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園恢復24小時開放後,細心的遊客們發現,公園裡許多花壇花境又換新顏啦!一起去看看吧~
為了讓市民有更好的遊園體驗,公園養護管理方早在恢復24小時開放前,就進行了提前策劃,新設計了「祥雲花壇」「雪松樹壇林緣混合花境」等花壇花境,讓遊客眼前一亮。
花 境
雪松樹壇林緣混合花境
利用原有雪松、移植的4株紅楓、點種的7株新優品種金絲雀棒棒糖月季、38株球類植物作為骨架,豐富錯落層次。雪松投影面積下密撒覆蓋物保護大樹,下層以宿根植物、適當點種一二年生花卉調色。在花境與草坪銜接地帶栽植佛甲草,形成觀賞的緩衝區域。營造出四季有景、可持續、養護精細、損耗較少的混合花境。
此外,對一號門花境、電鐘花壇花境、六角亭花境進行了調整優化,在原有大量單季草花搭配的基礎上,運用更多的宿根類花卉、灌木,逐步減少人工雕琢的痕跡,使花境更趨於自然化。
花 壇
此次花壇的全新打造主要從營造景點角度出發,嘗試融入非植物元素和一些花卉新品種,突破花壇觀賞的平面化、單一化,提升立體觀景效果及空間層次感,進而追求色彩的靚麗、和諧。
祥雲花壇
本季花壇以彩葉草金黃色(3000盆)為底,在樹壇裡點綴了三組陶罐,分別以朱蕉+袖珍椰子、無盡夏八仙花+銀邊鐵、鐵樹+三角梅為骨架植物,以花葉常春藤、千葉蘭為垂吊植物,下部陶罐滿種紫色超級鳳仙,增添花壇立面景觀性。
「中山公園」四字花壇
本季花壇布置採用繪畫中「勾邊」手法,將「中山公園」四個字用白石子進行勾勒,使其更加立體、明顯。整個模紋花壇以「WELCOME」英文字母組成,以高大龍柏為背景,選用彩葉草紅色(15000盆)為底,英文字母以明黃色孔雀草(3900盆)填充,色彩濃烈,對比明顯,從大草坪遠遠望去給人以視覺上的衝擊。
其實,公園裡還有更多好看的花境花壇,市民們在遊園的時候,可以盡情探尋這些全新的美麗花海~
作為上海最負盛名的公園之一,公園管理方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園內的花壇、景觀的布置與更新,以適宜不同時節的變化,給市民最好的體驗。
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公園
中山公園原稱兆豐花園(Jessfield Park),也稱極司菲爾花園,是上海開埠之初,英國人霍錦士(James Hogg)和霍海士(Hayes Hogg)兄弟的私家花園。百年的滄桑歷史,使公園呈現了中西融合的特點,集英式自然風景園和中國傳統園林以及日式園林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是當時上海最負盛名的公園。
全園有大小不等的景點約120餘處。這些景點因景而異,各具特色,其中有十二處景點被評選為「中山公園十二景觀」,是公園內特色突出並具有代表性的園林景觀。
百年老園背後的城市溫度
2016年,回應市民群眾需求,中山公園實行24小時開放,成為上海大型綜合公園中率先實施全天候開放的公園。公園管理方在人防、物防、技防上下功夫,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精細化舉措。
從最初的收費入園,到限時免費入園,到免費公園延長至晚九點,再到現在的24小時開放,不僅考驗了公園管理的精細極致,也彰顯著這座城市的魅力和溫度。
當下,中山公園將聚焦以人為本的理念,打造集「生態園林、科技園林、人文園林」為一體的現代化園林,並與建設綠色宜居的國際精品城區對接,為百年風韻增添現代魅力。
【來源:上海長寧】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