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分析是行測試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資料分析中有一類題型,只要我們能夠理解知識點並且把公式熟練記憶就能夠幫助我們把題目解答出來。這個知識點就是隔年增長率,今天,中公教育帶大家學習資料分析中的隔年增長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隔年增長率這類題目,問題會怎麼問。我們以下題為例:
已知2019年某地玉米產量同比增長8.9%,上年同期增長4.2%。
問:2019年該地玉米產量比2017年增長了百分之幾?
我們來看這個題目的問法,問的是增長了百分之幾,也就說明讓我們求的是增長率,結合我們之前學習的知識點,「比」字前是現期,「比」字後是基期,2019年為現期,2017年為基期,就是說2019年和2017年之間,其實還間隔了一年,那就是2018年,我們來看一下它們之間的關係。題目中告訴了我們2019年玉米產量的增長率,同時題目中還告訴了我們上年的增長率是4.2%,其實也就是在告訴我們2018年的增長率是4.2%,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為2017年增長了4.2%到了2018年,2018年又增長了8.9%,增長到了2019年。2019年為現期,2017年為基期,而2018年我們就管它叫做間期,8.9%就叫做現期增長率q1,4.2%就叫做間期增長率q2。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這道題的具體做法。我們可以假設2017年的玉米產量為a,那麼2018年的產量就是a×(1+4.2%),而2019年的產量是在2018年的基礎上增長了8.9%,因此2019年的產量就是a×(1+4.2%)×(1+8.9%)。我們之前學習過增長率的計算公式為現期值÷基期值-1,因此最終的式子為(1+4.2%)×(1+8.9%)-1,括號去掉後就只剩下了8.9%+4.2%+8.9%×4.2%。
此時我們會發現在求隔年增長率時,與現期值和基期值具體是多少並沒有關係,我們僅需要知道現期和間期的增長率即可,將兩個的增長率先相加,再加上他們的乘積,可以將公式記為:隔年增長率=q1+q2+q1×q2。
下面就帶著大家看一道例題,讓大家熟練掌握公式的使用。
【例1】2015年廣東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增長10.1%,2014年增長11.9。
問題:2015年廣東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13年增長百分之幾?
【答案】10.1%+11.9%+10.1%×11.9%。中公解析:通過問題的問法,所求為2015年比2013年的增長率,中間隔了一年,因為考點為隔年增長率,直接套用公式進行列式就可以了,最終的列式為10.1%+11.9%+10.1%×11.9%。
通過上面例題的講解,相信大家已經對隔年增長的公式使用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後期的做題過程中如果遇到類似的題型,大家就可以根據題目信息,直接進行列式計算就可以了。相信各位同學經過不斷的練習和總結一定能夠解決這部分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