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new.net
成就你的區塊鏈夢想
科學理論的核心就是已知感應信息共識,說成通俗的話就是群體經驗、高度概括的群體經驗,而在近現代科學理論產生的早期,創建一個理論時習慣模仿幾何理論將這種經驗共識稱之為「定律」。
科學理論,是對已知感應信息共識的意識工具化處理,從而得出「放大」、「延伸」後的未知的信息,並且可再次得到感應上的驗證。整套系統稱之為一個科學理論。
這裡,科學理論的核心就是已知感應信息共識,說成通俗的話就是群體經驗、高度概括的群體經驗。
而意識的工具化處理,就是經過檢驗過的意識思維工具,如邏輯、數學、方法論等等。
科學理論的核心就是感應信息共識,頂級的科學理論的核心是高度概括的群體經驗。一般的,近現代早期科學和哲學還處於同一個「稱呼」的時代,如牛頓時代,往往建立理論就像建立歐式幾何那樣,無論哲學理論還是科學理論,數學理論,先提出理論的「定律」,這些定律其實就是經驗,或者說經驗的概括。如歐式幾何中幾大定律,無一不是經驗的,也是沒有理由的,既沒有理由說對也沒有理由反駁。
這就是感應信息共識的特徵,因為我們看到的、觀察的就是事實,無需解釋。解釋本質上是人類抽象意識的產物,抽象意識的作用,是工具化延伸感應能力,如果不能工具化(重複使用),那就沒太大意義。
現在科學理論,把這種定律改稱假設了,比如相對論兩個基本假設。但假設的說法並不好,沒有說到點子上。說到點子上的,應該叫「感應信息共識」比較好,可以簡稱「信息共識」。
說到這裡,想起來有人想用人擇原理作為新建理論的基本假設,我想完全可以的。人擇原理為什麼就認為是「唯心」的呢?我認為與唯心沒任何關聯,因為強人擇原理說的就是一個事實,事實沒有任何理由去相信,也沒有任何理由去質疑,就像兩條平行線永不相交那樣,只能相信這就是我們的觀察經驗了,而信息共識,即經驗,也必然是僅在一定範圍內有效的,所有的都如此。
也就是經常看到的波普爾可證偽說,沒什麼神奇的。國人喜歡把一些東西故弄玄虛的搞得很神奇,比如奧卡姆剃刀原理啊,或者神話名人,如愛因斯坦搞原子彈、證明數學難題啊之類的。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感慨的現代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