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和屬下阿基坦公爵的矛盾,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

2020-12-12 聊齋隨筆

在古代英法兩個國家經常互相爭鬥,也經常聯手跟別的國家搶奪利益。本身這兩個國家(甚至歐洲各個國家)之間的關係就非常複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婚造成的王位。土地繼承糾紛。

英法兩國在十四到十五世紀曾經爆發了一場長達百年的戰爭,不過有些人認為這張戰爭既可以看作國家和國家的戰爭,也可以看作一場內戰?究竟為什麼?大家慢慢看來……

英國金雀花王朝早在12 世紀便在法國擁有大量土地和財產。由於金雀花家族在法國擁有土地,他們據此自認為屬法王諸侯,但法王則並不信任他們的這些英國表兄弟。相反他們認為英國人的存在使他們無法獲得英國人所佔領的土地,進而無法進行領土擴張以及有效地進行中央集權統治。

1314年被譽為美男子的法王腓力逝世,由此觸發嚴重的王位繼承危機。根據王位繼承規則,王位應由腓力的三個兒子繼承,後來腓力的三個兒子也死了(1328年腓力的最後一個兒子查理四世死了),沒有留下任何男性子嗣。按理說,法王王冠應該落在腓力的外孫頭上,因為其母是腓力的女兒伊莎貝拉;然而,不巧的是這位外孫恰好是英王愛德華三世。法國貴族一致反對將法王王冠授予英國國王,為此他們專門推舉腓力的侄子即位,即腓力六世。愛德華三世雖然憤怒,可是木已成舟,他也無可奈何。

不過愛德華三世和法國國王不光是親屬關係,關鍵是他還有一個身份:阿基坦公爵。阿基坦是法國統治下的一個地區,作為阿基坦公爵,愛德華必須要宣布對自己的領主法王效忠,所以從名義上說,愛德華還是法國國王的下屬,可是法王對這個不聽話的屬下非常不滿。1337年法王腓力六世索性找了個藉口宣布要沒收阿基坦地區,這個要求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

對於腓力六世的要求,自持有底氣的愛德華自然斷然拒絕,擺開了一副你要戰便作戰的架勢。在1340年,愛德華也索性宣布,自己才是真正的法國國王(女兒的後代總比侄子要親吧),這下熱鬧了,法國有了兩個國王,百年戰爭實際上是兩派國王爭奪王位的戰爭。(英國王室在400年的時間裡一直堅持自己才是真正的法王)

1420年5月21日英、法在特魯瓦籤訂幾乎亡國的特魯瓦條約。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有權承繼查理六世死後的法國王位。法國已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1422年,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同年去世,兩方新王亨利六世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

所以這一場由阿基坦公爵和上司法國國王之間的戰爭,算不上內戰呢?

