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抄襲到原創,汽車設計人才走過了怎樣的成長之路?|設計人才_易車網

2020-12-23 易車網

在我國汽車產業向前發展的過程中,自主品牌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顏值越來越高的汽車外觀設計可以算是一個最直觀的體現。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雖然顏值高不一定市場銷量就高,但顏值不高市場銷量大多也好不到哪裡去。換個角度來看,從單一注重產品的功能、品質到「內外兼修」,不斷提高設計水平,也確實彰顯出自主品牌理念與實力的提升。

從最早的山寨抄襲,到此後的摸索實踐,再到「最美中國車」的出現,以及如今頻頻讓人眼前一亮的設計創新,自主品牌汽車設計日益閃亮的背後,是我國本土汽車設計人才隊伍的成長與崛起。當然,這也離不開企業對汽車設計人才理念的轉變和成熟。

「山寨」是捷徑嗎?

拋開我國汽車工業剛起步時期的情況不談,自主品牌汽車曾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黑歷史」。在那個階段,「山寨設計」遍地開花,不少國內車企直接照搬外資品牌車型的外觀設計,頂多修改一下車輛大燈或進氣格柵的造型,導致新車上市以後,總給消費者一種非常「眼熟」的感覺,甚至還曾經引發了幾起比較轟動的侵權案件,例如捷豹路虎起訴江鈴汽車陸風X7抄襲路虎攬勝極光,本田狀告雙環S-RV外觀抄襲CR-V等。

當然,汽車設計的「逆向開發」這一特殊階段日本和韓國汽車工業也都經歷過,這也可以算作是汽車產業鏈基礎比較薄弱時期無奈的應對之舉,但這給汽車設計人才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由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開展編制的《中國汽車設計人才研究報告(2020)》提出,在紅旗時期第一代職業汽車設計師之後,中國本土的汽車職業設計師因為合資企業的進入、自主研發的減少,斷檔了十多年。國內第二代職業汽車設計師大都起步於上個世紀末,目前我國汽車設計的領軍人物,也基本上都是1970年~1975年出生的人。

表面看來,「模仿」國外成熟產品的外觀設計不僅能節約經費和研發時間,而且還可以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確實,當時許多採用「抄襲」手段的自主品牌取得了不錯的市場銷售成績,但這頂多只能算是權宜之計,長此以往無異於「飲鴆止渴」,前幾年「名噪一時」的眾泰汽車就是最好的例子,SR9車型還因「模仿」保時捷Macan被網友稱為「保時泰」。

外包和內聘「洋大師」階段

好在除了極個別車企以外,國內大部分汽車企業早在21世紀初就逐漸意識到汽車自主設計的重要性。但由於一方面,國內汽車設計行業還處於學習和積累的階段,另一方面,國內車企對本土汽車設計人才還抱持不太信任的態度,因此,最早的一批車企採用了設計「外包」的方式。

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歐美車企的產品造型都是委託義大利的獨立設計公司開發的;到了80年代,日本和韓國車企先後崛起,逐漸替代歐美車企成為義大利設計公司新的主要服務對象。也是在這一時期,義大利誕生了許多著名的獨立汽車設計公司,包括博通(BERTONE)、賓尼法瑞那(PININFARINA)、ITAL DESIGN和意迪雅(I.DE.A)等,甚至一度呈現壟斷全球汽車設計之勢;從90年代後期開始,快速成長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又成為了義大利汽車設計公司的重要客戶,華晨、哈飛、一汽、東風、江淮、長豐、長安……一大批國內車企紛紛與跨國公司開展聯合設計和開發工作。

在21世紀初,「義大利汽車設計軍團」在中國的業務不僅全面開花,而且在北京、上海等地都建立了分支或聯絡機構。哪吒汽車副總裁兼設計中心總經理常冰曾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坦言:「當時自主品牌汽車剛剛開始以真正現代的汽車開發理念發展汽車造型設計業務,的確需要以開放的態度向國外學習。一部分汽車企業對跨國設計公司比較依賴,甚至有些崇拜、迷信。」

不過,這一階段同樣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地區汽車企業走過的歷程一樣,對外委託設計的模式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其注重單一項目但缺乏品牌深入和持續探索的缺點就逐漸顯現出來了。一汽、華晨、奇瑞、吉利、長安等多家國內企業在通過「外委」合作模式掌握了現代汽車造型設計流程之後,也開始快速組建和培養自有設計團隊,希望在更深的維度上開發更適合自己品牌和市場的產品。但當時由於本土汽車設計人才數量較少、水平較低,不少自主品牌車企都採取了重金聘請海外設計大師的方式。不過,由於汽車造型設計是團隊作業,從外觀到內飾,從線條設計到色彩搭配,光靠設計師一個人很難完成,因此這一做法很快就從聘請設計師個人演變為成建制的聘請設計師和其團隊。

