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特別助理洛德:毛澤東想馬上見尼克森總統

2020-12-22 騰訊網

[摘要]洛德: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崛起,外交力量崛起。美國必須確保自己的地位,而且要同時對中國的發展感到舒服。

1972年2月,尼克森總統和基辛格博士到達中國剛一小時,在賓館房間安頓,周恩來忽然出現並告訴他們,毛澤東想馬上見尼克森總統。 (東方IC/圖)

笑話也要小心記錄

就職典禮之後的一個星期,尼克森就在給基辛格的備忘錄裡提到,想辦法和中國建立聯繫。

1969年夏天,我們雙方都準備好建立新的關係,並且設定了新的方向,但是當時在中蘇邊境發生了衝突,這讓基辛格和總統明顯地體會到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緊張局面,當時我們覺察到,應該馬上打開與中國關係的局面。

我很幸運作為基辛格博士的特別助理,參與了所有的會談,與周恩來超過100個小時的會談,5次與毛主席見面,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相關人員,如外交部部長等。

周恩來和基辛格博士交換意見,這複雜程度是我從未想到過的,尤其是談完正事,他們還會繼續談談歷史和哲學。有一次基辛格博士問周恩來總理法國革命的影響是什麼,周恩來回答說,現在說還太早,表達中國人對事務的長遠性看法,周恩來講了他在巴黎留學的故事。

我負責把會談中的每句話都精確記錄下來。基辛格要求很高,他甚至要求我把笑話都小心記下來。除了包括越南在內的幾次談判,與中國的會談是筆記記錄最多的。但如果算上我來中國的九次,我在白宮的時候陪同尼克森總統、福特總統各訪問中國一次,陪同基辛格來華七次,我記錄的與中國會談的筆記成千上萬頁。

周恩來懂英文,所以有時候會在翻譯之前回應基辛格的笑話。我們當時依靠的是中方的翻譯,好處是翻譯會給做筆記的人時間。我曾跟尼克森總統在莫斯科與勃列日涅夫會談,勃列日涅夫會連著說一個小時,對於記筆記的人是很大的挑戰。在中國就好很多,先是毛說幾句,然後周說幾句,然後翻譯,之後美國方面回應,這樣我就有時間記錄。

我們面前經常擺放著很多食物,這讓基辛格博士長胖了不少,更大的問題,是上廁所問題。我喝了很多中國的茶水,有時候內急很嚴重,所以,你會計算翻譯期間去廁所的時間差。

這些會見都是在1970年代進行的,毛、周、尼克森、基辛格,現在已經公開了,當時是高度保密的。我的記錄就是當時唯一的資料,我想可能中方也有記錄。

基辛格1971年7月的秘密訪華,為尼克森總統的訪華奠定了基礎。我認為,尼克森訪華是過去50年至70年內,最重要的四五件地緣意義上的大事之一。這件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主要是朝一個更好的方向發展。

溫斯頓·洛德參與了基辛格與周恩來100小時的會談,5次會見毛澤東。 (南方周末電視部供圖/圖)

簡短的句子,大量的暗示

我還有幸加入毛澤東和尼克森之間的那次會談,儘管我的出席一直處於保密狀態。

1972年2月,尼克森總統和基辛格博士到達中國剛一小時,我們在賓館房間,周恩來忽然出現並告訴我們,毛澤東想馬上見尼克森總統。

因為在我們來之前毛主席就曾跟全世界宣稱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見,所以我們知道中方很重視,我們也很開心。

基辛格博士是國家安全顧問,尼克森總統叫他陪同一起前往。基辛格博士又叫我一起前往。尼克森沒有邀請國務卿羅傑斯。當時尼克森以為毛澤東還會再單獨約見他,那時他就可以叫國務卿一起。

我曾為七八個總統服務過,尼克森總統是我見過的在外交方面最出色的一個總統。尼克森總統非常重視此次訪華,做了很多準備。這次關於中國議題的資料一共有六大本。幾乎每一頁,他都有批註。我們飛往中國途中,他總向我們問問題,索要更多資料。

會談結束後,全體參會人員合影。合影結束尼克森總統和基辛格博士轉過去對周恩來說:洛德先生從未參加過這次會談,他要在所有的照片中去除,也要在公報中去除,世界只要知道,只有基辛格和尼克森在會談中。直到今天所有的官方文件都沒有我的名字。

