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時代歌手」、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誕辰80周年。為致敬與紀念這位人民音樂家,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決定在今年隆重舉辦「紀念人民音樂家施光南誕辰80周年音樂會」,分別由中國交響樂團、長影樂團擔綱演出。
疫情期間,長影樂團的演奏家們通過居家練習、線上考核等方式堅持排練。4月24日,長影樂團發布了選自施光南未發表作品——小提琴協奏曲《春回大地》片斷的雲演奏視頻,展現近期排練成果,以饗樂迷。
施光南(1940-1990)是新中國培養的優秀作曲家、音樂家。他一生作品達上千首,為中國音樂藝術寶庫留下了諸多珍貴的遺產。其中,《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多情的土地》等歌曲受到全國各族人民的喜愛,至今還在廣為傳唱。此外,由他作曲的大型民族歌劇《傷逝》《屈原》也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上世紀90年代初,施光南被授予「人民音樂家」稱號,以紀念他對音樂創作的突出貢獻。在2018年表彰的改革開放傑出貢獻100人中,施光南也名列其中,是獲得表彰的唯一一位音樂家。
施光南手稿目前存放於長影樂團
長影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同時也是施光南生前全部音樂作品的法定代言人史志有介紹說,樂團籌備的紀念演出是施光南交響作品音樂會,其中多數為音樂家生前未發表作品。包括施光南創作於1977年的小提琴協奏曲《春回大地》,樂曲共有三個樂章,此前在他的手稿中只找到了前兩個樂章,近年來經過史志有對施光南遺作的多次整理,發現了第三樂章的旋律譜。此次《春回大地》首演,將由國內優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長影樂團首席、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何楠挑大梁,擔任小提琴獨奏。音樂會的其他演出曲目還包括小提琴獨奏曲《帕米爾舞曲》《迎春》,鋼琴協奏曲《阿里山之鼓》等。《阿里山之鼓》是施光南在天津音樂學院的畢業作品,上次演出距今已過去了56年。
紀念音樂會演出的施光南生前未配器作品,均由史志有進行了重新配器。從1981年開始,史志有相繼指揮了施光南歌劇作品《傷逝》、施光南首場作品音樂會、施光南逝世一周年音樂會、施光南誕辰70周年音樂會等大型演出活動,並修改完成了施光南遺作大型歷史歌劇《屈原》。近年來,史志有一直從事施光南音樂手稿的挖掘整理保護工作,對其作品風格非常熟悉。
施光南的許多作品都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戀和對家鄉的祝願,謳歌了偉大的時代和美好的生活,那些優美的音符、飽滿的激情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史志有表示,希望通過這些能代表施光南高超藝術成就的優秀作品,向人們傳遞這位「人民音樂家」滿腔的愛國熱情、與時代共鳴的激情、堅持為人民而歌的真情,以此向大師致敬,同時,傳承和發揚優秀音樂家的優良傳統、高尚品德,提高長影樂團青年演奏家們的演奏水平和技巧,進而提升樂團整體實力和影響力。
【來源:吉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