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衛視最新一季《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將在近日播出,今天《最強大腦》官微曬了一位年僅11歲的選手在小學期間獲得的各類獎項,驚呆眾多網友。這位被「曬」的選手名叫孫奕東,來自天津,正在上小學六年級,儘管年紀不大,但已獲得了幾十張證書。正當不少網友驚嘆於他獲獎次數之多時,更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孫奕東所拿獎項的含金量也是頗高……這讓不少網友感嘆「我連一張三好學生獎狀都沒有」、「小說男主的既視感」。
孫奕東參加最強大腦節目錄製現場照片
↓
從所獲榮譽的清單來看,孫奕東從4歲的時候就開始了他拿獎到手軟的「開掛人生」。目前已經獲得全國冠軍5個,將近20個一等獎,就連走美杯、華羅庚杯、陳省身杯、迎春杯、希望杯這些殿堂級的獎項,孫奕東也統統斬獲一等獎!然而更令人嘆服的是,孫奕東還獲得了不少世界級比賽的榮譽,例如世界趣味數學大賽的金獎,而他十歲時在GBC挑戰賽中獲得的金氏世界紀錄也是讓不少網友感到「汗顏」。除了數學競賽,孫奕東6歲就獲得圍棋業餘三段的評定,目前為止他更是掌握了中、英、德三國語言。看到這裡,網友們更是無法淡定,直言「再也不敢小看小學生」、「智商被小學生碾壓」、「小學生帶帶我」。
11歲神童獎狀比人高
↓
作為天津南開中營小學六年級學生、11歲的孫奕東到底是怎麼走上最強大腦的舞臺,天才少年又是如何養成的?今天下午,天津天才少年孫奕東的母親張愉接受了新報記者的採訪。
四歲時敏銳觀察力驚呆媽媽
孫奕東的母親張愉從事IT行業,同時也是一名大學生就業輔導老師。說起兒子的教育,她告訴記者,孫奕東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翻看兒童畫報,也自然而然地會了數數和加減法,認字是在馬路上到處看,從咱天津這些「西馬路」、「北馬路」的路牌開始認起的。
4歲時英語獲獎留影,中間拿獎盃的就是小奕東
「他從小就很懂事,也善於觀察和學習!」張愉記得孫奕東四歲的時候,那時候還是六七年前,天津的紅綠燈沒有如今的倒計時功能,但有一天在馬路上他忽然問,「媽媽,你說紅燈時間長還是綠燈時間長?」張愉回答一樣長,可是孫奕東馬上說不對,因為據他的觀察,紅燈的時間等於綠燈加黃燈……
小奕東六歲時已是圍棋業餘三段
也會玩智慧型手機 但不是網遊
針對很多網友都誇孫弈東是個小天才,張愉說,她不太贊成說孫奕東是天才的這種說法,因為他獲得的那些獎,有很多孩子都有。作為母親她總結說,孫弈東有一定的天賦,比較懂得去學習知識。
小奕東8歲鋼琴比賽時照片
「實話說,我們家不是學習氛圍很濃的家庭,孩子也會玩智能的電子產品,只是我會引導他不是去玩網遊,而是去玩鍛鍊大腦和手腦配合的思維遊戲。其實現在來看,他的很多知識都是從電子設備上看到的。」張愉笑著說。
母親的兩點要求 不放棄和要善良
張愉說,她對兒子只有兩點要求,第一就是不要輕易放棄。比如孫奕東從小就愛好十分廣泛,小時候就嘗試過學習圍棋、鋼琴、遊泳、籃球和網球等,在這過程中,張愉要求孩子不能學兩天就放棄,而是要達到入門水平。所以孫弈東圍棋學到了業餘三段、籃球學了一年多、鋼琴考到了2級……雖然對於很多級數考得非常高的孩子來說,他的級數有些Low,但作為母親,張愉覺得孩子把最基礎的學會了,目前因為學習壓力大暫緩了學習,但等到條件允許的時候,孩子還會願意繼續深入地學。
八歲的第一個全國金牌,走美杯全國總決賽,作為華英代表隊隊員,小奕東第一次離家獨自去北京比賽時留影。
還有一點就是性格品質要好。11歲的孫奕東是個善良、有正義感又幽默的孩子,除了南開中營小學的老師們培養得好,也是張愉用心教育的結果。張愉說,她們母子之間無話不說,兩人經常會針對周圍發生的社會事件,表達出各自的看法並進行討論什麼是善與惡,美與醜……張愉說她也特別注意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看到本是小公主的媽媽長大後的為母則剛,看到媽媽對於老人的孝順,對於工作的認真和對於社會的責任感。
參加最強大腦要為天津爭光
如果不去學習和競賽,像很多孩子一樣,在家就是玩,那麼「精神會餓啊」,張愉說,她努力找學習資源給孫奕東,鼓勵他多參加比賽,是為了開闊眼界,每年也會自費參加五天以上的軍訓是為了讓他學一些堅毅的品格。這些都會讓孩子的內在不斷成長,這些經歷也是別人代替不了的。
孫奕東和母親張愉
說起在最強大腦中的表現,張愉笑著說,她不能劇透,但很高興孫奕東在節目中表現得挺好,所以她今天還和兒子開玩笑說,他終於從身高、體重還有思維上都超越了媽媽。
「別把他說成神童,說他被教育得很成功,也實在是太早了。」張愉說,因為孩子會一些編程,所以她舉例對孩子說,如今信息化的社會,硬體和軟體都要十分過硬。這次最強大腦的比賽,是鑑定硬體是否是高配置的,但軟體卻是需要規劃的,這剛剛只是起點,她希望兒子能淡定,同時開心快樂地參與這次腦力盛宴,為天津和天津人爭光。
11歲少年孫弈東的理想
希望參與到推動人類進步的領域中
說起自己的理想,只有11歲的孫奕東卻已表現出比同齡人更多的成熟,他告訴記者,他希望參與到推動人類進步的領域和項目中。比如,能戰勝疾病的生物工程,或是希望參與到環保事業的材料工程,成為一個對國家和全人類有用的人。
新報記者 萬力聞
新報新媒體編輯 萬力聞 王妍
新報精華文章導讀
應對重汙染天氣,天津教委發預案!紅警並AQI日均值達到500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
視頻暖翻了!!天津消防員救起冰河中大爺,大爺懷裡緊緊抱著……
24日地鐵運營時間有變!營口道站16點後「只出不進」!時刻表趕快收好!
明日冬至 未來幾天冷不冷?什麼時候能體會到數九寒天的威力?
每日新報公眾平臺
我們了解天津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