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理工學院大四男生放棄期末考試,為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

2020-12-14 騰訊網

12月26日上午8點30分,來自湖北理工學院醫學院的大四學生吳斌(化名)躺在我省骨髓定點採集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血液科病床上,他的兩個手臂都插著輸液管,血液從一邊手臂流入輸液管內,經專業儀器將裡面的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後,再通過輸液管回輸到他的體內,整個採集過程需要約4個半小時。

為了成功捐獻骨髓,吳斌提前5天就從學校來到武漢,每天都在醫院打動員劑,使骨髓內的造血幹細胞進入血液中。由於捐獻和恢復時間與期末考試時間衝突,他不得不放棄考試,湖北理工學院得知此事後,也給予他極大支持,為他申請了緩考。

兩年前加入中華骨髓庫 確認配型成功很開心

吳斌今年21歲,在學校組織的一次獻血活動中,他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2017年,吳斌還是一名大二學生,學校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宣傳活動時,作為醫學院學生,吳斌和同學們一起前去獻血,並填寫了骨髓捐獻志願書,同時採集了血樣加入到中華骨髓庫。

「當時覺得配型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之後也沒放在心上。」吳斌說,當他第一次接到通知,稱他的骨髓與患者配型成功時,他非常意外,還以為是騙子。「確認自己真的配型成功後,我還是很開心的。」吳斌表示,這麼低的概率自己能碰上,感覺很幸運。

吳斌是今年10月接到通知,與一名白血病患者HLA低分辨分型相合,之後,他又分別通過了高分辨檢測配型和體檢。

今年12月,湖北省紅十字會骨髓庫接到通知,患者病情嚴重,需緊急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黃石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馬上進行協調溝通,徵得吳斌同意並做好相關工作後,湖北省紅十字會骨髓庫通知了病人做好移植準備。此時,正值高校考試季,捐獻骨髓影響考試。「挽救一個人生命,挽救一個家庭,救人最要緊,其他都應讓路。」吳斌平靜地說。

「小夥子非常陽光,身體各方麵條件也符合捐獻要求。」武漢市第一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鄒亮說,他們與受捐者所在的醫院已做好了對接,從吳斌身體裡採集的造血幹細胞當天晚上8點左右就可以輸入受捐者體內,為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得知兒子要捐獻骨髓

媽媽從不同意到支持

在吳斌躺在病床上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時候,一位中年女士時不時要上前給他掖一掖被子,眼裡滿是關切。她,就是吳斌的媽媽王女士。

剛開始得知兒子要捐獻骨髓,王女士是一萬個不願意。「我以為是要將他的骨髓給別人,對他的身體會有傷害。」王女士說,後來兒子給她解釋了整個捐獻的過程,並反覆表示對自己的身體不會有傷害,王女士才將信將疑。之後,她又反覆諮詢兒子的班主任,並上網查詢相關知識,在確認不會對兒子身體有傷害後,她從起初的不同意變成了大力支持。

「我覺得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我很認同這一點。」王女士說,當她聽到兒子說「我能救為什麼不救」時,她被兒子的這份善良感染。

但作為媽媽,不擔心是不可能的。兒子到達武漢的第一天,王女士就從家鄉襄陽趕到了武漢。見到媽媽,吳斌勸她不要擔心,並堅持要她先回家,等到採集造血幹細胞這天再來醫院。王女士拗不過兒子,只好表面答應回家,實際上她並沒有回去,而是悄悄地跟在兒子身邊,時刻關注著兒子的狀態。「我看他這幾天的狀態都挺好的,我放心多了。」王女士說。

「生命火種」傳遞大愛

受捐者家屬寫來感謝信

從26日上午8點半開始,直到下午1點左右,歷時4個半小時,吳斌成功捐獻了296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浮液,這些「生命火種」已於當晚運送到患者所在城市,移植到患者體內。

在採集結束後,吳斌收到了一封來自患者家屬的感謝信,信中表示自己的配偶於今年6月被發現患上白血病,一家人都非常感謝他的捐獻,讓自己的配偶得以生命延續。

為表彰吳斌這種博愛精神,26日上午,黃石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朱江鶴、秘書長李名釗一同看望了吳斌,並向他頒發了《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和湖北省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優秀志願者銀牌,對他的愛心壯舉給予高度讚揚。

湖北理工學院醫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陳勇也前往醫院,對吳斌表示慰問。「陳書記,開個美顏。」當陳勇為吳斌拍照時,躺在病床上正在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吳斌還不忘叮囑道。

陳勇表示,吳斌捐獻造血幹細胞救人絕非一時衝動。因為他長期堅持無償獻血,他也非常有正義感,喜歡做好事,助人為樂。吳斌在學校也是一個陽光帥氣的小夥子,大一大二期間擔任過學生會幹部,在公益的路上他一直在行動,他的大愛之舉值得當代大學生學習。為了讓吳斌更好恢復,他還叮囑吳斌回家好好休息,下學期開學後再回學校,學校不僅為他辦理了緩考,還安排了老師給他輔導,不用擔心學業和考試。

