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十萬畝 誰為披彩衣

2020-12-24 中國金華網

石鵝湖茶園 朱翬 攝

武陽春雨品茶會 朱翬 攝

  從高空俯瞰武義廣袤茶園,青山綠水環繞下,春雨一號、春雨二號、鳩坑群體種、白葉一號等茶葉品種劃塊穿插,錯落有致、色彩分明,呈現出獨有的面貌。

  在這10萬多畝的茶園裡,正上演「綠黑紅白」協奏曲:在更香有機茶生產車間,工人們忙著趕製美國星巴克預定的上百噸紅茶和白茶;在白姆鄉金壇村,鄉雨董事長祝凌平新建100多畝智慧茶園,借力數位化推動產量效率提升;駱駝九龍的現代化黑茶製作工藝吸引了無數遊人,黑茶製作體驗間、火車茶吧等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

  近年來,武義茶產業在傳統以綠茶為主、黑茶為輔的固定模式外,紅茶、白茶、花茶生產相繼出現,並初具規模,生產茶類包含針形、扁形、捲曲形名優綠茶,以及香茶、蒸青、碾茶、抹茶、茉莉花茶等。

  茶葉六大類,武義佔其四。產品種類的多樣性,使得茶園一年四季皆可產茶,茶樹綜合利用率大大提升,且強化了市場抗風險能力。數據顯示,2019年全縣茶葉產值達10.82億元,茶葉畝均收益超萬元。

  茶產業能匯聚如此多的茶類,帶動6萬多茶農增收致富,在全省實屬罕見。百花齊放的背後,靠什麼來支撐?茶園十萬畝,誰為披彩衣?

  守住「綠」的底色

  「這裡,年底將建成智慧茶園,可年產抹茶50噸!」8月30日,站在金壇村的高坡上,祝凌平望著自己的抹茶園,興奮地談著規劃:茶園實行水肥一體化,這一帶建小型氣象站,那邊設電子屏幕……

  從大宗茶到抹茶,武義縣綠茶產品20多年持續創新,技術不斷突破,承載著無數茶人的夢想。

  1995年10月,該縣武陽春雨茶首次獲得國內農業行業最高獎——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年僅25歲的祝凌平,連夜乘坐綠皮火車趕往北京領獎,在興奮與忐忑中徹夜難眠。

  那一年,駱駝九龍董事長祝雅松正在新疆青海等地奔走,艱難求索黑茶市場的突破口。國內大宗茶產品長期滯銷帶來的衝擊仍未消退,武義茶產業飽嘗產品結構單一的苦楚,以生產大宗綠茶為主的武義茶企舉步維艱。

  那一年,「武陽春雨」作為名優綠茶新品,遠沒有被市場認可;作為技術骨幹參與產品研發的祝凌平,也還只是個尚未脫離書卷氣的「愣頭青」。這份榮譽的獲得,無論是對祝凌平個人,還是對整個縣的茶產業發展,都意義深遠。

  一場「春雨」滋潤武川大地,率先打開了名茶市場大門,也意味著茶產業已從衰退的陰影裡轉型突圍。到2004年,「武陽春雨」成為全縣茶葉公共品牌時,它已在上海、北京、山東、陝西等地設立50多家專賣店,銷售額連年翻番,榮登「浙江省十大名茶」之列。

  「技術,是最強的抓手!」在祝凌平看來,無論是茶樹品種的培優選育,還是產品加工工藝的突破,科學技術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武義茶產業的未來,離不開農業技術現代化。

  異軍突起的「紅與黑」

  夏末,在王宅鎮要巨村千畝茶園,56歲的茶農劉蘭接過丈夫遞來的滿滿一麻袋茶葉,利索地掄上了三輪車。過去她家只採嫩葉做綠茶,這段時期便顯得發黃。隨著黑茶、紅茶等茶產品的出現,夏秋茶的價值大大提升,劉蘭夫婦也從一季忙變成了四季忙。

  據統計,2019年全縣夏秋茶產量1.17萬噸,產值3.84億元,為茶農額外增收30%以上。

  武義早在80年代便開始產黑茶,因工藝、管理落後,加上國家對邊銷茶管理嚴格,最早的黑茶廠被迫停產。曾在那裡工作過的祝雅松,不甘心黑茶就此沒落,於1990年籌資10萬元辦了磚茶廠,即駱駝九龍企業的前身。

