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繪到智能,天氣圖折射科技變革

2020-12-11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 牛彥元 黃彬

  手繪天氣圖是一件極其講究的事兒。

  先說準備。一張印著中國地圖的白底兒紙,質地要厚,上面繪著各城市、觀測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脈等地理標誌。不同的線,粗細、顏色不一樣,用的筆也不一樣。想把線畫得「順」,得一氣呵成。眼睛看著標好的數據,腦子裡判斷出線的位置,手裡的筆也得跟上。畫出清晰的天氣圖,靠的是一次次利落的手起筆落……

  如今,隨著氣象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天氣圖早已實現輕點滑鼠就能夠自動生成,3D顯示、多種類型數據疊加、自由縮放……可每一代預報員始終將服務民生的初心寄托在那一張張圖裡。

  

  在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的記憶裡,他當年光是練習把線條畫流暢就花了大半年時間。

  1989年,孫軍剛剛參加工作的第一件事兒,就是畫天氣圖,「每天要畫六張以上」。剛開始繪圖的時候,線條很亂,粗細也不均勻,讓他有點受挫。當時看老預報員畫的圖,他都是抱著欣賞的態度,面對那些優美的天氣圖,連做預報的心情都會好起來。「他們有的畫了四五年,甚至十幾年。」

1978年4月的一張手繪天氣圖。牛彥元 攝

  那時候,天氣圖是做預報的主要依據。每天早上8點,由當時通信臺工作人員負責把各個站點的實況監測數據填到紙上,然後送到天氣預報會商室,由孫軍和他的同事輪班手繪天氣圖。

  繪好的天氣圖最終會被擺放在會商室,由值班預報員進行分析。這時候,會商室儼然成了圖紙的海洋。「最多的時候得掛上十來張天氣圖。」孫軍說,當時可供參考的資料除了天氣圖以外,實在太少。風雲衛星處於起步階段,每隔六七個小時才能提供一次資料,還有歐洲中期數值預報中心的一些產品圖、日本的傳真圖都要打出來掛上,供預報員參考。

  結論當然也是粗放型的。在一塊大型塑料板上,壓著一張中國地圖。預報員會把預報結論用筆在地圖上圈畫出來,這些「圈」大多是大尺度區域性降水的落區——10毫米、25毫米、50毫米等等,天氣預報影視製作也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完成這些工作,往往已經到了下午四點多。

  當時天氣預報製作的速度很慢,可孫軍還是感懷當年的積累:「通過繪製天氣圖,能夠了解天氣系統時常在什麼地方發生、有多強,對於現在做預報的時候訂正數值預報結論很有用。」

  如今,在許多高校氣象專業本科課程中,手繪天氣圖仍是必修課。畫一畫,學生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天氣系統的演變。

  

  在氣象業務中,紙上的天氣圖,終究還是「老去」了。

  1995年,新一代天氣預報人機互動處理系統(MICAPS)啟動開發。1996年6月,MICAPS系統初級版本在中央氣象臺投入業務試運行,天氣預報的自動化水平得以提升。

  手繪天氣圖就是從那時候開始,逐漸被機器所取代。「最早是從比較簡單的高空圖開始實現自動繪製,後來就是更加複雜的地面圖。起初我們還需要人工修改訂正,經過不斷完善,到現在已經基本能滿足天氣分析預報的需求了。」孫軍說。

  到了2011年,天氣圖已經基本能夠實現在電腦上自動生成。這一年,劉湊華剛剛上崗,成為一名預報員。

MICAPS系統截圖。

  如今,年輕的他已經是中央氣象臺的一名副首席。而天氣圖的繪製也進一步智能化,比如線條密度都已經能夠通過滑鼠縮放控制。「現在觀測站點密度較以前大大提高,放大後就可以清晰地識別這些站點的詳細信息。」此外,天氣圖也從平面到了立體,能夠疊加不同圖層,把最新的風雲四號衛星雲圖、新一代都卜勒雷達觀測圖、降水實況圖整合到一起。

