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2017年4月19-23日,在喜迎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八十華誕的春天裡,中山骨科成功舉辦了第三屆上海中山骨科論壇學術周。作為中山醫院八十周年院慶的重要活動,本屆骨科學術論壇周旨在激勵骨科醫生積極探索、勇於創新,為病人造福。骨科在線等專業媒體也對本次大會給予了高度關注。改革與創新是當今時代的主旋律,也是第三屆上海中山骨科論壇學術周的動力和主旨。本次學術周建立了集脊柱、關節、創傷、關節鏡和四肢骨與軟組織腫瘤五位一體的學習模式;集中的新鮮屍體操作,既提高了醫生的手術精準度,同時還可以最大化利用珍貴的屍體標本,切實提高了學習效果。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致歡迎辭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樊嘉院長致開幕辭
2017年4月20日,骨科學術周的重頭戲——第八屆全國全脊椎腫瘤切除學習班暨第七屆脊柱外科新技術論壇順利舉辦,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到會致辭。
脊柱惡性腫瘤由於其特殊的解剖部位,一度被認為是「手術禁區」。隨著腫瘤治療理念和技術的進展,腫瘤節段全脊椎切除逐漸成為治療脊柱腫瘤最為徹底的手術方式。該手術能夠解決腫瘤壓迫脊髓導致患者癱瘓和緩解神經壓迫帶來的劇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壽命,明顯降低局部復發率。全脊椎腫瘤切除手術是一項超高難度的手術,國際上能開展的醫院很少,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和脊柱外科主任董健教授及同事們的多年探索和努力下,自行研發一系列相關器械,改進了手術步驟,大大提高了脊椎全切手術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申請多項國家專利。中山骨科在全脊椎腫瘤切除手術出血量控制、手術時間、切除節段、病例累積數均已達到國內外領先水平。近年來,中山骨科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先後開展了二椎節、三椎節、四椎節脊柱腫瘤整塊全切手術,為更多患者改善生命質量、治癒腫瘤帶來了希望,成為我國僅有幾家掌握該項超高難度技術的單位之一,在國際上發表了自己的經驗。
本屆學習班延續中山骨科舉辦的以往學習班傳統,分為頸椎專題、脊柱畸形、脊柱腫瘤及脊柱熱點問題四大部分。涉及病種包括:脊柱原發性、轉移性、復發性、多節段腫瘤,脊柱側彎,多節段頸椎病,脊柱骨折等等。手術方式包括:全脊椎整塊切除、人工椎間盤、側彎矯形、脊柱微創手術等等。
▲王巖教授授課
▲呂國華教授授課
▲範順武教授授課
▲胡永成教授授課
▲李中實教授授課
▲仉建國教授授課
▲陸寧教授授課
▲袁文教授授課
▲姜建元教授授課
▲肖建如教授授課
▲趙傑教授授課
▲倪斌教授授課
▲葉曉健教授授課
▲徐建廣教授授課
脊柱學習班邀請到了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王巖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南大學湘雅二院呂國華教授,浙江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範順武教授,《中華骨科雜誌》編輯部主任、天津醫院胡永成教授,中國脊柱脊髓雜誌編輯部主任、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李中實教授,北京協和醫院仉建國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陸寧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袁文教授,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姜建元教授,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肖建如教授,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趙傑教授,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學組組長、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倪斌教授,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微創學組組長、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葉曉健教授,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學組副組長、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徐建廣教授等諸多國內著名的脊柱外科專家,給大家帶來了脊柱外科的新理念、新技術、新進展,對有關臨床實踐中的問題廣泛深入的進行了研討、技術交流,讓學員們通過本期學習班大有收益,達到了提高。經過來自全國各位專家多角度、實戰化地細緻講解,使大家可以從一個新的高度學習如何選擇一種術式,做好一臺手術。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閻作勤教授為關節、創傷、腫瘤學習班致歡迎辭
▲上海醫師協會骨科分會關節組組長,中山醫院關節外科主任姚振均教授主持並授課
▲朱振安教授授課
▲吳海山教授授課
▲陳曉東教授授課
▲肖漣波教授授課
▲錢齊榮教授授課
▲徐衛東教授授課
▲夏軍教授授課
▲王友教授授課
▲馬金忠教授授課
▲尹峰教授授課
▲李瑞錫教授授課
2017年4月21日,第八屆人工關節規範化培訓學習班拉開帷幕,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閻作勤教授到會致辭。
