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姓氏雖多但大都是《百家姓》中的常客,想給起什麼名字雖然也要經過一番考究,但絕對說不上多難。但對於一些特殊姓氏的人,給孩子取名字卻成了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最近就有這樣一位姓「是」的新晉寶爸為了孩子的取名犯了愁。
說起「是」這個姓氏,的確也夠有少見的了,至少小風我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接觸過更沒有認識過。上次聽說這個姓氏還是在2012年的時候,一個叫「是朕」的高考生因為獨特而霸氣的名字引起網友討論的事呢。
書歸正文,雖然「是這個姓氏」有這樣的霸氣的用法,但是卻很明顯不在這位寶爸的考慮之內,況且自家的孩子還不是一個,而是一對龍鳳胎,想讓孩子的名字契合姓氏又不奇怪,最好還能姐弟名字相互呼應就成了一件比較困難的事。
是先生因為想不出孩子的好名字,甚至一度想著不如讓孩子隨妻子的姓算了。是先生拿不出主意,最後還是孩子的爺爺拍板給出了這對龍鳳胎一對好名字:是非、是常。而實際上,想給孩子取一個既有寓意又朗朗上口還能配合姓氏的名字絕對不是一件太過簡單的事。所以各位準家長們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絕對要注意以下這3點。
一個時代的人有一個時代的特色,但哪怕本來很有特點和寓意的名字一旦太多了也就不值錢了。上個世紀的很多名字比如秀娟、秀蘭、建國如果仔細思考其實並不庸俗,還有很深的寓意,可就是否跟風的人太多了,現在搞得反而成了沒文化的人取的名了。而同樣的命運發生在各種「子軒」、「紫萱」和「紫軒」以及「子萱」身上我覺得也不會 來得太晚。
雖說名字與眾不同會讓人有辨識度,但各位準爸媽在給孩子起名的時候也別太過發揮個性,一個人的名字如果太過求新求異往往會給人輕浮、不真實之感。家長一時覺得過癮,但在未來很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多困擾。這一類比較典型的坑就是給孩子起「洋名」或者直接起名照搬膾炙人口的名詞等。
很多名人的名字其實本身並不算多好,只不過是由於這個名字本身容易讓人聯想到其所做的事跡,所以常常帶有一層濾鏡。但對於名人的喜愛歸喜愛,卻不要將孩子的名字強行的與名人掛鈎。一是名人本身很可能有目前社會主流沒討論出來的負面新聞,一旦在未來爆發會給孩子造成困擾,另一方面名人的名字本身也是一種負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並沒有好處
最後請各位家長謹記:取名字是孩子一輩子的事情,家長要為孩子的未來考慮,為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