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高粱紅,豆花香,盡染北國之秋

2020-12-20 90後高中數學老師小龐

為了整理這篇遊記小編特意去看了電影《沂蒙六姐妹》,講述的是革命戰亂時期抗日女英雄的故事。作為90後的姑娘我竟是噙著眼淚看完了整部電影。

有位網友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故事:電影《沂蒙六姐妹》拍的真好,看的淚水不止。想起一個哥們前幾年去沂蒙山拍戲,劇組在山溝裡遇一老者拎著一個塑膠袋,裡邊兒裝著煙,見人便給,大家聽不懂老人說的話,以為是強買強賣,都不敢要,忙找村裡年輕人問,才知道老人是這裡的老村長,以前推著獨輪車給前線送過糧,知道大家來這拍戲,是來給大家幫忙的。

巍巍沂蒙山矗立起不朽的豐碑,滔滔沂蒙水訴說著中華兒女的殷殷愛國情懷。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臨沂四面環山,要說一次把沂蒙山旅遊區走完是不可能的,因此小編在這裡首要推薦天蒙山景區。

正如沂蒙山小調中唱到,沂蒙山景色秀麗,名符其實。

人人那個都說哎 沂蒙山好

沂蒙山那個山上哎 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 多好看

風吹那個草低哎 見牛羊

高粱那個紅來哎 豆花香

萬擔那個穀子哎 堆滿場

將車順利地停在山下停車場,教師節當天攜帶教師資格證門票免費。大門入口處赫然寫著天蒙山幾個大字,剛開始,大家可能會像小編一樣有些失望,植被稀疏,山石風化,但這才是北方的山真正的樣子。不著急,這座大山,需要你一步一步的往下走。

我們去時正值初秋,是個豐收的季節,山楂樹上掛滿了青色的果子,還沒開始變紅我們便曉得了它的碩果纍纍。途中灌木漸漸地多了起來,零星地開始看到掛著紅果子的酸棗樹,這大概是只有山裡孩子才會懷念的童年。棗子有指甲大小,掛滿樹梢枝條,紅綠相間,撿著紅的放在嘴裡,酸中帶甜,忍不住得口水多了起來。這小果子雖不大,但卻起著大作用呢,將紅透的果子在通風陰涼處晾乾,用文火將其炒熟,平時拿來泡水喝可以開胃益脾,對積食的新生胎兒很是有用。

很多朋友想必對路邊樹上掛滿的刺球好奇不已,這裡四面環山,屬於丘陵地區,盛產慄子。大家平時見到最多的褐色板慄其實是已經剝掉外殼的,

想要護住這果子,板慄先生可當真是費了不少力氣,其實下面這張圖才是他真正的模樣

帶著孩子們在樹上摘了幾個熟地咧開了嘴渾身豎著刺兒的板慄,讓孩子真正融入到大自然中,體會大自然帶來的無盡魔力。

走了大概兩個小時,山上開始出現一些賣吃食的人家,一時沂蒙山上煎餅飄香。有的院子設有紀念館,擺放著當年老沂蒙山區抗日先輩遺留下來的東西,院子裡有和善的老叟在草棚下悠悠地編著竹筐,

陽光打在婆婆的臉上,歲月的痕跡變得格外深刻起來。家裡尚有父母長者,時光你可慢慢地走。

磨盤搭起的小橋送我們過了這一汪深潭,潭中魚兒成群,白鴨結隊

到這你可不要誤會到了山頂,這才走了路程的三分之一不到。天蒙山不同於別的山直直地上去,沂蒙山區地路坡度較小,是一路蜿蜒著盤旋著小幅度的上升的,所以爬沂蒙山感覺不到上坡,但山山相連,有走不完的路。

爬到山頂大概需要五個多小時,從豔陽高照走到日落西山,剛好在這山上看了場日出。夜幕忽地湧了上來,山頂添上了秋的涼氣,霧氣瀰漫開來,氤氳中向下望去,心裡猛地悟了過來,何為沂蒙山水的惺惺相惜。沂蒙山沉穩剛健,紋絲不動地矗立在這土地上默不作聲,卻是緊緊地護著懷裡柔情繞腸的沂蒙水,這便是山水相依不會錯了。

