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城市建設進程不斷推進
四川持續加快推進公園城市建設
儘管冬日寒風蕭瑟
但是行走在成都大街小巷
仍然能感受到綠意盎然
公園城市的魅力凸顯
尤其是不少特色公園、新生態場景建成
更是為我們周末出遊增添了不少打卡新去處
這不
聽說明年四川又有一批特色公園、觀光臺即將亮相了
趕緊跟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景點吧
新都超線公園
新都學院路一側,四川音樂學院的對面,2.4公裡長的道路旁地塊已經分段打圍。這裡未來將呈現一個設計理念前衛的hyperlane超線公園。
超線公園是由三家境外優秀設計團隊聯袂設計,從丹麥Superkilen公園和紐約High Line公園汲取靈感,準備打造一條長2.4公裡、約20萬平方米(公園面積約5萬平方米)的空中線性空間。
超線公園是在城市既有空間上構築一個複合建築、景觀、街區、空間、藝術、社會的多維城市集群,地面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有滑板公園、音樂飄帶公園、塗鴉公園、互動藝術裝置等城市休憩功能,在城市上空打造出一條2.4公裡連續性的城市景觀長廊,同時項目還將依託四川音樂學院優勢資源,以校園經濟為內核,規劃文化藝術空間、藝術教育基地、國際化現代青年公寓、新潮流空間等,打造一個符合網紅、創客、潮流、社交等網際網路商業元素的多元社交平臺。
目前該公園項目部分已經開始動工,預計到明年第三季度項目至少會呈現80%,並且分段面向市民開放。
成都芙蓉島公園
世紀城國際會展中心東側、蝴蝶橋下,半年後一座不起眼小島將成為成都首個集生態、文化、科技於一體的漂浮公園——「芙蓉島公園」。
該項目佔地4.2萬平方米,包括島嶼本身及周邊水岸。設計方案顯示,芙蓉島整體設計形態為一岸、一島、四館、多點,設計三大功能區域,分別是活力藝展區、生態秘境區、水岸風光區。
芙蓉島公園還將打造城南燈光秀。活力藝展區將利用科技投影和燈光氛圍,呼應五岔子大橋夜景效果,配合推出電子菸花秀,塑造成都新地標IP形象。
12月9日,芙蓉島公園正式開工建設。預計明年5月底完成橋梁結構、建築結構、碼頭、駁岸施工及喬木上島工作,2021年6月底基本完工。
成都自然博物館
在建的成都自然博物館(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攝影記者 張直)
成都自然博物館修建進度一直受到不少市民的關注。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白色的幕牆大部分已經完成。整個幕牆高低起伏,仿佛經過摺疊一般。而未來在夜晚,燈光還會從幕牆鏤空的石材中溢出,形成星辰效果。
「博物館的外幕牆有兩層,外面一層是鏤空的石材,裡面一層是鋁板,照明置於其間。」中鐵建工集團負責該項目的施工生產經理楊顏銘介紹說,整個博物館包括「蜀山」「蜀道」「蜀水」三個部分。
在博物館靠近東風渠一側的館體外,有一條骨架已經完成的通道。「這個未來是一個觀光玻璃棧道,是『蜀道』的一部分。」楊顏銘介紹說,除了館體外部的玻璃棧道,6個分館之間以及館體內部也有空中長廊,共同組成了「蜀道」,今年春節前,所有「蜀道」的龍骨都將架設完成。明天4月,相關的內飾也將完成。與此同時進行的「蜀水」文化引入工程屆時也將呈現,博物館靠東風渠一側的綠地公園內將形成一條與東風渠並行的河流。「站在這個觀光玻璃棧道,整個溼地公園都將盡收眼底」。
據了解,目前,自然博物館的外幕牆已經完成百分之八十左右,建築龍骨大部分已經完成。所有龍骨將於今年春節前完成,明年4月館體內飾也將完成,博物館預計明年6月有望對外開放。
牛背山觀景平臺
牛背山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及甘孜州瀘定縣境內,因山頂酷似牛背而得名,最高海拔3660米。牛背山山頂可觀雲海、日出、夕陽、佛光、星軌等自然美景,能遠眺貢嘎、峨眉、瓦屋山、四姑娘山、夾金山等蜀中名山大川,被譽為「亞洲最大360°最美觀景平臺」,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驢友、攝影愛好者的熱烈追捧。
