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攝影師的復古咖啡店裡,一起拍照回到過去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更酷潮流生活社區 mars探索新鮮城事 收錄於話題#編輯之選122個

深圳,是一座欣欣向榮的城市。這裡充滿著活力和熱情,從來不缺時尚前衛的事物,人們可以在這裡第一時間體驗享受到與時代接軌的新鮮事。但是這次 mars 在這座象徵著「年輕」和「向前衝」的城市裡,發現了一個願意讓時間暫停甚至回放的角落。

咖啡店也是自由膠片攝影師 24-航的「私人小型展覽館」。這裡展出了24-航收藏的 27 臺膠片相機,它們都來自過去,年代不同破損度也不同;展出了拍攝過的膠捲們,放置了滿滿一牆(當然真正拍攝的膠捲數量遠不止這些),它們在幫著攝影師儲存過去;還有那些來自 70-90 年代的中式家具,這些都是從 24-航妻子的奶奶家裡搬來的,客人們可以正常使用這些沙發、桌子、燈具,跟著它們暫時來一段時光旅行。當然,還有牆上、柜子上隨處可見的照片,都記錄著畫中人的故事。

m:mars H:24-航

自由的攝影師和看店的咖啡廳老闆

其實舊裡堂在膠片攝影圈子裡並不陌生,很多同好者經常會來店裡坐坐聊天,初學者也會慕名來這裡跟 24-航交流學習。「之前我算是『活』在網絡裡的自由攝影師,大家通過微博、公眾號還有 B 站認識我,跟我互動。現在有了舊裡堂這麼一個空間,算是讓我從線上轉為線下,有機會跟很多朋友面對面聊天,會給人更真實親切的感覺。」

m:所以攝影師和咖啡店老闆兩種身份的轉換,你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什麼?

H:我現在在店裡都跟別人說我是攝影師兼職開咖啡店,在外都對別人說我是開咖啡店的。其實沒有將角色身份之間分這麼細,就是斜槓青年啦。我還有一間民宿,不過現在轉為月租了,同時還會給一些企業做培訓,算是有四種職業。因為我也 30 歲了,一直做自由攝影師飄蕩,我需要一個東西讓我可以慢慢沉澱下來,就想著可以把攝影和咖啡結合相鋪相成。

©️ mars 用戶:呾唔北塊去

H:其實也是窮啦,哈哈哈。因為我一直以來是只拍膠片寫真,基本不接商業片、婚慶拍攝這些。但膠片的市場很小,其實不足以讓我來支撐一個家庭的開支。不管是現實還是理想的因素,就有了舊裡堂。

舊裡堂從每周三開始營業,中午開門只營業 5 個小時,晚上 24-航還要回家陪女兒。其餘時間 24-航都是拿著相機隨時隨地拍拍拍。在採訪前,24-航說他才剛剛拍完一輪迴來。

這間咖啡店對於 24-航像是一個休息站,偶爾停下來做點攝影之外的事情,與老友或是新朋友有一些真切的交流溝通,這也是一種感受生活的方式,為攝影創作提供更多的靈感和力量。

膠片相機像茶,能記錄生活也能沉澱生活

舊裡堂這個空間,從裡到外都散發著「懷舊」的氛圍。老膠捲老相機老物件,還有許多充滿回憶的照片,都是因為 24-航本人對舊事物的著迷和喜愛。包括「舊裡堂」這個名字,靈感來源於他小時候住的祠堂,很懷念小時候的時光和祠堂的裡屋,於是有了這個店名。

©️ mars 用戶:呾唔北塊去

m:目前店裡一共展示了多少臺膠片相機?有沒有哪一臺相機的故事,讓您特別印象深刻?

H:現在店裡展示的一共有 27 臺。有一臺最大最老的大畫幅相機,這臺相機是我爺爺的。

m:所以從爺爺開始就玩攝影了嗎?

