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穗康碼在廣州小區用不了?

2020-12-18 廣州本地寶

  為什麼穗康碼在廣州小區用不了?

  2月28日,穗防控指揮部發布《關於繼續推行「穗康碼」加強社區和農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

  各區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要迅速動員,充分發揮街(鎮)、社區(村)、物業服務企業、社會組織等的作用,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5日內,組織引導本區居住小區(村)內所有居住人員通過「穗康」微信小程序完成健康和居住信息申報、生成「穗康碼」,並按要求完成「穗康碼」應用本區管理員、審核員名單收集,因地制宜開展居住小區(村)通行認證管理工作,上述名單及工作落實情況報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辦社區農村防控組(報送方式另行通知)。

  本通知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失效時間另行通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以往有關文件的規定與本通知要求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要求執行。

  溫馨提示:

  關注廣州本地寶(ID:bdbguangzhou)微信公眾號,回復【穗康碼】,即可在線申請穗康碼,申請後可查看或更新穗康碼,還可預約搖號口罩,查看更多關於廣州新冠肺炎最新消息

推薦閱讀:

穗康碼通行認證管理使用指南

廣州穗康碼申請方法(申請教程+申請入口)

怎麼幫家人申請廣州穗康碼(申請入口+操作流程)

廣州穗康碼在哪裡申請(附入口)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居住兩個小區怎麼使用穗康碼
    在廣州兩個小區居住怎麼申請穗康碼呢?  申請穗康碼(申請流程)後,可以綁定兩個小區信息,綁定流程如下:  1. 點擊相關人員分享的居住小區(村)邀請連結,或掃描居住小區(村)葵花碼;通行人員攜帶智能終端進入居住小區(村)時,向查驗員出示電子「穗康碼」。
  • 廣州穗康碼通行證辦理方式及流程(線上+線下)
    3、「穗康碼」生成  完成健康自查上報後,系統將自動生成「我的穗康碼」,點擊「我的穗康碼」即可顯示。系統默認穗康碼長期有效期。  5、「穗康碼」應用  居住人員可以通過出示「我的穗康碼」進入小區(村),也可以通過同行人員出示「他人的穗康碼」進入小區(村)。
  • 廣州穗康碼申請方法(申請教程+申請入口)
    目前穗康碼仍在試運營階段,廣州市民和來穗人員在「穗康」實名認證後即可申請穗康碼。  穗康碼有效期:長期有效  穗康碼申請入口:穗康小程序  穗康碼申請流程:  1、進入申請入口,點擊「我的穗康碼」;
  • 廣州穗康碼藍色綠色紅色分別是什麼意思
    廣州個人「穗康碼」將運用藍色、綠色、紅色3種背景顏色進行標記。  紅色:  居家隔離人員、集中隔離人員、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人、確診病人和核酸檢測陽性人員、疫情嚴重地區抵穗人員等6類人員的個人「穗康碼」背景為紅色,並可查看標記為紅色的原因及解除紅色標記的指引。
  • 廣州穗康碼信息填錯了能重新填寫嗎?
    廣州穗康碼信息填錯了能重新填寫嗎?  答:穗康碼信息填錯了可以修改,修改方式如下:  進入「我的穗康碼」,點擊【申請更新】,修改正確的信息後點擊【提交】,提交成功後即可生成新的穗康碼>【穗康碼】,即可在線申請穗康碼,申請後可查看或更新穗康碼,還可預約搖號口罩,查看更多關於廣州新冠肺炎最新消息。
  • 「穗康」這兩類口罩暫停投放!「穗康碼」也有變化,速看→
    資料圖 圖文無關兒童口罩方面,市場需求量最大的兒童一次性防護口罩(平面型)為10個/包,兒童一次性防護口罩(立體型)為2個/包,不存在分裝銷售情況。兒童醫用外科口罩、兒童KN95防護口罩需求量較少,主要供重症兒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接下來,隨著廣州氣溫的提升,更適合夏天佩戴的普通防護口罩將成為市場投放的主流。
  • 穗康碼綠色代表什麼意思
    穗康碼紅色是什麼意思?  持碼人通過共同居住的親屬或村居委、物業企業工作人員等代為生成的「穗康碼」背景顏色為綠色,提示持碼人健康風險狀態正常。  老人、兒童及其他無法使用智能終端設備的人員,可以由共同居住的成年親屬或所在居(村)民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安排人員代為線上申報,穗康小程序支持生成親友/他人「穗康碼」。  1. 點擊「穗康碼管理」,新增親友/他人「穗康碼」。
  • 「穗康碼」今起實施顏色分級,這6類人員獲紅碼標記
    廣州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關於運用「穗康碼」分色標記功能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根據疫情防控工作需要,3月20日起,對個人「穗康碼」運用藍色、綠色、紅色3種背景顏色進行標記。
  • 穗康碼藍色代表什麼意思
    由持碼人使用智能終端自己生成的「穗康碼」背景為藍色,提示持碼人健康風險狀態正常。  「穗康碼」實行「一人一碼」和持碼人身份實名認證,不得冒領、出借使用。持碼人申請領取「穗康碼」應當按要求如實申報個人信息,接受查驗時須出示本人的「穗康碼」。
