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2018年研究生招生宣傳
學校簡介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是以民航為特色,工、理、文、管等多學科、多層次發展,綜合實力較強的多科型航空技術大學,被譽為中國民航飛行員的「搖籃」、中國民航管理幹部的「黃埔」,民航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基地」。我校研究生就業前景好,歷屆研究生一次就業率達到94%以上;學校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提供了豐厚的獎助學金,全日制研究生待遇優於公費待遇。除國家獎學金、助學金(6000元)外,我校為全日制研究生設有學業獎學金,覆蓋面100%,分為特等及一、二、三等獎,名額分別為10%、30%,30%,30%,金額為12000,10000,8000,6000元。
我校隸屬於中國民用航空局,位於成都平原的腹地廣漢市,距成都34公裡,城際高鐵15分鐘可達,高速公路30分鐘可到;學校佔地16000畝,設有5個飛行訓練分院,9個二級學院,1個社科部,23個本科專業,共有各類在籍學生22000餘人,5個訓練機場、230餘架訓練機型、各類先進的全任務模擬機和飛行模擬、空中交通管制等11個專業實驗室,國內唯一的省部級「民航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科研基地」以及世界一流的「中、美、法聯合發動機維修培訓中心」等,都是進行科學研究和民航高層次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研平臺和實踐基地。
學校校園優美,師資力量雄厚,科研經費充足。理論教師中副高職稱以上佔40%,碩士學位以上佔76%,已承擔和完成多項「8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民航科技項目;先後與美、俄、德、法、日、澳等國外大學、研究機構、公司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協作關係。
我校在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五個學科方向(學術型)、工程碩士類別下的兩個領域(專業學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飛行研究生,研究方向涵蓋飛行技術、航務管理、空中交通管理、機務維修、機場工程與管理、航空安全、航空信息等民航關鍵技術崗位。在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五個學科方向中,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為四川省省級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方向為四川省特色學科。
我校錄取的碩士研究生,通過飛行員體檢,經本人申請,學校同意,還可參加飛行訓練(需另行籤訂相關協議),符合民航飛行考核標準者可獲得相應等級飛行執照。
民航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也是高速發展的朝陽產業。伴隨著民航的高速發展,需要大量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作支撐。我校研究生在民航的發展建設中大有可為,熱忱歡迎航空航天類、交通運輸類、心理學類、安全類、大氣科學類、電子類、電氣類、管理類、計算機與信息類、能源與動力類、英語和機械類專業等相關專業考生報考我校。
研究生學費及獎助政策體系
1、學費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8000元/生/年
2、研究生獎助體系
獎項 | 金額 | 備註 |
國家獎學金 | 20000元/生/年 | |
國家助學金 | 6000元/生/年 | (有固定工資收入的除外) |
學業獎學金 | 特等12000元/生/年 | 研究生學業獎學金覆蓋面為100%,特等及一、二、三等獎,名額分別為該年級研究生人數的10%、30%,30%,30%。 |
一等10000元/生/年 | ||
二等8000元/生/年 | ||
三等6000元/生/年 | ||
單項獎學金 | 學術獎學金、優秀畢業研究生、優秀研究生幹部等 | |
三助崗位(助教、助研及助管) | 3000元/生/年 | 我校95%以上全日制研究生均獲得三助崗位 |
助學貸款 | 符合條件的研究生可申請國家助學貸款 | |
相關配套政策措施 | 開闢入學「綠色通道」等方式,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力度 |
備註:相關獎助學金評選辦法按照學校相關規定執行。此獎助體系發放範圍僅限全日制研究生。
飛行技術學院
飛行技術學院概況
飛行技術學院是中國民航飛行學院下屬二級學院,是擔任航空理論教學、科研和學生教育管理為一體的教學實體,在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領域的教學、科研方面擁有雄厚實力,有教師59名,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4名。該學院在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科方向(學術型)、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專業學位)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在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專業學位)招收非全日制飛行研究生。
科研平臺及創新實踐基地
飛行技術學院現有飛行模擬與仿真實驗室、現代導航技術實驗室、飛機性能實驗室、空氣動力學實驗室、航空人因工程實驗室。可為研究生提供優越的實驗條件。
為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飛行技術學院與波音公司、空客公司、中國商飛和國航、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建立緊密合作關係,並為學生到企業實習提供條件。
國際合作
與空客和波音公司合作開展了飛機性能工程師、飛行數據分析和基於性能的導航(PBN)等培訓以及要求授權的所需導航性能(RNPAR)程序設計等項目合作。
與漢莎系統(LufthansaSystems)公司在航行資料及機載導航資料庫等領域,開展培訓、信息處理及研究等合作。
研究生畢業就業總體情況
飛行技術學院研究生就業主要面向民航飛行技術與運行、航務管理、飛行籤派、航行情報服務、航空製造業、航空公司地面教員、民航安全管理、高校教師、民航行政管理等部門。其中分為全日制的地面工程技術類和非全日制的飛行類。已連續多年就業率100%。
學科專業介紹
一、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術型082304)
1、飛行技術與航空運行方向
本方向側重民用航空領域,針對運輸類飛機,兼顧通用類飛機和直升機,在飛行運行和應用技術領域進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針對民航運行領域的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具有多學科交叉、綜合性強、理論聯繫實際緊密、以應用為目標等特點。
本專業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專業背景的考生。
2、現代導航理論與應用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衛星導航理論、系統及應用技術,研究基於衛星導航及組合導航的航行新技術及其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測試驗證並分析評估導航性能,追蹤國際航行新技術的發展,為民用航空飛行運行提供安全、高效的現代導航技術和方法。
本專業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專業背景的考生。
3、航空人因工程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航空系統中人的局限性以及人與設備、規章、程序和環境之間的交互,以達到安全、高效工作的目的。航空人因工程的研究及其成果運用有助於減少民航人誤、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增進民航運行的安全。
本專業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專業背景的考生。
二、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學位085222)
飛行運行及安全技術方向
該方向主要培養民航領域與飛行技術與航空安全專業相關,且具備紮實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及安全管理人才。可進一步分為全日制的地面工程技術類和非全日制的飛行類。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飛機運行性能、運輸經濟性、民航規章與標準
航空事故分析、航空安全管理航空運行管理
衛星導航(GPS、GLONASS、Galileo、BD)技術及應用、衛星導航增強技術及應用、組合導航技術及應用