H:算是吧!在解放之後,爺爺從遊擊隊裡退伍回到老家就開始做攝影的工作了。然後我爸爸也跟著我爺爺做攝影。後來發生一些變故,這臺相機就被埋藏在了地下。在我開始籌備這家店的時候,我爸爸回了一趟老家想把老家的房子賣了,就從地裡挖出了這臺相機給了我。算是傳承了三代的相機,非常有紀念意義。

©️ mars 用戶:呾唔北塊去

m:所以在您看來是什麼,膠片相機和數位相機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H:如果類比的話,數位相機像水,膠片相機像茶。其實它們都可以解決口渴的問題,但是茶就會有另一種味道,而且每一種茶都有不同的味道。不管哪款相機都能起到記錄生活的作用,但是膠片相機最終成像的色彩和氛圍感都會更好,這個大家都能看得出來。雖然數位相機可以後期 PS,但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

©️ mars 用戶:iFI

H: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影響膠片成像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鏡頭、膠捲還有衝洗藥水的酸鹼度、溫度和時間等等,這些部分只要改動一個,就會對成片有很大的影響,而且是不可逆的。所以在按下快門前,你就要思考好鏡頭膠捲的種類;拍完之後衝洗的過程,也要有所選擇和調整,最終出來的照片就會有驚喜。但是數位相機,基本上是完全反過來的。很快的拍拍拍,拍完就後期加工調整,出片了就刪除原片。怎麼說呢,可能數位相機也更接近現代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吧。

©️ mars 用戶:iFI

m:近幾年膠片相機越來越「流行」,如果給那些想要開始「玩」膠片相機的新人們一些建議會是什麼?

H:說實話,如果誠心給建議的話是不要玩!哈哈哈。因為真的越來越貴。以前有一個叫富士c200 的膠捲,在 2010 年左右的時候才賣 9 塊錢,現在已經 50 塊錢,翻了整整 5 倍。並且就是這兩年突然漲價,明年還會繼續漲,說實話我都有些吃不消。所以大家一定要想清楚!

m:但還是給大家推薦幾款好上手的入門相機吧!

H:其實那些 1000 塊錢以內的傻瓜相機就可以了,已經夠用來記錄生活。有一個相機可以隨時讓你拍拍風景拍拍人,在膠捲洗出來之前給你期待,可能一個星期一個月甚至半年之後才看到照片,回憶起當時發生的事情,這就是膠片相機的魅力。

©️ mars 用戶:喜歡炸雞的Luffy

店裡還設置了一個觀片臺,上面擺放著 24-航衝洗出來的膠捲以及準備好的放大鏡(其實是一個相機鏡頭),可以通過放大鏡去看膠捲裡的每一張照片。「有些客人可以在我這裡看上一整天。」 24-航說道,「如果想衝洗照片,我這裡也可以幫忙做一個收發點,到店裡把膠捲給我,我送到朋友那裡,衝洗好之後再通知客人來取。現在外面已經沒有什麼衝洗照片的機器了,大家都要上網去找再郵寄。不如把快遞費換成一杯咖啡錢,帶膠捲來這裡坐坐看看聊聊天,不是挺好的。」

©️ mars 用戶:iFI

除了這些展出的膠片相機和照片,店裡還有很多能引起客人們回憶共鳴的老家具。在籌備這個空間的時候,24-航第一想法就是把妻子奶奶家的家具搬過來,因為保存得很完好所以看起來都很新。

「我特別喜歡這些老的東西,是因為它們可以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歷史狀態和精神面貌。過去的大家並不富裕,很珍惜每一天和每一樣東西,也很積極向上的去面對生活,我每次看到這些家具物件,就會感覺好像跟過去產生了一種連結,能受到他們那種認真生活態度的影響。」

©️ mars 用戶:木佬板

獨有的成像效果,等待衝洗時的興奮感,還有看到照片立刻浮現起當時畫面的感動,都是膠片相機的魅力所在。但 mars 覺得,膠片相機更特別的一點在於它記錄的回憶不可改變。它無法像數位相機一樣去做修改和調整,在它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就徹底被定格了,一切都是最真實的模樣。

24-航說:「現在能真情實感賣情懷的店不多,但舊裡堂還是算一個的!」在這個快節奏浮躁的社會生活久了的我們,有空可以來這裡喝杯咖啡,想要跟著這些老相機老家具回到過去,或是「暫停」放空自己都可以。

