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杭州10月28日訊
10月28日,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為期一周的2003中國國際海報雙年展結束了。筆者發現,展館裡觀者眾多,熱鬧非凡:老人摘下老花鏡,細看獲獎海報的局部,衣著時尚的青年手執數位相機、攝像機拍個不停,年幼的孩子在展廳裡跑來跑去,吸引他們的是鮮豔的色彩。
觀眾:在好奇中走近現代設計藝術本次海報雙年展是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國際平面設計學界學術水平最高的海報展覽之一,共收到來自亞洲、歐洲、美洲、澳洲等40個國家和地區520位設計師的2070件參賽作品。國際平面設計大師皮埃爾·博納德、米雪·布維、雷夫等的得意之作,此次也在中國首次團體亮相。有人說,「從中可以看到2000年至2003年這一階段國際海報設計的整體面貌」。
展出的200多幅作品是2000多件作品中的佼佼者,具有強烈的現代氣息。走進美術館一樓展廳,就看到瑞士藝術家雷夫為電影節設計的一組非洲電影海報。這似乎是雙年展中比較容易理解的大師作品,作者利用文字與斑馬紋的結合,造就了一幅幅散發非洲文化特質的藝術海報作品。
筆者在觀眾中聽到最多的對答是:「好像不太看得懂。」然而,這並不妨礙觀眾親近一下當代海報設計藝術的好奇心,體會一番新藝術帶給他們的新感受。這也是主辦方舉辦海報雙年展的一個初衷,讓更多的人了解現代海報設計藝術。
內行:盡情品味學習世界優秀藝術與展館內熱鬧場景相映成趣的是,與雙年展一起舉辦的一系列學術子項目也極受關注。一些具備相當國際知名度的設計藝術家在杭州一住就是20天,世界各地的策劃人、批評家、藝術家、收藏家因此匯聚杭城。深圳、蘇州、無錫、寧波等地即將舉行的設計藝術展事都把這個雙年展當作了「樣板」。一些世界專業媒體、海報藝術網站的「排行榜」也紛紛介紹了杭州海報雙年展的信息。
當然,這幾天最興奮的是那些藝術院校的學生們,趕來趕去地聽設計大師們講課。一位學生說,能夠以世界設計名師的原作為參照背景,聽他們細說創作的來龍去脈,介紹最新的創作方法,這對自己學業的長進十分有用。
而對我們這個城市來說,意義不只是一次藝術展的成功。展覽組織之初,曾有人擔心其影響力的不足。然而報名送作品參展的人數之多層次之高出乎預料,計劃邀請的藝術家都很愉快地答應前來。這是主辦者的藝術影響力,也是城市的吸引力。
儘管仍有資金不足、缺少場地之虞,但主辦者說,「海報雙年展會一直堅持下去」。最理想的狀態是,以此為積累,建設一個中國最大的海報博物館。威尼斯和卡塞的雙年展已成為當地的節日,每年吸引著上百萬遊客,光州、福岡的雙年展也有60萬人參加,願海報雙年展同樣也能給杭州帶來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