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遺憾不能把西安更多地方寫進《長安十二時辰》

2020-12-12 西安文旅之聲

在市井的煙火之間

生活在長安的人們為生計度過平凡的一天

108坊的秩序井然

東市西市的喧鬧熙攘

人們見面,互相施以叉手禮以表自卑敬人

一街一市、一飲一食

一詩一樂、一香一妝

在一次次刷爆朋友圈的《長安十二時辰》

我們看到了一個日常的、具象的長安

而這份「真實」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劇中各式各樣的「同款」,尤其當我們走進西安的博物館,看到那些「神還原」,對「再也沒有比長安城更偉大的城市了」這句話,就有了新的認識。

而昨日

西安博物院迎來了《長安十二時辰》最強同款

你以為是......

△西安博物院的劇中「同款」

是劇中的「硬核火鬧鐘」?

還是神韻皆似的侍女俑?

不,並不是!

我們的最強同款是

《長安十二時辰》作者本人,馬伯庸

△馬伯庸受訪視頻,請戳這裡

7月14日,馬伯庸現身西安博物院,在鏡頭前將「唐朝人的日常」一一道來,包括長安城的歷史變遷、唐長城的裡坊、唐朝人的生活細節及發生在其中的故事等。據悉,《唐朝人的日常》是由優酷文化聯合曲江文旅,聯動優酷劇集《長安十二時辰》,共同打造的精品文化課程,是一部以唐朝人的日常為小切口,談當下中國民眾對中國文化回歸的知識性節目。而文旅君也有幸採訪到了馬伯庸,了解《長安十二時辰》以及《唐朝人的日常》背後的故事。

在西安博物院看到了立體的長安

唐代的長安城對我來說,是一個夢幻之地。這裡是一個秩序井然、氣勢恢宏的偉大城市,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的諸色人物雲集其中,風流文採與赫赫武威縱橫交錯,生活繁華多彩,風氣開放多元。在那裡,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實在是一個創作者所能想到的最合適的舞臺。

——《長安十二時辰》

在採訪中,馬伯庸告訴文旅君,他特別喜歡西安這座城市,幾乎每年都來幾次,除了吃好吃的以外,還會去一些博物館、歷史遺蹟參觀。

△遊客參觀《唐長安城模型》

2014年,馬伯庸在西安博物院負一層的一座大沙盤前,整整看了一個下午,幾乎把每一坊都看了一遍。

他說:「看了之後我就覺得整個長安城在我腦海裡變得特別立體,空間感非常強。我就在想,以前當然也有很多關於長安城的作品,我能不能寫一個精確地把長安城的地理位置、彼此之間關係表現出來的作品。」這個想法在2015年變得成熟,最終成就了《長安十二時辰》。

△《唐長安城模型》(西安博物院藏)

西安博物院的這座沙盤準確的名字叫《唐長安城模型》,當我們看到這個沙盤時很容易聯想到劇中靖安司的「長安城108坊沙盤」。

△靖安司的「長安城108坊沙盤」

《長安十二時辰》的美術指導金楊、楊志家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靖安司的沙盤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模型團隊從建組就開始商討這個大沙盤的設計和細節。由5個人在製作間裡足足做了三個月才完成。

在《唐長安城模型》上,西邊54坊屬於長安縣,東54坊屬於萬年縣,秩序井然,氣勢恢宏。如果你也想看到一個立體的長安,不妨來此打卡。

寫《長安十二時辰》多次來西安實地考察

△圖片來源於馬伯庸微博

在寫《長安十二時辰》期間馬伯庸曾多次來西安進行實地考察,希望能距離那個真正的長安城更近一些。

他告訴我們,最主要還是博物館,比如西安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包括附近的唐陵以及相關的遺蹟、遺址。還買了很多相關的書籍,基本把能接觸到的作品都翻了一遍,以期更充分地表現出盛唐長安的風貌。

△劇中提到何家村金銀器

△鴛鴦蓮瓣紋金碗(陝歷博館藏)

而在西安的博物館裡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何家村出土的金銀器,尤其是裡面的金碗。「我最喜歡那個金碗,每次看到就滿心歡喜,覺得是自己的一樣。」說到這裡,馬伯庸展現出了他段子手的屬性。

還有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這塊碑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象徵,裡面有古敘利亞文、中文,講的是基督教傳入中國的過程,這也是特別能夠體現出長安風貌的文物。

遺憾:想寫的地方太多,需要取捨

△《長安十二時辰》書中李林甫居住地

(攝於西安博物院)