相關焦點

  • [新聞早報-吉林]雲南昆明 景區層林盡染 感受秋之精美
    [新聞早報-吉林]雲南昆明 景區層林盡染 感受秋之精美 雲南昆明:景區層林盡染,感受秋之精美。
  • 同題詩詞聯作品展播——秋
    七絕·秋何 芳 遼寧何來秋老惹人愁,一葉千番奇景收。儘是重葩流碧水,笛橫獨棹畫中遊。秋吟溫清華 雲南鎮雄烏峰山後起寒流,不覺楓紅又一秋。冷露無聲催早起,天高雲淡眼俱收。喧囂過往必修之。用心細看紅塵事,妙曲千番唯自知。江城子·秋趙高華  雲南鎮雄風光奇異慢徜徉,桂枝香,菊花黃。重陽舉步,興致更高昂。大雁南飛添畫幅,人爽朗,聚千祥。虞美人王先文  雲南鎮雄深秋風雨花凋謝,候鳥無留意。山光疊疊復重重,更有銀霜楓樹葉鮮紅。
  • 【徵稿選登】農家豆花香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山居秋色濃,小院豆花香喜歡秋,喜歡疊翠流金的醉人秋色,樸實而毫無媚態。雖不曾以奼紫嫣紅來奪人眼球,卻能將多半年的默默醞釀呈現出瓜果飄香的豐收圖。陽光照耀下的秦巴山區,氤氳的霧氣漸漸淡去,望不到邊際的田裡,一株株黃豆懶洋洋地吸收著陽光。微風輕拂,一粒黃豆跳出豆莢,似乎顯得有些著急。
  • 莫言造訪紅高粱抗戰紀念館
    莫言在紅高粱抗戰紀念館參觀11月26日上午,莫言先生回到高密東北鄉,造訪紅高粱抗戰紀念館。兩年前他便與劉鐵飛館長約定:新館建成一定再來參觀。劉鐵飛館長向莫言介紹館藏抗戰文物進入紅高粱抗戰紀念館,莫言先生對展館的規模之大不斷感嘆,這比他中的要大很多。莫言先生仔細欣賞了館中的藏品,並讚嘆這些珍貴物品保存之不易。
  • 《紅高粱家族》-莫言
    2、奶奶注視著紅高粱,在她的眼睛裡,高粱們奇橘瑰麗,奇形怪狀,它們呻吟著,扭曲著,呼號著,纏繞著,時而像魔鬼,時而像親人,它們在奶奶眼裡盤結成蛇樣的一團,又呼喇喇地伸展開來,奶奶無法說出它們的光彩了。莫言對同一片高粱地選用了語體色彩截然相反的敘事語言。這既是作者主觀情感的宣洩又是對作品主題的側面烘託。
  • 讚美紅高粱的優美句子,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高粱提倡進行秋整地以確保春季土壤墒情,要做到秋季儘早深耕且耕深一致,做到秋耕、秋耙、秋起壟。春季化凍後和返漿前對起壟地塊進行鎮壓,並在播前耮地,使播種地塊土壤達到平整,無大土塊、暗坷垃,為苗全、苗齊奠定基礎。深耕整地的技術要求:根據土壤溼度適時深耕,一般秋季土壤含水量在15%-20%時深耕效果最佳;根據土壤狀況掌握深度,一般耕深以30釐米左右為宜,同時還要考慮土壤質地,耕層深度和施肥量等條件。
  • 半坡楓葉染,滿目菊花黃;秋吟五律十首,繾綣幽思寄遠方
    題記: 半坡楓葉染,滿目菊花黃。勁草逢悽雨,秋楓鍍白霜。陣雁遺聲遠,斜陽落水涼。月下敲新韻,窗前戀花香。一桿瘦筆弄文章,一簾燈影自痴狂。情歸詩酒裡,幽思寄遠方,不負流年染鬢蒼。雁南翔,漫誇四海盡為家。《五律·山村秋吟》曦陽秋日早,陋室尚微涼。犬吠空街遠,鵝鳴淺水忙。半坡楓葉染,滿目菊花黃。
  • 新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14課《故都的秋/鬱達夫》賞析+教案+課件
    北國之秋,是池塘裡曾經出淤泥而不染現如今像雞爪一般橫溢斜出的枯枝敗葉;北國之秋,是土牆上讓秋風吹得左右搖擺被人詬病卻依然自得其樂的落花衰草。秋天,是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的楓葉荻花,秋天,是劉禹錫便領詩情到碧霄的晴天一鶴。秋天,是杜甫筆下瀟瀟而下的無邊落木,滾滾而來的不盡長江;也是秦觀筆下風定無落葉的小軒,相對吐秋絲的青蟲。秋天是特別能引起文人墨客詩情畫意的季節。
  • 願君霜華染盡,溫暖如初
    智慧的古人便用「三候」 來表達霜降與自然之間的聯繫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獸 前五日,豺狼捕殺並陳列獵物 古人說,這是祭祀秋金之義
  • 處暑吃高梁,高粱為什麼是「百穀之長」
    清代張玉綸寫的《高粱》中有:「芳名傳蜀黍,嘉種遍遼東。盛夏千竿綠,當秋萬穗紅。」寫的是秋天,高粱紅了。有一種說法是我國的高粱從非洲流傳過來,一種說法是我國是高粱的原產地。清代學者程瑤田在《通藝錄》中,認為稷就是高粱,還因為高粱在穀物中最先播種,是「五穀之長」。
