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飛速更新迭代的大環境下,對大方向的"判斷」和對可能途徑的「選擇」就成了家長和孩子進行成長思考和討論時最重要的關鍵詞。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小開初、中考、高考都是他們人生的轉折點,如何選擇將直接關係到孩子今後的學業道路、職業道路,甚至是人生道路。
在選擇國際高中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對於學生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很重要,選擇適合的高中也很重要。一個好的高中能夠讓學生接受全面的教育,並幫助學生明確大學和專業目標,申請理想的大學。
那麼到底如何選擇國際高中?總體來講,可分為2大方面、5大維度、20個具體因素。
一、主客觀兩大方面
首先要分析孩子(主觀因素)
1.孩子能否適應國際高中。家長首先要考慮孩子是否適應國際高中及國際教育,主要包括學習氛圍、思維方式、教學方式與語言要求等。
2.孩子能否在國際高中獲得快樂的學習。孩子進入一所高中,至少要在裡面學習三年,這三年的時間裡,家長肯定希望孩子能夠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3.孩子能否充分發揮潛能。家長要考慮孩子初中的學習情況和性格特點,根據國際高中提供的課程、舉辦的活動及教學架構來考慮一所學校是否合適、是否能夠幫助發現孩子的潛能所在,並激發孩子發揮所長,揚長避短。
其次要分析學校(客觀因素)
1.查看學校的辦學許可、國際課程的授權、教育部門份批文、確定是否正規。
2.綜合考量學校的師資力量、教學質量、地理位置、歷史發展情況等。
3.了解國際高中的規模、入校後能否改變留學方向、學校是否提供留學指導申請服務、畢業後名校大學錄取情況等。
五大維度和20個具體因素
維度一:學校
因素1:明確的教育使命、價值觀、教育理念。這些軟性的東西是一個學校必備的精神支柱。而現實是,很多學校沒有這方面的考慮。那就是缺少長遠辦學的考量。
因素2:學校口碑。學校的品牌和口碑可以根據往屆學生和家長的反饋來收集,口碑好的學校起碼具備好校長、好教師的特點。
因素3:硬體和規模。硬體與規模並不是確定一個學校好差的唯一因素,但也是重要參考指標。新建的學校一般硬體較好,而有些公辦學校的硬體相對差。有些學校處於初創期,規模自然比較小。但規模較大的學校,各方面基本不會太差。
因素4:辦學歷史。辦學歷史長短也不是判斷一所學校好差的決定性因素,但辦學時間久的學校,課程更豐富,教師團隊更穩定。
維度二:教學
因素5:教師團隊。教師團隊是一個學校的核心。縱使硬體不好,規模小,時間短,但有一個好的教師團隊,一樣可以做出優質的國際高中來。
因素6:課程設計的合理性。課程設計是否基於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水平。
因素7:課程設計的多樣性。課程設計是否能夠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多樣性需求,如藝術、心理學、歷史、地理等。
因素8:學生出口。學生出口需要橫向比較,在同類學校中,學生的申請結果是否好於其他學校。
維度三:管理
因素9:校長。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和統帥。國際高中的校長必須懂教育,能上課,能做教師培訓,有良好的教師管理經驗,而且必須能講英語。
因素10:教師管理。如何招聘到優質的中外教,並且保持這些教師的穩定性,是當前絕大多數國際學校面臨的問題。當然學校首先需要具備聘請外教的資質,並且師生比一般不會小於1:10。
因素11:學生管理。好的學生管理會營造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很多學生會認為國際高中相對輕鬆自由。手機、網絡管理都是各個國際學校面臨的考驗。
因素12:生源質量。很多人都說好的學生有很強烈的自我約束能力和自學能力,好的生源質量也決定著一個學校的學習效果。顯然,優質的學生總是被那些優質的國際學校錄取。
維度四:課程
因素13:課程的類型。課程類型是考慮國際高中學習及未來留學方向的首要因素。目前主流課程類型有A-level、IB、美國+AP(具體分析對比,可參看小編歷史發文)
因素14:課程的豐富程度。課程設置的多樣性和豐富程度本身決定了一個學校的綜合實力,也更能夠滿足不同程度和興趣特點的學生,能夠更好的挖掘孩子的興趣潛力。
因素15:該課程申請大學的條件。提前了解清楚不同課程類型對申請大學的條件。
因素16:課程所適用的地區大學,能否替代國內高中課程成績等。
維度五:入學條件
因素17:入學考試資格(學籍問題)。上海的10所公立學校不能招收非上海生源,其他民辦學校、中外合作班、國際課程班均可招收非上海生源學生。
因素18:中考成績要求。上海大部分國際高中不需要考慮中考成績,但也有部分納入中考計劃的國際班,另外還有四所非中考計劃學校(位育中學、燎原雙語、南模中學和上海教科實驗中學)。
因素19:入學考試類型。大部分國際高中的考試主要是筆試和面試兩個部分,但筆試和面試具體側重點,每個學校都會不同。
因素20:考試內容。所有國際高中都是英語和數學必考,部分學校會增開其他科目,比如包玉剛實驗學校增考中文科目,領科增考物理化學科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