說到在西安參觀博物館和遺蹟的過程中,是否會帶來新的靈感時。馬伯庸表示實在太多了,幾乎每一個博物館都能提供新的靈感,幾乎每個遺蹟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都有所體現。

對他來說,最痛苦的不是編一個故事,而是因為想表現出的地方太多了,想把去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放進小說裡去,但是很多確實放不進去,有時候還要做取捨,這種取捨最難。

△驪山風光

「比如驪山,一直想寫,但是算了下距離,一天一夜趕不回來,主角實在趕不過去了。」包括漢長安城、鹹陽古城,包括很多古寺以及鳳翔寶雞一帶,馬伯庸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但是由於故事開始的限定是一天一夜,所以沒辦法都寫進去。

「就像我自己每次來西安,住三四天,覺得時間根本不夠用,根本看不完,太多東西想看了,所以這個也是小說的遺憾之處吧。」說到這裡馬伯庸開始「責怪」自己最初「十二時辰」的設定。

在西安博物館裡「蹭聽」,知「坊」辯方位

△攝於西安博物院

談到參觀博物館的趣事,馬伯庸告訴我們他發現西安普通市民對於文化的興趣和素質都高的驚人。在碑林、陝博、西安博物院經常看到義務講解員,而且年紀都不大,看上去也是非專業人士,但講起來卻頭頭是道。

他還記得在碑林看到一位講解員(其實他說是一個小胖子),講的很多東西一聽就知道是講解員本人真心喜歡的,是普通的官方解說詞裡都沒有的。

這些小細節不是發自內心喜歡是根本查不到的,因此馬伯庸有時候會去「蹭聽」,一路聽下來,自己也學到了很多知識。

△唐代長安坊圖

對馬伯庸來說,今天的西安與他心目中的長安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最有意思的是,他對唐代長安城的了解甚至大於對現代西安的了解。

「有時候西安朋友帶我去吃飯,說去什麼什麼街。我說不知道在哪裡,你告訴我它原來在長安城的哪一坊,我就明白這是在長安城的什麼地方,大概方位就知道了。」

目的:讓讀者願意挖掘歷史上的長安

△圖片源於馬伯庸微博

「從周開始到漢,一直到唐,整個佔中國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以西安作為中國文化的中心。」馬伯庸說,自己從小就覺得西安是一個文化聖地,一談到歷史,講到中國文化,根就在西安。

他認為西安在文化開創以及傳播、教育方面,可以用一些更喜聞樂見的方式,用更現代的方式,把這些古代的有意思的文化內涵傳達給年輕人。

△唐代仕女俑(攝於西安博物院)

而他寫《長安十二時辰》,其中一個目的在於如果讀者看了這個小說,對長安城感興趣,就會願意自己挖掘真正的史實上長安城裡面的生活細節,以及長安城真正的文化內涵。從而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機會、一個窗口,能夠更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璀璨的文化。

定位:展現文化成就和研究意義的橋梁

在《唐朝人的日常》裡,馬伯庸將作為其中一集半的講述者出現。在他看來,一個好的文化不光是本身要特別好,還要有一個好的傳播渠道。

「我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橋梁,一方面我沒有專家了解那麼多,但我對學術界研究的成果有興趣。另一方面我可以了解大眾的興趣所在,能夠通過一種相對比較輕鬆簡潔的方式,把學術界深奧的、比較複雜的學術成果告訴大眾,告訴大家我們現在這些文化的成就以及研究的意義在哪裡。」

