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江蘇督軍齊燮元為紀念其前任——1917年至1920年間擔任江蘇督軍的李純,決定修建一座公園,並以李純之字「秀山」命名。該提議得到眾多李純舊部支持,共同籌資40餘萬元購買了103畝土地,用時兩年,將公園建成。
1923年8月28日,秀山公園舉行了盛大的開園儀式,《申報》記者實地勘察之後,對其進行了詳細介紹:
公園背靠鐘山、瀕臨秦淮河,自然風景優美;周邊又有江蘇省立通俗教育館、體育場、工業學校等,雖然處於城區,卻並不喧囂嘈雜。公園四周建有圍牆,種植著花草樹木,公園裡面的道路和亭臺樓閣都經過精心設計。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樹立在公園中央的李純銅像,旁邊還有紀念碑,上面鐫刻著李純的生平功績。旁邊有一個大噴水池,水柱可高達丈餘。東部有博物館、圖書室,陳列甚多,裝潢也很精美。公園內最大的建築物是英威閣,因為李純生前被封為「英威上將軍」,所以被命名為「英威閣」,它是仿宮殿式建築,綠瓦蓋頂,雕欄環繞,十分壯麗。英威閣的大屋頂最適宜夏天乘涼,下面設有藤榻竹几,可以供遊人休憩。
因為修建公園的初衷是紀念李純,因此,公園內建有英威閣、紀念碑、銅像等紀念性建築。英威閣位於正對大門處,佔地面積也最大,用做祭堂,為了方便祭祀時祭者等候或休息,還專門在其東西兩側設置了房屋。齊燮元除了親自撰寫李純紀念碑的碑文和題詞,還在公園中設置圖書館、博物館,展品中陳列著李純遺書。
公園中除了紀念性建築物之外,還有很多教育性設施。如有專門供園藝農林專家考察的植物園,還有博物館。齊燮元在公園建成後,曾向各省徵求博物館的陳列物品,以便「於地方教育有所裨補」,「以覘國民進化之精神」。在公園中設置博物館、植物園,這是西式公園進入中國初期比較普遍的形態。國人久處列強環伺的境況,時時處處希望自強自救,積極向西方學習。這就使從西方引入的幾乎所有事物都帶有教育性質,被寄予提高國民素質等期望,公園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秀山公園建成後,成為南京城中少有的西式休閒娛樂空間。一經開闢,便吸引了大量遊人。它不僅地理位置優越,靠近鐘山、秦淮河,而且與周邊的通俗教育館等構成一個公共文化建築群,便於人們進行多種娛樂活動。其內部設置也十分完善,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花草成蔭,亭臺樓閣相映成趣,還有植物園、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設施,逍遙遊茶社更可供人歇腳休憩,環境極為雅致。公園內還安裝了電燈,用球形白罩做燈籠,每到晚上亮燈之後,星星點點,閃爍在草木樓閣之間,別有風味。
因此,來公園賞玩的人絡繹不絕,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公園成為附近人們消暑納涼的好去處。為了吸引更多遊人,公園管理者也應時地調整各種遊樂設施:1924年,中華教育改進社年會將秀山公園作為交際會會所,放映電影,放音樂跳舞;1925年夏天,秀山公園從上海一個影片公司租來電影《南華夢》在園中放映;1926年春夏之際,正式增加遊藝場、露天電影院,放映《小公子》《情場佳人》等影片。
同時,秀山公園還開始舉辦大型政治活動。英威閣在設計時就考慮到舉行大型集會活動的需求,因此可被用於舉行宴會。其東邊的屋子被開闢為茶社,命名為「逍遙遊」,售賣茶點。南京城中有名的飯店不少,但是位於公園內的僅此一處,格調顯得高雅不俗。軍政要員們來到南京,多半會被帶到秀山公園中就餐、賞玩。除了官方宴請之外,普通商民也紛紛將秀山公園視作舉辦集會、議事論事的公共空間,在此舉行過為日本地震籌款、為自殺的知識女性劉廉彬請願、紀念九七國恥大會等活動。
孫中山去世後,南京官民的紀念活動主要就在秀山公園內舉行。據報導,1925年4月公祭期間,至少有兩萬餘人前來參加。公園內的圖書館還設有演講場,供大家演說。每天晚上7點則會播放有關孫中山先生革命的電影和孫中山先生關於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留聲機片。在中山陵園建成前,秀山公園都是南京城內公祭孫中山的主要場所之一。
秀山公園是民國以來南京的第一個西式城市公園,為南京市民提供了一個有別於夫子廟、秦淮河的新式娛樂休閒空間,不僅獲得了有權的官員、有錢的商人們的認可,更被普通百姓喜愛,兼具娛樂性、社交性、教育性、政治性等多種屬性,開始影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秀山公園為紀念李純所建,但隨著軍閥勢力日漸衰微,革命力量迅速增長,該命名方式不斷被質疑。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有人就提議將其改名為「中山公園」,但因其私有性質,無果而終。迨至北伐軍攻克南京,尤其是龍潭戰役之後,南京市政府成功收歸其為市有,還有革命群眾呼籲將其稱為「血花公園」。
1927年11月,國民政府正式改稱秀山公園為「南京市第一公園」。此後公園內進行了徹底改造,抹去與李純相關的一切,打造成為紀念龍潭戰役死難將士以及其他革命烈士的革命紀念空間。同時,烈士祠等時常被借用舉行各種展覽,如提倡國貨、躲避空襲、科學孕育等,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推廣,這使其成為獨特的教育空間。革命、政治、教育、娛樂相結合,恰是公園這種新興公共空間在那個年代應該承擔的角色。
1937年,日軍侵入南京,將公園夷為平地,改建為飛機場。引領南京城一時風尚的秀山公園從此徹底消失,如今只留下了公園路這樣的地名,讓世人去揣測當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