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江蘇作為高等教育大省,如何加快推進「雙一流」和高水平大學建設,在建設教育強國新徵程中展現江蘇作為?新華日報和交匯點新聞客戶端近日推出《對話高校書記校長》專欄,邀請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暢談推動我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考新舉措,敬請關注。
記者:近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您作為新一屆全國文明校園代表作了大會發言。您是如何理解全國文明校園的內涵的?
鄭永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要走在精神文明建設前列」。「全國文明校園」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踐,也是黨中央在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方面授予學校的最高榮譽稱號。這項榮譽,代表著黨中央對我校辦學理念、辦學精神、辦學成果的高度認可,也是對全體師生齊心協力、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的良好精神風貌的肯定與激勵。
學校黨委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文明校園創建作為一項基礎性、牽引性工作常抓不懈。我理解,文明校園不僅僅是環境衛生和文化景觀的提升改造,還承載著社會責任和道德治理的內涵建設。文明行為的養成不是一時一地的,文明建設更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全體師生,包括宿管阿姨、食堂大師傅都參與到文明校園建設中,每個人都是校園建設的主人翁。我們希望,南航的空氣都是育人的。
我們始終以「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秉承「傳承紅色基因、涵養航空文化、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的創建理念,用「獻身國防、志在超越、矢志一流」的南航精神激勵廣大師生,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提高師生公民道德、職業道德、文明修養和民主法治觀念,助力文明校園建設。
記者: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在這方面南航是如何推進的?
鄭永安:學校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遵循教育規律、教師成長發展規律和師德師風建設規律,注重高位引領與底線要求結合、嚴管與厚愛並重,不斷激發教師內生動力,積極營造讓老師有榮譽感、歸屬感、責任感的校園環境,逐步構建了師德師風建設的四大工作體系。
一是建立制度管理體系。成立教師思政工作領導小組和師德建設委員會,出臺系列制度文件,將教育引導、制度規範、監督約束和查處警示以及師德失範「一票否決」貫穿師德師風建設全過程。
二是建立思想引領體系。創辦「教師暑期學校」,建設「南航教師·半月談」「南航人物」「南航時評」等平臺載體,強化價值引領和思想鑄魂,將學校航空報國的辦學傳統深深根植於教師心中。
三是建立服務支撐體系。實施「五航培訓計劃」,構建覆蓋教師全生命周期的培訓體系。開通教師工作部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編印《教師手冊》等,幫助教師了解學校在人才培養、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過程中的相關要求。打造「老師,您早」「學術地圖」等品牌欄目,強化服務保障。定期召開教師代表參加的「我與職能部處面對面座談會」,第一時間將座談會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梳理匯總後轉交相關職能部處,並根據職能部處答覆情況編寫意見反饋手冊及時回應教師的關切與訴求,真正做到關心教師需求、服務教師發展。
四是建立榮譽表彰體系。舉辦「師者·傳承」教師表彰大會、設立「立德樹人獎」,開展新教師「第一堂課」入職宣誓儀式、舉行老教師把新教師引進課堂的引薦儀式和退休教職工的榮休儀式。特別是在每年的退休教職工榮休儀式上,學校邀請當年退休的教職工依次登上講臺,由我和校長為每位退休教工頒發榮休紀念牌。我們希望通過這種隆重的儀式,積極在南航校園營造尊師重教、尊師重道的氛圍和文化。
記者:新發展階段如何加強高校的思政工作?學校有哪些特色做法?
鄭永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
這就要求我們系統研究,統籌謀劃,穩步推進,全面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
南航創建於抗美援朝烽火中,因航空而生,伴航空而長,參與了我國幾乎所有航空重要型號的研製,「航空報國」的辦學傳統和精神理念,始終貫穿於學校辦學治校全過程,浸潤到一代代南航人的血液中,也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和重要原點。
近年來,學校黨委始終牢記「為黨育英才、為國鑄重器」的崇高使命,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打造「五個一」思政大課堂。率先推出「愛國奮鬥·南航擔當」校友總師系列思政公開課,邀請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北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和「嫦娥四號」團隊等20多名校友總師擔任思政工作首席專家,向師生講授「航空報國」情懷。打造「榜樣思政課堂」,開展向「人民科學家」——我校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八一勳章」獲得者——我校校友、試飛英雄李中華等學習教育活動,連續13年舉辦「感動南航年度人物」推選活動。打造「網絡思政課堂」,發揮以徐川、何畏為代表的「川流不息」思政團隊作用,依託「南航徐川」微信公眾號,深挖各類課程思政資源,構建網絡思政育人共同體。打造「軍工文化思政課堂」,連續20年開展「軍工記憶」、國防企業面對面等實踐活動,拓展校外軍工實踐育人基地。打造「流動的思政課堂」,編演原創校園精品話劇《旋翼人生——中國直升機泰鬥王適存》,用科學家的先進事跡激勵青年學生。
記者:高校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需要積澱,南航是如何做的?
鄭永安:學校在2017年召開的十六次黨代會上,確定了「一個中心,五路並舉」的發展戰略。「一個中心」就是到2052年,即建校100年時,把南航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五路並舉」,其中一條就是「走文化引領之路」,強調把文化建設貫穿到學校發展戰略和各項工作中。
近幾年,我們把無形文化融入到有形景觀之中,凸顯南航鮮明辦學特色,構建南航文化話語體系。我們修復明代太廟水井,傳承歷史文化,設立校風石、校訓石,弘揚辦學精神。還建設了以陶寶祺院士、陳達院士和張阿舟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雕像景觀。打造了以飛機、直升機、飛彈、火箭等實物為代表的「航空航天文化」,不斷提升學生對行業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培育了院士林,迄今為止有150多位院士在南航校園種了樹,如今小樹苗已蔚然成林,教育影響了一批批青年學子。通過這些努力,航空報國傳統和南航精神標識隨處可見、觸手可及,景觀文化成為傳承辦學傳統、彰顯治學理想、陶冶師生情操、培育良好校風的重要載體。
為了增強校園文化氣質,我們還設立了南航版「今天我是朗讀者」和「口述歷史」專欄。我們把「口述歷史」這項工作作為寶貴文化遺產活動來做,目前已訪談了14位90多歲高齡老教授。2018年起,我們還開闢了「南航微理論」欄目,通過加強理論研討,對學校中心工作進行專題報導,至今已刊載122篇文章,得到了師生、校友和家長的廣泛好評。
文化建設要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獲評全國文明校園為新起點,不斷探索大學文化創新體制機制,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充分發揮高校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功能,建設具有南航特色、體現新時代要求的一流校園文化,為實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辦學目標和「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以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和良好文化條件。
交匯點記者 沈崢嶸 楊頻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