燒眉毛了,美國一群政客為何還在叫囂「中國病毒」?
  • 美國高校新冠病例遍布50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0日報導,全美各高校學生和教職員工當中迄今發現超過4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實際數字可能更高,因為各院校隔幾天才更新一次病例數據。美國校園社交生活恢復正常,社團聯誼會等學生聚會場合引發多起聚集性感染事件。
  • 美國邁阿密市長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已進行自我隔離
    據美國NBC新聞6臺消息,美國邁阿密市長弗朗西斯·蘇亞雷斯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報導稱,蘇亞雷斯13日向NBC新聞網證實了這一消息。報導提到,在了解到自己可能與巴西總統博索納羅的媒體部門負責人可能有過接觸後,42歲的蘇亞雷斯於12日宣布進行自我隔離。
  • 美國機場停止疫情篩檢,川普害死19萬人還不夠?
    自美國疫情爆發以來,美國機場對國際旅客的新冠篩檢還是較為嚴格的。每位入境的旅客不僅要測量體溫、匯報行程和健康狀態,還要填寫問卷調查進行數據採集。美國機場停止檢疫,令人匪夷所思2020年3月起,美國將他們評估的高風險國家航班集中歸置於15個指定機場,對於去過中國、歐洲、巴西、伊朗等國家的旅客進行了更為嚴格的篩查,禁止來自這些國家的非美國公民入境。令人驚訝的是,美國決定從9月14日起停止機場的疫情篩查工作,大門敞開、來者不拒。
  • 參考快評|美國確診病例突破300萬,但這三大謊言更令人震驚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最新統計數據,美國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300萬,達到了一個令人震驚也令人擔憂的新的裡程碑。近半月來,美國的病例數以每天4萬甚至5萬的速度增長,周二更是創下了單日新增71987例的歷史最高紀錄。衛生專家稱,美國的實際感染數量至少高出10倍。
  • 川普稱打算捐獻血漿 自己的新冠檢測結果「樂觀」
    目前已有12名與會人員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其中包括川普與其夫人梅拉尼婭,而參加這場活動的人數共有約200多名。據美媒ABC新聞7日報導,該媒體獲取的一份政府內部備忘錄顯示,最近幾天,與白宮相關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升至34人,確診者包括白宮工作人員及其接觸者。宋魯鄭:白宮為什麼會被新冠病毒攻陷?
  • 美國有錢人能優先檢測?川普默認:也許這就是人生
    美國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加劇,一些名人自曝沒有任何症狀時也能接受檢測,而普通人只能苦苦等待檢測機會。當記者問道,是不是有錢有勢的人能優先檢測時,美國總統川普當眾回應,「也許這就是人生,有時候是會發生這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