一兩年後,我們再次來到中國。這次只有基辛格博士,我們去了一個湖邊會議,毛的侄女帶來了一封毛的信,周恩來讀了出來。周恩來說,毛想見基辛格博士和洛德先生。我非常感激這個做法。當時只有一個人能參加會談,喬治·布希是聯絡處主任,還有斯考克羅夫特、助理國務卿比伯,級別都比我高得多,基辛格不可能點名帶著我,但主席選定了我,中方知道也只有這樣的方法,才能讓我也參加會議。這次會見之後,中方給了我一張尼克森和毛會談中有我在的照片。

基辛格博士認為他所見過的政治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恩來和法國的查爾斯·戴高樂將軍,他把周恩來放在第一位。我非常有共鳴,周恩來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外國人。他很帥氣,非常有戲劇感,非常引人注目,這不是最重要的,他有戰略眼光,又不拘泥於技術細節,他從來不用看筆記和材料就能侃侃而談。基辛格平時是需要看的,他看到周恩來不看,也儘量不去翻閱他的筆記。而且,周恩來非常富有幽默感。他非常堅持中國的立場,但也嘗試找到一些改進辦法,遇到諸如臺灣問題時,也能想辦法克服一些阻礙,建立新的關係。他能很優雅地表達立場,熟知哲學和歷史。他又很有人情味,有一次,基辛格博士的助理(一個秘書)生了很重的病,周恩來把自己的醫生派去。

毛主席跟周恩來是完全不同的。他是一個很有威嚴的人。我們在見他之前就知道他當時生病了,可是我們見到他,你能感受到他強大的氣場和人格魅力。我相信如果毛去紐約參加一場雞尾酒會,他一出場,就會引起關注。與周恩來不同,毛沒有優雅的講話或談論具體的細節,他只想談比較大的幾點意見以及哲學。

他用的都是非常簡短的句子,話中充滿了大量的暗示。我們不知道是由於我們好似沒有開化的原始人一樣,在複雜程度上無法跟毛相比,還是因為他年歲已高,他說的話可能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

毛澤東與尼克森見面只有一個小時,還要除去翻譯的時間,我們最初覺得,會談多少讓我們有些失望。有些地方我們並不了解他的實際意思是什麼,尼克森總統就會總結並複述毛主席的意思。但是毛主席說不,這不是我要談的,具體到落實和執行由周總理跟你們共同商討。

後來我們與周恩來的會談進行,能感覺到其實毛主席還是很有技巧的,他簡單做幾個動作,就可以把整個政策的大方向確定下來。毛主席只是提幾個意見,然後由周恩來做詳細的解釋和闡述。我不想過多地誇大這一個小時的會談,但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毛主席說話的微妙之處。

「美國要對中國的發展感到舒服」

現在世界關於中美關係的焦點,是一個新興國家與一個大國的對抗。我覺得這種觀點並不全面,我認為中國是個回歸的力量。在持續多年的世界歷史中,中國曾是一個領導國。

我們在與中國政治家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心理很複雜,他們對自己悠久的文化和歷史感到自豪,同時又有曾受外國入侵的恥辱感,所以能感到他們帶有自信、自負同時又自卑的複雜情緒。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崛起,外交力量崛起。美國必須確保自己的地位,而且要同時對中國的發展感到舒服。我想美國應該如此理解,中國並不會去撼動世界體系,中國要保證國內的穩定和繁榮。(文/溫斯頓·洛德)

