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開學工作已陸續開始,除了新冠疫情下防疫之外,各地中小學大範圍開展「課後延時服務」也引來關注。
對此,有人稱好,也有人隱憂。具體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來看看詳情。
8月30日,一紙通知讓重慶南岸區某小學家長群炸開了鍋。
學校正式推出「課後延時服務」了!
通知稱,根據教委文件要求,本學期南岸區要開展「課後延時服務」。
延時服務內容:完成家庭作業+校本活動;
延時服務放學時間:周一、二、三、五下午5點30;周四下午3:35放學;
費用:每人每月180元,自願原則。
此前,學校在下午3點30左右放學,讓很多下午五六點才下班的家長無法顧及孩子的接送問題,意見普遍較大。
為破解這一難題,各地曾嘗試推出了「課後延時服務」。
比如2019年8月,重慶市江北區、九龍坡區、兩江新區推出了中小學延時放學計劃,將放學時間延時到下午5點到5點半。
也就是在下午3點半放學後,學生在校內在老師的監督和指導幫助下,完成作業、閱讀,或者開展藝體、科普等活動。
延時放學計劃的推出受到家長的普遍歡迎,不再為孩子放學後沒人接送的問題犯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推出的「課後延時服務」,從過去的免費服務轉變到有償服務。
比如2019年重慶九龍坡區的就稱,課後服務屬於公共服務,經費以政府投入為主;江北區更是明確指出,「由政府提供免費服務」。
筆者發現,今年7月末,大連市教育局會同市發改委聯合制發了「轉發《遼寧省教育廳 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切實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通知》《遼寧省教育廳關於切實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補充通知》的通知」,規定課後服務收費標準按照成本補償和非營利原則設定收費標準,相關費用以動態調整的辦法由學生家庭合理分擔。
其中,成本主要包括參與課後服務教師的補貼、學校水電成本以及門衛、保安、保潔等綜合管理人員的補助等,相關補助標準主要參考課後服務人員小時工資標準和勞動法的相關規定。
具體收費標準為:
小學、初中每月每生收費不高於200元;
普通高中周一至周五開展課後服務,走讀學校高一、高二年級每月每生收費不高於280元,高三年級每月每生收費不高於470元;
寄宿制學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級每月每生收費均不高於470元;
普通高中周六開展課後服務,每月每生收費不高於200元。
毫無疑問,面對「課後延時服務」,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支持的,即便是有償性收費,但也是公益性質的,是自願選擇的,是合理的。
如果沒有「課後延時服務」,以前很多家長不得不求助於作業託管機構,每月要花去五六百元,甚至更多的費用。
很顯然,「課後延時服務」的出臺,對希望靠作業託管生存的機構而言是致命打擊。學校的公益性收費甚至是免費服務,誰還願意花高價去機構進行作業託管呢?
對此,你是如何看待「課後延時服務」的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