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英法兩個國家經常互相爭鬥,也經常聯手跟別的國家搶奪利益。本身這兩個國家(甚至歐洲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就非常複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婚造成的王位。土地繼承糾紛。
英法兩國在十四到十五世紀曾經爆發了一場長達百年的戰爭,不過有些人認為這張戰爭既可以看作國家和國家的戰爭,也可以看作一場內戰?究竟為什麼?大家慢慢看來……
英國金雀花王朝早在12 世紀便在法國擁有大量土地和財產。由於金雀花家族在法國擁有土地,他們據此自認為屬法王諸侯,但法王則並不信任他們的這些英國表兄弟。相反他們認為英國人的存在使他們無法獲得英國人所佔領的土地,進而無法進行領土擴張以及有效地進行中央集權統治。
1314年被譽為美男子的法王腓力逝世,由此觸發嚴重的王位繼承危機。根據王位繼承規則,王位應由腓力的三個兒子繼承,後來腓力的三個兒子也死了(1328年腓力的最後一個兒子查理四世死了),沒有留下任何男性子嗣。按理說,法王王冠應該落在腓力的外孫頭上,因為其母是腓力的女兒伊莎貝拉;然而,不巧的是這位外孫恰好是英王愛德華三世。法國貴族一致反對將法王王冠授予英國國王,為此他們專門推舉腓力的侄子即位,即腓力六世。愛德華三世雖然憤怒,可是木已成舟,他也無可奈何。
不過愛德華三世和法國國王不光是親屬關係,關鍵是他還有一個身份:阿基坦公爵。阿基坦是法國統治下的一個地區,作為阿基坦公爵,愛德華必須要宣布對自己的領主法王效忠,所以從名義上說,愛德華還是法國國王的下屬,可是法王對這個不聽話的屬下非常不滿。1337年法王腓力六世索性找了個藉口宣布要沒收阿基坦地區,這個要求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
對於腓力六世的要求,自持有底氣的愛德華自然斷然拒絕,擺開了一副你要戰便作戰的架勢。在1340年,愛德華也索性宣布,自己才是真正的法國國王(女兒的後代總比侄子要親吧),這下熱鬧了,法國有了兩個國王,百年戰爭實際上是兩派國王爭奪王位的戰爭。(英國王室在400年的時間裡一直堅持自己才是真正的法王)
1420年5月21日英、法在特魯瓦籤訂幾乎亡國的特魯瓦條約。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有權承繼查理六世死後的法國王位。法國已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1422年,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年去世,兩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
所以這一場由阿基坦公爵和上司法國國王之間的戰爭,算不上內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