儘管「洋大師」的到來「搶」走了本可能屬於國內汽車設計師的工作機會和成長平臺,但也並非全是壞處。在國外設計大師和團隊的輔助及自主品牌車企的重點培養之下,這一時期,我國本土汽車設計師開始「茁壯成長」,甚至逐漸成為中國自主品牌車企的「顏值擔當」。2011年,時任長城華冠汽車技術開發有限公司概念開發部首席設計師的單德偉就在高度評價中國設計師的同時提出,中國的年輕設計師很有天賦,在個人技能上與國外的設計師並無明顯差別,目前最缺乏的是經驗,包括在不同項目、不同機構工作的經驗,以及對市場脈搏的成熟把握。在他看來,他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傳授經驗。

自主汽車設計進階

2015年,吉利博瑞上市,當時有媒體稱之為「最美中國車」,這款車型也成為改變自主品牌外觀形象在國民心中印象的重要產品之一。這款車的主導設計師是彼得·霍布裡,曾連續11年在沃爾沃擔任設計總監,於2011年加入吉利,他挖掘了大量的中國美學元素並應用在博瑞的車身設計上,包括水滴漣漪、拱橋弧線和華夏雲紋等,不再一味追求國際化,也因此受到了中國消費者和業內人士的肯定。也是從博瑞開始,吉利形成了3.0時代的家族式設計風格。

近年來,海外設計師加盟自主品牌的例子不勝枚舉,如奧迪前設計總監沃爾夫岡·艾格扛起了比亞迪的汽車設計重擔,通用原歐洲高級設計師詹姆斯·霍普執掌了奇瑞的設計工作,賓利汽車原外觀設計總監、蔚來汽車原高級設計總監戴維·希爾頓(David Hilton)加盟長安汽車,勞斯萊斯原設計總監賈爾斯·泰勒正式加盟中國一汽,負責紅旗品牌及中國一汽旗下品牌的造型創意和設計體驗工作……

在這些海外設計師的主導和參與之下,自主品牌的產品外觀設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比亞迪新「王朝系列」開始採用龍臉(Dragon Face)設計理念,長城旗下高端品牌——WEY首款車型推出即熱銷,但值得強調的是,與前幾年的高薪「挖人」不同,近段時間以來頻頻出現海外設計師加盟自主品牌,不僅僅是自主品牌的單方面需求,外方也有充分的加入意願,如今更多的是雙方開展平等自願的合作。

為何會發生這種變化?原因很簡單,國內本土汽車設計師已經崛起。

常冰認為,我國設計師的整體水平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準,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造型設計體系的打造方面,也逐漸形成了中方設計師和西方設計師共同參與的工作模式。也正是由於打造了文化多元的汽車產品造型設計團隊,通過觀點碰撞和協同工作拓展產品的設計思路,自主品牌車型的設計品質才得以迅速提升。更有意思的是,由於中國本土汽車設計水平的提升,過去非常「吃香」的汽車設計專業海外留學生在學成歸國後,待遇竟然還不一定比得上在中國土生土長的汽車設計專業學生,這在過去恐怕難以想像。

打造自己的設計團隊

中國汽車設計人才研究報告(2020)》顯示,所有參與調研的14家汽車企業都在自主培養設計師進行設計研發。其中,近30%的企業採用了國際化團隊的模式,即聘請了海外設計師參與設計研發,還有14%的企業與設計公司合作開發部分車型,但目前無任何一家車企將設計工作直接外包給設計公司。此外,在14家參與調研的企業裡,設計師團隊規模在200人以上的佔到一半以上,與其企業規模、設計及發布車型數量直接相關,其次是50~100人的規模,佔到20%以上;規模在100~200人的佔14%;50人以下規模的佔比僅為7%。

這些數據都充分顯示出,自主品牌車企打造自己設計團隊的決心以及信心。此前,為了更好地打造設計團隊,自主品牌紛紛成立設計中心,但與過去更喜歡在海外設立研發和設計中心的做法不同,有一些自主車企將設計中心的根據地定在了國內:2018年11月30日,東風創新設計中心在上海虹橋新地中心揭牌;2019年6月25日,比亞迪全球設計中心在比亞迪深圳總部落成……

「雖然每個國家的設計有其特色、審美有其偏好,但在全球化時代裡,隨著交通和信息互聯的發展,消費者的偏好會有所趨同。隨著業務的全球化,產品也需要滿足不同群體相同的需求,這將為中國本土設計師開闢更大的發展空間提供了可能。」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研究部主任劉義曾撰文表示,最近幾年中國設計師呈現快速成長態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中國汽車設計師在世界舞臺上大放光彩,向世人展示中國創意的魅力。