他是我省第414例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東楚晚報記者從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獲悉,吳斌是我省第414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是我市第1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在眾多捐獻者中,學生群體已成為造血幹細胞捐獻主力軍,佔所有成功捐獻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2005年,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正式成立,目前,共有11萬名志願者加入該庫。在這些成功捐獻者中,有公務員、醫生、護士、大學生、設計師、個體老闆、建築工人、電力職工等各行各業的愛心人士。

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相關負責人介紹,2012到2018年,中華骨髓庫湖北分庫捐髓數量連續7年在全國排名前十。近年來,荊楚大地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拯救生命的義舉,用大愛託起生命的方舟。

湖北捐髓志願者一諾千金。據中華骨髓庫通報,湖北分庫以95%的捐髓同意率處於全國第一位。

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朱江鶴呼籲,希望更多愛心人士加入到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隊伍中,幫助有需要的人。

(東楚晚報記者 李豔芳 通訊員 章晟 文/攝)

相關焦點

  • 中南大學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新湖南客戶端12月9日訊(通訊員 高雯 李宜昕 李雲舒 記者 易禹琳)12月初,本該在外地醫院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從「無辣不歡」到「清淡飲食」2018年,付美晶第一次踏上獻血車獻血,護士向她介紹了骨髓捐獻。起初,她以為捐獻骨髓是需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想捐而不敢捐。但了解到現代技術可以幫助捐受雙方減少痛苦,她毫不猶豫同意了。查閱大量骨髓捐獻的相關資料後,她心中更堅定了一個想法:如果匹配上了,我就捐!
  • 姐患白血病 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原標題:姐患白血病 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來自蒙城的劉峰峰,半年前被確診為白血病,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意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4月27日,劉峰峰丈夫胡蘭濤打進本報熱線求助,稱全家連一次化療的錢都沒了,只好帶妻回家籌錢。「醫生稱如果再不做骨髓移植,耽誤治療,我老婆只有三個月生命了。」
  • 中南大學女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三湘都市報12月9日訊(記者 劉鎮東 黃京 通訊員 高雯 李宜昕 李雲舒)12月,本該在醫院進行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奔赴一場希望之約——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
  • 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她將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做這個決定其實內心想法很簡單,這對我來說不是一件艱難的決定,但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決定,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別人,今後做醫生也是一樣。」付美晶在接受採訪時說到。在做了這一決定後,她還專注查閱大量骨髓捐獻的相關資料,心中更堅定了一個想法:如果匹配上了,我就捐!今年年初,長沙紅十字會聯繫付美晶溝通骨髓捐獻相關事宜。付美晶先是冷靜地與父母溝通,父母在確定除了手術過程的疼痛外不影響身體健康後,一家人達成一致意見:做手術,捐骨髓!
  • 捐獻骨髓是從骨骼把骨髓抽出來?醫生:真實過程其實跟獻血差不多
    什麼情況下需要捐獻骨髓?小編想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是白血病吧,不管是影視還是生活中,都或多或少聽過誰誰誰白血病了,必須要有骨髓才能治療。那骨髓捐獻到底是怎麼一個過程,你知道嗎?
  • 「我陪你戰鬥」 中南大學女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小朋友別怕,「我陪你戰鬥」 中南大學女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通訊員供圖 華聲在線12月9日訊 12月,本該在醫院進行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奔赴一場希望之約——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做這個決定其實內心想法很簡單,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決定,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別人,今後做醫生也是一樣。」付美晶說。
  • 大四學生放棄論文答辯延遲畢業,為8歲白血病患兒捐造血幹細胞
    當身邊的同學們都在全力準備畢業論文答辯時,長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生於奇卻經歷著一場更為嚴峻的考驗,他瞞著家人獨自住在醫院打針,為一名8歲白血病男童爭取活下去的機會。那時,處於大四實習階段的於奇正在北京的單位上班,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接下來的高分倍配型體檢都是請假「偷偷」進行的。看著被提取出來的造血幹細胞,於奇說:「我是他活下去的希望!今後,他一定會健康長大。」
