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實驗小學將於10月28日迎來百年華誕。百年建校史,實驗小學始終葆有創新活力,從民國時期自主編撰教材,到成立全國第一個家長學校、第一所小學網校,「實驗研究」的使命始終伴隨著這所百年小學校。
位於成都市中心明皇城後載門舊址,現後子門街人民中路一段22號,百年實小一直走在「實驗研究」的教學前沿。100年間,成都實驗小學歷經國立高師附小、國立川大附小發展階段;1935年,根據「實驗研究、輔導地方」的建校使命,創立為省立成都實驗小學。至1948年的13年間,學校推行類似於今天亦在探索的「分層教育」的新學級制,鼓勵學生自由發展;教材除語文、算數外,都不用現成課本而按「適合抗戰建國需要的,適合學生需要的,適合課程標準的,適合地方性的」原則收集材料,自行編輯。
上世紀40年代初成都市實驗小學的辦學特色吸引了國際教育界的關注。1942年5月,印度政府教育司司長沙金脫先生到校參觀。1943年9月,英國議員華德女士也到校訪問。其間,蘇聯友人亦曾來校參觀訪問,並應邀向全校師生做了名為《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兒童》的講演。1944年5月,美國新聞處還派出攝影人員來校拍攝兒童生活影片。
上世紀80年代,成都市實驗小學啟動了教學整體改革。1983年,實驗小學首創四川省第一所家長學校,探索家校聯動教育,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1996年,實驗小學被確定為中央教科所實驗學校。1984至1996年曆時12年的學校教育整體結構改革實驗研究,「校本課程」與「興趣活動」率先走進了實驗小學,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在實小得到了最為廣泛的重視。
2001年,實驗小學教學成果《活動教學與小學生素質發展實驗研究》獲得中央教科所教學成果二等獎和四川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002年,學校提出「雅教育」理念,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實小集團開始設立分校,到目前為止擁有六所分校,均為公立學校,直接受益學生上萬人。
2012年,成都市實驗小學成立了全國第一所小學網校,啟動了小學全日制遠程植入式教學,成為「全國未來學校創新聯盟示範學校」。學校運用遠程教育精準扶智的網校研究成果拓展至四川、貴州、甘肅、青海等薄弱貧困地區的100多所學校、3500多名教師,60000多名學生受益, 2018年獲得四川省第六屆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教育部2018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去年6月,成都市實驗小學以一封邀請函,面向全球發起了「百年實小,歡迎校友『回家看看』」的活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響應。
許多校友寫來賀信。實小校友、原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賀信中寫道:「時光如炬,實小學子茁壯成長,母校桃李滿天下。為此,我感到非常驕傲:母校育人為本、樹魂立根,無愧建校使命,無愧國家和人民的重託,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了棟梁之才。」
許多校友寫下回憶文章。校友蘭若寫出《記一次運動會》,回顧30多年前與班主任老師的一番對話。校友韓俊1975年從實小畢業,他滿懷深情地寫下清新小詩《母校映像》。從上世紀50年代到二十一世紀初,各個時代的實小校友或留言或送傳老照片或向昔日老師問好,用各種方式表達對母校的祝福。
一位年過八旬的校友託子女送來了上世紀30年代由學校自主編撰的補充教材《低級幼稚園兒歌》,70餘首生動、活潑的兒歌,把許多老成都的事物和場景帶給孩子,例如成都人耳熟能詳的《打鐵》即收入了書中:張打鐵,李打鐵,叮叮噹噹快打鐵,打成鐮刀好割麥,打成刀槍好殺敵。
精通辭賦的四川師範大學教授張昌餘是實小學生的家長,他特意為實小創作了《小學校大雅堂賦》。濃縮了實小文化精髓的這篇賦,將於10月28日由實小全體教師壓軸呈現。(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