  這次,他堅持重技術、優品質,引進茶學博士、碩士,研發生產設備,率先在業內開發了第一條不落地自動化、清潔化生產流水線,大大改善了加工衛生環境。2002年,國家進行邊銷茶定點企業調整,他們憑藉過硬的產品品質,被正式確定為全國25家邊銷茶定點生產企業之一。「如今,企業每年夏秋茶的收購量達6000餘噸,為茶農們每年增收5000餘萬元。」祝雅松說。

  科技讓黑茶產業涅槃重生,也成就了紅茶的崛起。2010年前後,國內紅茶市場興起,更香、鄉雨、茗宇、嘉木村等本土企業高薪聘請外地紅茶加工師傅,開始研製名優紅茶。原本名不見經傳的藍有明,於2012年在車門村成立合作社,從綠茶轉做「浙星紅茶」,新建1800平方米廠房,添置先進加工設備,實現日加工鮮葉7500公斤,一舉打出了品牌。

  「武義做茶的氛圍很好,企業之間溝通交流、相互促進,給了我很多幫助。」藍有明說,自己的紅茶產品能獲得成功,與當地的優越生態、深厚茶文化等利農因素是分不開的。

  初露頭角的新貴「白」

  繼紅茶產品佔據武義一定市場份額後,近幾年,白茶市場迅速升溫。

  白茶被稱為六大茶類中的珍品「貴族」,其工藝由「長時萎凋+低溫乾燥」組成,操作難度較大。浙江地理位置與白茶主產地福建毗鄰,武義縣域內又有大量可利用的春茶後期原料及夏秋茶原料,開發白茶的品種、氣候、土壤等基本條件具備。

  天時地利都有了。2014年,《浙江省「三農六方」農業科技協作計劃》子項目《浙江特色白茶產品研發》啟動,項目組入駐鄉雨茶廠,歷時兩年時間,成功開發以春雨二號為原料的特色白茶,填補了省內白茶的空白。今年4月,鄉雨的首批特色白茶開始大規模晾曬。

  「綠茶頭年賣不完,第二年就會貶值。白茶卻相反,它是微發酵,越放越好喝。」該縣農業部門負責人介紹,白茶的出現,將推動夏秋茶資源利用率提升,優化該縣茶類結構,增加茶農收入。

  一片茶葉的四色經,惠及6萬茶農。如同海燕追逐浪花,祝凌平、祝雅松等一批茶業領軍人物,在這片葉子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武義縣著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通過科技下鄉、人才對接等,推進農業科技現代化,為本土茶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相關焦點