©️ mars 用戶:木佬板

原標題:《編輯之選|到膠片攝影師開的復古咖啡店裡,一起拍照喝咖啡,回到過去》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膠片季凱旋 開幕大展《時間膠囊》掀起復古思潮
    7月24日,由富士膠片舉辦的第二季「Hi,Film!」膠片季系列主題活動正式在上海富士影像共享空間X-SPACE(上海市淮海中路398號)拉開帷幕,續寫第一季狂歡熱潮,為滬上影人帶來知名國內外攝影師聯展、大師面對面及復古攝影體驗等繽紛活動。
  •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膠片攝影!
    那紗蜜醬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膠片風。懷舊的溫柔質感非常耐看舒服,看起來永遠都不會過時。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膠片的時代,被許多攝影師認為是復古攝影的黃金時代。而現在,復古風又悄悄吹起來,許多攝影師,重新拿起了膠片機。而復古膠片風格的婚紗照越來越受到年輕新人的關注,因為這樣的風格是放的越久越有質感,看起來永遠都不會過時。
  • 膠片又掀起復古風潮,膠捲相機留住美麗時光,衝洗歲月的痕跡
    後院,一家手磨咖啡店的旁邊,「春光膠片社」的招牌掛在倉庫的外牆上,這裡是承載著殷志明回憶與夢想的地方。殷志明回憶道,是那次觸碰讓他又想起膠片在他過去生命中帶來的星光。後來,他畢業,成為了一名劇組助理,又在恩師的幫助下成長為掌機,再後來,他成為攝像指導又成為導演,拍攝點「小片子」。
  • 膠片時代早已過去,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玩膠片?
    膠片在過去的攝影中是一個必須的存在,它在沒有數碼信息存儲技術的過去誕生,在如今數碼時代的快速發展中沒落。即使現在的數位相機多麼的先進,仍然有人去收集使用那些具有年代感的膠片相機,更有攝影師認為它是一種情懷,我也不例外。
  • 數字生活 | 復古膠片相機-FIMO
    昨天推送了一組我的搞怪照片,這些照片是使用一個名為FIMO的復古膠捲相機應用拍攝的。這款應用是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個攝影應用,所以今天給大家詳詳細細的聊聊這個應用。 ★★★支持平臺:該應用支持安卓和IOS。
  • 怎麼拍出有復古膠片感覺的照片,這三款軟體來告訴你
    2012 年 1 月,柯達公司的破產,宣告著「膠片」時代的落幕。但隨著手機攝影的日漸風靡,人們開始懷念膠片相機帶來的復古質感,以及復古膠片帶給人們的另類保存方式。下面推薦的三款 app,都來自 iOS 平臺,均已復古膠片作為產品特色,可以說在最近的一段時間裡,掀起了手機攝影的復古膠片風潮。
  • 光與影的復古之美!你還在手機自拍嗎?復古寫真館帶你昨日重現
    光與影的復古之美!你還在手機自拍嗎?復古寫真館帶你昨日重現!今年可以說是【膠片】元素大熱的一年,當大家都在用gudak、huji、nomo等模擬膠片機效果的app拍照時,韓國那邊也開始流行起了拍膠片質感的復古大頭貼。
  • 30款復古仿膠片APP,高級小眾易出片
    趁著上班摸魚的空檔,整理了30款仿膠片APP。能下載的我都體驗了,喜歡復古膠片感可以放心馬住。別再說沒有安卓版啦,往下翻!強迫症本人按字母排序安利,按需下載就OKK啦!CALLA:兩顆星濾鏡效果偏韓系、自然,每次拍攝有不同隨機效果,左右滑動切換濾鏡。
  • 數碼已如此強大,為何玩膠片的人還那麼多?
    【PConline 雜談】在相機自誕生到現在已經有100年的歷史,而在近20年時間裡,數位相機極速發展,逐漸取代了膠片相機,如今,數碼攝影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到手機大到專業相機,都採用數碼傳感器,然而在這個數碼攝影時代裡面,總有一部分攝影人,堅持使用膠片來拍照,究竟什麼原因讓他們堅持到現在呢?
  • 帶你感受膠片攝影的魅力
    這就是膠片相機不同於數位相機的地方。數位相機既可以瀏覽拍攝的照片,又可以隨意刪除,非常方便。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人用膠片來拍攝呢?只因為膠片的色彩更加濃鬱,色彩更飽和對比度更高,寬容度更高,成片有顆粒,照片呈現獨有復古感。