來源:中國汽車報

文章由易車號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龍創汽車設計創始人王珣:打造中國汽車原創設計的國家名片
    而早在2000年,王珣就組建了「龍創汽車設計」,這是國內最早的一批汽車研發團隊,並開始走「中國設計」之路,立志要讓中國設計、中國製造走向國際化道路。  就這樣,龍創汽車自主品牌在王珣的帶領下已走過15年的風雨坎坷,從最初一兩個人的孤軍奮戰到如今擁有800多人的行業領先企業,靠的是堅定不移的理念:要做有信譽的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的企業,對國家有貢獻的企業。
  • 同濟李彥龍|汽車設計人才培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他不僅僅是同濟大學汽車學院車身與空氣動力學專業的一名副教授,更是中國高校汽車設計人才培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在開展「中國汽車設計人才研究」課題時,特別關注了高校汽車設計人才的培養問題。
  • 設計中的「抄襲」與「借鑑」
    ,簡直是「色膽包天」,無論從元素,到色彩簡直是拿著吸管同時在吸呀.這樣做設計還需要什麼靈魂.原創作者是針對自己的產品經過無數個功能、用戶群體、產品特點的節節分析,無數口水在一起碰撞的結晶、無數日夜兼程、無數腦細胞的前赴後繼….最後您只用半個小時原本原樣的複製粘貼下來,改改品牌名稱.請問,咱們的靈魂何在.不是不建議大家借鑑,但是借鑑不等於抄襲,設計界「抄襲」一致在不斷的被曝光,無論影視界設計界甚至是寫作小說等等的都有這樣的問題
  • 支持中國教育事業發展 助力設計人才成長
    當前,中國正在從世界的"製造中心"向世界的"設計中心"邁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是這個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後,歐特克將繼續致力於支持中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積極促進行業交流、助力新一代設計創新領域的莘莘學子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和世界經濟舞臺上的中堅力量。
  • 中國玩具設計人才培養的反思與展望
    人才培養的不同時期也是我們玩具產業探索發展的映射,OEM(原始設備生產商)、ODM(自主設計生產商)再到OBM(自有品牌生產商)這幾個階段,行業對玩具人才的需求亦不盡相同。若從《中外玩具製造》創刊的2004年算起,這15年正是從井噴期到反思探索期的見證,值得我們反思與展望。
  • 原畫人:要通過原創繪畫設計的教育和交流,做人才的進擊
    過於垂直的行業交流社區支撐不起一個大平臺,團隊將定位瞄準人才交流中心後,才有了現在的原畫人。「舞蹈和音樂不適合在線教育,而設計很適合」,與騰訊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後,團隊從人才交流中心和在線教育兩方面為用戶提供服務。具體來說,原畫人是一個原創繪畫設計人才社區,服務於娛樂設計,出發點一是培養人才,二是為行業提供更好的作品。
  • 「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工作:照亮人才成長之路
    原標題:「西部之光」,照亮人才成長之路(西部之光) 在西部遼闊的土地上,有一群學成歸來的英才默默奉獻著;在東部高等學府,亦有一群來自西部的精英人才如饑似渴地學習。他們背負著奉獻西部發展的使命來到東部,滿載著先進經驗知識回到西部。
  • 《設計》專訪|李炳訓:未來人類生存空間設計人才持續培養任重道遠
    李炳訓:回想起來,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改革開放剛開始的重要歷史節點,我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專業開始了大學生活,也由此歷經了由傳統的工藝美術教育向藝術設計教育過渡的伊始期。可以說,自20世紀 70年代末開始,我國設計教育理念從初期的懵懂階段到逐漸清晰乃至發展到至今——建立了自信並逐漸走向理性的成熟,已整整走過了40年的歷程。
  • 【青託工程】青託人才成長故事——陳立明
    青年人才成長故事——人生在勤,勤則不匱陳立明,男,1986年1月生,山東臨朐人,重慶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助理。研究成果在長安CS55、新逸動、睿聘CC等系列自主品牌汽車得到量產應用。在培養期間,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重慶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項目1項、重慶市基礎研究與前沿探索項目1項等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
  • 上海正籌辦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培養AI時代設計人才