  • 藏在博物館裡的秋!
    雖然用水墨描寫,卻有豐富的色感,在藝術上有獨特之處。畫中鹿全以淡墨分染,主樹部分先以墨畫枝幹,再勾勒層疊密聚的樹葉,並依樹的種類分別填染深淺朱紅、白粉、赭黃、淡墨、淡螺青等色,斑斕多彩。▲宋人 《秋塘雙雁》|臺北故宮藏雁、鵝同科,古人多通稱為雁。此畫於秋日池塘一隅,微有風意。雙鵝在淺灘間休憩,四周黃盧、紅蓼、枯荷相映成趣。翠鳥欲驟然躍起,劃破了靜謐。
  • 李 輝 | 回望《紅高粱西行》
    記者:《黃土地》你一心扶助陳凱歌,《老井》你全力貼近吳天明,《紅高粱》裡又跳出個與他們都不同的張藝謀。這是你有意為之的吧?張:(微笑)電影是人與人交流的一個很大的媒介。創作者都是想發言,若是出世的人就不必創作了,「自娛說」也是假的,發了言就希望人家有反應、有共鳴、有理解。當導演就是一個最好的發言席位。
  • 沂蒙山不是一座山 作為五鎮之首的沂山在濰坊 和臨沂蒙山相隔很遠
    沂蒙山不是一座山 作為五鎮之首的沂山在濰坊 和臨沂蒙山相隔180公裡。沂山,古稱海岱、海嶽,是中國東海向內陸的第一座高山,有「大海東來第一山」之說,素享「泰山為五嶽之尊,沂山為五鎮之首」的盛名。古代十朝16位皇帝登封於此,從而留下名垂青史的「東鎮碑林」,其留存的御碑數量為世界之最。主峰玉皇頂海拔1032米,被譽為「魯中仙山」。沂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史記》載,黃帝曾登封沂山。舜肇州封山,定沂山為重鎮。漢武帝親臨至其下,令禮官祀之。隋、唐、宋、元、明、清歷代屢有增封,祀典不廢。歷代大家名士傾慕沂山,接踵而至。
  • 今 日 秋 分
    草木染黃,雁字橫秋。此時的鄉間,梨柿荸薺,百果收倉。滿樹石榴一夕熟,山間野柿一朝紅。雨後須添件暮夏小裝,一場風滿院會鋪桂,月下可訪香。三候丨水始涸《禮記》注曰:「水本氣之所為」,春夏氣至,故長,秋冬氣返,故涸也。
  • 《紅高粱家族》內容簡介
    《紅高粱家族》內容簡介 2012-10-11 22:30:30  來源: 成都全搜索新聞網  編輯: 周娜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金門高粱酒裡有咱大連種的紅高粱
    10月19日,近3000噸高粱經過收割、晾曬、烘乾等工序,裝車發往大連港,這批高粱此行目的是臺灣地區。接下來,一批批高粱將陸續從大連發往臺灣,作為臺灣金門高粱酒的主要原料。 金秋十月,高粱紅了、玉米黃了,農民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 曾是廢棄礦坑 復墾後變「網紅」揚州這裡的千畝高粱要紅了
    儀徵月塘的千畝高粱快要紅了。趙定軍 周曉明 攝■核心提示■電影中《紅高粱》中那成片成片的高粱紅,讓很多人印象深刻。在儀徵月塘鎮,1200畝廢棄礦坑上種植的紅高粱紅了,已有市民趕至觀賞。月塘千畝高粱成了「網紅」第一年畝產便可達500公斤「周末不少人來拍照,這麼大面積的高粱地,很少人見過。」28日,儀徵技師學院的大學生實踐小組和項目管理人員,趕至儀徵月塘鎮1200畝廢棄礦坑生態恢復現場,對即將收穫的新品種紅高粱進行測產時,發現不少市民趕來觀賞。
  • 楓葉|這多情的秋
    秋窗風雨夕,何須秋悲春? 奏起理想的弦,唱一首抒心的歌, 一路灑汗水 ,一路向前行,風景會向你召喚。人生長河日月短,風雨兼程度艱辛。拂去紅塵它日埃,夕陽輕裝步態爽。秋色蕭瑟,歲月薄涼,楓葉盡染晚霞紅。磨礪酷寒,花不染塵,殘墟孤梅傲霜雪。
  • ...精心打造民族歌劇高峰之作《沂蒙山》:為新時代奉獻一部紅色經典
    為新時代奉獻一部紅色經典山東牢記總書記囑託,深入實施沂蒙精神傳承工程,精心打造民族歌劇高峰之作《沂蒙山》巍巍蒙山高,清清沂水長。主創團隊11次沂蒙採風,打造出—— 一部民族歌劇藝術的高峰之作烽火沂蒙歌往事,一曲潮音動京華。今年3月,歌劇《沂蒙山》登上北京舞臺,引起強烈反響。演出結束,被劇情深深感染的觀眾,站在劇場裡以掌聲向藝術家們致意,久久不願離去。
  • 秋棲霞,一葉便知金陵秋
    」一說 但在他的眼裡,秋天的棲霞山 「紅樹如霞」,層林盡染,是最美的季節 』之諺。」』之諺」 早了90年 比莫友芝同治七年(1868年) 所記的「秋棲霞」早了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