基於性能的導航(PBN)運行技術
現代飛行程序設計及航行情報服務技術
航空數據(含導航數據)處理及管理技術
通信導航監視(CNS)技術及應用
飛行視景增強技術(HUD、EFVS、SVS、CVS)及應用
民航從業人員非技術技能訓練(包括CRM、TRM、MRM以及DRM訓練等)
民航人誤的識別與控制(包括飛行、空管、運行控制、航空器維修)
民航從業人員的心理選拔理論與技術
本專業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科專業背景的考生。
我院在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領域的研究在國內民航界居領先地位,在國際上亦具有先進性。我院已與國際民航組織、美國聯邦航空局CAMI研究所、德國宇航研究院、波音公司、空客公司、德國漢莎系統公司、歐洲飛行員選拔與培訓學院等國外研究機構以及國內外相關民航單位、研究機構和高校建立了長期的良好合作關係。已建立國內一流的飛行技術與航空安全重點實驗室(包括飛行模擬與仿真實驗室、現代導航技術實驗室、飛機性能實驗室、空氣動力學實驗室、航空人因工程實驗室),總價值近7000萬元人民幣。近年來,我院在相關領域已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出版教材及學術著作12部,其中20餘篇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承擔或參與完成國家「863」民航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聯合基金重點項目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0項、橫向及其他科研項目逾50項,到位科研經費超過2000萬元。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三等獎4項;省部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飛行中人的因素與駕駛艙資源管理」「空中領航」「飛行原理」「飛行性能與計劃」等是四川省精品課程。我院在高原及特殊條件下的飛行運行研究和應用在國內居領先地位,目前已完成溫州、洛陽、宜昌、阿勒泰、喀納斯、那拉提、瀾滄、黎平等多個機場的儀表飛行程序和性能研究,實現了理論研究與飛行運行實踐的有機統一。
學科帶頭人
羅曉利教授,民航特聘專家、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中國民航飛行技術專業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四川省心理學會常務理事、應用心理學會副主委,四川省應用心理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空軍航空大學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民航從業人員心理選拔理論與技術、航空人因與機組資源管理訓練理論和方法、人誤識別與控制、高原複雜機場飛行員行為特徵以及民航從業人員心理健康與EAP等領域的研究。近五年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獲民航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發表學術論文25篇,出版著作2部,在航空人因工程領域有較高的學術造詣。
餘江教授,飛行技術學院副院長,民航局中青年技術帶頭人,民航飛行學院學術帶頭人,碩士生導師。專業領域包括:飛機運行性能、運輸經濟性、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適航與運行規章等。獲部級科技進步獎3次,發表專業學術文章27篇(核心期刊14篇,EI檢索3篇),公開出版民航飛行學院教材《飛行原理》1本、獨著《高原/地形複雜機場和航線運行的飛機性能分析》1本。指導碩士研究生8名,承擔各類科研項目數十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組長1項)。具有12小時TB20飛行經歷和A320型別等級改裝經歷。參加過Boeinglevel1/2/3性能培訓和軟體課程培訓,參加過AirbusG02/G03/G06/G09/TRI性能培訓和軟體課程培訓。參與過民航局事故/事故徵候調查2次。
向小軍教授,男,漢族,1972年12月生,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碩士,飛行力學教研室主任。長期進行飛機性能和飛行程序等方面的航行服務研究和教學工作,並且從事包括基於性能的導航、平視顯示等航行新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工作。近五年主持省部級項目8項,企業委託項目20項,累計獲得科研經費資助超過800萬元;在《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等期刊上發表論文10餘篇,編寫了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飛機性能》教材,主持翻譯了國際民航組織8168號文件《目視和儀表飛行程序設計》;先後擔任「飛行原理」、「飛行性能與計劃」等課程的主講教師;編寫了民航局飛標司諮詢通告《AC-121-FS-2009-33航空承運人溼跑道和汙染跑道運行管理規定》,參與多項民航規章的編寫和修訂;主持設計了中國商飛ARJ21-700飛機性能軟體,2013年獲民航局教學成果二等獎《飛行運行教學培訓體系的創新與實踐》,排名第一。從事了包括喀納斯、那拉提、黎平等多個特殊機場在內的飛機性能分析、傳統飛行程序和PBN飛行程序設計工作。
楊家忠,理學博士(人因工程/應用心理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心理學會工程心理學分會專委會委員。目前主要從事飛行員職業素養與安全能力、駕駛艙工效設計與評價、工作負荷與情境意識方面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多篇,指導碩士研究生6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項目3項,參與過多項國家級與省部級項目。
張光明,男,碩士,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飛行技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青年骨幹教師,現代導航技術研究領域學術帶頭人;中國民航航行新技術培訓骨幹教員,傑普遜航圖與導航資料庫培訓、PBN培訓、導航資料庫培訓主任教員。
主要從事現代導航理論及應用技術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衛星導航(GNSS、GPS、GLONASS、Galileo、BDS等)理論、系統及應用技術、航空數據(含機載導航資料庫)處理及應用技術、通信導航監視(CNS)理論及應用技術、組合導航理論及應技術、基於性能的導航(PBN)理論及應用技術、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理論及應用技術、衛星著陸系統(GLS)理論及應用技術、飛行視景增強技術(HUD、EFVS、SVS、CSV)及應用等。
在核心刊物等公開發表科技論文30餘篇,多篇被EI檢索;申請專利1項;主編《現代導航技術與方法》教材1部、參編教材2部;作為子課題技術負責人參與1項國家「863」重點項目、參與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項目研究,主持6項省部級項目研究;主持起草《航空運營人導航資料庫管理規定》、《1090ES模式ADS-B運行批准指南》等法規3部,參與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星導航條例》、《中國民航PBN實施路線圖》等法規6部。
航空工程學院
航空工程學院概況
航空工程學院是我國民航機務維修人才培養的主要單位之一。學院現開設六個本科專業、兩個專科專業,並設有民用航空器維修理論與技術(學術型)學科和「航空工程(專業學位)領域,涵蓋了民航飛機維修領域的全部專業。學院按照「全素質、寬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總體思路,實行「學歷+技能+英語」的特色培養模式。
學院現有專職理論教師110餘人,9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其中正高級職稱22人、副高級職稱36人。
學院有5門課程被評為省部級精品課程,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教研、科研成果獎30餘項,教師所發表的論文中有100多篇被SCI、EI和ISTP等國際檢索機構收錄。學院各專業的培養方案符合中國民航局維修法規CCAR-147部和CCAR-66部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完成民航機務維修基礎理論認證、機務維修基本技能認證、發動機航線維護培訓和民航機務維修基礎執照的相關課程。
科研平臺及創新實踐基地
學院擁有15個專業實驗室,36架不同型號的用於教學和科研的飛機,多臺大型航空發動機以及多種航空電子設備、安全檢測設備。學院擁有校級民機複合材料維修研究中心、校級民機綜合航電技術研究所、民用無人機研究所及校級民用航空發動機適航與維修研究、航空器結構與系統維修技術研究、通用航空維修技術與應用工程研究創新、航空安全與適航工程研究等4個創新科研團隊。