  而天氣圖,也早已不再是預報員得出預報結論的唯一參考——過去,實況數據在手繪天氣圖上呈現,預報員「看圖說話」,進行線性外推;現在,實況數據會被數值預報模式「吃進去」,通過複雜的運算,由機器給出結論。

  現在,天氣圖的價值類似於一把篩子,依據它從多家數值預報模式輸出的結論裡,選出更可信的。比如,數值模式在前一天夜裡預判出第二天的天氣形勢,劉湊華需要在第二天早上結合衛星、雷達以及地面觀測等實況數據進行再分析,判斷該數值模式預測結果的可信度、偏差程度等。

  

  對天氣圖的依賴程度在降低,可護佑民生的心意沒有變。

  孫軍說,三十年前他剛工作的時候,還沒有視頻會商機制。因為當時資料有限,每天都要搶在預報之前,給天氣系統可能波及地區的預報員挨個打電話,討論天氣形勢,確定影響程度。

  劉湊華現在做預報、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需要更加高效、精準的預報方式來開展個性化服務,「海澱下雨,東城不下雨。這樣的精細化預報程度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至於未來,隨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數值模式不斷發展,由「機器大腦」給出的預報結論將會越來越準確,預報員主觀經驗的參考價值將會越來越低。「這是好事兒,是氣象工作者為之不懈努力奮鬥的目標。預報員的根本職責就是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讓預報更準確、服務更精細。未來,預報員的工作可能會轉變成把機器給出的複雜信息,轉化成更貼近公眾生活的多樣化服務產品。」劉湊華說。

  技術手段在變,數據呈現方式在變,可天氣圖永遠不會被淘汰,孫軍和劉湊華對此都非常篤定。「現在天氣圖的形式、種類已經豐富多了,我們需要藉助這個工具去理解大氣狀態。獲取的信息越多,就更需要利用天氣圖來挑選最需要的東西,不然預報員會被這些信息淹沒的。」孫軍說。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8年10月12日一版 責任編輯:張林)

