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全球化智庫(CCG)邀請美國頂級高校杜克大學校長(Duke University)文森特·普萊斯(Vincent Price)教授在CCG北京總部發表了題為「超越國界的高等教育模式及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學創新」的專場演講。杜克大學發展聯席副校長柯文迪(Wendy Kuran),崑山杜克大學常務副校長Denis Simon,英國諾丁漢大學全球事務副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Nick Miles OBE,CCG常務理事、法政集團CEO兼副總裁潘軍,百事大中華區集團事務副總裁邰祥梅,人民銀行金融電子化雜誌社常務副總編王健肅,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黃興法和CCG高級研究員、「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肖慧琳等學者與專家以及杜克大學校友、學生及家長代表出席會議。嘉賓圍繞跨國高等教育模式的機會與挑戰,科技進步與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學創新,創新對全球個人和社會發展以及大學在國際關係中扮演的角色的影響等問題展開了交流討論。CCG秘書長苗綠博士介紹與會嘉賓,CCG副主任高志凱主持會議。
作為杜克大學的第十任校長,普萊斯校長致力於全球領先的傳播概念、社會影響和政治溝通研究,並且通過創新不斷擴大著大學的全球影響力,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教務長,在北京成立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
普萊斯校長在演講中首先感謝CCG舉辦專場演講,很榮幸與各位校長、專家、學者及企業家共同探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的創新發展。他指出,杜克大學在中國建立的崑山杜克大學(Duke Kunshan University)旨在開創世界一流的研究型綜合性大學,為來自中國及全球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術項目,是在中國九所中外合作辦學的獨立法人高校之一。他指出,21世紀是全球挑戰和合作並存的世紀。杜克大學致力於成為21世紀教育領域的領導者,為來自中國及全球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術項目,從而促進大學教育創新與變革。崑山杜克大學不是一所僅僅將杜克的課程輸入到中國的大學,而是一個合作項目,並在中國創建了全新的文理通識課程。它讓我們有機會廣泛思考應該如何在中國的大背景下開展教育。
普萊斯校長指出,之所以選擇在中國崑山辦校是基於以下兩點考慮,首先,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發展迅速,它在當今相互聯繫的世界合作中至關重要。其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杜克大學的教育宗旨是通過整合分享我們的資源以促進人類幸福和發展。
此外,普萊斯校長坦言,崑山杜克大學的教育實踐中機遇和挑戰共存,這要求崑山杜克大學在辦學過程中發展理解不同文化的深刻能力、方方面面的競爭力和求同存異、高效工作的能力。崑山杜克大學的策略是,發掘和培養人才、重新思考教學方式、建設校園社區、尋找合作夥伴、構建全球校友網絡。作為一所中美共建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希望將全球各國家和地區的優秀思想傳統與經驗有機融合,弘揚跨文化溝通理解、協同創新以及跨國合作。
CCG秘書長苗綠博士歡迎杜克大學校長到CCG演講,她表示CCG作為一個領先的國際化智庫,一直致力於促進全球化進程,而跨境高等教育對中國的全球化意義重大。高等教育是對中美人文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近期CCG開啟了國際知名高校校長CCG演講系列,如前不久剛邀請哈佛大學前校長Lawrence Summers來CCG演講。
CCG副主任高志凱在致辭中對普萊斯校長的到來表示歡迎,並感謝崑山杜克大學為中國教育和國際人才所做的付出和支持。他表示,新時代的大學建設應該是具有創新精神和全球化意識的,世界頂尖大學超越地域限制為不同地區的人們提供接受一流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僅改變了全球教育格局,也為各國合作提供了更多動力,這正是中國大學所需要的。崑山杜克大學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嘗試是一個有意義的模板,一方面,其所產生的影響遠不僅限於中國,還將惠及世界各地專業領域的人才;另一方面,它是中美關係的一座橋梁,將兩個國家在今天這個國際格局發生劇變的時代背景下緊密聯繫在一起。
在隨後的問答環節中,與會嘉賓就崑山杜克大學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大學在國際教育中的作用、中外國際教育交流、高等教育與中美關係等問題與普萊斯校長展開了交流。
