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首
在許多人眼中,「天上掉餡餅」這事,從來都意味著危險。
想想也對,就說大家都熟悉的《水滸傳》吧,天上掉下一塊大石頭來,上書梁山108將的名字、綽號和對應星宿,梁山好漢們都很高興。呦呵,沒想到咱這群強盜,竟然是星宿下凡——牛叉到家了算!
既然都如此牛叉了,哪能繼續當強盜,給老天爺抹黑?走您,招安去,跟著天子幹!於是乎,稀裡譁啦隨著宋江招了安,然後死得死,殘的殘,沒活下來幾個。
因此,天上掉的餡餅,就不能要,要了,有災禍,幾乎成了共識。不過凡事就沒有絕對。如《智囊》所言:世本無事,庸人自擾。唯通則簡,冰消日皎。
意思就是說:這個世上就沒有啥大不了的事,許多都是自己嚇唬自己。要做一個通達智慧的人,化繁為簡, 如此一來,就如太陽一出,冰雪自然融化一般。所以:天上掉餡餅時怎麼辦?試試這兩種辦法,一口吃掉!
二、守好位置,大巧若拙
蕭何死後,丞相官職交給了曹參!須知,當時比曹參還牛的人有許多,陳平、周勃等拉出一個來,都比曹參耀眼。因此這對曹參來言,這就是妥妥的天上掉餡餅。
哪料曹參卻喜滋滋地一口咬住。當上丞相後,曹參就開啟了享樂模式,不是喝酒,就是玩樂,沒推出一項新規來。這種情況,引起了許多人的擔憂或不滿,漢惠帝更是如此。
於是他喊來曹參的兒子曹窋說:「朕給你老爸一個面子,就不直接批評他了。你回去,代表朕去訓你老爸一頓,有他這麼當丞相的嗎?」
曹窋苦著臉回家,可剛說出,我代表皇上來訓你的意思,就被曹參給抽了二百鞭子。漢惠帝急眼了,吼來了曹參:「難道你不知道,你兒子是代表朕的嗎?」
曹參道:「知道,不過皇上大哥,我想問一句,你覺得自己比起先皇高祖來,如何啊?」
漢惠帝搖頭,表示,差得太遠!曹參一笑說:「對啊,那麼你覺得我比蕭何如何?」
漢惠帝臉一沉:「也比不過!」曹參這才正了色說:「高祖先皇還有蕭相國,已經都把事都辦得妥妥噹噹了,咱就順著走下來就可以了,為何還要更改出新呢?不是自找苦吃嗎。」一句話,漢惠帝如夢方醒。
分析:這就是著名的蕭規曹隨!真正的精妙之處,不是曹參有多會說,而是他清楚看到了兩點。
其一,漢惠帝上面有呂后,也就是說真正的漢朝大哥是呂后!曹參若想出新舉措,必會是兩面不討好。因為漢惠帝想幹事,卻做不了主,呂后又不想改變現狀。
其二,漢朝初立,一切剛走上正軌,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更何況還沒到「有所作為,改變現狀」的時候。
所以,曹參只需「守好位置」便可,也可理解為掌握好分寸,做事不可越界,所謂大巧若拙。如此一來,別說掉餡餅了,就是掉下一個林妹妹,也能大大方方地抱走。
三、演好角色,大智若愚
郭德成是朱元璋的大舅子,他妹妹是寧妃,在馬皇后去世後,執掌後宮。
一天,朱元璋宴請賓客後,單獨留下了郭德成表示:你勞苦功高,我想給你封官加爵!
對朱元璋,郭德成比任何人都了解得深刻,明白這個妹夫有多可怕,因此他一直都裝得如酒囊飯袋一般。於是郭德成一晃腦袋,醉醺醺地說:「我知道自己啥樣,就不堪大任。皇上兄弟,你不如讓我天天喝酒,兜裡有點錢花,我就心滿意足了!」
朱元璋二話沒說,就偷偷塞給了郭德成兩塊金子,並叮囑:別告訴別人。
就這樣郭德成答應了。離開朱元璋後,就把那兩塊金子塞在鞋裡。由於這是皇宮,任何人出入都要盤查,結果一下子就給查出來了。郭德成噴著酒氣喊:我是順手拿走,買酒喝的!
侍衛才不管你這一套,你是誰呢,便押著郭德成來見朱元璋。朱元璋冷冷地說:這是朕賞給他的,放了!
分析:為何郭德成不對侍衛說,金子是皇上給的?因為朱元璋不要讓他說出去!
因此,郭德成就來了個假痴不癲,不但順利拿走金子,還沒犯「欺君之罪」,更沒引起朱元璋的猜忌——畢竟誰敢保證,這不是朱元璋,故意用金子砸郭德成,進行試探呢?
四、分析總論
所以,天上掉餡餅,其實不算啥嚴重的大事,真正的功夫,是如何處理!處理得好,一口吃掉是一點問題沒有。若處理不好,那自然會被「餡餅砸死」。說來說去,萬變不離其宗,就是如何用「智慧駕馭心智」。
蕭規曹隨,更多是處世的智慧,要看清並守住自己的位置,別亂作為。
兩塊金子,更多是做人的智慧,要理解並演好自己的角色,別亂跳戲。
當然,如何處理「天上掉餡餅」的辦法,其實還有許多,卻都需要用「智慧駕馭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