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省農業博覽會(下稱農博會)20日在杭州開幕,近900家主體參加線下展覽,重點展示「十三五」期間浙江穩糧保供、數字「三農」、精準扶貧以及農機自動化裝備等農業成就。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唐冬壽介紹,2020浙江農博會注重數字賦能,將舉辦線上展銷、直播帶貨、雲訂貨等百餘場活動,並邀請浙江對口支援、對口合作的8個省(市)現場展示推薦當地特色農產品,以「農」為窗展示全面小康新貌。
數字賦能「雲」助農
與往年相比,今年農博會的各個展區裡,直播帶貨形式明顯多了起來。「畲族風情館」裡,身著民族服裝的畲族姑娘藍偉娟正對著鏡頭向觀眾推薦當地的茶葉、筍乾等農特產品。
「我今天推薦的都是『景寧600』生態農產品,就是指生長在海拔600米以上的農產品,如今『景寧600』已經成為了一個公共品牌。」蘭偉娟連續多年參加農博會,疫情期間嘗試直播帶貨後,今年第一次把這種新形式搬到了農博會現場。
為催生農業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有效貫通,農博會組織百名農播客開展帶貨助農活動,引導農播客走進鄉村、走進田間,架起農產品從地頭到餐桌的「直通車」,並將新知識、新方法帶給農民,培養農民線上營銷的思維和本領,讓其有能力自己帶貨、持久賣貨。
此外,今年展會期間,1137家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參展線上農博會,設各市展區、小吃展區、扶貧展區和農旅文化展區。浙江11個地市將開展11場採購商專場雲訂貨活動,各地市場主體與採購商在線上平臺實時互動,實現供採有效對接。
東西部攜手推「消費扶貧」
新疆的蘋果、紅棗,貴州的薏仁米、天麻,青海的柴達木紅枸杞、藜麥,吉林的長白山人參、延邊大米……在農博會上,浙江省對口支援、對口合作的8個省(市)也來到現場,展示推薦當地特色農產品,致力消費扶貧。
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展區新疆館裡,阿克蘇浙疆果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餘建偉帶著在新疆阿克蘇地區生產、加工的核桃回到浙江推銷。2018年,該公司核桃深加工產業作為扶貧項目落地阿克蘇地區,3個月內廠房全部建成,設備進廠投產,當年見成效。
「經過兩年發展,我們現在在阿克蘇地區有109畝地,年產值上億元,每年在新疆收購一萬多噸核桃,助力當地脫貧攻堅。」餘建偉說。
自2018年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浙江累計組織1440多家浙商企業到對口幫扶地區投資興業,實際到位投資額超670億元。通過完善消費端「最後一公裡」,累計完成消費扶貧75億元。
「十三五」繪全面小康底色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農博會特別設農業農村「十三五」發展成就圖片展,以圖片、圖表形式展示「十三五」時期該省農民收入、農村改革、精準扶貧等情況。
數據顯示,2019年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6元,連續35年居全國省區首位,增速連續13年領先城鎮居民。該省城鄉居民收入比為全國省區最小。
「『十三五』時期,浙江率先進入解決相對貧困新階段,扶貧工作全面進入防止發展差距拉大、促進協調發展為主。」唐冬壽介紹,2019年浙江農村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7600元以下現象,6920個省定集體經濟薄弱村全部「消薄」。該省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546元。
在農村電商發展方面,2019年浙江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819億元,淘寶村和淘寶鎮數量持續穩居全國第一。農村電商服務站基本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記者 郭其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