相關焦點

  • 女生為姥爺手繪智慧型手機操作圖,詳細到每個圖標的使用
    為老人手繪的智慧型手機操作圖 大河報 圖2月26日晚,一組為老人手繪的智慧型手機操作圖,在臨潁人的朋友圈裡熱傳。  一邊是為了能經常看看外孫女,學著使用智慧型手機的85歲老人,一邊是為姥爺手繪智慧型手機操作圖的女大學生,一部智慧型手機,連接著兩頭的愛。
  • 智能水錶 手繪操作圖……這些事情做到老人心坎兒裡去了→
    原來,為了第一時間了解獨居老人的安全情況,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轄區內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水錶,12小時內智能水錶的讀數一旦低於0.01立方米,「一網統管」平臺就會接收到報警,並將信息及時反饋給街道和居委會。江蘇路街道還將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也配置到了部分獨居老人的家中。有了這些智慧設施的守護,老人們也覺得很安心。
  • 智能語音手繪導覽景區地圖為旅遊業賦能!
    此次由交旅文化公司與西陵峽風景區、809微度假小鎮聯手打造的「電子地圖」,以實景為樣本,通過Q版手繪地圖的形式呈現,風格清新且趣味十足。自助旅遊開啟啦針對傳統平面地圖無法呈現景區人文風景、歷史文化、建築風格的缺點,西陵峽風景區以手繪的形式,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線上移動終端平臺結合GPS導航系統,構建出一個圖、文、聲、形並茂的智慧景區服務系統,為自助遊遊客打造全新的旅遊體驗。
  • 大二女生畫了「最暖手繪圖」 教媽媽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
    大二女生畫了「最暖手繪圖」  昨天,一份女兒畫給媽媽的智慧型手機使用說明圖在網上走紅,被網友稱為「史上最暖手繪圖」。  手繪圖一共四張,主要內容是介紹智慧型手機的基本操作,如怎麼打電話,怎麼存號碼,怎麼開關機,怎麼認識手機圖標等等。手繪圖圖文並茂,並用不同顏色細心標註。使用說明也通俗易懂,飽含滿滿的愛意。  在電池的圖標後面,女兒提示說:「電量15%——可以充電啦。」  在「熱點」的黃色圖標後,女兒標註:「這個也和飛機圖標一樣別開,別人會來用你的流量的。」
  • 把照片P成手繪一樣的是什麼軟體?手繪p圖軟體大全
    目前,許多網友喜歡在社交圈分享一些手繪照片,看起來非常有文藝範,那麼,能把照片P成手繪一樣的是什麼軟體?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手繪p圖軟體大全,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一些p圖軟體吧!  手繪p圖軟體大全美圖秀秀美圖秀秀美圖秀秀app享譽全球的圖片美化應用,有了美圖秀秀美圖秀秀app無論你是想要瘦臉、還是美白亦或者祛痘把頭髮拉長什麼,美圖秀秀app瞬間幫你搞定!美圖秀秀app堪稱國民級妹子和愛俏的人必備應用,美圖秀秀app可以把鳳姐都變成美女的神器。
  • 小夥手繪「說明書」 教父母用智慧型手機
    周本建展示手繪「說明書」「太暖心了」「是個有孝心的小夥」「中國好兒子,為你點讚」······3月21日,璧山80後小夥「手繪智慧型手機說明書教父母」的視頻、圖片刷爆網絡,網友紛紛點讚。22日,記者聯繫到了該小夥——周本建。談及繪製「說明書」初衷,周本建笑著說:「說明書太複雜,老人家看不懂,於是就自己手繪說明書。」
  • 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創新與變革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12月6日訊(記者 張東)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資源管理研究院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院與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合承辦,好未來教育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未來教育高峰論壇「創新與變革:面向智能時代的教育」在北京師範大學成功舉辦。
  • 清明上河園首創智能手繪地圖:可一鍵獲取景點、演出信息,智能節目...
    全國首創|清明上河園打造手繪地圖版遊園秘笈面對景區的眾多景點與演出信息,你是否也有不知從何玩起、不知從何看起的煩惱?1月6日,隨著清明上河園新款手繪地圖版遊園秘笈的上線,這將被有效解決。首先,清明上河園智能地圖創新採用了手繪地圖的形式且景區的表演節目、景點、酒店等近百個遊覽模塊可在手繪地圖上實現分類標註、展示。這使得遊客通過手機掃碼,能一鍵便捷獲悉景區的特色布局,方便提前做好遊覽規劃。
  • 華米科技曬Amazfit方屏智能手表演示圖,錶盤升級顯著
    距離華米科技2019年度新品發布會僅剩下一天時間,不過華米科技並沒有打算停下曝光新品的腳步。今天上午,華米科技更新微博曬出了Amazfit方屏智能手錶的錶盤演示圖,顯示新品在錶盤功能獲得顯著升級。
  • 【手繪】室內空間手繪上色圖分享!
    室內空間手繪上色圖希望能幫助到學習手繪途中的你們轉發、點讚>就是最好的支持馬克筆上色手繪,每位作者對手繪的理解不一樣,然而表現手繪手法也會有所不同,但最終是為了輔助設計而用,所以學好手繪貴在堅持,長期積累下去,都會有很好的進步空間的;那麼方法其實很重要,在學習手繪的初始階段
  • 智能時代堅守教學規律變革
    以堅守為基,人工智慧與教學活動的深度融合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教學要素之間規律性關係的一些變革。  識別優勢充實目標,完善人才成長格局。在堅守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的目標定位的基礎上,一方面,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科技素養、數據素養。人文素養利於在遵循倫理原則的前提下,以有效的人際關係和健康的人機關係實現未來的人機合作。