從四川牛背山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獲悉,自今年4月牛背山項目全面開工建設以來,一期項目建設已取得了階段性突破。目前,牛背山景區相關組團已初具雛形,計劃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各組團全部建設內容。
屆時,牛背山景區360°全方位觀景平臺、精品酒店、星空餐廳、生態露營區、山頂藝術館等旅遊服務設施將初步建設完成,並階段性開放,逐步展示在公眾視野當中。
成都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區觀光塔
觀光瞭望塔位於「熊貓之都」北湖片區內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核心區域,是北湖片區的制高點、地標和視覺中心,不僅體現地理區域優勢,建築本身還是一個文化、經濟平臺,將更有利於推動熊貓基地的發展,成為成都的新名片。
「觀光塔有地下一層,地上九層,總高69.8米,整個造型是『雨後春筍』的形象,非常契合我們熊貓基地的觀光主題。」據成都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區觀光塔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觀光塔通體鋼構,外立面幕牆由月牙形的格柵組成,除第一層安裝玻璃幕牆外,二層以上只在四周設扶手欄杆,如此通透的設計將提升遊客的觀光體驗。此外,每層朝北的方向都設有開放式觀光平臺,遠遠望去,整個「春筍」就像被縱向切掉了一塊,露出了裡面的竹節。
除了整體造型像春筍,觀光塔裡裡外外的設計中還藏了不少「小心機」。比如,在觀光塔底部造坡,將塔身的螺旋線引伸到坡面,形成景觀帶植物間的分界線和遊步道。這樣的設計突出了塔體扶搖直上、拔地而起的姿態。
在觀光塔內部,樓層空間外緣弧形層層重疊,形似成都「市花」芙蓉花花瓣,每層大約有16瓣,在中庭仰視,便可看到朵朵盛開的芙蓉花。
「觀光塔的塔冠平時是閉合的,在熊貓寶寶誕生、明星熊貓生日、法定節假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塔冠將開啟,呈現出『春筍發芽』的姿態。」項目現場負責人說,外立面格柵中還暗藏了燈帶,燈光效果開啟後,大概在塔身3至6層區域間,會出現一隻可愛的熊貓滾滾。
在成都熊貓國際旅遊度假區觀光塔施工現場看到,觀光塔地下一層的抗水板鋪設和鋼筋綁紮已經完成。據了解,預計明年春節前後,施工方將完成觀光塔主體鋼構吊裝,4月底項目全部完工,觀光塔將於明年5月對外開放。
從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觀光塔建成後,集科研觀察、休閒娛樂和高空觀覽等多功能於一體。此外,為觀光塔徵名的活動,也於日前正式開啟。
東安湖生態公園
東安湖生態公園毗鄰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主場館,著眼「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的生態建設目標,堅持「蓄塘成湖、留木成林、因勢聚山、借渠引水」,以驛文化為主線,串聯林盤文化、竹文化、芙蓉文化、桃花文化等元素,著力打造一個以秀美的自然山水為基地、多元的文化元素為內涵、豐富的休閒活動為特色的開放型城市生態公園。
東安十二景都是從與成都有關的詩句中取靈感,將充分彰顯天府文化特色。分別為東閣望川(東安閣)、東安竹語(竹裡館)、溪峰河宴(溪峰島)、桃李龍泉(桃花堤)、書房澄泓(書房苑)、錦城花重(子規園)、梅坡溪橋(東安橋)、神鳥迎賓(迎賓臺)、帆影競渡(競舟渡)、驛臺荷風(荷花灣)、活力西江(西江灣)、麗日戲沙(銀沙灘)。
東安湖生態公園傾力打造的「東安十二景」將於明年3月亮相。
•
•
•
•
•
來源 | 四川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