相關焦點

  • 說說英法百年戰爭
    整個10世紀到11世紀,法國暗弱,而強悍的諾曼人則強勢崛起,於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打敗了哈羅德二世,成為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成為了與當時法王並列的國王,而威廉一世同時兼領諾曼公爵,理應向法王效忠,於是便引發了英法之間的矛盾。
  • 為什麼說英法百年戰爭喚醒了法蘭西的民族意識?
    英國和法國這兩個隔海相望的鄰邦在1337—1453年發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戰爭,史稱「百年戰爭」。這場戰爭起因十分複雜,包括王位繼承問題、領土爭端以及對佛蘭德爾的爭奪。長期以來,英國王室一直和法國貴族通婚,英國的諾曼王朝(1066一1154年)和安茹王朝(1154—1399年)都由法國封建主創立,因此英王室在法國境內北部沿海一帶擁有大片領地。後來一些領地相繼被法王收回,但這時南部的阿基坦和加斯科尼仍在英國手中。於是英國想擴大領土,法國想完成統一,雙方經常發生衝突,甚至幹戈相向。另外,法國北部的佛蘭德爾毛紡織業發達,物富民殷。
  • 聖女貞德拯救法國,英法百年戰爭查理七世笑到最後
    133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宣稱自己是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越過海峽進攻法國,英法百年戰爭爆發。1347年英軍佔領加萊,法王腓力六世投降,同時擊潰了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但因為黑死病橫掃歐洲兩國停戰十年。1356年戰爭再起,英國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涅,法王約翰二世在普瓦提誒之戰中兵敗被俘,英國藉此索要大筆贖金。1360年英法停戰,法國割讓羅亞爾河以南直至庇里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還賠償英國300萬金幣的補償款。
  • 從英法千年歷史恩怨看法國為何封鎖阻止英國變異新冠病毒入境?
    但1152年,英國金雀花王朝國王亨利二世通過迎娶法王治下的阿基坦公國女公爵埃莉諾,獲得了阿基坦公國的繼承權。因為阿基坦公爵同時又是英國國王,與法王爵位相等,因此,法王無權管轄英王治下的阿基坦地區,也沒有相應的徵稅權力。這意味著,英國獲得了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的大片領土。1328年,法王腓力六世繼位,成為法國瓦盧瓦王朝首位國王。腓力六世繼位後,雄心勃勃欲收回法國境內的英王領地。
  • 英法百年戰爭,好一出眼花繚亂的家族恩怨大戲
    然而,估計誰也不曾預料,此時查理四世膝下無嗣,竟然悄無聲息地埋下了滔天大禍,最終點燃了英法連綿116年的戰爭,史稱英法百年戰爭。查理四世其實,查理四世的王后此時有孕在身,查理四世留下遺言:王后如果誕下兒子,則為法王,如果是女嬰,那麼他的堂兄腓力繼位。
  • 116年的戰爭,塑造了兩個國家,他們為何而戰,結果又怎樣?
    對世界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一定都知道「英法百年戰爭」。從公元1337年到1453年,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116年。不過「英法百年戰爭」戰爭這個詞其實是存在一定誤導性的。準確地說,百年戰爭不應被說成是英法兩國之間打的仗,因為可以說百年戰爭的結束才在一定程度上使英法兩國基本成型。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場戰爭究竟是怎樣的。
  • 《貝葉掛毯》與英法關係
    《貝葉掛毯》上繡著11世紀諾曼第公爵紀堯姆(也被英國人稱為「徵服者威廉」)率領船隊遠徵英國的一段歷史。紀堯姆公爵在哈斯丁斯戰役中擊敗英軍,從哈羅德手中奪取英國王位,在拉芒什海峽兩邊建立了包括英倫三島、法國諾曼第、布列塔尼、曼恩和阿基坦等大片領土的「跨海王國」。「徵服者威廉」的業績,在於他首次將英國納入歐洲範圍,使英國與歐陸聯結成一片,歷史意義重大。
  • 瘋王查理與英法和戰:法蘭西瘋王的辛酸人生
    查理六世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不幸之人,因為他可怕的精神疾病,還有更可怕的政治內鬥,法國復甦的進程被打斷,再次跌入英法戰爭的深淵。布雷蒂尼條約的籤訂標誌著英法百年戰爭第一回合的結束,雖說戰事告一段落,但是戰爭的陰霾並未完全散去,對法國領地和法國王位的渴求在英王們心底紮下了根,弗蘭德斯和布列塔尼地區帶給英國的經濟利益也為英國插手大陸事務提供了理由。
