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攀比的背後,可能是「孔雀心態」在作祟,家長試試這樣引導

2020-08-20 崔氏育兒堂VIP

文丨崔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在動物園中,最吸引遊客駐足觀看的除了是平常生活中無法了解到的猛獸之外,那些長得非常漂亮的動物也會吸引遊客的目光。比如孔雀。

人們為了看到漂亮的孔雀開屏,可以停留很長時間,不厭其煩地鼓掌、拍照,只為了看到最美的瞬間。

而這些孔雀開屏的背後,則是它們爭強好勝的天性,不願其它同類比自己更加吸引人的關注,於是開始瘋狂地進行比較。

為避免密集恐懼症,崔媽就不用真圖了


其實除了動物之外,愛攀比也是許多人的天性,而這種特質更容易體現在孩子的身上。

------引言

什麼叫孔雀心態?

從衣食住行,吃穿用度方面很可能會讓孩子進入一個相互比較的誤區。這種心理也被稱作是「孔雀心態」,那麼家長在平時的育兒過程中,該如何避免這種孩子產生這種心態呢?

過度的好勝心和孔雀心態,會給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

1.容易形成敏感善妒的性格

如果一個孩子做任何事都是為了爭個第一,即使是平常不多見的小事,也同樣會引起孩子的好勝心,更會引起孩子之間有意無意的攀比。

贏在任何一件小事上對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勝利,但這種勝利不見的都有意義。在這些孩子眼裡,如果自己輸給別人,他們便會非常傷心。

除了對自己感到深深的失望和懊惱之外,還會對那些本就比他們優秀的孩子產生嫉妒心理。

2.總是想獲得別人的肯定

當孩子總想得到家長和老師的稱讚,而對方又不能及時給予他們表揚時,孩子就會找機會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能力。這不但會使孩子變得非常做作。

而且還可能導致孩子在長大之後也成為一個習慣性向領導或強勢的一方進行邀功的人。這是一種極其幼稚和不成熟的行為。

3.使兒童做出傷害他們自己的事

沒有孩子不想要獲得嘉獎,適當的好勝心會讓孩子做事更有動力,但過度的好勝心會導致孩子陷入非常極端的情緒。如果過度的喜歡與別人進行攀比,那麼孩子既不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缺點,又不喜歡對別人敞開心扉。

長此以往,他們自身的一些缺點就會被放大,形成一種「鑽牛角尖」的心態,嚴重者甚至會萬念俱灰,覺得自己的生命毫無意義。

父母該如何改變孩子的心態?

1.適當的幫助孩子提高能力

許多家長總是喜歡幫助孩子完成他本可以完成的事情,但這種行為會大大影響孩子的自信和獨立。家長要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立即停止自己經常幫助孩子的行為,就算是穿鞋,穿衣服這種小事也要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完成。

如果孩子的行動遲緩,那麼家長也需要通過遊戲或者其它方式來想辦法提高孩子自己的能力,不要直接代替孩子做某件事,這樣既不能培養孩子獨立,更不能幫助他們培養正確認識自己的心態。

2.留意孩子所處的環境

人類的溝通和交流會適當地建立在對某件事物的共同追求上,當一個孩子和他周圍的孩子沒有共同語言時,他就必然無法與環境內部相容。

反之,如果一個孩子和他周圍的孩子有共同喜愛的事物,他們在一起玩耍的機會就會增加。對物質的追求和過度攀比是許多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但有一些環境中的孩子可以正確地認識物質,也有一些環境中的孩子則是對於物質過度敏感。

他們以物質的昂貴、稀有為榮,或是以不擇手段的得到老師、領導的讚揚為榮,除此之外毫無追求。

如果家長留心到孩子周圍有這樣的夥伴或是集體,一定要小心留意,及時調整孩子的心態,或者為孩子及時的更換環境。

3.培養孩子正常的輸贏觀念

孩子雖然渴望獲得肯定和成功,但由於缺乏經驗,他們對於成功的認識不夠,有時難免會得到一些消極的評價。家長在多與給他們引導和鼓勵。

因此,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加陪伴,不要總是急於否定孩子,而是應該多給他們引導和鼓勵。

家長也可提供適當的建議,讓孩子對於輸贏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一味地認為,輸就永遠是錯誤的,贏就永遠是正確的。

崔氏育兒經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爭強好勝,此時家長一定要及時地對孩子做出引導,告訴他們追求贏沒有錯,但由此產生的攀比心理就是大錯特錯。