崑山杜克大學常務副校長Denis Simon表示,崑山杜克大學現在是一張白紙,這意味著它的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世界各國大學都受著傳統規矩的束縛。幸運的是,崑山杜克大學的一切都是新的。它有充分時間去思考教育的本質應該是什麼,該如何向學生傳遞知識等問題。它充滿著活力,也能快速地進行自我革新,這是與其他大學所不同的。崑山杜克大學嘗試著從教師教學和學生反饋的層面著手進行改變,一切都富有著彈性。目前,中國教育國際化的程度不高,國際交換項目和參與人數較少,而崑山杜克大學也將有助於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英國諾丁漢大學全球事務副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執行校長Nick Miles OBE首先對崑山杜克大學的成功辦學表示祝賀。他指出,崑山杜克大學和寧波諾丁漢大學的辦學理念有重合點。同作為文化交流、學術交流的連接點,或是文化相通的窗口,Miles先生希望雙方能在現在和未來保持高度自信,保持文化與學術交流通道的暢通。
杜克大學發展聯席副校長柯文迪(Wendy Kuran)表示,非常幸運能夠得到很多像是聚集在CCG這裡參會的學者和成功企業家們的支持。熱愛我們所做的事的各界人士都被吸引到了這裡,並提出如何在中國取得成功的非常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杜克大學致力於幫助我們的學生將教育和現實世界很好地連接起來。它的生態系統的建設需要來自中國社會各界的建議和支持,尤其是像CCG這樣的社會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歡迎世界各地的頂尖學者和學生的加入,更期待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
百事大中華區集團事務副總裁邰祥梅以一名杜克大學學生家長的身份表示了對杜克大學的高度認可和熱愛,也對CCG曾提出的「教育無國界」印象深刻。她指出了高校對於保護好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的重要性。
CCG高級研究員和「一帶一路」研究院副院長肖慧琳指出,從1979年到今天,中國留學生的數量發生了巨大變化,從全球總數860人增加到在美留學人數大約50萬人。在人才交流過程中,中美雙方都在經濟發展、社會消費、旅遊、科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受益。川普執政以來發布了不少對留學生不利的政策和言論,這對世界各地學子在擇校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並不利於美國高等教育和國際人才交往的發展。
CCG常務理事、法政集團CEO兼副總裁潘軍則分享了法政集團的辦學理念和海外合作經驗。她表示,期待杜克大學未來在中國進一步推進資源整合與共享。
普萊斯校長回應道,崑山杜克辦學目標是短期內維持學生人數的穩定增長,並將致力於長期發展專業化和高質量的教育。崑山杜克大學應該是中美文化交流點之一。崑山杜克有著豐富資源和調研團隊,也在努力在此基礎上拓展學術交流項目和相關業務活動。比如,杜克大學醫學院近期正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開展生物醫藥項目合作,希望有更多機會和中國高校開展合作。
關於高校與中美關係,普萊斯校長認為,國際名校間應該保持良性競爭關係。希望能獲得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各國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對公民社會、國際關係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影響。
參加此次會議的嘉賓還有崑山杜克大學發展及校友關係總監馮騁,CCG研究員、CGTN科技與地緣政治評論員Andy Mok,CCG常務理事、杭州若比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EO邱宇峰,CCG常務理事、陽光印網董事長張紅梅和CCG理事、北京華大中科信息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邢乃貴等熱心教育的企業家,以及杜克大學校友顏培,學生家長李勤等杜克大學的學生、家長和校友參加了會議。
主講人簡介
文森特·普萊斯 (Vincent Price)是杜克大學的第10任校長,併兼任桑福德公共政策學院和三一文理學院的教授。在加入杜克大學之前,普萊斯教授曾擔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教務長,並且是安納伯格傳播學院和文理學院政治學教授。作為教務長和首席學術官他提出了多元化教師和擴大跨學科研究的舉措;指導了在課堂和數字世界中新形式的教學和學習的發展;擴大了大學的全球影響力,包括在北京成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加強了校園內的藝術和文化,引領了薩克斯藝術創新計劃的創建。他帶領賓夕法尼亞大學成為Coursera(一個在線開放式學習平臺)的首批合作夥伴之一,並擔任庫塞拉大學顧問委員會主席。普萊斯教授致力於全球領先的傳播概念、社會影響和政治溝通研究。他的《傳播概念》已經以六種語言出版,並在世界各地任教。他的研究多次受到皮尤慈善信託基金,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研究了在線討論在塑造公眾知識和意見方面的作用。普萊斯教授獲得了史丹福大學傳播學博士學位(1987年)和碩士學位(1985年)以及聖克拉拉大學榮譽課程英語學士學位(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