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3日報導 法媒稱,虛擬貨幣比特幣(或其粉絲眼中的「數字黃金」)伴隨著嚴重的價格波動大幅飆升,這不禁令人擔心它可能成為最新的金融市場「泡沫」。
據法新社12月11日報導,比特幣在2009年誕生時的價格只有幾美分,儘管沒有央行支持,也沒有法定匯率,但近日,其轉手價格達到了1.7萬美元(約合11.2萬人民幣)的天價。
以下是歷史上最瘋狂的幾次投機泡沫——包括鬱金香和「泰迪熊」:
荷蘭的「鬱金香狂」
十七世紀初,外來的鬱金香成為富人和窮人的終極奢侈品與地位象徵。
人們用房屋抵押貸款,出售生意,僅僅是為了買一個鬱金香球莖。一個鬱金香球莖的價格一度相當於今天的15萬美元(約合99萬人民幣)。
由於價格上漲到了年平均收入的100多倍,鬱金香球莖被用於土地、牲畜和房屋的交易,一個罕見的球莖甚至被認為是一份可以接受的新娘嫁妝。
在這個通常被視為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投機泡沫的過程中,人們故意傳播謠言,以影響價格走向,甚至還有虛假報導說,動物被訓練用於挖掘鬱金香田。
在1637年哈勒姆的一次鬱金香拍賣結果令人失望後,泡沫破裂。價格暴跌,銀行倒閉,人們失去了畢生的積蓄:一切只是為了一種漂亮的花朵。
日本資產泡沫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日本經濟統治世界。其技術先進的優質產品主導著出口市場,一切似乎都是「日本製造」。
在這種成功和超寬鬆貨幣政策的推動下,日本的日經指數在1985年至1989年間翻了3倍,而日本公司的市值在全球公司部門中所佔的份額幾乎達到了一半。
由於所有這些資金四處流動,而且信貸便宜並很容易獲得,投機人士大量湧入房地產市場,導致房地產價格急劇上漲。
在這一熱潮的鼎盛時期,據說位於東京市中心的皇宮價格相當於整個加利福尼亞州的價格。
旨在為泡沫降溫的政府政策最終猛烈地戳破了泡沫。股市暴跌,房價降至谷底,數百萬人破產。
經濟蕭條帶來了經濟學家所說的經濟停滯和通貨緊縮的「失落的十年」,其影響到今天仍然感覺得到。
網際網路泡沫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網際網路和技術繁榮,導致一些網際網路公司在沒有一分錢贏利的情況下市值達到數十億美元。
隨著投資者認為網絡已經終結企業規則而盲目湧入任何一家有著.com網絡域名的公司,年輕的網際網路大亨一夜暴富。
在繁榮的巔峰時期,美國在線公司同時代華納公司合併,成為當時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合併。
這一熱潮促使當時的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就資產價格「非理性繁榮」發出警告,被廣泛視為是對網際網路泡沫的警告。
當一切越來越明朗,許多網際網路公司都在以「畫餅」盈利預期為基礎,價值被嚴重高估之時,資金枯竭了。
隨著大量網際網路公司虧損,以科技公司為主的納斯達克市場螺旋形下跌,投資者損失了數萬億美元。
次貸危機
本世紀初的次貸繁榮和蕭條的基礎是極其複雜的金融工具,這些金融工具對風險抵押資產進行切割,然後將它們捆綁在一起。
銀行和抵押貸款機構向毫無信譽的房主提供信貸,因為他們相信,通過將這些貸款打包,風險可能會降低。
隨著投機者搶購他們從未打算居住的房子來建立「抵押」投資組合,金融魔法促成了一場房地產市場繁榮。
當投資者意識到打包的風險在於他們無法判斷不良貸款的所在時,泡沫破滅了。
受次級貸款推動的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房價暴跌,數百萬家庭失去了他們的住房。
股市崩盤,失業率膨脹,美國銀行體系幾近崩潰,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
豆豆娃熱潮
一個不那麼為人所知的繁榮與破裂的故事是豆豆娃熱潮,它是在網際網路泡沫的幾乎同時發生的。
這種價值5美元左右(約合33元人民幣)的小玩偶成為搶購對象,價格上漲到幾千美元,因為人們認為這些玩偶的價格會繼續上漲。
生產這些玩偶的是一家名叫Ty的公司,該公司的銷售額超過了10億美元(約合66億人民幣),而且豆豆娃玩具的交易一度佔到億貝公司交易的十分之一。
當Ty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宣布將中止這些玩具的生產時,崩盤發生了。
該市場非但沒有由於供應減少而變得緊俏,反而被嚇壞了,很快這些一度售價達幾千美元的小熊玩具就被以10美元3個的價格拋售。(編譯/林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