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在動物園中,最吸引遊客駐足觀看的除了是平常生活中無法了解到的猛獸之外,那些長得非常漂亮的動物也會吸引遊客的目光。比如孔雀。
人們為了看到漂亮的孔雀開屏,可以停留很長時間,不厭其煩地鼓掌、拍照,只為了看到最美的瞬間。
而這些孔雀開屏的背後,則是它們爭強好勝的天性,不願其它同類比自己更加吸引人的關注,於是開始瘋狂地進行比較。
為避免密集恐懼症,崔媽就不用真圖了
其實除了動物之外,愛攀比也是許多人的天性,而這種特質更容易體現在孩子的身上。
------引言
從衣食住行,吃穿用度方面很可能會讓孩子進入一個相互比較的誤區。這種心理也被稱作是「孔雀心態」,那麼家長在平時的育兒過程中,該如何避免這種孩子產生這種心態呢?
1.容易形成敏感善妒的性格
如果一個孩子做任何事都是為了爭個第一,即使是平常不多見的小事,也同樣會引起孩子的好勝心,更會引起孩子之間有意無意的攀比。
贏在任何一件小事上對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勝利,但這種勝利不見的都有意義。在這些孩子眼裡,如果自己輸給別人,他們便會非常傷心。
除了對自己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懊惱之外,還會對那些本就比他們優秀的孩子產生嫉妒心理。
2.總是想獲得別人的肯定
當孩子總想得到家長和老師的稱讚,而對方又不能及時給予他們表揚時,孩子就會找機會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這不但會使孩子變得非常做作。
而且還可能導致孩子在長大之後也成為一個習慣性向領導或強勢的一方進行邀功的人。這是一種極其幼稚和不成熟的行為。
3.使兒童做出傷害他們自己的事
沒有孩子不想要獲得嘉獎,適當的好勝心會讓孩子做事更有動力,但過度的好勝心會導致孩子陷入非常極端的情緒。如果過度的喜歡與別人進行攀比,那麼孩子既不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缺點,又不喜歡對別人敞開心扉。
長此以往,他們自身的一些缺點就會被放大,形成一種「鑽牛角尖」的心態,嚴重者甚至會萬念俱灰,覺得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
1.適當的幫助孩子提高能力
許多家長總是喜歡幫助孩子完成他本可以完成的事情,但這種行為會大大影響孩子的自信和獨立。家長要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立即停止自己經常幫助孩子的行為,就算是穿鞋,穿衣服這種小事也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完成。
如果孩子的行動遲緩,那麼家長也需要通過遊戲或者其它方式來想辦法提高孩子自己的能力,不要直接代替孩子做某件事,這樣既不能培養孩子獨立,更不能幫助他們培養正確認識自己的心態。
2.留意孩子所處的環境
人類的溝通和交流會適當地建立在對某件事物的共同追求上,當一個孩子和他周圍的孩子沒有共同語言時,他就必然無法與環境內部相容。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和他周圍的孩子有共同喜愛的事物,他們在一起玩耍的機會就會增加。對物質的追求和過度攀比是許多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但有一些環境中的孩子可以正確地認識物質,也有一些環境中的孩子則是對於物質過度敏感。
他們以物質的昂貴、稀有為榮,或是以不擇手段的得到老師、領導的讚揚為榮,除此之外毫無追求。
如果家長留心到孩子周圍有這樣的夥伴或是集體,一定要小心留意,及時調整孩子的心態,或者為孩子及時的更換環境。
3.培養孩子正常的輸贏觀念
孩子雖然渴望獲得肯定和成功,但由於缺乏經驗,他們對於成功的認識不夠,有時難免會得到一些消極的評價。家長在多與給他們引導和鼓勵。
因此,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加陪伴,不要總是急於否定孩子,而是應該多給他們引導和鼓勵。
家長也可提供適當的建議,讓孩子對於輸贏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味地認為,輸就永遠是錯誤的,贏就永遠是正確的。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爭強好勝,此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地對孩子做出引導,告訴他們追求贏沒有錯,但由此產生的攀比心理就是大錯特錯。
另外,一位的追求輸贏也並非虛榮,一切都取決於父母如何引導,而非直接對事物作出消極評價。(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我是崔氏育兒堂,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