學院正致力打造民用航空維修工程實驗室群,航空發動機控制工程實驗室及民機複合材料維修與驗證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正在建設中。
學院同時積極拓展與民航局、地區管理局、航空公司、維修廠、研究所和飛機、發動機以及機載設備廠商的交流與合作,開展科研,並為學生到企業實習提供條件。
國際合作
學院大力開展國際化辦學,和通用電氣公司、歐洲直升機公司、塞斯納飛機公司和透博梅卡航空發動機公司等多家世界知名航空企業進行聯合辦學。學院還實行赴境外大學遊學制度,學生有機會到美國、法國和新加坡等國的航空大學接受專業教育。
研究生畢業就業總體情況
航空工程學院研究生就業主要面向航空公司、局方、機場和維修企業等。學生既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航空理論知識,又具有紮實的機務維修基本技能,深受用人單位好評。由於飛機引進數量逐年增多,航空公司、維修單位和機場等單位對專業技術人員需求量增大,學生就業渠道通暢,就業前景廣闊,就業率高。近3年來,研究生就業率保持在100%。
學科專業介紹
民用航空器維修理論與技術(學術型0823Z1)
「民用航空器維修理論與技術」學科是以先進航空器維修理論與維修技術為基礎,涉及航空器綜合性保障系統與保障工程,航空器結構、機載設備和零部件修理、檢測和校裝,飛機發動機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航材和機隊管理與調度,民用航空器安全與適航管理等工程應用,是民航行業中十分重要的領域,對保障飛行安全,提高航空器可靠性,降低航空公司運營成本具有重要作用。中國民航的快速發展對高層次維修人才的需求量巨大,社會對該學科人才的需求較為迫切,該學科培養的高層次人才將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1)民用航空器推進理論與工程
該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民航發動機維修理論和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航空發動機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航空發動機部件修理技術;民航維修管理;發動機控制和測試技術和複合材料維修理論與技術等。現有教師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
(2)民用航空器結構與系統維修理論與技術
該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民用航空器結構與系統相關的維修工程理論與技術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民用航空器結構損傷評估與修復技術、民用航空器複合材料結構設計與維修技術、民用航空器表面維修技術、民用航空器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和民用航空器設計與製造技術等。現有教師1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
(3)機載設備智能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
該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民用航空器機載設備狀態參數測試、綜合航空電子系統、航電設備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等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民用航空器機載設備狀態參數測試、綜合航空電子系統和航電設備狀態監控與故障診斷等。現有教師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
(4)民用航空安全與適航工程
該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民用航空安全工程、航空安全、適航技術和適航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航空安全管理、事故調查與分析、適航審定和驗證、適航技術、適航管理、安全信息工程、安全檢測、質量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人機工程和可靠性工程等。現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
航空工程(專業學位085232)
航空工程主要研究民用飛機、直升機等運載工具的維修、維護、安全管理和適航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等。側重於機務維修工程應用,為民用航空、航空製造等領域培養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掌握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有創新意識,有較強的工程應用能力,符合現代民航維修需求的應用型、複合型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1)民用航空發動機維修工程
(2)民用航空器維修工程
(3)機載設備智能檢測與故障診斷
(4)民用航空安全與適航工程
學科帶頭人
唐慶如教授,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院長、CCAR147培訓中心執行經理、中美法聯合航空發動機維修培訓中心中方經理、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複合材料結構驗證中心主任。四川省航空發動機優秀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聯合基金項目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民航執照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民航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民用航空器維修理論與技術、航空發動機狀態監控與技術管理,航空發動機控制技術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10餘項,出版專著3本,發表論文20餘篇。在民用飛機複合材料、航空發動機狀態監控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教學及科研獎勵10項。
朱新宇教授,四川省電子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會員,民航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教學名師。主要研究領域為飛行器故障診斷與預測、飛機電源系統的設計與優化等。編寫出版了《民航飛機電氣系統》和《飛機電源智能監控系統》等教材和專著多部。獲得四川省和民航局教學成果獎多項。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局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項目多項,發表了學術研究論文40餘篇。
魏麟教授,中國航空學會會員,中國電子學會委員,全國航空航指委電子電氣專指委會副主任,飛行學院民航綜合航電研究所所長,飛行學院專業拔尖人才庫第三層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第三屆教學名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民用航空器系統檢測與故障診斷、故障預測理論及技術。主持或參與教研項目6項,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4項,四川省精品課程2門;主編教材2部,參編教材2部;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共28篇,其中EI檢索5篇,中文核心7篇;主持6項省部級科技項目研究,院級科研項目4項,獲民航總局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2項發明專利主要完成人。
周長春教授,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民航安全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航空學會通用航空分會總幹事,中國運輸協會航空安全委員會常務委員,四川省安全生產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航空安全、適航技術和適航管理、通用航空。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局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項目10餘項,獲省部級獎勵3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共20餘篇,其中多篇論文被SCI,EI,ISTP檢索。主持和參與編寫教材和專著5部。