另外,一位的追求輸贏也並非虛榮,一切都取決於父母如何引導,而非直接對事物作出消極評價。(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我是崔氏育兒堂,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可能是「孔雀心態」在作祟,家長試試這樣引導
    人們為了看到漂亮的孔雀開屏,可以停留很長時間,不厭其煩地鼓掌、拍照,而這些孔雀開屏的背後,則是它們爭強好勝的天性,不願其它同類比自己更加吸引人的關注,於是開始瘋狂地進行比較。其實除了動物之外,愛攀比也是許多人的天性,而這種特質更容易體現在孩子的身上。
  • 孩子總是愛攀比?「孔雀心態」是主因,家長用這4招輕鬆化解
    在孔雀面前,那些沒有漂亮羽毛的小鳥都顯得有些單調失色,但是孔雀開屏的美麗背後,藏著的是孔雀一族喜歡爭奇鬥豔的天性,喜歡自己成為同類中最豔麗的那一個,不願意自己的美麗被其他同類搶去,以外表獲得異性的關注。其實除了愛比美的孔雀外,愛攀比的心理也出現在許多人類的心理,而且這種特質更容易出現在孩子的身上。
  • 孩子喜歡攀比怎麼辦?這是「孔雀心態」,父母用3招教育
    孔雀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動物之一,動物園裡最有魅力的莫過於孔雀了,很多人不耐其煩地等待、逗玩孔雀都只是為了想要等待孔雀開屏的那一瞬間。孔雀開屏是難得美景,但若是孩子擁有孔雀心態那就很是不好了。所謂的&34;指的是孩子喜歡爭強鬥勝,並且還非常的自高自大,喜歡攀比。
  • 孩子爭強好勝、愛面子?這是孔雀心態惹的禍,三招幫助孩子改正
    其實,這就是因為「孔雀心態」給他們帶來的影響,導致孩子變得特別容易爭強好勝。很多父母對這種心態了解並不多,其實這說的就是一種小朋友在成長中過於爭強好勝,和其他人進行攀比的心態。這種心態對於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甚至會導致他們的心理變得扭曲。
  • 「你才多大,就和弟弟攀比!」孩子愛攀比,可能是缺乏「認同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地接觸到各種的事物和人,這也是孩子在探索未知的過程,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容易產生一些心理情緒,比如攀比的心態。可是表弟也不示弱,又拿出了其它的玩具出來擺酷,整個視頻下來,兩個孩子都是在互相吹捧自己的玩具有多麼神奇和厲害。可是對於小明媽媽來說,就有點擔心了:「你才多大,就和弟弟攀比!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就有了這麼嚴重的攀比心態了呢?如果把這心態放在學習上那該有多好!」
  • 孩子愛攀比,聰明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不少家長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看見別的孩子有什麼東西都想要,不給就發脾氣,還理直氣壯地說「別人有的,我也要有!」要知道,現在的孩子,小小年紀就熱衷攀比已經不是個別現象。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很愛面子,如果家庭條件允許,能滿足就滿足吧,他們開心就好。但很多家長又擔心,如果孩子習慣了事事攀比,養成了錯誤的價值觀怎麼辦?
  • 孩子攀比心重,家長勞神傷財,解讀「負性攀比」,幫孩子早日糾正
    攀比是指人們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盲目地與高標準進行比較的一種行為。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攀比心理。然而,成年人的攀比心理可以通過自我的調節來進行緩解消除,當攀比心理出現在孩子身上時,卻令家長感到頭疼。 同事阿文和老公平時很溺愛自己的女兒朵朵,孩子提出什麼樣的要求都盡最大的努力去滿足,幾乎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
  • 孩子從小爭強好勝愛虛榮?父母要警惕「孔雀心態」,3招
    孔雀心態是什麼?孔雀開屏的美每個人都無法質疑,但是這種美要人類不停的拿美麗的事物跟孔雀炫耀才能得來。這種美夾雜著傲慢和自負。所謂的孔雀心態其實就是指孩子愛像孔雀一樣,愛攀比,爭強好勝。一:助長孩子的攀比心孔雀心態的孩子非常有攀比心,喜歡展示自己,並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這類孩子愛炫耀,如果家長不及時制止,孩子甚至還可能會沉迷攀比,產生惡性競爭。
  • 孩子愛攀比的背後,那些需要被肯定的出發點
    我們家沒有攀比,為什麼孩子會這樣?該怎麼辦呢?這是髮小曾經學期發給我的困擾。孩子每一個看似不恰當的行為背後,不僅有一個未被理解的需求,還有一個需要被肯定的正出發點。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每一次要求買東西的背後,她的需求和動機(出發點),家長如何引導。
  •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孩子愛攀比,家長應該怎樣引導?
    攀比心人人都有,不僅僅是大人,就連小小年紀的孩子們也會和別的小朋友進行攀比,看到別人有的東西便希望自己也有。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於物質生活的要求提高,家長也更願意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滿足,這反而讓攀比的行為在孩子之間越來越嚴重。
