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帶娃出門,孩子的睡眠是個問題,家長要提前做好的準備功課。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馬上就到國慶小長假了,今年比較特殊,中秋和國慶趕在一起了,假期也一塊休了,加上頭半年的特殊情況,今年十一的出行高峰肯定比往年更誇張。
我們成年人自己還好,出門的旅程再怎麼辛苦忍忍也就過去了,但是如果帶娃出行,情況就沒那麼輕鬆了。
尤其是路途中難免顛簸,並且睡眠環境也會發生改變,小寶寶很容易因此睡不好,睡不踏實,抵抗力弱一些的還可能會「水土不服」。這該咋辦呢?當然要提前做一些準備。
1)摺疊推車
摺疊推車是帶娃旅行中最佳的「助眠工具」,有了推車,哪怕是出行一天寶媽也能輕鬆不少。不管孩子累了還是需要睡覺,使用推車都能讓娃很容易輕鬆入睡。並且大人也能趁機休息。
摺疊推車的最大好處就是便攜和舒適,不管是坐飛機、動車還是開車出行,都比較容易攜帶,也能隨時給娃一個寬敞舒適又熟悉的睡眠環境。
2)孩子喜歡的物件
除了摺疊推車,家長還可以給孩子帶一兩件寶寶平時比較喜歡的物件,比如一條毛巾、小玩偶或者一兩本喜歡的繪本。這些物件能夠幫助寶寶更快的進入睡眠狀態,更容易接受陌生的睡眠環境。
3)保暖的裝備
今年十一適逢中秋,氣溫逐漸下降轉涼,帶娃外出保暖裝備一定要準備好。最簡單的就是準備一條薄厚適中的隨身小蓋毯。不僅可以為推車裡的寶寶遮風避寒,寶媽需要哺乳時,也能充當哺乳巾使用。可謂一舉兩得。
首先,寶媽要記住的一點是,不管假期準備出行去哪,採用什麼交通工具,行程最好都根據寶寶的作息時間來安排。並且要把時間留的充裕一些,別整的太辛苦了。
1)自己開車
十一自駕出行應該是很多家庭的選擇,很多夫妻會開車回老家看望老人,順便就當旅旅遊了。如果是自駕,那麼給娃準備安全座椅是必須的,千萬不要大意的自己抱著孩子。
更不要以僥倖心理或者盲目信任自己的駕駛技術,一旦發生意外,說啥都晚了。尤其是寶媽抱著孩子犯困的時候,一個急剎車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目前,全球有90多個國家在兒童安全座椅這件事上都有相關立法,其重要性和安全性可見一斑。而我國兒童安全桌椅的使用率僅僅只有0.1%,亟需引起廣大家庭的重視。
2)火車高鐵
火車或者高鐵動車也是常見的出行工具,相比之下,高鐵或者動車還能好一些,畢竟環境、舒適程度能有保證,寶媽甚至可以給娃準備摺疊推車安穩的睡覺。
但是普通的綠皮火車就比較麻煩了,這樣的火車往往人多、車廂環境差,如果只能選擇綠皮車出行,那也儘量選擇臥鋪,至少活動能夠保證,也能確保孩子有個安穩的地方睡覺。
3)飛機出行
現在乘機出行也是很常見的出行方式,如果是短程飛行,寶媽可以儘量選擇寶寶平時小睡的航班,如果是8小時以上的國際長途,那麼儘量選擇夜間航班。
無論怎麼選,都是為了儘量減少娃在飛行途中的哭鬧和折騰。一般來說,大部分寶寶在機艙內噪音的背景聲下都能睡得很安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寶媽要提前和航空公司溝通好,確定能否提供摺疊的嬰兒睡籃(一歲內寶寶使用)。申請成功後,座位通常會被安排在第一排。
最後,切記的一點是,在飛機起降的過程中不管孩子怎樣哭鬧,家長也不要抱起孩子離開座位,更不應該在過道裡走來走去的哄孩子,這樣做很危險。
不管是回家省親,還是出門旅遊,許多家長都會面臨這樣一種困境,孩子「認床」,睡眠環境一旦發生改變,孩子很容易睡不好。這該咋辦呢?
其實不光是孩子,就連我們成年人也會有「認床」的情況,但我們可以自己我調整,逐漸習慣,但對孩子來說顯然很困難。
這裡寶媽不妨嘗試以下幾個辦法:
錦鯉媽咪有話說
十一和中秋近在咫尺,很多家庭都安排了出行計劃,但是帶娃出行要注意的問題非常多,除了安全因素外,孩子的睡眠問題可能是父母最頭疼的,因此提前做好功課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