龍江教授,中國航空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航空器結構與系統維修理論及技術、飛機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飛機系統可靠性工程。主要承擔「現代飛機結構與系統」等課程的教學工作。「飛機系統」四川省精品課程、四川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及「現代飛機結構與系統」校級精品課程負責人。2007年入選「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005年、2011年兩次被評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優秀教師」,2015年被評為「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第四屆教學名師」。主編教材兩本,發表專業學術論文22篇,其中SCI檢索1篇,EI檢索7篇,核心期刊論文5篇。
劉峰教授,工學博士,四川省力學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飛機結構設計與強度計算,複合材料結構設計與維修,結構有限元分析,無人機設計與製造。主持民航局科技創新引導基金項目1項,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科研基金項目4項,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教研項目3項,學院級科研/教研項目3項。四川省首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1項;獲四川省精品課程1項,學院精品課程2項;學院教學建設獎一等獎1項,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目前主研飛行學院創新與成果轉化科研項目1項,參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民航局科研基金項目1項。在各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EI檢索14篇)。
楊文鋒教授,工學博士,國際先進材料與製造工程學會(SAMPE中國)理事,中國複合材料學會高級會員,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民機複合材料團隊技術負責人。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機複合材料結構維修與適航、航空安全與質量管理、適航驗證與審定。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5篇,其中SCI索引5篇,EI索引8篇;出版專著1部,自編教材1部;作為技術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1項,民航局科技項目2項,中央高校「雙一流」建設項目1項;參與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1項;主持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1項,校級項目多項。
李夢教授,工學博士,中國複合材料學會會員。主要從事航空材料、航空動力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為航空塗裝材料、航空阻燃材料、民機複合材料維修、機務工程。近年來,在國內外科技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所著科研論文被SCI收錄12篇,EI收錄4篇,申請國家專利6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聯合基金項目1項,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項,民航局科技創新引導基金項目1項,學院級科研項目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民航聯合基金重點項目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項,總裝備部863項目2項,科技部863項目1項,四川省科技攻關項目1項,四川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項目2項。
張德銀教授,工學博士,四川省青年科技獎候選人,四川省科技青年聯合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航空火災專委會高級委員。研究領域:紅外、紫外和超聲傳感器設計、製造工藝與應用研究;機載傳感器信號拾取與信息處理;新能源電池測試與BMS系統集成。參與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主持或主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主持或參研省部級科技項目6項,主持或參研究學校科技項目10項。發表論文50多篇,SCI索引3篇,EI索引30餘篇。主編英文教材1本,主編中文教材1本。2013年作為負責人獲得中國民航局科技進步二等獎。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概況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從事民航空中交通管理人才的培養,已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專業設置合理、教學設備先進、教學管理嚴格、教育質量優異的中國民航交通運輸領域高層次管理和工程人才的培養基地。學院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碩士點下設三個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運行環境、航空運行管理,交通運輸工程碩士點(專業學位)下設兩個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理、航空運行控制。學院在校碩士研究生一百餘人。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員工80餘名,半數以上教師擁有高級職稱,持有民用航空相關行業執照,並能實施雙語教學,有60多人次前往國外接受過各類專業培訓。
科研平臺及創新實踐基地
學院教學實驗設施先進,目前,我院擁有3個創新實驗中心,9個專業實驗室,總面積1萬6千多平方米,設備價值近億元,空管自動化模擬系統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學院學科特色明顯,實驗條件優越。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為四川省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空管教研室被評為四川省級教學團隊,航行實驗室為四川省教學實驗示範中心,空中交通管制系列課程/航空氣象、空管基礎和航空公司籤派等三門課程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
國際合作
學院重視對外交流,加強國際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化辦學道路,支持中青年教師赴國外學習,提升教學科研能力。近5年來,100多名優秀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赴英國、美國和紐西蘭學習和交流。
研究生畢業就業總體情況
學院研究生就業單位主要集中在民航各空中交通管理局、國內外航空公司、科研機構、院校和機場。我院研究生一直保持著100%的高就業率。學院先後與我國30多個空管局及分局、10多家航空公司和20多個機場集團開展校企合作,建立合作培養研究生基地,可為學生實習與科研實踐提供支持。空管學院2017屆碩士畢業生29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7人,具體就業情況如下:
學科專業介紹
空管學院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二級學科下設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運行環境、航空運行管理三個研究方向
1、空中交通管理研究方向
空中交通管理方向主要面向建設新一代空中交通管理系統、提高空中交通管理的軟硬體水平、保障空中交通安全和順暢、提高空域資源使用效率、實施飛行流量優化控制等領域。學院在本方向專兼職導師共有二十餘位,教學科研水平處於國內民航領先地位。近5年來,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教學研究項目25項,主持或主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6項,涉及科研經費超過千萬。
2、空中交通運行環境研究方向
空中交通運行環境方向主要面向探索飛行大氣環境規律,通信導航監視(CNS)運行,改善航行保障方式,提高飛機運行的環境安全水平,增強航空公司運行控制能力而進行人才培養。本研究方向有8位教授、副教授從事航空氣象的教學與研究,已經在民航領域具備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參與的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針對該方向研究生,學院新建立了飛行環境數值模擬與天氣分析實驗室。