  • 孩子從小爭強好勝愛虛榮?父母要警惕「孔雀心態」,3招化解嫉妒...
    現實中孩子們這種爭搶好勝,愛虛榮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孩子出現虛榮心和好勝心過度,在接人待物方面總是處於咄咄逼人的狀態,就容易形成孔雀心態。 怎樣判斷孩子是否有孔雀心態?
  • 孩子熱衷打扮愛臭美?「身體意象」在作祟,家長試試3步引導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少家長會看到孩子愛臭美,就會阻止孩子這個行為。實際上孩子愛臭美並不是一件壞事,而是孩子的「身體意象」在發展。家長們一定要學會引導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 孩子追求名牌亂花錢,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攀比心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對話,媽媽,小紅有個聯名款的裙子,我也要。孩子還會說,爸爸,咱們家也換個路虎吧,小明家的陸虎可以坐在後備廂玩。面對孩子跟人攀比,弄清楚攀比背後的原因,正確的引導孩子,不要直接把孩子的話懟回去,直接懟回去,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小孩子最需要父母的理解。父母的正確做法孩子正處於性格塑造、自我價值形成的關鍵時期。
  • 15歲的孩子總是愛攀比,有智慧的家長這樣引導孩子
    15歲的孩子愛攀比怎麼辦?首先父母要搞清楚孩子的需求:孩子到底在攀比什麼東西?是衣服鞋子、手機之類的物質,還是家庭條件,父母的身份地位?面對孩子的攀比心理,父母可以這樣做:1、如果孩子是因為物質上的攀比家長可以先審視下孩子的穿著,在同齡中的孩子是不是過於寒酸,如果是這樣,那就必須要在經濟允許的範圍內,給到孩子最好的,畢竟很多孩子,會因為家長的忽視,在同學中會產生的自卑的心理
  • 追問"孩子愛攀比",家長怎麼辦
    很多時候,孩子都會因為別人的東西比我們的好看而生氣。孩子們已經逐漸意識到自己要比別人的好,別人有的自己也得有。許多家長為此也很苦惱,孩子愛攀比,如何對待孩子的愛攀比?這是一個值得父母深思的問題。適當的攀比能夠促進孩子的進步,但是攀比過了頭,處處想著這個比別人強、那個比別人高,就會損害孩子的心理健康。03.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攀比之心呢家長們自己吃苦受累也要給孩子最好的,平時都是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小學生階段孩子的自我評價正在形成,他們希望得到周圍人的肯定,不過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弱。
  • 「別人有,我也要」,孩子愛攀比未必是壞事,家長正確引導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的成長時刻受家長的影響。孩子由於年幼,無法辨別真善美和假醜惡,如果父母為了滿足虛榮心整天穿金戴銀,開好車、住好房,用來向外界標榜自己的富有,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勢必會受到影響感染,進而不再專心讀書,而是會想辦法用各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此,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就尤為關鍵。
  • 你只看到孩子愛攀比,卻沒看到背後的真相
    文文上幼兒園後,我很高興她開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有一群相處融洽的小夥伴,但是我發現她有點愛攀比,總是隔三差五回來向我提出小要求。如:「佳佳去迪士尼玩了,我也想要去」、「我想要滑板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有」……很多時候,看到她無比渴望的眼神,我都會儘量滿足她。可是,另一方面,我也擔心這樣會助長她的「虛榮心」,到底應該怎麼做?
  • 經驗分享 | 如何看待孩子間的攀比虛榮心?
    3.家庭和父母家長和家庭在孩子看來也是自身的一部分,所以在很多小學甚至幼兒園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34;&34;&34;這些童言童語聽起來很可笑,但是背後反映的一些現象卻令人深思,其中攀比的原因也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 孩子愛攀比,都是家長惹的禍?
    別人家孩子有的,我們家孩子也不能少,以為這樣才是足夠愛孩子的表現,誰知道這也造成了孩子之間物質攀比的結果。就像朋友的女兒貝貝一樣,一旦認為這是應該的時候,這種物質的攀比就會升級到只要是別的小朋友有的,自己沒有就是不對。02任何一個人都有攀比心,孩子也不例外。
  • 孩子為何愛攀比?
    ,只有了解孩子產生攀比的原因,有的放矢引導孩子學會正確比較,才能糾正孩子的攀比行為。有了孩子開始比孩子,比如誰家的孩子三、四歲就開始學英語了,誰家的孩子三歲會背古詩、三字經啦……為了孩子不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有的家長甚至從孩子剛出生6個月就抱著參加早教班聽音樂。孩子虛榮、愛攀比多數也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