  • 網易LOFTER聯手印像派重拾膠片回憶
    作為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輕博客社區,LOFTER吸引了大量熱愛攝影、讀書、音樂的用戶,他們當中多數擁有著復古、文藝的性格標籤,喜歡沉澱一些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LOFTER當中同時也集結了大量國內一線的攝影愛好者,甚至LOFTER已經成為國內擁有膠片玩家最多的一個博客社區,膠片標籤下每天都有幾百篇原創膠片作品發布出來。而在一個膠片漸漸沒落、數碼產品流行的時代,柯達、膠捲這種曾經熟悉,現在卻漸行漸遠的復古元素,都已經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線。正因為此,LOFTER希望以一種文藝青年熱有共鳴的方式,發起一個留住記憶、回歸復古的活動。
  • 一隻梗兒教你拍出超美復古膠片感
    大約藏著無數人的嚮往因為燦爛已被時間封存因為留有無限美好想像而閃著光 讓人心動雖然 無法穿越時光回到過去但是 很多攝影師卻在用影像圓著他們以及我們的念想一套套復古風情搖曳的寫真讓我們感受到了時間的質感這一次
  • 復古膠片感修圖APP!
    復古膠片感修圖APP! NICHI 這個app其實更偏向於 拼圖功能 不過內置的排版 風格和一些小標籤/元素 都很復古好看
  • 新口味膠片 App,手機拍出超讚膠片感!
    相信喜歡膠片風的你對 HUJI Darkr Gudak 等等這些 app想必都甚是熟悉了旅拍菌之前也出過安利文↓ ↓攝影師都誇它們好用,這 8 款膠片 app 厲害了!這一次旅拍菌要給你安利它家新出的膠片濾鏡系列▼目前這個系列一共有 10 款不同的膠片風濾鏡在商店的濾鏡欄目可以選擇喜歡的幾款安裝然後 你可以在拍照時直接套用或是相冊導入照片套用▼不同的膠片濾鏡分別適合不同的拍攝場景和類型
  • 德國攝影師 親自製作全自動膠片衝洗機
    德國攝影師 親自製作全自動膠片衝洗機 2015年12月09日 08:52作者:photoblog編輯:方家俊     來自德國的攝影師Lukas
  • 重回暗房:年輕攝影師說膠片更有靈魂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繼黑膠唱片和盒式錄音帶之後,充滿懷舊風格的膠片攝影也重新興起。許多靜態攝影師們正棄用數碼攝影技術,因為膠片攝影拍出的照片更有「靈魂」——不管是專業人士還是業餘人士都有此趨勢。照片的「靈魂」誕生於讓那包有明膠的薄塑料條曝光的過程中,而這過程本身如今已如中世紀的鍊金術一般顯得充滿異域風情,讓人感覺非常遙遠。
  • 富士開幕大展「時間膠囊」掀起攝影復古思潮
    7月24日,由富士膠片舉辦的第二季「Hi,Film!」膠片季系列主題活動正式在上海富士影像共享空間X-SPACE(上海市淮海中路398號)拉開帷幕,續寫第一季狂歡熱潮,為滬上影人帶來知名國內外攝影師聯展、大師面對面及復古攝影體驗等繽紛活動。
  • 柳州咖啡店拍照收費成全國熱點,最終怎麼處理?
    日前,柳州市女子在咖啡店只拍照不點單,遭索50元拍照費引發熱議,曾登上微博熱搜排名第一。19日,柳州市工商部門回應:經調解,商家已退回50元現金,顧客已刪除在其店內所拍攝照片。
  • 旅拍|臺灣小眾拍照地點合集
    @孝優醬身為一個非常熱衷於拍照、宅不住的人!生活在臺灣快兩年怎麼可能不到處浪呢~現在就把自己去過的臺灣一些適合拍照的、人也不多的小眾景點做個合集(其實也不都是小眾啦~適合拍照優先哈哈)。1.那天去的時候天氣超級好,春天的感覺,公園裡還有一些木質的架子可以拍照,黃色的草地,藍色的海和天,綠色的山,配色滿分!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再次撥動過片把手,取景構圖……這份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無數的攝影師。雖然我的攝影之路是從數位相機走起的,而在拿起膠片機的那一刻,我才開始理解ISO、曝光、光圈,開始用心去拍正確的照片。膠片攝影目的不同,使用的膠捲各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