3、航空運行管理研究方向
航空運行管理方向主要面向研究航空運行控制中的籤派程序與方法,提高飛機運行的環境安全水平,增強航空公司運行控制能力而進行人才培養。本研究方向有6位教授、副教授從事航空運行管理、通信導航監視的教學與研究,已經在民航具備了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近5年來,主持或主研科研項目20餘項,涉及科研經費超過400萬。其中獲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5項,發表論文180多篇,出版教材和專著接近20餘部。該方向有飛行服務管理實驗室以及執照培訓考試中心。
專業學位授權點介紹
2014年,空中交通管理學院新增交通運輸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主要培養適應我國民航發展需要,掌握民航相關的新技術、新理論和新技能,具備紮實的工程實踐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針對該學位授權點將在以下2個方向開展人才培養工作:⑴空中交通管理。培養新航行系統技術應用、空域規劃、流量管理、空中交通管制和航空情報服務等方面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2)航空運行控制及綜合交通運輸技術。為航空公司培養運行控制、航線設計、性能分析、運輸組織和航行保障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該專業學位的培養模式採用課程學習、工程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本專業學位採取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即由校內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導師與校外業務水平顯著的專家聯合指導。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建立課堂教學、現場實踐、技能應用相互連接的「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科帶頭人
朱代武教授,碩士生導師,民航中青年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教學名師,教育部高等學校航空運輸與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航空運輸協會航電與空管分會委員。近年來,牽頭完成空管課程獲四川省精品課程,航行實驗室入選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交通運輸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交通運輸與管理碩士專業入選省重點學科,空中交通管制教研室入選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等。主要參加省部級以上項目30餘項,863面上課題研究1項,國家空管委項目3項,承擔10餘個機場PBN飛行程序設計等,曾獲省部級一等獎1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4次。承擔本科和碩士專業的9門課程教學任務,主編或參編並公開出版教材7部,發表論文26篇。
王永忠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空中交通運行環境。多年來主持完成10餘項科研項目,參與編寫教材和行業規範3部,參編的《航空氣象》教材獲中國民航總局「教材獎」一等獎,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出版專著2部。已指導畢業碩士生12人。第五屆全國優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四川省「氣象標準」專家。
潘衛軍教授,碩士生導師,多年來主持完成多個包括國家自然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教研項目,共獲得省部級獎4項、學校獎勵8項,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論著教材9部。帶頭組建了空管學院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自動化學術團隊,並繼續發展壯大,在國內民航空管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曾任國家空管委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項目評審專家。具有良好的英語水平,取得中國民航飛行翻譯資格,擔任國際民航組織英語等級考官.研究領域包括空中交通管理、計算機仿真、航空安全等。
羅軍教授,碩士生導師,主持、參與完成了多項省部級項目,先後多次獲得四川省、民航局等省部級獎勵,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論著4部。主要研究領域為空中交通管理、空域規劃與管理、跑道安全等。
機場工程與運輸管理學院
機場工程與運輸管理學院概況
機場工程與運輸管理學院堅持以培養適應現代民航運輸、機場建設與管理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以提高航空運輸安全效率,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為重點,將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運用現代的科學研究方法、技術手段和實驗環境,形成面向機場工程、機場管理、機場規劃與運行、民航運輸生產經營管理、航空市場營銷等方向的教學和科研特色,為民航提供科技服務和技術支持。學院設有2個碩士點: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民航運輸管理、機場運行管理方向)和交通運輸工程(民航運輸管理、機場管理與工程方向);5個本科;1個專科。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42人,其中博士14名,教授8名,副教授24名,碩士生導師23人,具有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頒發的航空客貨運輸銷售代理人培訓與考試機構資質、民航局頒發的危險品運輸全類培訓與考試資格。
科研平臺及創新實踐基地
學院設有民航運輸規劃、機場管理與工程2個研究所,以及通用航空、機場場道工程技術等研究創新團隊,擁有機場運行指揮、機場規劃與容量仿真、計算機訂座、機場地面綜合服務、企業經營決策模擬等專業實驗室。學院與多家民航單位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並保持密切的科研合作關係:
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西南分公司
雙流機場集團
西部機場集團
廣西機場集團
綿陽機場
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上海飛機設計院
北京凱騰航空服務有限公司
研究生畢業就業總體情況
畢業生能夠到機場、航空公司等單位從事機場管理、機場運行保障、民航運輸調度、民航安全管理、飛機銷售與客戶服務等方面工作,也可以在民航設計院、機場建設集團從事規劃建設工作以及民航科研院所或行業管理部門就業。連續多年就業率100%。
學科專業介紹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082303)
機場工程與運輸管理學院下設的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二級學科招收學術型研究生,分為民航運輸管理、機場運行管理兩個研究方向,主要圍繞運輸生產組織、規劃決策、運輸經濟性分析、機場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航班運行保障、機場安全等領域開展研究,現有碩士導師23名。本研究方向主要招收具有理工類、管理類專業背景的考生。
該學術授權點重點研究領域:
民航運輸管理,主要研究航空運輸中的運行控制理論與技術、航空運輸生產組織與計劃管理理論、航空運輸生產績效評價理論、航空運輸運營管理理論、航空運輸產業政策及法規等;
機場運行管理,主要研究交通運輸規劃理論與技術、綜合交通協同運控技術、機場工程技術與實踐、機場安全理論與技術、機場社會經濟效益評價與風險管理等。
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學位085222)
機場工程與運輸管理學院下設的交通運輸工程領域招收全日制專業型研究生,分為民航運輸管理、機場管理與工程兩個研究方向,主要培養民航運輸管理、民航市場營銷、航空物流、機場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航班運行保障、民航安全工程等領域的高層次實踐應用型人才。該專業學位採用課程學習、工程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建立課堂教學、現場實踐、技能應用相互連接的「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該專業學位授權點人才培養重點方向:
民航運輸管理,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航空運行控制理論與技術、航空運輸生產組織與計劃、航空運輸市場分析技術、航線網絡優化及產品設計、綜合運輸體系績效評價理論與方法、現代航空物流技術、航空運營管理、飛機選型融資決策理論與方法、航空運輸產業政策及法規。
機場管理與工程,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機場規劃設計理論與技術、機場運行優化理論與方法、信息集成服務、場道工程技術、場務技術與管理、綜合交通協同規劃理論與方法、綜合交通協同運控技術、綜合交通系統建模與仿真、機場容量與綜合效能評估、機場安全理論與技術、機場社會經濟效益評價與風險管理、通用航空運行、機場產業政策與法規。
學科帶頭人
孫宏,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民航中青年技術帶頭人,四川省教學名師,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科青聯理事。近五年先後主持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企業委託項目6項,累計獲得科研經費資助超過600萬元;在「系統工程學報」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40篇,其中EI收錄5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各4部,先後擔任「飛行性能與計劃」、「航空公司運營管理」、「民航運輸生產組織」、「航空公司機隊規劃」等課程主講教師;多次獲民航局優秀教學成果獎和科技進步獎。近三年來主要致力於飛機航線運營經濟性分析、航空公司機隊與航線網絡規劃領域的專題研究,諸多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開發的「機型航線直接運營成本分析軟體」、「航空公司機隊與航線網絡規劃決策支持軟體」等產品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成都航空公司、中國商用飛機公司、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等單位投入實際應用。
朱志愚,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碩士,航空工商管理碩士,教授,研究生導師。先後主持省部級科研、教研項目8項,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18篇,出版教材4部,擔任「民航運輸經濟學」、「航空公司運營管理」、「民航機場管理」、「交通運輸經濟」、「管理學」等課程主講教師。曾獲民航局優秀教師獎、民航總局優秀教材一等獎,西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圖書獎,校教學名師獎等。近年來主要從事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民航機場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評價與管理方面的研究。
牟奇鋒教授,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博士,研究生導師,民航局優秀教師,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領域推薦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機場管理與工程、空中交通智能化系統、通用航空運行管理與信息服務、民航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規劃與仿真。主持完成機場、空中交通管理等領域多個系統和工具的研發,獲民航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民航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主持、參與完成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13項,獲得發明專利2項,在「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西南交通大學學報」、「四川大學學報」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1篇,其中EI收錄8篇,出版教材、專著5部。
民航安全工程學院
交通安全工程科學學位和交通運輸工程(安全)專業學位學科點情況
1.學科目標任務
交通安全工程、交通運輸工程(安全)是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以航空應急救援工程與管理為建設重點的學科,本學科聚焦於民機防火工程與技術、運輸機場救援裝備工程與技術、油氣庫管燃爆救援工程與技術等科學技術問題,聯合清華大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奮力開展航空應急工程與管理高層次綜合性人才培養工作。
2.科學研究實績
本學科點開展航空消防與應急救援科學技術研究,獲得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民航局科技項目支持20餘項,資金總額超過1700餘萬元,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SCI、EI論文17篇,獲得國家專利13項,製造出航空消防技術原型2個。
表1研究團隊參與的科研項目(部分)
序號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級別) | 經費(萬) |
1 | 高高原航空燃油火災機理及滅火有效性研究(MHRD13025) | 民航局科技創新引導資金重大專項 | 600 |
2 | 大型航空器機載低壓雙流體細水霧滅火系統(MHRD20160103) | 民航局科技創新引導資金重大專項 | 550 |
3 | 飛機庫高壓細水霧滅火系統適用規範研究 | 民航安全能力建設 | 105 |
4 | 民航運輸機場消防安全監管標準體系建設 | 民航安全能力建設 | 130 |
5 | 民用飛機貨艙細水霧滅火關鍵技術與實驗驗證 | 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 | 250.8 |
總計 | 1635.8 |
圍繞航空消防主題撰寫學術論文,發表學術論文32篇(見表2)。
表2研究團隊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情況統計
序號 | 論文名稱 | 期刊 | 期刊類別 | 狀態 |
01 | 以短碳氟鏈為基礎的陰-陽離子氟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 | 化學學報 | SCI | 已收錄 |
02 | A Kinetic Study of Nitric Acid Extrction by Tri-n-octy lamine | Solvent Extrac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 SCI | 已出版 |
03 | 以全氟丁基為基礎的陽離子氟表面活性劑的油水界面張力 | 精細化工 | EI | 已收錄 |
04 | An experiment on the fuel spread behaviors for continuous spill fires on fireproof glass | Journal of Fire Science | SCI | 審稿中 |
05 | Experimental study of n-heptane pool fire behavior in an altitude chamber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 SCI | 已出版 |
06 | Effects of Ambient Pressure on the Mass Burning Rate and Heat Release Rate of n-Heptane Pool Fire | ASME 2016 IMECE | EI | 審稿中 |
07 | n-Heptane Pool Fire Behavior under Dynamic Pressure in an Altitude Chamber | ASME 2016 SHTC | EI | 已出版 |
08 | Solid fuel fire behavior under fixed pressure in a low-pressure chamber | ASME 2015 IMECE | EI | 已出版 |
09 | Experimental study of cardboard fire behavior under dynamic pressure in an Altitude Chamber | ASME 2015 IMECE | EI | 已出版 |
10 | N-Heptane pool fire behavior in a controlled oxygen and low-pressure environment | ASME 2014 IMECE | EI | 已出版 |
11 | Modeling on n-Heptane pool fire behavior in an altitude chamber | ASME 2013 IMECE | EI | 已收錄 |