    11月20日,上海設計之都十周年主題活動舉行。活動透露,「上海創新創意設計研究院」正在籌備中,這將是一所培養AI時代設計人才的專門學院。此外,滬蘇浙皖四地工業設計協會共同成立「長三角工業設計產業聯盟」。
  • 從人才到技術,寶能汽車的強勢布局有了哪些進展?
    原標題:從人才到技術,寶能汽車的強勢布局有了哪些進展?大鵬展翅,摶扶搖而上九萬裡。在如今的競爭格局中,挑戰之下的風口不斷湧現,也總有一些企業和品牌,在摶扶搖而上,從激烈的競爭之中脫穎而出。在汽車行業,如今更高標準和需求催促著車企加緊發展,寶能汽車也同樣在大步邁開發展腳步。寶能汽車逆風而上憑的是什麼?
  • 2020廣汽設計大賽有點不一樣!
    廣汽設計大賽是廣汽集團投入頂級資源打造的公益性賽事,支持青年提升專業能力,至今已走過四年,為中國汽車設計挖掘並培養了許多後起之秀,已成為國內汽車設計人才矚目的專業賽事。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發表演講2018廣汽設計大賽冠軍盧俊鴻、2019廣汽設計大賽冠軍王家宏,均在大賽後入職廣汽研究院,走上汽車設計的職業之路。廣汽研究院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成長空間和實踐機會,盧俊鴻參與設計的Magic Box概念車在2019廣州車展上驚豔亮相,今年廣州車展還將展出他參與設計的概念展車。
  • 杭師大教師被取消高層次人才資格 被抄襲者:抄襲文章為其博士在讀...
    繼杭州師範大學發通報表示,涉嫌抄襲豆瓣文章的教師郭某某論文抄襲等情況基本屬實,給予其記過處分並調離教學科研崗位後,8月21日,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也給出處理結果:取消郭某某E類人才資格。同時,曾刊登郭某某相關文章的《浙江建築》也回應稱,將對抄襲文章進行撤稿,並不再受理郭某某的其他論文。
  • 學UI設計做高薪設計人才,該如何選擇靠譜的培訓機構?
    UI設計做為時下最火爆的設計行業之一,每天都在吸引著大批求學者的目光,很多人都在到處諮詢或者觀望,到底UI設計目前的前景怎麼樣,就業後的薪資水平高不高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今天小編為您詳細介紹有關UI設計的方方面面,也許能為您的求學之路指明方向。
  • 設計等於抄襲嗎?
    #平面設計#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平面設計師,最依靠的便是參考與「靈感」。因為公司最近網絡停了一段時間,恢復時間暫定,這對於要完成手上各種商業設計工作的我陷入了困境(畢竟公司不需要原創設計)。我嘗試過提出建議儘快恢復網絡,而得來的卻是對我的問題敷衍了事與反問:設計師的工作不就是自己設計嗎,怎麼還要上網抄襲嗎?
  • 東京奧運標誌抄襲?盤點日本品牌的山寨之路
    東京奧組委指該標誌經商標註冊比對後發布,否認抄襲。設計師佐野則沒有公開回應。然而,憤怒的日本網友對此並不買帳,直言這樣的山寨是日本之恥。此次事件,不僅讓2020年東京奧運會再蒙陰影,對於日本一直引以為傲的日本設計也是一記重創。事實上,日本在發展早期也曾被冠以「山寨大國」之名,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被指抄襲的日本名牌。
  • 杭州市首個文創設計園區人才驛站成立了
    杭州市首個文創設計園區人才驛站成立了 2020-06-05 04: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三角人才一體化·鄉土人才」築夢雕琢之路
    目前,江蘇東海縣水晶產業從業人員近30萬人,其中從事水晶工藝品創作及雕刻人才7000人,擁有水晶加工企業3000多家,年交易額超180億元,電商交易額超80億元,水晶鄉土人才真正「香」了起來。踏上水晶雕刻逐夢路孫睿在雕刻我是孫睿,一個土生土長的東海人,親眼目睹、親身參與了東海水晶產業由「提籃小賣」到「買賣全球」的發展歷程,個人與企業也隨之不斷成長壯大。
  • 第一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基地」在麥可將文創園·設計中國啟動
    第一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基地」在麥可將文創園·設計中國啟動 2017年07月21日 08:4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上海訊 為提升臺灣青年文創人才對兩岸文創實務運作,幫助臺灣青年文創人才創業、創造更多未來發展機會,依託上海市優質臺灣企業落地之體現,首次在上海市閔行區設立了「臺灣文創人才實習培訓基地」,並於7月20
  • 中南工程諮詢設計集團人才培養觀察:這裡的人才,為何「挖不走」
    2014年6月,省委省政府整合包括中南院在內的5家省出資企業中的優質資源,組建中南工程諮詢設計集團。中南院的改革試點經驗在新成立的集團中複製推廣。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新難題來了。青年員工比重變大,怎樣留住比例已高達60%以上的年輕人?經過反思考量,今年,該公司大膽決定:中高管退出設計院股份,轉持集團股份。騰出的股份,按績分配給青年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