本次論壇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朱振安教授、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吳海山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陳曉東教授、上海光華醫院肖漣波教授、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錢齊榮教授、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徐衛東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夏軍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王友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馬金忠教授、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尹峰教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李瑞錫教授等國內關節外科領域的知名專家前來授課。來自國內各大醫院的近百名關節外科同道參加了學習與交流。專注於手術的規範操作。近年來股骨頭壞死和骨關節炎發病率穩步上升,即使縣級醫院也在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部分醫生由於手術的指證把握不嚴和手術操作不規範,導致病人經過手術仍然難以達到滿意效果。閻作勤副院長、骨科副主任和關節外科主任姚振均教授帶領團隊規範手術指徵,細化手術流程,顯著提高了手術效果。本次學習班不僅傳遞股骨頭壞死、骨關節炎等方面的新技術與新理論,全方位地了解關節外科進展,還能觸類旁通,思維發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紀方教授授課
▲王秋根教授授課
▲馬昕教授授課
本次學術周還舉辦了第三屆圍關節骨折操作學習班。圍關節骨折是目前常見病和治療難題,不恰當的處理常會導致關節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回歸正常工作和生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創傷科主任施德源教授和周建平教授致力於圍關節骨折的治療,多年來處理了疑難病例千餘例。
圍關節骨折學習班邀請了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紀方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王秋根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馬昕教授、上海市浦東醫院副院長禹寶慶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董宇啟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陸驊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唐堅教授、第二軍醫大學長徵醫院陳愛民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陳文鈞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莊澄宇教授、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楊雲峰教授等進行授課,詳細解讀了肩、肘、腕、踝及骨盆等各部位的圍關節骨折,規範了創傷骨科的手術指徵,細化了手術流程,顯著提高了手術效果。
▲王蕾教授授課
▲脊柱學習班學員們認真學習手術操作
▲關節鏡學習班操作現場
第三屆肩關節鏡操作學習班-暨首屆肩關節鏡新技術論壇也是本屆骨科學術周的又一亮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關節鏡外科主任林建平教授對肩關節鏡的手術技巧有獨到的見解,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由他們主持的本屆學習班注重操作的實用性,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王蕾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吳曉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莊澄宇教授、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汪滋民教授等滬上關節鏡外科大咖齊聚一堂。解讀診療新技術的重點、難點,並通過在新鮮屍體標本上操作演示,手把手教學,點撥思路,傳承經驗。
4月23日,第一屆四肢骨與軟組織腫瘤診治規範及新進展論壇首次亮相中山骨科學術周,骨腫瘤外科主任王毅超教授邀請了上海醫學會骨科分會副主委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蔡鄭東教授、上海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副主委瑞金醫院張偉濱教授、上海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腫瘤學組組長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郝永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沈贊教授等腫瘤學專家,以及中山醫院腫瘤內科、影像科、核醫學科等各學科專家進行授課,從多學科協同診療的高度為臨床醫生答疑解惑,提高臨床醫生對骨腫瘤的診治水平。
上海中山醫院是蔡元培先生倡議、第一家為紀念孫中山先生並以之命名的、中國人創辦的綜合性大醫院,也是我國第一家建院之初就將骨科從大外科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科室的大型綜合醫院。骨科名家眾多,包括牛惠生、李鴻儒、吳祖堯、陳中偉院士、裘麟院長、張光健教授等,在他們的努力下,我院骨科曾在全國或上海地區率先引進開展了多項脊柱外科新技術,在中山八十周年的輝煌院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觸。今天,在上海市領軍人才、優秀學科帶頭人董健教授帶領下,骨科團隊實力日趨雄厚,創新型工作業績突出,在國內外均得到了廣泛認可,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本屆骨科學術周是在全國全脊椎切除學習班、關節及關節鏡學習班多次成功舉辦基礎上的召開的,積累了歷屆豐富的經驗和人氣,其參加人數逐年增加,場場爆滿,獲得了廣大學員的好評。
▲會場高朋滿座,名家濟濟一堂
▲學員認真拍照學習
歡迎投稿,請將稿件發送至:
orth@orthonline.com.cn 來函必復!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內容報導-袁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