12 | Advancement of computational heat transfer in Fire research in China | ASME 2013 SHTC | EI | 已出版 |
13 | Experimental study of n-heptane pool fire behaviors under dynamic pressures in an altitude chamber | ISFSTC 2012 | EI | 已出版 |
14 | 建築物空調系統中可燃製冷劑洩漏濃度場分布研究 |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EI | 已出版 |
15 | 通風強度對空調可燃製冷劑洩漏安全性的影響 | 應用基礎與工程科學學報 | EI | 已出版 |
16 | 基於物聯網的建築火災應動態監測方法 |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EI | 已出版 |
17 | 建築火災多因素傷害風險態勢分析 | 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EI | 已出版 |
18 | 基於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氣體洩漏源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19 | 氣液比對水成膜泡沫滅火劑性能影響的實驗研究 | 消防科學與技術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0 | 氟表面活性劑和氟聚化物(II)——環境與安全問題 | 日用化學工業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1 | 氟表面活性劑和氟聚合物(III)——PFOS問題之我見 | 日用化學工業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2 | 氟表面活性劑和氟聚合物(IV)——PFOS問題的應對策略 | 日用化學工業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3 | 氟表面活性劑和氟聚化物(V)——PFOS的短鏈氟鏈替代物 | 日用化學工業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4 | 硝酸法製備工業淨化磷酸 | 無機鹽工業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5 | 海拔高度對水成膜泡沫滅火劑性能的影響 | 消防科學與技術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6 | 中美航空消防隔熱防護裝備標準建設比較研究 | 消防科學與技術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7 | 高高原火行為研究進展 | 消防科學與技術 | 中文核心 | 已出版 |
28 | 高高原環境下水成膜泡沫滅火劑的性能研究 | 消防科學與技術 | 中文核心 | 已收錄 |
29 | 水成膜泡沫滅火劑的研究進展 | 廣州化工 | 普刊 | 已出版 |
30 | 淺析美國機場消防救援保障能力建設 | 中國民用航空 | 普刊 | 已出版 |
31 | 進一步提升中國民航運輸機場水上救援體系建設能力的思考 | 中國民用航空 | 普刊 | 已出版 |
32 | 美國 ARFF 車輛性能建設路徑及啟示 |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 | 普刊 | 已出版 |
緊扣飛機滅火重大技術需求,申請受理國家專利13項(詳見表3)。
表3研究團隊近年來申請國家專利情況統計
序號 | 名稱 | 編號 |
01 | 一種用於低壓環境下的碳煙特性研究的燃燒裝置 | ZL201410209817 |
02 | 噴射氣液兩相射流的消防泡沫滅火系統 | 201510825589.3 |
03 | 可控進氣泡沫槍 | 201510825582.1 |
04 | 一種危化品消防泡沫滅火劑配方及其製備方法 | 201510825609.7 |
05 | 基於短碳氟鏈的水成膜泡沫滅火劑 | 2016040200060170 |
06 | 以短碳氟鏈為基礎的陰、陽離子碳氟-碳氟表面活性劑復配體系的製備和應用 | 2016040200060260 |
07 | 用於可燃液體蒸汽燃燒極限測定的液體氣化及流動控制裝置 | ZL201320799976.0 |
08 | 一種變低氣壓變氧濃度的火災實驗箱 | ZL201320891213.9 |
09 | 一種用於低壓條件下的碳煙特性研究的燃燒裝置 | ZL201420254373.7 |
10 | 拼接型傾角可調式燃油流淌火燃燒實驗平臺 | 201520926394.3 |
11 | 噴射氣液兩相射流的消防泡沫滅火系統 | 201520946669.X |
12 | 可控進氣泡沫槍 | 201520946675.5 |
13 | 低壓環境下燃燒熱釋放速率測試系統 | 201620469395.4 |
3.實驗條件平臺
本學科點在康定機場建有全球海拔最高(4290m)的高高原航空安全工程實驗室,可開展飛行中飛機火行為及火災防治、飛機材料耐火性能研究。本學科點依託的航空安全與消防研究中心,擁有拼接型傾角可調式航空燃油流淌火實驗平臺、9705低壓燃燒實驗平臺、全尺寸多功能變壓標準貨艙實驗艙等多種先進的實驗系統,並擁有泡沫滅火劑的全套製備裝置、泡沫滅火劑的全套理化性能檢測裝備和泡沫產生系統等裝備,可為研究生的學習和科研提供優越的科研平臺和實驗條件。
4.師資學緣結構
本學科點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7人,講師2人,並有來自清華大學、中航油等知名單位的校外導師。
表4研究團隊師資力量情況
姓名 | 職稱 | 學歷 | 畢業院校 | 備註 |
賀元驊 | 教授 | 碩士 | 四川大學 | |
鳳四海 | 教授 | 博士 | 西南大學 | |
陳勇剛 | 教授 | 碩士 | 西安科技大學 | |
劉全義 | 副教授 | 博士後 | 清華大學 | |
孫華程 | 副教授 | 博士 | 西南大學 | |
賀強 | 副教授 | 博士 | 西北工業大學 | |
楊驍勇 | 副教授 | 碩士 | 四川大學 | |
於榮 | 副教授 | 碩士 | 四川大學 | |
賈旭宏 | 副教授 | 博士 | 四川大學 | |
鄧志彬 | 講師 | 博士 | 西南石油大學 | |
陳現濤 | 副教授 | 碩士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 |
伍毅 | 講師 | 碩士 | 四川大學 | |
楊銳 | 副教授 | 博士 | 清華大學 | 校外導師清華大學博導 |
蔣新生 | 教授 | 博士 | 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 | 校外導師解放軍陸軍勤務學院供油系主任 |
李建華 | 高級工程師 | 學士 | 校外導師中航油西南分公司總經理 | |
何涪 | 高級工程師 | 學士 | 校外導師中航油貴州分公司副總經理 |
5.學生就業
民航安全工程學院研究生就業主要面向航空公司、地區管理局、空管局、機場、科研院所等民航相關單位。學生既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航空理論知識,又具有紮實的航空安全消防技能和安全管理的能力,同時又在實踐基地掌握了實踐動手能力,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由於近年來航空安全事故不斷,管理局、航空公司、機場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對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量增大,學生就業渠道通暢,就業前景廣闊,就業率高達90%以上。`
民航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科研基地
科研基地概況
民航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科研基地(簡稱:科研基地)2004年正式組建,由民航局掛牌,根據民航科技發展規劃,圍繞民航局總體發展戰略,針對民航飛行技術和飛行安全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力圖開展應用創新研究,建立專業研究平臺,培養一流研究團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集產、學、研為一體的科研實體。自成立以來,民航局和飛行學院總投資約1800萬元,在航空安全研究領域有很好的硬體條件、人員配備和研究基礎。
目前專職研究及管理人員13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員3名,副教授或副研究員4人,高級工程師1人,博士2人。學術委員會與特聘專家15名,根據項目研究和實驗室建設需要,動態聘任管理的固定/流動研究人員100餘人。近5年來,科研基地在通信導航監視研究方向獲得省部級及以上項目9項,經費599萬,橫向項目1項,經費50萬,校級項目20餘項,經費超過100萬。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檢索1篇,EI檢索10餘篇,中文核心20餘篇。
科研平臺及創新實踐基地
科研基地有10個專業實驗室:飛行訓練研究室、民航安全工程研究所、航空人因工程研究室、飛行數據中心、飛行仿真研究中心、衛星導航應用技術研究中心、飛行運行技術研究中心、ADS-B研發與測試中心、飛行環境研究室、民航運輸規劃研究所。