  • 小朋友別怕,「我陪你戰鬥」 中南大學女醫學生為武漢少年捐獻骨髓
    通訊員供圖本報12月9日訊 12月,本該在醫院進行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奔赴一場希望之約——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骨髓。「做這個決定其實內心想法很簡單,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決定,希望能夠盡己所能幫助別人,今後做醫生也是一樣。」付美晶說。
  • 杭州女孩捐獻造血幹細胞走紅:希望更多人加入捐獻隊伍
    16日下午,網友@許小了個豹的微博,獲得超過12萬點讚,另外還包括人民日報等「大V」在內的4萬次轉發。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獲得的榮譽證書。圖片來源:新京報  杭州28歲女生許艾菲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經歷:「四天八針,兩個手臂感覺要成馬蜂窩」,讓她獲得「最美小姐姐」稱號。許艾菲說,自己願意以親身經歷給潛在捐獻者一顆「定心丸」。
  • 第二次也很美:果果白血病住院,安安捐獻骨髓,許朗:我會彌補你
    大家好,我是小握,歡迎來到今天的娛樂時間,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第二次也很美:果果白血病住院,安安捐獻骨髓,許朗:我會彌補你! 最近由王子文、張魯一領銜主演的《第二次也很美》正在熱播,這部劇以社會熱點年輕人的離婚再婚為突破口,講述了90後萌媽安安,作為一畢業就結婚,一結婚就生子的「畢婚族」,沒能逃脫「
  • 12歲女孩為給爸爸捐獻骨髓 一天吃6餐14天增重10斤
    醫生在給小周做骨髓採集手術。增重後的小周。「我只想爸爸早點康復!」聽說父親患白血病,需要她捐出骨髓救命時,12歲的小姑娘毫不猶豫。然而,小周只有70多斤,體型偏瘦。為了更好地採集骨髓和造血幹細胞,她開始了增重計劃。她開始每天吃6餐,有時甚至吃到吐。
  • 白衣天使獻愛心 上海進行第12例捐獻骨髓
    白衣天使獻愛心 上海進行第12例捐獻骨髓 2002年7月2日10:02  東方網   東方網7月2日消息:上海第12例捐獻骨髓活動,昨天在華山醫院舉行。
  • 嵊州醫生捐獻造血幹細胞 讓千裡之外的患者重生
    幸有恩德之士傾生命之大愛捐獻骨髓,讓我有了重生的機會。我將永生銘記厚德,揚起生命的風帆,回報您,回報這個溫暖的社會。」這是北京一名白血病患者寫來的感謝信,這位患者在信中所要感激的人,是嵊州市崇仁鎮中心衛生院的裘陽醫師——嵊州市第三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近日,裘陽榮獲紹興市第二季「紹興好人」榮譽稱號。
  • 為陌生患者捐血小板 大二女生90分鐘循環抽10次血
    原標題:為陌生患者捐血小板 大二女生90分鐘循環抽10次血  記者從文華學院獲悉,該校大二女生何若梅為救一名不相識的AB型血白血病患者,在緊鄰5門課程期末考試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捐獻200毫升血小板,為了提取血小板,何若梅在一個半小時內先後循環(抽出血液分離出血小板後再將血液輸入體內)抽血10次。「當天整個人都是暈暈的。」
  • 9歲男童為捐獻骨髓救父增重 兩個月增重12斤一天吃五頓飯
    父親被查出白血病後,配型成功的兒子馬子彥決定為父親捐骨髓。可馬子彥體重只有29公斤,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最低要求是35公斤。馬子彥說在增重前,自己一頓能吃半碗米飯,現在一頓能吃一碗半米飯,一天五頓,撐的話也得硬吃。捐獻完骨髓後的子彥身體狀況良好。
  • 21歲大學生放棄考試,每天按時睡覺,只為……
    據媒體報導,張育培是湖北醫藥學院生物工程學院的學生,2021年1月18日,他赴武漢捐獻造血幹細胞,成功救治一名3歲兒童2020年11月29日,湖北省紅十字會骨髓庫工作人員電話告知張育培,他與一名3歲的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詢問他是否願意捐獻造血幹細胞。張育培沒有猶豫,答應進行捐獻。
  • 16歲兒子捐骨髓救白血病母親
    文/羊城派記者 王俊 通訊員 吳順傑 周恬辰深圳中山七院的血液內科病房出現了暖心一幕——深圳46歲的聶女士(化名)患上致命白血病,16歲兒子捐獻骨髓救命。經過治療,聶女士的高危急性白血病終於根治,日前康復出院。
  • 致敬「大體老師」 61歲難治白血病患者捐獻遺體
    鍾麗娜生前在家屬的陪同下親自到深圳市紅十字會籤署文書,希望能將遺體捐獻給深圳大學,作為學生進入醫學殿堂第一門課的「無語體師」。當天凌晨,在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協調員的主持下,深圳大學總醫院醫護團隊、醫務部門、深圳大學代表、患者家屬及朋友為鍾麗娜舉行了一個簡短的告別儀式。經過完善醫療文書,鍾麗娜的遺體由家屬轉交給市紅十字會,並與深圳大學協調作為無言的「大體老師」,協助深圳大學醫學部開展教學工作。
  • 中南大學湘雅學子為武漢少年捐獻造血幹細胞
    紅網時刻12月8日訊(通訊員 高雯 李宜昕 李雲舒 記者 劉力)12月7日,本該在醫院進行實習的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2016級學生付美晶再度回到長沙,她在湖南省人民醫院為武漢一名白血病患者完成了造血幹細胞捐獻。
  • 巖松看臺灣:專訪臺灣慈濟骨髓中心
    在大陸,臺灣慈濟骨髓中心這個名字對大家來說已經相當熟悉了,從1997至今,已經有345名大陸的白血病患者在臺灣的慈濟骨髓中心找到了相匹配的骨髓,獲得了生的希望,臺灣同胞跨越海峽為大陸病患千裡送骨髓的感人故事一次次地上演,體現著兩岸同祖同根、血脈相連的親情。今天的《臺灣印象》,巖松帶大家走進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這個用愛心凝聚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