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仔豬腹瀉問題是最常見、最嚴重的仔豬疾病之一,也是引起斷奶仔豬死亡的重要原因,和養豬朋友交流中,經常也會聊到這個問題,「在產房時候仔豬正常,斷奶幾天就拉稀」「有的拉稀的,少餵些就不拉,讓其自由採食就拉,精神很好」這些問題太常見、太多了。
今天小編整理一下斷奶仔豬腹瀉的一些原因,供養豬朋友們學習,參考交流,不足之處可以在下方留言補充。
· 一、應激因素 ·
應激因素也比較多,可以分為心理應激、環境應激和營養應激。
1.心理應激:
剛斷奶,離開母豬,四處尋找母豬,再有轉群暴力。所以在轉群時候輕拿輕放,減少轉群驚嚇。
2.環境應激:
陌生的環境再加上如果溫差過大,過冷會引起腹瀉。因此斷奶仔豬舍在斷奶前做好圈舍清洗(料槽、飲水桶、地面糞便浸泡清理乾淨)-消毒-乾燥圈舍-保溫(防治賊風)。斷奶仔豬圈舍溫度要高於產房3度。
建議溫度範圍:
第二周24℃-27℃;第三周23℃-26℃;第四周21℃-24℃;第五周20℃-23℃。
3.營養應激:
產房吃母乳,斷奶後吃飼料。由營養均衡充足的母乳變成了固體飼料的應激。
減少應激措施:為了降低這個過程的應激,仔豬在產房時候7日齡就要開始補飼,提前鍛鍊仔豬胃腸道,促使相關酶的分泌,可使仔豬斷奶後消化系統能適應植物性飼料,胃腸消化機能得到加強,從而減少營養性應激的影響;
其次斷奶應逐漸過渡,母豬下產床留仔豬在產房。在斷奶前1~5d,逐日減少哺乳次數,直至斷奶,以減少心理應激影響。
斷奶後還應適當控制飼餵量,少餵勤添,逐步換料。可以使用液體料或者粥料慢慢過渡到乾料。我們是用溫開水衝開口料,類似小孩喝奶粉一樣,水與料的比例慢慢過渡到乾料。這樣可以減少應激。
最後仔豬斷奶後第1周仍餵乳豬料,第2周餵2/3乳豬料、1/3仔豬料,第3周餵1/3的乳豬料,2/3斷奶仔豬料,最後全餵斷奶仔豬料。
· 二、消化不良引起的營養性腹瀉 ·
消化不良是由於此時的斷奶仔豬消化功能不健全,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少。仔豬料蛋白過高、脂肪過高,仔豬吃料太多引起營養性腹瀉。
1.消化功能不健全
胃酸分泌不足,仔豬在產房時期,本身仔豬分泌胃酸很弱,但是可以通過乳汁獲得豐富的乳糖,可被胃中乳酸桿菌分解成乳酸,成為哺乳仔豬胃酸的主要來源。
所以儘管哺乳仔豬分泌胃酸能力很弱,仍消化良好。而仔豬斷奶後,乳酸來源終止,胃酸分泌仍然很少,仔豬胃內酸度不足,使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胃蛋白酶形成減少,影響飼料特別是蛋白質消化。
消化酶少,仔豬斷奶,本身就是一種應激,會使消化酶分泌環節受到影響,使消化酶含量減少、活性降低。斷奶仔豬從吃母乳為主轉到以採食植物性飼料為主,兩種營養源截然不同,所需消化酶差異也很大。
2.高蛋白、高脂肪飼料
由於消化功能不健全,如果再飼餵高蛋白、高脂肪飼料,不能消化,造成腹瀉。
3.採食量過多,不能完全消化,引起腹瀉
在產房時由於母乳營養全面且易於消化,溫度適宜,斷奶前母乳不足時,仔豬喜歡吃飼料;
但當斷奶離開母親時,由於環境和心理的應激,仔豬不喜歡吃飼料,再加上固體飼料營養不全面,適口性較差,不易消化,在剛斷奶的前一兩天,仔豬不吃料,等到飢餓難忍時,開始吃料,結果採食過多,加上消化系統的消化功能不健全,造成營養性腹瀉。
4.解決營養性腹瀉綜合措施:
合理配製日糧
斷奶仔豬的飼糧的配製應符合斷乳仔豬的生理特點,除營養要滿足其需求外,適口性和消化性也要高。蛋白質可選品質好的動物蛋白如魚粉、血清粉和血漿蛋白粉等,而少用豆粕等植物性蛋白。同時,日糧中合理的粗纖維, 對仔豬胃腸道及其他消化器官的正常發育和功能及維持正常的微生物區系具有重要作用,但過高反而會導致腹瀉的發生。
添加龍昌膽汁酸
龍昌膽汁酸的添加可以使日糧中的脂溶性物質發生乳化,從而便於被仔豬體內的脂肪酶消化。研究表明,膽汁酸的添加不僅可以起到乳化劑的作用,而且還可以激活脂肪酶,增強脂肪酶活性,促進動物對脂肪的消化。同時,膽汁酸主動和脂肪酸結合形成膽汁酸-脂肪酸複合物,被小腸絨毛膜識別後,進入絨毛膜內部,完成脂肪的吸收過程。
這樣,外源性龍昌膽汁酸的加入,既彌補內源性消化酶的不足,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與吸收,提高飼料脂肪的利用率,又使得肝臟和膽囊受到的壓力降低,起到保肝護膽的目的。
添加益生菌
益生菌的添加,增加腸道中有益菌的數量,使得有益菌在於其他細菌的競爭中佔據主導地位,同時,益生菌在腸道中的產物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降低斷乳仔豬的腹瀉發生率。
其他
為了更好地降低斷乳仔豬腹瀉,除了採取上述步驟外,斷奶前充分補飼和改變斷乳仔豬的飼餵方式也是應該執行的,在飼餵時儘量採用少餵多飼和溼餵熟料的方式,以減輕飼料的變化對動物腸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