從《大明宮詞》裡上元節熙攘的長安街市

到《妖貓傳》裡奇幻瑰麗的花萼相輝樓

再到《長安十二時辰》的市井煙火

世人都期望再見長安

熙攘繁盛,光耀萬年

世人都想還原大唐

也期待在《唐朝人的日常》

我們能看到心中的大唐

視頻:月半熊

文章:月半熊

編輯:王薇

審核:魯雷

視頻、文案及採訪內容

為西安市文化和旅遊局原創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馬伯庸:寫出《長安十二時辰》的他,當年原來那麼「傻」!
    今年夏天,易烊千璽和雷佳音主演的《長安十二時辰》開播後大火,這一次馬伯庸真正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出圈」,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覺得能夠下沉到理髮店了,是真的出圈了」!因為他去理髮店剪頭髮,發現髮型師也在看《長安十二時辰》。
  • 馬伯庸的「十二時辰」:寫作之外,我也很有趣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帶火了一眾演員,也帶火了對唐朝文化、服飾、社會風俗的討論,當然,還帶火了原著作者馬伯庸。被稱為「文字鬼才」的他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喜歡把發現的題材開腦洞,用幽默的語言寫成故事給別人看,比如《長安十二時辰》。
  • 馬伯庸的「十二時辰」:寫作之外 我也很有趣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1日電(記者上官雲)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帶火了一眾演員,也帶火了對唐朝文化、服飾、社會風俗的討論,當然,還帶火了原著作者馬伯庸。  被稱為「文字鬼才」的他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喜歡把發現的題材開腦洞,用幽默的語言寫成故事給別人看,比如《長安十二時辰》。
  • 《長安十二時辰》那些神奇腦洞怎麼來的?馬伯庸傳授獨家秘笈!
    他從《長安十二時辰》出發,將自己的歷史閱讀和寫作經驗,以及「馬親王」腦洞大開法,向現場讀者傾囊相授。《長安十二時辰》源自一個知乎腦洞開播就火爆,之後話題不斷,今年夏天最火的電視劇,非《長安十二時辰》莫屬。
  • 長安十二時辰主要人物角色名字 作者馬伯庸真實姓名資料簡介
    長安十二時辰主要人物角色名字 作者馬伯庸真實姓名資料簡介  《長安十二時辰》包含角色名字:李泌、張小敬、龍波、姚汝能、曹破延、元載、賀知章、葛老、崔器、徐賓、檀棋、聞染、魚腸、王韞秀、楊玉環、李香香、瞳兒、許合子、馮神威。
  • 《長安十二時辰》大燈樓驚豔亮相,馬伯庸卻被罵慘!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連劇中唐朝人都說:「我向你保證,再也看不到這麼了不起的大燈樓了。」△《長安十二時辰》劇照觀眾驚呆、唐朝人民驚呆,原著作者馬伯庸卻被罵慘了。夢想的電影建築師△《長安十二時辰》劇照《長安十二時辰》劇組開機前期籌備1年,拍攝7個月,後期製作8個月,大燈樓被稱為「最艱難」的場景。
  • 《長安十二時辰》作者馬伯庸來杭分享「八面受敵」讀書法
    文學鬼才馬伯庸受邀擔任本屆書享月的「書享大使」,攜著《長安十二時辰》的如虹氣勢,為杭州熱愛閱讀的書迷朋友們帶來了一場想像生活的書享盛宴。「書享月」舉辦三屆至今,每年的8月已成為融創東南與閱讀者的默契約期。延續邀約文化名人的傳統,本屆「書享月」特別邀請到著名作家馬伯庸擔任「書享大使」,並聯合杭州市城市品牌促進會與杭州圖書館一起舉辦城市閱讀活動。
  • 《長安十二時辰》火了之後,我選擇給自己降溫
    8月15日,馬伯庸來到上海書展,帶來了新作《兩京十五日》。 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做客上海書展,但《長安十二時辰》的熱播,讓馬伯庸受到了空前的關注。雖然今年書展限流,但新書見面會現場,還是擋不住讀者撲面而來的熱情。
  • 《長安十二時辰》30集精簡版來了!
    去年夏天,最火的一部電視劇非《長安十二時辰》莫屬。時隔一年,在《長安十二時辰》開播一周年之際。片方發布消息,優酷平臺將播出《長安十二時辰》的精簡版,由原來的48集縮減到了30集。同時,《長安十二時辰》的精簡版也於6月8日起在廣東衛視播出。
  • 長安十二時辰結局是什麼?長安十二時辰各人物結局揭秘他死的最慘
    原標題:長安十二時辰結局是什麼?長安十二時辰各人物結局揭秘他死的最慘   優酷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懸疑劇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泌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
  • 對話馬伯庸:長安十二時辰裡,我想造一個工業化社會
    最近熱播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讓我們能夠無限接近那個歷史上曾被幻想了無數次的大唐盛世。作為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本書的原作者馬伯庸有什麼看法?他心目中的大唐長安是電視劇所呈現的那樣嗎?又希望通過這部書、這部劇傳達哪些思想?7月22日,受蛋卷同學吸引,馬伯庸就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長安12時辰》接受馬前卒專訪。