  • 全縣擁有超11萬畝茶園 最密集超8萬畝 號稱「中國最大的茶園」
    素有「魚米之鄉」、「絲茶之府」之稱的浙江,種茶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5世紀,浙江就設有專業貢茶的御茶園。經過唐、宋、元、明、清的發展,更是以「西湖龍井」為代表的享譽天下。我們知道浙江盛產茶,但是我們卻很少會知道浙江具體哪裡有茶園!
  • 古藺萬畝茶園初見形
    為提升脫貧成效,當地鎮村幹部經過多次考察,根據當地地形、地勢等特點對馬洱山進行科學規劃,繪製出茶園科學藍圖,投建古藺皇華馬洱山世外茶源現代農業觀光園區。從3月17日園區項目正式投建,現在茶園已經基本成型,遠遠看過去,工人們四散在園區內,有的在劃線設計圖案,有的在移栽茶苗,還有的在為茶苗澆水,一片忙碌的春種景象。
  • 院士鬥蟲記:為七百萬畝茶園畫個「生態圈」
    蹚落草葉上的露珠、踏過小路的泥濘,初夏的清晨,中國工程院院士、貴州大學副校長宋寶安等一行人來到貴州山區石阡縣甕堡村的一座茶園,這裡是貴州省茶葉病害防控示範區。  「以蟲治蟲、茶草聯防、農藝管控……在農藥、化肥之外,讓近700萬畝茶園,染綠貴州大山的方法有很多,這些措施加起來統稱為『集成防控』。」
  • 去茶園裡住帳篷?安吉萬畝茶園首創野奢風尚
    ■全國首家以帳篷風格為主題的度假酒店在安吉白茶園內開業運營浙江日報見習記者 李文芳 縣委報導組 陳毛應 在安吉縣溪龍鄉萬畝茶園深處,秋色已入懷,茶香肆氤氳。一座座別致的白色帳篷房,猶如音符般舞動在綠色的茶海之間,與白茶園不漏斧鑿的融合。近日,全國首家以帳篷風格為主題的度假酒店在安吉白茶園內開業運營,這裡藏身山水,目所及一片蒼翠,翻開書卷,品一壺白茶,颳起一陣親近自然的野奢風尚。「帳篷客度假酒店將安吉休閒旅遊產業中「農旅」結合的模式帶進了一個嶄新時代」,安吉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
  • 金西萬畝茶園有機化 - 一片葉富裕一方人
    金西人自古愛茶,更有萬畝茶園位於省級風景名勝區九峰山山麓,是浙中地區最大的連片生態茶園。   時代更迭,這片茶園幾易其手,曾近乎荒蕪,金西茶葉也在市場上聲名寂寂。直到15年前,浙江採雲間茶業有限公司全盤接手經營,萬畝茶園恢復生機,並依靠「有機茶」這張王牌,打開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如今,在金西文旅康養新城大框架下,以茶為媒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富民故事正開始譜寫。
  • 雲南勐省農場茶葉公司「套種」堅果增收兩成 6000畝茶園實現質量...
    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也離不開茶葉,對茶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愛茶、重茶、懂茶的群眾基礎和社會氛圍,為滄源做大做強茶葉產業提供了保障。  就在這樣的地理、文化環境中,1979年,國營勐省農場茶葉公司初創。  選用生物燃料實現環保降本  然而,1988年發生在雲南省瀾滄—耿馬一帶的兩場地震幾乎將茶廠摧毀。
  • 廣東清遠有座最美茶園,英國女王曾對此讚不絕口,漫山遍野三千畝
    傳說,在1986年的時候,英國女王來到中國,專門來到這裡為自己選購了紅茶,從此,中國茶便成為外國皇室的名貴茶,常常用來招待貴賓。 到積慶裡茶園旅遊適合自駕,這裡種有英德九號紅茶大約3000多畝,從進入茶園境地開始,先是一座索橋映入眼帘,第一感覺是很好看。
  • 只要6000斤秸稈,就能擁有一畝茶園!還能每年拿補貼,一畝地補500元
    竹山地處鄂西北,是典型的山地氣候,每年夏季持續的高溫乾旱天氣會對農作物帶來不小的影響,套種玉米,一方面能夠為茶苗遮蔭,另一方面也能增加鄉親們的收入,一舉兩得。等到兩年後,茶苗長出茶冠,茶樹對高溫的抵抗力增強了,茶園也有了收入,這時候就不需要套種玉米了。利用這個模式,最近三年來,竹山縣發展了十二萬畝高標準茶園,那什麼叫高標準茶園呢?
  • 畝施300斤紫牛有機肥作底肥有機茶園不減產
    畝施300斤紫牛有機肥作底肥有機茶園不減產 南方農村報2017-10-17 10:18:13 閱讀(6315)
  • 被稱為茶樹自然博物館的村落,有著萬畝茶園,世界古茶的發源地!
    在景邁山茂密的原始森林中,有一片世界罕見的大規模人工培育的古茶園,面積達2.8萬畝。惠民鄉境內分布在芒景村、景邁村轄區內的「千年萬畝古茶園」,是瀾滄縣最大的人工栽培古茶園,也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人工栽培古茶園。全縣茶葉面積29.4萬畝,其中古茶園2.8萬畝。芒景村有古茶1200畝,生態茶9000多畝,茶葉收入佔全村總收入的70%以上。
