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華,一位蒙古族女性,曾經是吉林師範大學優秀的副教授、九三學社吉林師大支社副主委、四平市政協委員,2014年調到位於嘉定江橋的上海市行政管理學校任教,成為上海市西藏班的一名班主任。三年來,她用母親般的溫暖撫平孩子們的傷痛,她也用師者的智慧讓膽怯或叛逆的孩子們長成一個個陽光少年。她就是九三學社嘉定區社員宋麗華。
從副教授到「勤務兵」
辦在行政管理學校內的珠峰中學是上海市唯一一所招收西藏學生的完全民族中學。建校20多年來,學校作為上海智力援藏的窗口,為西藏輸送了大量優秀畢業生,為維護祖國統一、增強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宋麗華也在這裡實現了從「副教授」到「勤務兵」的角色轉換。
「以前大家叫我宋教授,現在大家叫我36524勤務兵。為什麼呢?因為現在擔任西藏學校班主任工作,需要365天24小時時刻關注著班級裡36個來自西藏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不敢有半點大意和疏忽。」她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細心觀察並記錄著每個孩子的優缺點,了解每個孩子的特長和喜好,熟知每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等等,是孩子們實實在在的「勤務兵」。
「讓我叫您一聲媽媽!」
接手西藏班的工作不久,憑藉教師的敏感,宋麗華一眼就發現12歲的梅朵和別的孩子不一樣,這個孩子清澈的眼睛裡滿是膽怯和不安,她便用溫柔的眼神和親切的話語和梅朵進行交流。課後她還把梅朵領進辦公室,像母親一樣為梅朵清理凌亂不堪甚至結塊的頭髮,梅朵也向她敞開了心扉。原來在梅朵兒時她的媽媽就離家出走了,爸爸也不知所蹤,殘疾的奶奶撫養她和妹妹長大。「孩子說她根本記不清楚媽媽的樣子,但我給她洗頭,卻讓她感受到了媽媽的溫暖。那一刻,我硬是摒著沒讓眼淚流出來。」
當天宋麗華跟愛人講了梅朵的故事,夫妻兩人為梅朵買了必備的生活日用品、食品和衣物,宋麗華那顆身為母親的心因為梅朵而增添了更多牽掛。一次梅朵生病,宋麗華給她送去藥品和零食,陪梅朵聊天,臨走時梅朵拉住宋麗華的衣服,悄悄在她耳邊說:「老師,我能叫你一聲媽媽嗎?放暑假我從西藏回來的時候要給你帶方便麵,可好吃了。」宋麗華再也忍不住了,她一把把孩子摟在懷裡。在這個孩子看來,方便麵是她曾經吃過的最好的東西,她要把最好的東西送給她的「老師媽媽」。母愛如陽光雨露,原本膽小內向的梅朵已在宋麗華全心的關心成長為陽光快樂的小女孩。
「我們一定會努力」
剛接任這個班級時,同事們曾經勸宋麗華要慎重考慮,因為這個班裡「問題學生」較多,但她毫不猶豫地接下了學校安排的任務,並對這些「問題學生」捧出一顆真心,她在學生身上讀到了期待、挑釁、叛逆和迷茫,並運用老師的智慧為孩子們樹立起人生的燈塔。
桑鄧在來到珠峰中學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化學課程,他說上化學課像是在「聽天書」,所以睡覺、接話、逃課、曠課就成了他的常事。宋麗華的兒子與桑鄧同齡,她便與桑鄧展開母子般的心理溝通。原來桑鄧的父母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無暇照顧孩子,愛的匱乏讓桑鄧失去了目標和理想。於是宋麗華多方奔走聯繫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申請給學生們參觀和學習的機會。
新春佳節後的第一天,宋麗華帶著全班同學到大學去感受校園氛圍,在參觀了圖書館、信息大樓、體驗了校園攀巖、高爾夫運動後,桑鄧和同學們切身感受了大學文化的魅力,也樹立了人生的目標。「每個孩子都對大學校園充滿了憧憬,我告訴他們,只有努力才能邁進大學的校門,才能實現夢想。用這樣的方法來鼓勵孩子們,效果比說教要好得多」。
宋麗華總說,藏族孩子遠離家鄉親人,陪伴和鼓勵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接手藏族班的這3年裡,宋麗華沒有和家人一起過一個完整的節日。「每逢節假日都是孩子們心裡最孤獨的時候,這時候我陪著他們,他們就不會那麼想家了。」接手藏族班的第一年正值宋麗華的兒子中考,她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卻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放在了西藏班的學生身上。她給學生們的愛,學生們都記在心上。教師節當天,學生們用彩紙折了滿滿一瓶子的千紙鶴,並寫了一封心願書,心願書上寫著:「老師您放心,我們一定會努力實現我們共同的理想」。
是為師之責,更是民族大義
2015年暑假,宋麗華帶隊送76名返藏的學生坐火車回家。當得知一名學生暈車時,她把自己的臥鋪讓給了這名學生自己坐硬座。不料想卻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讓宋麗華頭暈並嘔吐不止,但她的視線始終不離開孩子們,50多個小時的車程中,雖然高原反應讓她無法飲食休息,但她強打精神硬撐著照料好孩子們。她說:「我只有一個信念,每一個孩子都不能出任何差錯,因為每個孩子背後不光關係著家庭的幸福,還關係著民族團結,這是比我的生命更重要的事」。當把最後一個孩子平安送到家長手中時,她一頭栽倒在了同事的懷裡。
大家問她,只是一份教師的工作,為什麼這麼拼?她微笑而平淡地說:「我不僅是班主任,是民族教育工作者,還是一名九三學社社員,我的肩上有教書育人的師道尊嚴,更肩負著漢藏團結、共同進步的使命。這些,都值得我為之努力」。
來源:九三學社嘉定區委
作者:於俊麗(九三學社嘉定區醫衛支社委員、嘉定區南翔鎮文化體育中心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