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應該在該讀書的時候放棄讀書,要在該讀書的時候珍惜和努力。
現在的孩子都熱衷於幾個文化不高但是有成就的人,堵住家長的嘴。其實,這樣的人是很少的,很多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會發現,自己瘋狂了幾年青春,會用一生的卑微和底層來彌補。
1.什麼是青春?
現在有的孩子說到讀書,就會想到吃苦,一幫不學無術的女孩聚在一起,號稱是姐妹,有了姐妹就有了全世界,她們會一起追劇、聊天、購物等。一幫無所事事的聚在一起,號稱哥們,有了哥們就有了權天下,他們一起逃課、上網吧、抽菸等。
他們以為這就是瘋狂,這就是青春該有的樣子,他們看不起每天不化妝,只知道學習的好學生,還說他們是書呆子。但是幾年以後,好學生上了一本,好的大學,而他們只能去上職高或者去打工了。
2.為什麼選擇上學?
有一對父子,兒子剛上學就問農民父親,為什麼要讀書呀,父親告訴他:「一棵樹長一年的話,能做籬笆或者柴火。但是如果長十年的樹,就可以做檀條,二十年的樹就可以做梁或者柱子、家具等。」
父親繼續說道,一個小孩如果不上學的話,他7歲放養,長大後就會有一群羊,但是他除了放羊,別的也幹不了。如果小學畢業的話,就可以用新技術種地,可以去建築工地或者做保安,甚至還可以自己做點小生意。
如果能上到初中,就可以學機械操作,去大廠子上班;如果上到高中,就可以學機械修理;如果上到大學,就可以到商務樓裡上班;如果還能繼續上學,碩士或者博士畢業,就有可能創造新的東西。
兒子點點頭,爸爸問兒子:「放羊、種地、當保安,丟人嗎?」兒子說:「丟人」父親告訴他:「兒子,這並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一點也不丟人。」
上學少不是就沒用了,比如一年的小樹,也是有用的,但是不如大樹用處大。不讀書或者讀書少,有社會的貢獻就少,賺錢也少。讀書少的人,雖然花費高,時間用的長,但是對社會的貢獻會大,賺的錢也多,地位相對也比較高。
經過父親和兒子的談話,兒子從此就明白了上學的意義。馬雲在一次演講中說道:「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整體掛著QQ、刷微博、逛淘寶、玩遊戲,趕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什麼?」
正處於少年的你們,在最該學校的時候選擇幹其他的事情,在最能吃苦的時候選擇安逸,不知道珍惜清楚,卻不知道青春不再。
3.什麼是吃苦?
當你抱怨生活很苦的時候,請看看西部的窮孩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的情形。想一想辛勤的工人過著什麼樣的日子,想想父母沒有起早貪黑的日子。你在有空調、有熱水的教室學習,還算是苦嗎?學習是最不辛苦的事情。
龍應臺給兒子的信中這樣寫道:「我要求你用功都市,不是因為我要你和別人比較,而是我希望你未來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有意義並且自己喜歡的工作。」
如果你很優秀,就有大把的時間選擇,否則就會被迫謀生,可能會去做苦力。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財富,但是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機會,讓我們有選擇的權利。
4.時間還來得及嗎?
有人會問,現在努力,還來得及嗎?如果來不及就不學了嗎?我們應該把精力用在學習上,而不是現在去糾結之前的事情。有的時候想得越多就越什麼也幹不成,還不如認準一件事,就塌下心來,抓緊時間加油幹,總會有結果的。
接下來的時間,不管你是處於什麼一個時期,不要問時間,不要問基礎,最重要的是開始用功學習。柳傳志40歲的時候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打造了聯想集團。三次高考落榜的俞敏洪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成立了新東方。兩次創業失敗的馬雲,不問來不來得及,最終創立了阿里巴巴。
如果上天眷顧你,給了你優越的條件,請不要收斂你的鬥志,要更加的珍惜現在,繼續前行。當你想要放棄的時候,想想比起睡得晚、起得早的人都在賣力的前行,你還有什麼理由放棄呢?請不要在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沒有誰天生是成功的。所有的成功是靠1%的天賦和99%的努力換來的。
所以,我們不要在該讀書的年紀選擇放棄,應該在讀書的年紀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