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懷孕階段,最讓人激動的事情大概就是胎兒發出胎動的那一刻,摸摸肚子就能感受到寶寶的回應,想想就覺得幸福。
小楊懷孕5個月左右,第一次感到胎動,當時她摸著肚皮,感受著來自腹中寶寶微弱的反應,心裡高興極了。隨著懷孕時間增加,胎兒也長大了不少,原本微微凸起的孕肚,現在像個西瓜,而胎兒這邊,每天都會發出胎動和小楊互動,一會兒在肚子左邊動動,一會兒在肚子右邊動動,十分可愛。
但最近小楊發現胎兒活動的次數減少了,一開始小楊覺得可能是胎兒長大了,活動空間有限,讓胎兒變得不愛動彈罷了,直到最近一次產檢,小樣才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醫生在檢查時詢問了小楊的生活狀態,了解到小楊平時經常坐著不動,下肢循環很差,不僅浮腫現象嚴重,還影響到了腹腔供氧,胎兒沒有了足夠的氧氣,活動的次數也就減少了。
知道真相後,小楊決定糾正自己的生活方式,經常運動鍛鍊,現在胎兒又恢復了往日的活力。
其實生活中大部分孕媽都會忽視胎兒的胎動變化,認為只要定期產檢就可以保證胎兒發育,殊不知,兩次產檢間隔期間,如果有哪些方面被孕媽忽視,對胎兒造成了一定影響,等到下一次產檢的時候才查出來,可能就晚了。
因此,孕媽們一定要重視自己和胎兒的變化,這樣才能把不利影響降低。
一般來說,懷孕5個月後會出現胎動,隨著胎兒發育,身體力量增加,胎動的幅度也會加大。正常來說,胎兒在1個小時內會活動3至5次,12小時內胎兒會活動40次左右。
當然,也有些寶寶比較愛動,可能會出現胎動次數較多的現象,只要產檢時沒有發現異常,胎動沒有明顯變化,就說明胎兒在正常發育。
1、突然加快
這種現象一般出現在孕媽身體受外力影響的情況下,胎兒雖然沒出生,但感官方面功能是在不斷發育的,胎兒可以聽到或感受到環境當中發生的變化,繼而做出不同的反應。比如孕媽身邊有噪音、巨大聲響,或者孕媽身體受到碰撞,這些都會使胎兒所處的環境發生短暫的改變,胎兒不適應這種改變,就會用頻繁胎動來表示反抗。
遇到這種情況時建議孕媽保護好自己的身體,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讓身體狀態保持平靜,胎兒所處的環境得到恢復,胎動加快的現象就能改善。
2、胎動次數明顯減少
胎動次數減少一般伴隨著供氧不足,比如孕媽患病身體循環功能減退,血液循環一次的速度要比平時慢許多,血液無法正常提供氧氣給胎兒,胎兒就會變得不愛動彈。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胎盤提前衰老導致功能不全,無法給胎兒正常供氧,這種情況也會使胎兒變得不愛活動。
建議孕媽平時注意自身的健康,儘量避免生病,同時要多關注自己懷孕後的身體變化,遇到問題及時處理,才能給胎兒一個良好的發育環境。
3、次數猛然增加後停止
這種情況是比較危險的,胎兒在腹中活動難免會把臍帶繞在身上,如果胎兒淘氣翻個身,不小心脖子被纏住,自己又解不開,就會出現胎動次數猛然增加後停止的情況。如果遇到該情況,建議就醫檢查,醫生會做出判斷,並採取措施。
孕媽們,你在懷孕階段遇到過這些胎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