相關焦點

  • 40年前訪華對我很重要——訪美前助理國務卿洛德
    「40年前的中國行是我外交生涯中最重要事件」——訪美國前助理國務卿洛德    新華社紐約2月11日電(記者 榮嬌嬌)對於美國前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前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而言,他外交生涯中「最富戲劇性、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40年前陪同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的
  • 暗夜陌生人:尼克森、基辛格和辛納屈
    尼克森與基辛格1973年4月13日,理察•尼克森總統通過電話與亨利•A•基辛格閒談,那段難堪的日子裡,這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給了總統少有的慰藉。您說得特別好,我們可以擁有一個如此美妙的夜晚。尼克森:嗯。基辛格:[路易斯安那州眾議員F•愛德華•]赫伯特就坐在我前面,他最後真哭了。我旁邊坐的是[羅德島州參議員約翰•]帕斯託,他的激動也難以抑制。」尼克森曾告知諸位來賓,「宴會廳時而充滿魔力,一位偉大的演員能夠俘虜整個會場——弗蘭克•辛納屈就做到了,我們要感謝他。」
  • 歷史今日2月17日:毛澤東會見基辛格
    毛澤東、周恩來會見基辛格。1973年2月1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雙方在無拘束的氣氛中進行了坦率和廣泛的談話。毛澤東稱讚剛剛籤訂了越南和平協定的基辛格說:你們的事情幹得好,到處飛。你是燕子,還是鴿子?越南問題可以算是基本解決了。基辛格說:我們現在需要一個走向平靜的過渡時期。毛澤東說:只要目標相同,我們也不損害你們,你們也不損害我們,我們希望你們跟歐洲跟日本合作。有些事情吵呼和吵吵鬧鬧可以,但是根本上要合作啊!
  • 基辛格眼中的毛澤東:高深莫測 說話毫無避忌
    他與毛澤東有過多次熱情的會見,進行過長時間的真誠而無拘束的談話,毛澤東給他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高深莫測的主席1969年,理察·尼克森當選美國總統後,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謀求訪華,以實現中美兩國國家關係正常化。
  • 美國總統問毛澤東有什麼特長?主席說了5個字 尼克森直接鞠了一躬
    美國人認為此時急需跟中國人處理好關係,為此國務卿基辛格通過巴基斯坦牽線開始了訪華旅程。基辛格這次訪華屬於秘密行動,他的目的就是為尼克森訪華做準備。他跟周總理一起商討了關於美國總統訪華的相關事宜,經過三天的討論,基辛格才跟周總理握手告別。臨走之前他也十分高興,後來在1971年的時候,基辛格又先後四次秘密訪華,關於這四次訪華也並沒有太多詳細的記載。
  • 《白宮歲月:基辛格回憶錄》揭秘:尼克森總統演講稿如何出爐的?
    基辛格博士在他的傳世之作《白宮歲月》當中,為我們揭秘了一個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的問題,即尼克森總統的演講稿,究竟是誰寫的,是尼克森本人親自撰寫的嗎?還是完全由筆桿子操刀的?要知道,尼克森本人可是一位筆頭功夫不弱的人啊,更關鍵的是尼克森其實口才更好!
  • 36 年前,他為尼克森訪華做翻譯(圖)
    尼克森的對華接觸一直高度保密,繞開了羅傑斯領導下的國務院,只交給心腹內臣、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一手操辦,為此兩個部門之間多有齟齬。  傅立民雖然隸屬於被架空的國務院,卻已經意識到尼克森和基辛格的意圖「1970年代初,中美在華沙舉行大使級會談,他們請我到那兒去。談判期間,雙方提出可能派總統特使赴北京,所以我知道有這麼一個情況。」
  • 美檔案揭秘基辛格訪華:美被迫同意從臺灣撤軍
    原標題:周恩來與基辛格1971年密談中的臺灣問題及日本因素——基於美國解密檔案的考察[摘 要] 1971年7月中美北京密談的主要目的是籌備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及就包括臺灣在內的雙邊、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中國領導人在會談之初訂立「互惠」原則,迫使美方為實現總統訪華而必須在臺灣問題上作明確表態。
  • 1972年尼克森訪華被稱為除出訪火星外最重要的總統訪問
    1969年,尼克森重返政壇,在美國大選中擊敗民主黨人休伯特·漢弗萊和獨立競選人喬治·華萊士,當選為美國第37任總統。剛一上任,他就給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寫了一個備忘錄:「我們應該對下述一種態度給予一切鼓勵,即本屆政府正在試探重新與中國人接觸的可能性。」這一年,美國「阿波羅」號登月,登月時,休姆斯站在尼克森附近,有一個電話從月球打到白宮,傳來阿姆斯特朗的聲音。
  • 鄧小平最後一次見到毛澤東:1975年一同會見福特總統
    書中記述毛澤東於1975年12月2日會見了福特總統,這是鄧小平最後一次陪同毛澤東會見外賓,摘編如下。 在這期間,鄧小平曾被批准暫時從受批判中脫身,因為他要跟亨利·基辛格,後來又跟吉拉德·福特總統談判。為了給福特總統訪華做準備,10月20日至22日,鄧小平與基辛格舉行了3天漫長的會談,就國際局勢交換意見。鄧小平幾乎沒有讓基辛格說開場白,就逼著他在關鍵問題上表態:你們賣給蘇聯多少糧食?
  • 起底領導人外語水平:毛澤東喜歡「秀」英語
    在談話中,毛澤東使用了20個英文單詞。毛澤東還提到了全面內戰用英語說是「all-round civilwar」。有人評價這個詞用得很地道,顯示了毛澤東的英語詞彙功底。  在毛澤東與斯諾談話半年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派遣基辛格秘密訪華,開始了中美建交和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1973年2月17日晚上11點半,毛澤東會見基辛格。