  • 穗康碼有幾種顏色?各種顏色區別一覽
    穗康碼有幾種顏色?不同顏色穗康碼有什麼區別?  答:共三種背景顏色,分別是藍色、綠色、紅色。  溫馨提示:  關注廣州本地寶(ID:bdbguangzhou)微信公眾號,回復【穗康碼】,即可在線申請穗康碼,申請後可查看或更新穗康碼
  • 27日起進入廣州白雲機場航站樓等公共場所須「亮碼」通行
    27日起進入廣州白雲機場航站樓等公共場所須「亮碼」通行 米昊 攝中新網廣州4月24日電 (記者 郭軍)從4月27日零時起,廣州白雲機場兩座航站樓、旗下酒店、城市候機樓等入口,旅客必須100%出示「穗康碼」通行。
  • 北京到廣州需要帶什麼證件?
    北京到廣州需要帶什麼證件?  北京來廣州人員只需提前申請穗康碼或粵康碼。來自中風險地區的人員,視情況實施14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抵達廣州當日進行核酸撿測。來自低風險地區人員,持「粵康碼」綠碼或「穗康碼」藍、綠碼人員,體溫正常的,可正常生活工作。另外,中風險地區人員原則上不得離京,如需離京必須持7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 廣州七部門聯合發布!信息量很大
    「穗康碼」是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先後下發了一系列關於運用「穗康碼」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文件,均要求所有在穗人員都要申領「穗康碼」,並將其作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個人健康二維碼和出入通行憑證,沒有對外籍人士區別對待。
  • 成都雙流機場到廣州白雲機場要隔離嗎?
    成都雙流機場到廣州白雲機場的人員,持「穗康碼」或「粵康碼」紅碼人員,採取社區健康管理,並視情況實施14天隔離醫學觀察持「穗康碼」藍、綠碼或「粵康碼」綠碼人員,體溫檢測正常的,可正常生活和工作,不需要隔離。  為進一步確保旅客出行安全,2020年10月17日起,白雲機場對所有國內進港航班旅客查驗「健康碼」。
  • 上海到廣州需要隔離嗎?
    上海到廣州需要隔離嗎?    12月8日零點起,上海市疫情中風險地區清零,全市均為低風險地區。低風險地區回來的人員,持「粵康碼」綠碼或「穗康碼」藍、綠碼,體溫檢測低於37.3℃的,可正常出行生活和工作,無需隔離。
  • 「穗康」上新兒童口罩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塗端玉)記者昨日獲悉,廣藥集團在廣州市政府指導下再次對「穗康」口罩預約規則作出優化調整,並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從4月11日22時開始,「穗康」成人口罩每人每次預約數量增加至30個,還有兒童口罩可以預約購買,每人每次10個,同時增加額溫槍的預約購買渠道,讓廣大市民能夠買到充足多樣的防疫物品。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口罩供應量充足,「穗康」每天口罩的投放量已基本滿足預約需求,很多市民預約1-2天就能中籤,有市民提出希望一次能購買更多的口罩。
  • 廣州穗康預約買口罩收貨地址怎麼填
    在「穗康」小程序預約買口罩時,收貨地址怎麼填?  預約分為「線上結算,快遞到家」和「線下結算,到店自取」兩類,預約時只能選其一。  選擇「快遞到家」的在預約登記時,填入郵寄信息即可(如下圖所示),僅支持郵寄廣州市內。
  • 11月天津回廣州要隔離14天嗎?
    3、天津市低風險地區  低風險地區回廣州的,體溫檢測在37.3℃以下,沒有咳嗽乏力等症狀,持粵康碼綠碼或穗康碼藍/綠碼的人員,無需隔離。另外,外地人員及本市居民抵穗當天及時通過「穗康」微信小程序申請「穗康碼」,對隱瞞重點疫區旅居史和健康狀況造成疫情傳播的抵穗人員,將依法追究責任。  根據科學精準的原則,經市防控指揮部研判,自2020年11月9日24時起,將濱海新區漢沽街、中心漁港冷鏈物流區A區和B區劃定為中風險地區。自2020年11月18日24時起,將天津東疆港區瞰海軒小區劃定為中風險地區。
  • 2020廣州燈光節海心沙觀展入場流程
    入場流程:  1、提前自檢「穗康碼」  隨身持有當天生成的綠色「穗康碼」入場,「穗康碼」為紅碼的人員不得進場。  獲取「穗康碼」步驟:  第一步:現場掃碼進入「穗康」小程序或微信搜索「穗康」小程序。
  • 廣州博物館正常開放啦!還有這些場館也「掃碼可入」
    與此相應,廣州博物館及下屬三元裡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及「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亦於「五一」勞動節假期之後恢復開放。據了解,觀眾購票後須出示「穗康碼」、戴口罩入館遊覽,館方建議避免聚集。目前,廣州博物館常設展覽有《城標·城史》《海貿遺珍--18至20世紀廣州外銷藝術品展覽》,由廣州博物館與杭州市江幹區逸仙錢幣紀念館主辦的「經營籌措——孫中山與辛亥革命時期貨幣展」在廣州博物館下屬分館「三·二九」起義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展出,展期為一年。此外,廣州博物館還推出全新線上悅耳欄目「聞·物·志」,結合館藏文物故事及本地節慶習俗,通過志願者的聲音演繹,為大家講述廣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