  • 長安十二時辰小說故事內容梗概 劇情發生在什麼時期哪個朝代
    由雷佳音和易烊千璽主演的古裝劇《長安十二時辰》(各個人物簡介分析及關係圖)已經開播,《長安十二時辰》是根據馬伯庸著作的一本小說改編,可能還有很多人沒看過這本小說,那這次就順便為大家講講《長安十二時辰》小說故事內容梗概,還有長安十二時辰劇情發生在什麼時期哪個朝代。
  • 《長安十二時辰》大案牘術、不良人、武侯這些詞都是啥意思?
    《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劇版《長安十二時辰》的情節進展,基本上與馬伯庸的同名原著小說相同。《長安十二時辰》也算得上是一部歷史題材小說。馬伯庸在創造這部長篇作品時,進行了詳細的考證,閱讀大量資料。《長安十二時辰》易烊千璽、雷佳音我們在劇版《長安十二時辰》也看得出來,劇中不論是服化道具,還是衣食住行、生活習慣,都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唐代以及長安的風貌。
  • 《長安十二時辰》內容飽滿寓意深刻,只因生僻字過多,讓網友頭疼
    最近,由易烊千璽和雷佳音領銜主演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據悉,該劇改編自著名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劇中演員演技精湛,畫風別具一格,開播後,便獲得了網友們的大量好評。與小說原著相比,《長安十二時辰》的內容豐滿程度依舊,故事性以及劇情的節奏感非常強烈,整部劇韻味十足、令人陶醉。無論在哪個方面,《長安十二時辰》都有著極高的水準,因此,這部劇更是被譽為今年最強國產古裝劇。在內容上,《長安十二時辰》也漸進式地顯現出深度。一開始,大部分觀眾可能以為,這只是一個在上元節反恐的故事。
  • 《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生日特輯 「五尊閻羅」震長安
    由作家馬伯庸原著,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等領銜主演的超級劇集《長安十二時辰》發布主演雷佳音全新生日特輯。《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生日特輯 「五尊閻羅」震長安
  • 沒有一手好詩文,唐代讀書人無法在長安花花世界生存十二時辰
    借用孟郊的詩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部網劇的原著作者是馬伯庸。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如果你給遊戲《刺客信條》寫劇情,會把背景放在哪裡?馬伯庸的答案是:長安。        唐代的長安對我來說,是一個夢幻之地。
  • 《長安十二時辰》上線海外 翻譯Just Do It?
    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口碑喜人,服化道、演技、劇情都受到了觀眾的一片讚譽之聲,今日該劇官微宣布,《長安十二時辰》將上線海外多地,自信出海弘揚中華唐文化!《長安十二時辰》宣布了該劇的海外上線日期及平臺:北美地區7月起陸續在Viki、Amazon和youtube全集付費上線;馬來西亞、汶萊地區7月1日起astro雙星更新,新媒體平臺Dimsum和Astro Go同步播;新加坡地區7月Starhub播出新媒體已上線;越南由當地最大流媒體平臺緊貼大陸播放;本劇會陸續登陸日本等亞洲其他國家、歐洲、非洲等地區。
  • 《長安十二時辰》小說結局是什麼?幕後黑手究竟是誰?最後死了嗎?
    《長安十二時辰》正在熱播中,這部劇是易烊千璽第一部擔任男主角的戲,自籌備以來一直備受網友們的關注。那麼長安十二時辰小說結局怎麼樣?誰會是兇手呢?讓影視達人來告訴你們吧。 長安十二時辰小說最後結局解析 李泌和張小敬攜手揭穿了敵人的陰謀,挽救了長安城。
  • 《長安十二時辰》可媲美美劇《24小時》
    該劇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犯了死罪的張小敬(雷佳音飾)與靖安司司丞李必(易烊千璽飾)要在十二個時辰之內,緝拿混入長安的可疑人員,解救黎民百姓的故事。電影質感的鏡頭畫面,細節考究的服裝道具,一眾演技在線的主演配角共同上演了一出節奏緊湊、情節跌宕、懸疑燒腦的「長安版《24小時》」。
  • 《長安十二時辰》李必有原型嗎
    《長安十二時辰》劇中李必易烊千璽飾演文/李光彩《長安十二時辰》仍在熱播,劇組對盛唐高度還原,原著作者馬伯庸也將很多真實的史料運用在寫作中,這一點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李泌(劇中作李必)角色的塑造。《長安十二時辰》的時間設定為天寶三載(即公元744年),這時候的李泌才二十二歲,不管是在劇中還是真實歷史,此時的他確實已是少年名士,顯於皇室貴勳之中。李泌生於唐玄宗開元十年(即公元722年),為西魏八柱國之一的李弼六世孫,需要注意的是,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亦是八柱國之一,由此可見,李泌出身門第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