科研基地積極拓展與民航局、地區管理局、航空公司、機場集團、民航科學研究院、民航二所、川大智勝、西南空管局、學院空管中心、廣漢分院,以及通信導航監視領域研究院所和廠商的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為研究生到相關單位學術交流和實習提供良好條件。
國際合作
國際民航組織(ICAO);
中國航空器擁有者及駕駛員協會(AOPA-CHINA)。
學科專業介紹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術型082303)
科研基地在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二級學科「通信導航監視」方向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主要圍繞「通信導航監視」領域的理論、技術和設備研發進行研究。通訊導航監視是民航運行保障工作的一個重要基礎,直接關係到民航飛行運行的安全和效率。近年來,隨著高速移動通訊技術、高速地空寬帶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衛星導航、ADS-B技術在空管指揮、飛行監視服務中應用的日漸普及,民航通訊導航監視技術手段也不斷更新,並對空管指揮、航空公司運行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加強對民航通訊導航監視新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對於推動民航技術進步、保障飛行安全、提高運行效率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主要研究方向:
新航行系統應用:以PBN、ADS-B、GLS等為代表的新航行技術在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公司運行、通航生產等民航生產運行中應用的技術規範、運行程序研究,如何運用新技術提高航班飛行品質和航班正點率、降低運行成本,並為低空開放、通用航空提供便捷、低成本運行的技術方案。
飛行數據監控:應用通訊導航監視技術及其產生的數據資源開展大數據分析,對民航飛行運行過程進行監控,分析飛行運行品質、診斷/預警不安全事件,為提升民航運行質量、保障運行安全提供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電磁幹擾監控:無線電幹擾監測及抑制技術;電磁環境典型幹擾源建模與仿真;電磁環境效應預測、分析、評估方法;電磁環境效應測試新方法;民航機場電磁環境評估。
交通運輸工程(專業學位085222)
科研基地在交通運輸工程領域民航「通信導航監視」方向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主要培養適應民航通信導航監視工程實踐需要,具備紮實的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高層次實踐技能型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新航行系統應用:以PBN、ADS-B、GLS等為代表的新航行技術在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公司運行、通航生產等民航生產運行中應用的技術規範、運行程序研究,如何運用新技術提高航班飛行品質和航班正點率、降低運行成本,並為低空開放、通用航空提供便捷、低成本運行的技術方案。
飛行數據監控:應用通訊導航監視技術及其產生的數據資源開展大數據分析,對民航飛行運行過程進行監控,分析飛行運行品質、診斷/預警不安全事件,為提升民航運行質量、保障運行安全提供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電磁幹擾監控:無線電幹擾監測及抑制技術;電磁環境典型幹擾源建模與仿真;電磁環境效應預測、分析、評估方法;電磁環境效應測試新方法;民航機場電磁環境評估。
學科帶頭人
陳亞青教授是民航總局空管專業建設專家組成員,民航節能減排專家組成員,四川省第九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多次赴美國、瑞典、西班牙、比利時等國家參加管制業務和高級管理培訓。主要研究方向為:通信導航監視、管制員選拔、空管信息處理、管制自動化、ADS-B管制間隔標準和運行規範等。近年來,主研完成空管課程獲四川省精品課程,航行實驗室入選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交通運輸專業入選國家級特色專業,交通運輸與管理碩士專業入選省重點學科,空中交通管制教研室入選省高等學校教學團隊。主持或主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或教研項目20多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EI檢索11篇,核心期刊15篇,公開出版教材3本。獲得民航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民航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四川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已指導畢業碩士生10人。
孫宏,男,1966年6月生,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專業博士,教授。飛行學院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四川省科青聯理事,中國民用航空飛行標準委任代表,民航局中青年技術帶頭人。他長期從事航空運輸生產計劃與管理以及民航運輸安全領域的專題研究,在國內首次開展了航空公司飛機排班問題、航班機型分配優化決策、機隊調度理論及方法的研究,根據國內航空運輸企業運營組織模式的特點,以及航空公司機隊調度工作的實際需求,提出了描述飛機排班、航班機型分配問題的數學模型,構造出相應的啟發式算法,填補了國內在此領域的研究空白,主持研製的「航空公司飛機排班系統」,「航空公司機隊調度決策分析」等軟體解決了飛機排班工作、機隊調度的優化和自動化問題,經專家組鑑定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2003年、2005、2008年三次獲民航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後主持科研項目1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兩項,累計獲科研經費資助380萬元。在「系統工程學報」、「飛行力學」、「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等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24篇,其中EI收錄3篇,出版「航空公司飛機排班計劃的優化模型及算法」、「航空公司生產組織與計劃」學術專著
周超,電子科技大學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專業博士,副教授,中國航空學會會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員,中國AOPA會員,全國首批無人機教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和波音航空俱樂部指導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電磁幹擾、電磁環境效應、通信導航監視、無人機。公開發表論文30多篇,其中SCI檢索1篇,EI檢索7篇,中文核心期刊9篇,參編教材1本。主持或主研完成民航局項目3項,校級項目10餘項,在研民航局項目1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指導學生獲省部級獎勵7項;獲得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教學建設獎5項。先後擔任脈衝數字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航空檢測技術、航空電子設備、無人機駕駛員培訓等課程主講教師。
相關聯繫方式如下: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網址:www.cafuc.edu.cn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研究生處網址:http://yjs.cafuc.edu.cn/cafuc_yjsc/
研招科郵箱:yzk@cafuc.edu.cn
單位代碼:10624
通訊地址:四川省廣漢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研究生處招生科
郵政編碼:618307
傳真:0838-5183046
聯繫電話:(0838)51830465183983
各研究生招生二級學院聯繫方式:
飛行技術學院:(0838)5186070(楊老師、劉老師)
空中交通管理學院:(0838)5183831(江老師、李老師)
航空工程學院:(0838)5182635(劉老師)
機場工程與運輸管理學院:(0838)5182671(牟老師)
計算機學院:(0838)5182683(楊老師)
民航安全工程學院:(0838)5188030(王老師)
民航飛行技術與飛行安全科研基地:(0838)5188105(孫老師)5183701(鄧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