  • 1449年7月31日,查理七世以英格蘭違約為由打響收復諾曼第的戰爭
    英方在文件中玩了一個小花招,悄悄把布列塔尼公爵領修改到自己的「藩屬列表」中,可能光線昏暗的緣故,法方未注意到這個細節,反正延期文件籤署又不是第一次了。布列塔尼有「小不列顛」之稱,這裡居民的血緣與不列顛島上的凱爾特人更親近,他們與威爾斯人有著最相似的語言和風俗。從理論和法理上講,布列塔尼的最高領主是法蘭西國王,只不過它像諾曼第、安茹、阿基坦一樣長期保持著實質性獨立。
  • 法國結束百年戰爭後,為何又出兵義大利?集權要求下的對外擴張
    英法百年戰爭在公元1453年以法國的勝利宣告結束,此時的法蘭西民族精神已經誕生,統一的法蘭西民族國家也正在逐漸形成。國家的重新統一使得政治環境相對穩定起來,新興的資產階級在這一時期得到了較快發展的機。與此同時,由於英法百年戰爭帶來的巨大傷害,下層人民的生活變得極度困難,他們對於剝削現狀的反抗使得封建貴族們和躋身貴族行列的富有資產階級大為不滿。他們都希望強化王權來鎮壓法國下層的動亂,這和渴望再一次確立君主專制地位的法國國王不謀而合。
  • 一場持續百年的戰爭,英法的宿命對決與英國的崛起,西方迎來現代化...
    百年戰爭和玫瑰戰爭幾乎長達150年,然而歷史的發展卻使英國因禍得福,在不知不覺中,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英法百年戰爭開始於公元1337年,結束於公元1453年,歷時116年,這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百年戰爭的名號也因此而來。這場戰爭對英法兩個國家乃至歐洲,甚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英王約翰:擁有半個法國的領地,為何還輸給了法王腓力二世
    但他在位時期卻將英國在法的封地輸給法王腓力二世。那麼約翰是如何將半個法國輸給腓力二世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王室內鬥英國太后阿基坦的埃利諾也極力調和兒子理查一世與約翰的矛盾,使約翰沒有反叛。約翰雖暫時沒有反叛,但極力拉攏英格蘭貴族,使他們承認自己為理查一世的王位繼承人,為他以後繼承王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 聖阿爾班斯戰役:英格蘭玫瑰戰爭的第一滴血
    1455年,距離英軍從百年戰爭的戰場上折戟而歸,已經2年之久。戰爭的創傷不僅沒有被時間所撫平,甚至因內部問題而愈演愈烈。終於在這一年,徹底迸發成連綿不絕的內戰。聖阿爾班斯戰役就是這場被稱為玫瑰戰爭的混亂起點。
  • 普瓦捷之戰,英國騎士不講武德,偷襲法國老國王,法王甘願當人質
    文 / 布衣如是說 未經授權 謝絕轉載 英法百年戰爭中,曾湧現出很多名噪一時的軍事統帥,黑太子愛德華便是其中一位。他的父親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第七位君主——愛德華三世,此人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不僅多次親徵蘇格蘭,還開啟英法百年戰爭的潘多拉魔盒。
  • 各兵種我都有,索性就建國吧,說說英法百年戰爭中的納瓦拉傭兵團
    他們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產生的一個最重要傭兵團。他們來源於納瓦拉國王查理二世,法國國王腓力六世的堂兄。雖然查理二世在17歲就做了納瓦拉國王,但他除了在18歲訪問過這個國家以外,剩下的時間都是在法國度過的。
  • 世界歷史上的世仇,英法戰爭、法德戰爭
    一,英法世仇。在德國崛起之前,英法就是一對冤家;隔著一條窄窄的英吉利海峽,相愛相殺數百年。英法百年戰爭,從1337年 斷斷續續一直打到了1453年,長達116年,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最後英國王室完全喪失了在歐洲大陸的領地。
  • 我拍到的羅浮宮名畫155《法王約翰二世》
    《法王約翰二世》(John II),畫的年代大約在1350年前後。尺寸:H. 0.60 m. ; L.: 0,45 m.1925年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這是一幅尺寸不大,畫在木板上的哥德式風格人物肖像畫,畫中的人物是當時的諾曼第公爵約翰,後來的法國國王約翰二世,因為約翰二世是在1350年加冕的,畫中的他沒有王冠,所以推測是在1350年之前畫的,作者也無法考證了。這幅畫的珍貴之處在於這可能是迄今發現的法國最早的人物肖像畫。畫的邊框是後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