  • 浙江麗水有全國首個茶園休閒區,8萬畝茶田,不用花錢就能進景點
    浙江省松陽縣是全國遠近聞名的茶鄉,許多景點都和茶有關,這個小小的縣城有著成規模的茶田12萬畝之多,其中有8萬畝都在一個叫做大木山茶園的地方。從外觀看,這個茶園簡單樸素,似乎不成規模,走進去卻是阡陌縱橫、別有洞天。
  • 遇見金華最美後花園 這裡有養生樂園、靜謐古村、萬畝茶園
    冬季的美景不可小覷,在金西的土地上,禪意山水與養生樂園令人戀戀不捨,千年古村與萬畝茶園讓人流連忘返。12月27日,金華旅遊微聯盟走進這一片金西大地,帶你遇見金華最美後花園。溫泉館佔地總面積為12畝,共擁有21個室內外特色泡池、6個帶有獨立泡池的VIP包間,溫泉養生館,燻蒸房,多功能會議室,以及溫泉故事特色餐廳、休息廳。
  • 又3家茶園創建生態有機茶園
    又3家茶園創建生態有機茶園 發布日期:2019-12-11 09:19 瀏覽次數: 字體:[ 大 中 小 ]
  • 江西一景區,不但有2000畝櫻花谷,更有2150畝茶園笑迎八方客!
    所謂的鳳凰溝景區,是位於江西省南昌縣皇馬,整個景區面積約為6平方公裡,距離南昌市約35公裡,這裡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帶,古木參天,綠草如茵,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還是著名的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示範點。傳說是因為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在這裡裝瘋賣傻,逃離寧王朱宸濠篡權謀反而聲名遠播。
  • 一方雅室 氤氳臘梅芬芳 萬畝茶園 靜享塵外時光
    走進清晨的茶園, 露珠垂掛在茶樹的葉尖,晶瑩剔透, 薄霧繚繞,恍如仙境。此刻山中的臘梅花開得正豔。,清新的空氣中透露出臘梅的馨香,讓人忍不住大口呼吸,浸入心脾。走在蜿蜒的小道上,陽光透過枝縫,大樹在霧氣中亮出它們的剪影,宛如神界。
  • 地塊解析|茶園千畝地塊掛牌成交背後 這家國企意欲何為?
    隨後兩天,茶園再次供應4宗地塊。地塊信息一經公布,引起業界超高關注度。而在昨日,茶園6宗地塊全部掛牌成交,全部花落重慶廣陽島生態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超千畝供應量 茶園起拍樓面價首破萬 其一,供地面積近兩年最大。從整體來看,茶園6宗地塊總面積高達1475畝。
  • 你知道歷史上著名的北苑御茶園在哪嗎?陸遊曾二遊北苑,並留下墨寶
    以鳳山為中心,方圓30裡,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北苑御茶園。在唐朝末年,建州剌使張廷暉看到鳳山宜於植茶,就在此地開闢了大片茶園。五代時期,王審知在福建建立閩國,張廷暉把鳳山茶園歸官,鳳山茶園成了專門生產貢茶的官家茶園。由於閩國地域以福建為境,鳳山位於福建北部,於是便把鳳山茶園稱為「北苑」。
  • 景洪市生態茶園建設項目通過初驗
    根據《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生態茶園建設終期評估核查驗收工作方案的通知》西政辦函[2020]81號文件精神要求。自2020年9月初開始,由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組織的生態茶園建設驗收專家組,採取隨機選擇3個鄉鎮6個行政村進行實地抽查、聽取匯報、資料查閱、質詢答疑等方式,對景洪市生態茶園建設項目進行驗收。專家組通過嚴評實查,認為景洪市生態茶園建設,項目實施有力,資料齊全,為打造世界一流綠色景洪品牌打下良好基礎,現項目已通過初驗。
  • 土拍|茶園11畝住宅地溢價6.22%成交,龍興地塊底價成交
    CRIC解讀: —南岸區茶園地塊— 地塊位於南岸區茶園板塊,城市新興板塊,是距主城內環最近的城市副中心。周邊主要為空地及修建的品牌開發商小區,未來居住氛圍較好。 目前周邊在售項目存量大,且多為品牌開發商打造,未來競爭激烈;此外,地塊可建體量僅1.08萬方,可做產品單一,未來社區氛圍薄弱。 付款規則:競得人須在《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籤訂之日起10日內付清全部土地出讓價款。
  • 威寧:冬季茶園管護忙
    現時正值茶園管護的好時機,為促進茶產業增產增收,我們與時間賽跑,儘早儘快的做好當前茶園管護的各項工作,積極組織茶農搶抓時節,按照冬季茶園管護要求,紮實開展除草施肥、打頂修邊、清園消毒等管護工作,確保來年茶葉質量高、數量多、收益廣。」香爐山茶園總經理、茶藝師、高級技師蔡國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