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目中,臺灣言情小說寫的最好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席絹,另一個就是于晴。
同為萬盛的招牌作者,早在1993年1月,于晴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親親我的愛》,比席絹要早9個月,算是當之無愧的老前輩了。
于晴的寫作風格一直讓我覺得很迷,但按照寫作時間排列她的作品,我們可以明顯看出一個中規中矩的言情小說作家,是如何通過反覆推演進化成為言情小說大神的。
早期的于晴作品走的是無腦的傻白甜路線,這本《親親我的愛》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
不同的是一樣的傻白甜模式,到了于晴的筆下,就天然的呈現出了她獨特的風格,進化出了一種煙火氣的愛情觀。
01故事的緣起:偶然中的必然
年幼的白筱竹因為媽媽不小心流產而傷心難過,一心想要個弟弟的她意外在草叢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的棄嬰。於是,她將這個棄嬰帶回了家。
白筱竹的父母在多方尋找棄嬰的家人無果後,決定收養這個棄嬰,為他取名白振霖。
白筱竹為此非常高興,她從小就沒有兄弟姊妹,一個人玩總是無聊,現在有了個弟弟,開心的她,就連晚上睡覺也搬到振霖的房裡去睡。
相比之下,比她年幼的白振霖似乎天性沉默,對任何事情都不會過分興奮,比白筱竹要沉默多了。
當白父白母想讓白筱竹先去上幼兒園時,白振霖非常乾脆的提出了反對意見,他不哭也不鬧,只是很沉靜的表達他的意見。
在白振霖的反對下,白父白母決定讓白筱竹推遲一年和他一塊上學。
在我看來,白筱竹和白振霖的愛情是偶然的,而這種偶然又帶著命運般的必然。意想不到的相遇、不經意間的「偶然」,讓原本毫無交集的兩人命運糾纏。
于晴將兩人的相遇安排在這麼小的時候,恰是暗合了每個女性心中希望自己的真命天子早點出現的願望。
02愛情的萌芽:始於青梅竹馬的陪伴
因為長得好看,上了幼兒園的白振霖受到了小朋友的一致歡迎,白筱竹感覺自己受到排斥,一個人跑到花園吃便當。
及時察覺白筱竹情緒的白振霖趕來,告訴她自己不喜歡那些女生,只喜歡和她在一起。
白筱竹很開心自己的霖沒有被其他女生搶走。
因為身體不舒服,白振霖提前回了家,被放學後急急趕來的白筱竹發現了能讓物品漂浮在空中的異能。
白振霖擔心白筱竹覺得自己是怪物,白筱竹卻不以為然,答應和他一起保守這個秘密。
在我看來,早熟的白振霖早已發現了自己的心意。
他對白筱竹的愛藏在生活的各種細節裡,衣食住行,每一次不經意的關心都昭示著他把白筱竹真真正正的放在自己的心上。
而此時的白筱竹,雖然還在蒙昧之中,認為白振霖對自己的一切關心不過是出於姐弟之情,卻潛意識的表達著自己的佔有欲,不願意白振霖和別的女生過於靠近。
這是倆人感情的築基期。
03波折的發生:讓愛情的初心更加堅定
吸血鬼安子亞的出現,暴露了白振霖魔界智者的身份,他想將白振霖帶回魔界,卻發現白振霖對人間眷戀太深,尤其非常在意自己名義上的姐姐白筱竹。
負責收魂的魔女小喜來到人間,告訴安子亞,白筱竹就在自己的死亡名單上,只剩三個月的時間可活。
安子亞找到白振霖,意外發現了他在幫白筱竹拒絕求愛者,原來白振霖同樣對白筱竹有著不同尋常的佔有欲。
白振霖希望白筱竹拒絕學長的請求,白筱竹卻認為這是正常朋友間的交往,兩人因此發生冷戰。
白筱竹赴約去見學長,與此同時,安子亞打電話告訴白振霖,白筱竹將在中午死去。
白振霖衝出去,卻沒辦法阻止救人的白筱竹被車撞倒,為了救白筱竹,他將自己的魔血輸給了她。
在我看來,于晴將故事設計的一波三折,恰是為了讓白筱竹和白振霖在波折中互相加深感情。
書中白父白母雖然也對兩人的感情有過遲疑,卻最終未對兩人的感情做出阻撓。
可以說,兩人的爭執、冷戰,甚至生死危機,白筱竹和白振霖要面對的考驗,始終是自己對對方的愛究竟有多深這個古老的命題。
04完美的大團圓:這才是愛情最好的結局
因為和白筱竹非常投緣,小喜因此沒有收掉她的魂魄,放過了她。
白振霖為了保證白筱竹的生命安全選擇了回到魔界。
白筱竹在小喜的幫助下追到了魔界,並確定了自己的心意,向白振霖告白。
白振霖自願放棄惡魔的身份,選擇和白筱竹回到人間。
白筱竹也在小喜的幫助下躲過了魔界三大長老的追殺,從此可以和白振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艾米莉·勃朗特曾在《呼嘯山莊》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還在這個世界存在著,那麼這個世界無論什麼樣,對我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你不在了,無論這個世界多麼美好,它在我眼裡也只是一片荒漠。」
在我看來,這句話正是對《親親我的愛》最好的註解。
就像白筱竹在最後感慨,如果那時自己沒看見白振霖躺在山丘上,那自己可能一輩子都沒法子認識他,更不能喜歡他了。
而白振霖笑著回答她:「就算小竹沒撿到我,我還是會遇到小竹的。無論你是否曾經是我的姊姊,我喜歡的還是小竹。」
是啊,最完美的愛情,就是始於幼年,互相陪伴,不管中間有多少誤會和波折,我始終知道,你是我的,我也是你的。
無論何時何地,註定相逢的人終將相逢。
你的存在,就是我穿梭世界的意義,也是我不負年華的歸途。
05結語
作為于晴的處女作,《親親我的愛》裡融進了于晴慣愛寫的怪力亂神和生死元素,不難看出,于晴一直想表達的,就是自己對於愛情本質的了解和感悟。
同年,以《親親我的愛》為開端,于晴還寫出了其他五部小說,分別是《紅蘋果之戀》、《觸不到的愛》、《我依然戀你如昔》、《請不要把眼光離開》和《假如我給你我的心》,可謂是高產。
在不斷的寫作中,于晴對愛情的感悟也在不斷深化,厚積薄發,終於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對于于晴早期的這些小說,你對哪一本印象更深刻?對哪一個人物更喜歡呢?歡迎來交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