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煙臺市政府網站公布了市教育局對市人大代表關於「 關於落地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加快我市研究院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建議」的答覆(答覆的成文時間為今年6月)。
此消息透露,山東省教育廳同意濱州醫學院更改校名,支持該校以臨床醫學學科為重點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同意山東工商學院改校名為大學,支持增列碩士點,支持該校碩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數2025年達到2000-2500人規模(因為更名大學需要全日制研究生佔比5%以上,);支持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
中農大煙臺研究院2019年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0名、2020年計劃再招收355名;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院2019年招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8名,2020年計劃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85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20人。
同時,該文也自檢出「煙臺高校有嶺無峰,沒有高水平大學,特別是缺少理工科大學」的問題。
原文如下:
趙珍陽代表:
您好!
您提出的「關於落地雙一流高校研究生培養基地建設加快我市研究院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
首先,感謝您對教育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最高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生人才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建議中提到的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能夠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我市培養、成長、紮根,促進大學先進科研成果在我市孵化和轉化等,我們對此表示贊同。您的建議站位高、看得準、可操作,我們一定認真研究採納,積極推進落實。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我市高等教育發展。2018年,我市建立了校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市委書記和駐煙高校黨委書記為共同召集人,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主要研究解決高校發展的實際問題,促進高校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2019年8月,我市與山東省教育廳籤署共建煙臺大學協議,煙臺大學因此進入省屬高校建設15所左右高水平大學之列。今年4月30日,張術平書記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我市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問題。陳飛市長近期連續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駐煙高校發展問題,要求以更遠眼光、更大氣魄支持駐煙高校發展。於永信部長牽頭,目前正在籌備召開駐煙和市屬高校高質量發展座談會。5月6日,崔宗濤副市長率隊赴省教育廳,向鄧雲鋒廳長、白皓副廳長匯報我市高等教育發展情況。
省教育廳原則同意省市共建濱州醫學院,同意濱州醫學院更改校名,支持該校以臨床醫學學科為重點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同意山東工商學院改校名為大學,支持增列碩士點,支持該校碩士研究生在校生人數2025年達到2000-2500人規模;支持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本科;同意山東省城市服務技師學院納入高職序列。在支持已有高校加快發展的同時,市委、市政府積極引進雙一流高校研究生教育,中農大煙臺研究院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院去年開始開展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
其中,中農大煙臺研究院2019年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0名、2020年計劃再招收355名;哈爾濱工程大學煙臺研究院2019年招收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8名,2020年計劃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85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20人。另外,今年我市還將承接哈爾濱工程大學研二學生200名、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生90名來煙開展實習實踐工作。我們還將與國家留學基金委合作,組織國家公派國外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來煙考察實踐,在企業建立若干博士流動站。我們期望通過這些工作,努力吸引高層次人才來煙工作和生活。
煙臺高校現在共有19所,除海軍航空大學外,在校生25萬多人,數量和在校生人數在全省列第3位。但煙臺高校有嶺無峰,沒有高水平大學,特別是缺少理工科大學。
例如,目前省屬高校共評選出「雙一流」學科64個,我市只有3個(煙臺大學藥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濱州醫學院臨床醫學),而濟南和青島分別是23個和22個,差距較大;省屬高校中共有11所學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我市還沒有一所這樣的高校,僅有煙臺大學、魯東大學有博士項目,反映出我市高校辦學水平不高。
這與我市作為全省「三核」之一的發展定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擁有的資源稟賦不相稱。因此,您提出通過共建研究生培養實踐基地來增加我市高層次人才,並以此為基礎,逐步發展成為研究院或校區、分校,是很有見地的。
對您的建議案,我們進行了認真研究,提出了一些政策性框架設想,與您商榷。待充分論證後,將按程序提報市委、市政府研究決策。
一、建立健全研究生聯合培養的管理和服務機制。成立煙臺市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聯席會議,或成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管理辦公室,採取「雙一流高校+產業教學科研中心+企業」的模式,統籌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工作。聯席會議設立辦公室,由相關職能部門承擔具體工作。同時,設立「煙臺市研究生聯合培養產業教學科研中心」(以下簡稱「產教中心」),統籌政策實施、資金管理、項目評審、結題鑑定、信息發布、考核評價和成果轉化等具體工作。相關高校也要明確具體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全程參與、全力支持聯合培養工作。
二、依託科研平臺建設產教中心。重點依託駐煙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和研究院等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產教中心,負責承接、管理研究生聯合培養科研項目、組織實施相關課程教學。其中,雙一流高校和國家級科研機構在我市設立的研究院自動獲得認定為產教中心資格,其他單位須通過綜合評審後方可認定為產教中心。
三、明確聯合培養實踐的招生對象。與國內雙一流高校合作,引進國內高水平大學研究生(也可擴大到本地高校研究生)到煙臺進行以產學研合作項目為依託聯合培養。通過全國統招聯合招生,先招收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待條件成熟後再開展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合作。也可以開展校企合作定製化非全日制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項目。招收專業要緊緊圍繞我市產業需求確定。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校內導師由開展聯合培養的高校確定,校外導師由產教中心牽頭遴選。
四、完善經費保障體系。將研究生聯合培養相關經費納入市級財政年度預算安排。對於每年連續3個月以上在我市產教中心及其合作企業培養的研究生項目和校企合作定製化非全日制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予以生均撥款。出臺政策,對於每年連續3個月以上在我市產教中心及其合作企業培養的研究生生均撥款標準,參照我省公辦高校研究生生均標準執行。研究生和相關導師生活補助標準,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確定,經費由市財政或合作企業承擔。支持產教中心建設和發展、開展課程開發和師資培訓、安排研究生補貼和企業導師津貼、開展研究成果轉化和招生就業宣傳推介等工作。
五、建立健全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服務體系。支持聯合培養研究生為在我市就業創業,制定傾斜性相關配套政策。支持聯合培養研究生校內導師與入駐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我市科技項目申報予以傾斜。鼓勵聯合培養校內導師在我市進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我市為高校師生提供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服務。
再次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煙臺市教育局
關於國內在職博士、國外留學博士、碩士等報考事宜,歡迎關注公號:百納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