  • 毛澤東愛「秀」英語:領導人外語水平大起底
    在毛澤東與斯諾談話半年之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派遣基辛格秘密訪華,開始了中美建交和關係正常化的進程。   1973年2月17日晚上11點半,毛澤東會見基辛格。在談話中,毛澤東說:「我聽說外面傳說我正在學英文,我認識幾個英文單詞;但不懂文法。」基辛 格說:「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對此毛澤東爽快地承認:「是的,我發明了一個英文詞——Paper Tiger。」
  • 神奇的糧食放大器吸引了基辛格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某一天,周恩來陪同美國總統特別安全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上海參觀訪問。行至一弄堂口,突然「砰」的一聲巨響驚得安保人員如臨大敵。原來是一老頭在爆米花。周恩來見基辛格不解便解釋說:「這是我們國家剛研製出來的糧食放大器。」又轉過身來對老頭說:「老同志,請你再示範一下。」
  • 周恩來與基辛格1971年密談中的臺灣問題及日本因素
    [關鍵詞] 中美密談;周恩來;基辛格;撤軍;臺灣問題;日本因素為籌備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事宜,1971年夏,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與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秘密晤談。臺灣問題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美雙邊關係中的痼疾,也是這次北京密談中最艱難的議題,雙方都在密談之前就政策內容、談判原則及策略做了充分的準備。
  • 史景遷 :基辛格和中國
    如果記住這個名字,把它當作一個副標題,就不難明白這本書是圍繞六個主題來依次展開的,即中國的早期歷史、近代王朝試圖改革君主制體系的失敗、具有決定性影響的毛澤東時代、基辛格精心安排尼克森總統於1972年訪華的自身經歷、鄧小平領導下的「開放」時期以及令人意外的最後一章--它獨具匠心地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德間的擴張衝突同中美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相聯繫了起來。
  •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訪華紀詳
    第2頁:毛澤東主席的決策 第3頁:緊張而坦率的會談  尼克森的心事  一九六九年尼克森就任美國總統後有兩樁心事:一是搞點什麼驚人之舉使自己名垂青史;一是設法連任下屆總統。因此,他上臺後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探索重新同中國人接觸的可能性」。六九年中蘇珍寶島事件後,尼克森認為時機成熟,在七月出訪亞、歐前夕,宣布對中國放寬人員來往和貿易交流的限制。在出訪過程中,尼克森請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總統向中國領導人傳話,希望同中國對話。
  • 教科書中依然健在歷史人物:基辛格、卡特、戈巴契夫的今天
    不過,就這名「老大哥」不是總統,另外兩位都曾是總統。對我們貢獻最大的,莫過於這名百歲老人。現在敬請基辛格博士第一個登場!開啟中美友好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基辛格、周恩來、毛澤東】基辛格博士的祖國不是美國而是德國,德國人怎麼成為了美國的官員呢?
  • 毛澤東喜歡跟美國人「秀」英語 中國領導人都是外語達人
    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在《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位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所以,毛澤東最早是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的。   從17歲開始接觸英語一直到晚年,毛澤東的英語水平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呢?周恩來曾說過:「毛主席所知道的英語單詞比我多得多呢。」周恩來這麼說,倒不完全是恭維和客套。
  • 6位外國人看毛澤東:令人極感興趣而高深莫測的人(組圖)
    中國政府對此迅速作出反應,5月20日,毛澤東發表《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國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聲明。讀過毛澤東的聲明後,尼克森愁眉不展,滿腹心事,以為剛見縫隙的中美關係的大門,又將重重封閉,自己為此所作的努力,將要付之流水。他心煩意亂,立即讓基辛格研究毛澤東的聲明,基辛格畢竟是國際問題專家,自有獨到的理性思辯,他很快便送來自己的見解和分析: 實質上,……那是一篇非常空洞的聲明。
  • 毛澤東為何喜歡向外國人「秀」英語?
    毛澤東早在17歲那年開始學習英語很多人認為毛澤東是在晚年開始學英語,但是,毛澤東接觸英文實際上是很早的。美國學者羅斯·特裡爾寫的《毛澤東傳》中提到,1910年毛澤東離開韶山老家,進入湘鄉縣城新式學堂——東山小學堂讀書,那裡有一個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教英語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