  • 智能翻譯機讓老百姓享受科技成果
    人工智慧正在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工智慧技術要更好地服務民生領域,通過AI+科技賦能,使老百姓可以切實體會到人工智慧帶來的便利。 圖:全語通翻譯機為國際性賽事提供語言服務 作為人工智慧高科企業,目前雙猴科技的人工智慧產品正在多個領域的規模化商業落地,影響著交通、教育、醫療、旅遊、體育等多個行業。
  • GFM2020|智能汽車 智能交通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推動出行產業變革升級
    圖 | 第四屆全球未來出行大會會議現場科技的演進與變革一直在深刻影響出行方式的變化。來自國家部委、行業專家、地方政府代表以及科技企業、出行公司、整車廠、零部件供應商的企業代表,就新興出行科技產業發展的相關話題展開討論。百人會在大會上發布《未來城市出行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為藍皮書)、《重塑出行:共享出行與自動駕駛的融合進化》(以下簡稱為報告)兩份重磅出行領域報告。
  • 中國智能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變革
    為了落實《建議》精神,中國經濟時報社、國研經濟研究院組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相關部委和中國傳媒大學專家,對中國智能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變革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報告認為,展望我國「十四五」和2035年的發展藍圖,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技術體系將更加廣泛而深入地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智能技術賦能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機制將構成「智能經濟」方陣,並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 瀋陽市消防救援支隊組織開展《數位化大變革與智能時代》專題輔導...
    為深入推進「踐行訓詞精神,擔當神聖使命,堅持五個不動搖」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了解數位化和智能時代領域內涵,更好地與時代同步,與科技接軌,7月初,瀋陽市消防救援支隊邀請瀋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博士為全體指戰員開展專題輔導講座。
  • 用智慧科技變革環境產業 零微科技宏偉目標加速「提現」
    作為智慧環境整體解決方案領導者,零微科技自成立以來,就始終致力於智慧科技的研發,由其首創的MI-IOT智能環境生態體系,不但助其完成了從全屋成套淨化解決方案到智慧環境全產業鏈的升級,更引領著IOT時代新發展。
  • 智能客艙——航空公司的客艙數位化變革浪潮
    ,支持聊天、百科、天氣、星座、笑話、交通指南、餐飲推薦等功能。  1.建立客艙服務管理系統,提升客艙服務效率  採用行動網路工具,推動航空公司實施數位化變革,能為飛行中的客艙提供情境化的個性服務。目前,移動通信設備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在全球已經達到91%,並將持續延伸到全世界各個角落。針對客艙中旅客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裝置,航空公司通過提升客艙信息化水平,能夠更為快捷的獲取旅客的需求信息,並提供相應的服務。
  • 上海賓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賓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9年10月7日,經過近兩個月的籌備,上海賓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賓鑫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臺灣新竹喜來登酒店成功舉辦開幕典禮
  • Wacom推出新型智能手繪觸控筆Bamboo Sketch
    2017年5月31日–Wacom今日宣布推出適用於iOS設備的新型智能手繪觸控筆Bamboo Sketch。新型智能手繪觸控筆的目標用戶是創意人士,可為其提供自定義、流暢筆觸體驗。這款智能手繪觸控筆由數字觸控筆領導者Wacom設計,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定製。創意工作者可按需選擇軟筆尖或硬筆尖,調整按鈕位置,隨時執行常用命令。
  • 藝術生畢業設計創純手繪插畫:手繪給人實在的感覺(圖)
    圖為白睿毫與作品留下合影。 鍾旖 攝圖為金益可作品《衣食住行》中的《食》和《住》。 鍾旖 攝  「我喜歡純手工繪畫,也將堅持下去。」16日,重慶科技學院人文藝術學院設計類專業畢業匯報展在該校主教樓大廳展覽,吸引來往人群駐足觀看。即將畢業的視覺傳達專業學生白睿毫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留下合影。  偌大的展覽大廳裡,運用電腦技術繪製的畢業設計作品和婚慶主題服裝設計佔了「半壁江山」,白睿毫用「面具+手繪」形式的創作在展廳內顯得「頗有意思」。  「這四幅圖分別展現人生活中的喜怒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