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終結篇《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即將於本周五全球同步上映。本報今日為您解析影片五大看點。此外,本報將聯合新東北影城舉辦《哈7(上)》在瀋陽的首映式,邀請具有「哈利·波特情結」的讀者免費觀看這部大片。
看點一
原班人馬繼續登場
《哈利·波特和死亡聖器(上)》,仍由大衛·耶茨執導。陪伴劇中人物哈利·波特、羅恩·韋斯萊以及赫敏·格蘭傑一起成長的丹尼爾·拉德克裡夫、魯伯特·格林特以及艾瑪·沃特森,當仁不讓地成為該結局篇的三位領銜主演。擔任製片的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鐵三角組合,兩位同名的大衛·黑曼、大衛·拜倫以及原著作者J·K·羅琳。劇本改編也毫無懸念地沿用了前5部的編劇史蒂夫·克拉夫斯。起用原班人馬打造電影終結篇無疑也有益於這部聞名世界作品的連續性。
看點二
分為上下部為保證內容完整
自哈利·波特問世以來,引起世界範圍內的關注。這個魔法少年改寫了通俗文學和影像文化的歷史。但是,當黑曼即將圓滿完成這部打破多項紀錄的商業特許經營系列電影時,他卻面臨著很多特殊的挑戰,其中最傷腦筋的就是:在高潮不斷的終結篇中,如何將全系列中之前互相交織、錯綜複雜的故事導火線、伏筆有機地串連到一起。
打破常規思維格局後,最終的決定是把《哈利·波特和死亡聖器》拆分成上下兩部完整格局的電影來製作。隨著編劇史蒂夫·克拉夫斯開始著手改編劇本,大家越來越意識到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否則,羅琳原著中有太多的內容不得不很遺憾地被刪去」。黑曼解釋道,「定局的形成依靠的恰恰是這些細緻入微的描寫和交代,我們根本無法做大面積的刪節。」另外一位製片人大衛·拜倫補充道:「第七部最為引人入勝的就是結局,所有的點點線線到了該連接起來的時候了。」
看點三
仿真工作細緻入微
《哈利·波特和死亡聖器》中最後看到的一處房子幾乎和華麗的馬爾福莊園完全對立——一座用貝殼搭出來的小農舍,這個屋子是在力烏斯頓的工作室事先裝配好零部件,然後搬到位於威爾斯的彭布羅克郡一處沙灘上搭建完成。美術指導斯圖爾特·克瑞格回想當時的情形說道:「我們之所以選擇那個沙灘,是因為那裡有極好的沙丘,而且導演喜歡那裡的白色海水以及浪潮拍打發出的聲音。不過,為了這些海浪拍打聲,可沒少受罪,因為那裡經常颳起狂風。整個農舍在搭建完畢後,為了防止被狂風颳倒,必須在底部壓上許多重以噸計的水缸,用以加固農舍的底部分量。 」大衛·黑曼特別說道:「在這部電影的各個外景地,我們的劇組在仿真工作方面的工作量著實驚人,如何按照比例、規模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實在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尤其當這一部的故事情節已經發展到離開我們熟悉的霍格沃茲學校,哈利、羅恩和赫敏帶著我們到處亂跑。 」
看點四
終結篇徹底離開霍格沃茲
第三次執導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大衛·耶茨認為,《哈利·波特和死亡聖器(上)》的敘事手段也頗具新意,因為所有的主要人物都遠離了大家熟知的霍格沃茲,這也是該系列影片中第一部將魔法學校這一標誌性地點徹底從片中抹去的電影。「我想這也是上篇最具看點的內容之一。我們徹底離開了霍格沃茲這個充滿魔法的世界,雖然主人公在這個環境中也曾經數度身陷險情,但霍格沃茲始終是一個安全的庇護所。哈利、羅恩、赫敏頃刻間面臨著學校外面危機四伏的世界,他們感覺孤立無援,不堪一擊,這種感覺讓這段正步入尾聲的探險之旅有了成人世界明顯的邊緣危機感。這也讓丹尼爾、魯伯特、艾瑪和我自己都感覺特別興奮,很想嘗試。 」
看點五
最後的哈利·波特
因為這是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終結篇,應該就是本片最大的看點,雖然過程艱辛,但每個參與其中的製作人員都難捨這段意義非常的人生歷程。製片人大衛·拜倫說:「這就是在製作每一部《哈利·波特》的電影時所能體會到的精妙。因為我們有堅如磐石的基礎,從羅琳的原著開始就打好了極為關鍵的基礎。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她的原著,充分利用她創造的各種素材,發揮想像,恰到好處地在電影中展現出來。 」
「從開始到結束,羅琳是一切,沒有她,我們誰都不會在這裡。 」黑曼陳述道,「我深感幸運,能陪伴哈利·波特走過這十多年的拍攝道路。這一路充滿挑戰,同時也令人躊躇滿志,受到很多的鼓舞,當然,還有無數的樂趣和美好回憶。 」
(責任編輯:李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