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OSS直聘發布了《2019應屆生求職趨勢報告》,其中一條數據讓網友紛紛炸鍋吐槽……
「2019年應屆生平均起薪5610元,同比提升7.5%!」
然而崗位所在地區、崗位所在行業、崗位的稀缺性、應屆生的學歷背景等都被「一刀切」了……報告樣本所反映的數據太過寬泛,誰能說得準裡面有多少水分呢?
與此相對的,是國家統計局在2019年初發布的《2018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
也就是說,每個月收入只要超過2352元,你就已經達到了全國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每次揭露這樣的數據,總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明明現在「碩博遍地走」,「知乎人人年薪20萬起步」……
然而現實情況裡真的是這樣的嗎?
根據《中國經營報》的報導,數據顯示:
北京平均工資6900元,其中工資在6000元以下的佔到了一半,月薪在1萬元以下的佔到八成,月收入2萬元以上的,只有7.3%。
也就是說,哪怕是在北京這樣的地方,你月薪超過1萬,也已經是最富有的20%的人。
但由於階級與圈層的不同,這兩撥人往往兩不相見。
更多的是在夾縫生存的那些人——看上去過著體面光鮮的生活,但背地裡卻被消費欲望和各種社會因素所裹挾,焦慮感滿滿。
話又說回來,這份報告不僅為我們揭開了應屆生求職現狀與趨勢的朦朧面紗,還有以下幾個新發現:
新一線城市應屆生崗位佔總體比例首次趕超一線城市
文體娛樂行業應屆生崗位激增,網際網路和金融業入門崗位進入平臺增長期
應屆生技術類崗位學歷門檻持續提高,AI崗位近六成要求碩士及以上
超6成應屆生職場定位意識不足,求職競爭力內部分化將繼續拉大
電競、5G等熱門領域對應屆生較為友好,新興行業發展機會充足
校招季不斷拉長,95後逐漸打破扎堆求職
有的職場老鳥感嘆自己初入社會時,起薪有多低;
有的人吐槽自己工作了幾年還比不得一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同樣還有些應屆生大吐口水,認為今年就業形勢艱難,能找到一份靠譜的工作就不錯了,起薪5500+不敢奢求,這類起薪只存在於北上廣深這類的一線城市……
阿倫也採訪了幾位應屆生網友,經本人同意,放出以下真實數據:
小A:19年應屆普通二本畢業,金融專業,坐標東北省會城市,目前底薪2500,績效基值2000,已入職四個多月,上個月到手工資4000。
小B:19年應屆普通一本畢業,廣告專業,坐標上海,在傳媒公司一開始做的數字媒體實習生,120RMB/天,轉正以後到手工資7000+。
小C:19年應屆普通本科,金融專業,坐標深圳,做產品運營,轉正後拿到10k+的轉正offer。
以上應屆生同學的薪資數據不具代表性,只是個例。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分享你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到手工資~
2018年各公司明裡暗裡裁員,2019年正值經濟寒冬,各行業都在縮招。
最近和一些應屆生或是剛開始工作一年的朋友聊天時,發現他們都充斥著焦慮的情緒。
大家覺得年輕人的第一次職場焦慮來自於哪裡?
從沒看過英文官網,一見滿屏的英文就頭痛。有時連學校項目找起來都費勁,看到學院的首頁也找不到重點…。
信息資源不對稱,想參考學校與專業排名,去度娘出來的淨是廣告和山寨排行,一不小心就踩了坑……
各大學校各種專業看得眼花繚亂,卻不知道究竟適不適合自己。綜排、專排、地理位置、就業率、校友網……這些究竟孰輕孰重?
@Frank:
90後原來是年輕一代的代名詞,然而現在掐指一算,最小的90後都已經二十周歲了,最大的馬上就要三十歲了。年齡的增加加上家庭生活的責任以及自我職場的規劃,綜合起來總會讓人感到焦慮的。
@Elsa:現在的崗位發展、工資低於期望,看看社交軟體中又努力又成功的其他人,羨慕加嫉妒,想跳槽,既沒有目標又沒有膽量,害怕活成普通人,但恰恰就是個普通人。
中國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雖然深陷焦慮沼澤,但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幸運的。
很多生於30年代的人,都是在戰爭與飢餓中度過的。那時候不要說「寒門難出貴子」,能吃飽穿暖、健康長大,就已然是一種福氣了。
「時也,命也,運也,非吾之所能也。」
前段時間和徐老師夜聊,她提起自己的爺爺在1948年的時候準備參加高考,那時候的成績好到可以衝刺清華北大的程度,但因為母親重病就趕回家鄉照料,準備明年再考。
結果1949年新中國成立,取消了高考制度。
後來回家鄉做了一名教師,一直留在那裡教書育人,成為那個學校的一校之長。
我相信爺爺即便知道下一年取消高考,仍然會回鄉照顧自己病入膏肓的母親。
但是他當時聽聞取消高考制度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會對那個時代和大環境心生怨懟嗎?
我們不得而知。
把視角再切回當下的「經濟寒冬」:
有人面對當下越來越激烈的求職競爭,認為自己的競爭力越發薄弱而灰心喪氣,並把大環境不好作為自己賦閒在家的正當理由;
也有人不斷打磨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準備充足地在相對劣勢的環境中迎難而上,甚至從中找的新的機會點……
換做是你,會選擇成為哪類人呢?
職業發展是一個很長的周期,不會有人一直努力,但永遠有人努力著,而且更多的情況還是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所以不要埋怨大環境,每個時代都會造就少數幾個天才、一小撮發家致富(功成名就)的人、一小部分能跨越原有階級的人以及絕大部分平庸的人。
焦慮反成掣肘,擺正心態,調整情緒,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努力,總會收穫到意外之喜的。
我本平凡,奈何平凡,實歸平凡。
作者:龔天倫
本文為原創文章,發布於百家號「知書論影」,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