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碩士MSW
公共衛生碩士MPH
項目聯合宣講會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始建於1853年,是美國9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News & World Report)2019美國大學綜合排名19和世界大學綜合排名32;2019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第22名。歷史上,該校共有24位諾貝爾獎得主在該校學習或從事教學研究工作。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布朗學院於1909年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布朗學院聚集了社會工作(全美排名第二)、公共衛生(全美排名17)以及新興的社會政策三個項目傑出的教授和優秀的學生,在聖路易斯當地和美國本土甚至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學院為MSW和MPH的錄取學生提供了多樣的獎學金機會,其中包括布朗獎學金(BrownMerit-Based Scholarship),錄取之後並有機會申請助學金(Need-BasedScholarship)和各類助研獎學金(MastersResearch Fellowship)歡迎大家來宣講會了解更多信息,可提前點擊「閱讀原文」登陸官網了解學院概況www.brownschool.wustl.edu
MSW/MPH上海聯合宣講會時間
2019年10月13日周日下午15:00pm –16:30pm
地點
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第六教學樓106室
MSW/MPH北京聯合宣講會時間
2019年10月20日周日上午10am – 11:30am
地點
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新聞樓0206
嘉賓:國際項目經理/學院招生代表付琳贇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布朗學院MSW/MPH優秀畢業校友
宣講會內容:涵蓋學校學院介紹、MSW與MPH項目的課程與實習設置、學院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各類獎學金機會、項目申請要求、MSW和MPH優秀畢業校友學習生活經驗分享和答疑環節
招生對象:面向即將完成大學本科學歷或已經取得本科學歷的同學,歡迎對社會工作碩士和公共衛生碩士項目申請感興趣的同學參加,無需報名,直接前往參加即可
關於宣講會信息有任何疑問,可郵件到fulinyun@wustl.edu, 或微信474146024
社會政策雙學位碩士項目
2020秋季入學宣講會
項目簡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布朗學院目前已與七所國內頂尖院校開啟社會政策雙學位碩士項目(MSP)合作,面向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和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的在讀碩士學生及校友,旨在培養具有社會政策專業能力和公共政策戰略視角的複合型人才,同時兼具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成為「新一代全球社會的領軍者」。學生將熟練掌握社會政策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具體操作技能,具備熟練的社會服務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被錄取的學生將於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就讀,除提供統計學、經濟學、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實務與管理學等五大核心板塊課程外,還將根據學生職業發展方向與研究興趣為學生提供在美國實習機會。學生將有機會在美國的各類國際組織、政府機構及非政府組織中實習工作。完成學業後,學生將具備較強的理論結合實踐工作的能力,並運用到中國本土乃至國際的社會政策的設計與執行。一年學習結束後,學生將會拿到華大社會政策碩士(Master of Social Policy)學位。被錄取的學生可申請布朗獎學金(Brown Merit-Based Scholarship)、助學金(Need-Based Scholarship)和助研獎學金(Wang-Liu Foundation Masters Research Fellowship)。
北京大學MSP宣講會時間
2019年09月23日(已舉辦)
中國人民大學MSP宣講會
公管學院時間
2019年09月20日(已舉辦)
社會與人口學院時間
2019年09月25日(已舉辦)
南開大學MSP宣講會時間
2019年09月26日(已舉辦)
復旦大學MSP宣講會
時間
2019年10月13日星期天上午10am - 11:30am
地點
復旦大學邯鄲校區第六教學樓104室
華東理工大學MSP宣講會
時間
2019年10月14日周一晚6pm – 7:30pm
地點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院團結二樓會議室324
西安交通大學MSP宣講會(兩場)
第一場時間
2019年10月16日周三晚上7pm – 8:30pm
地點
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主樓E714
面向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2-3年級
第二場時間
2019年10月17日周四晚上7:30pm – 9pm
地點
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巨構5號4003-4004
面向研究生新生
嘉賓
華盛頓大學大中華區國際事務助理副校長
郭申陽教授
華盛頓大學布朗學院國際項目經理
付琳贇
華盛頓大學布朗學院MSP項目優秀畢業校友
宣講會內容:涵蓋學校學院介紹、項目的課程和實習設置、學院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MSP獎學金機會、項目申請要求、校友學習生活經驗分享和答疑環節
招生對象:MSP項目目前只面向七所合作院校的在讀碩士和校友
錯過宣講會的同學或者無法參加宣講會的同學信息有任何疑問,可郵件到fulinyun@wustl.edu, 或微信474146024
在布朗學院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寫在最前
作者/梁晨雪
編輯/付琳贇
鳴謝/張劍嶸,曾穎穎,李怡,夏鑫,張弛,Bill Liu以及匿名提供感想的兩位同學
「布朗學院是一個特殊的團體。我們因為卓越且充滿活力的教職人員、多樣且有才華的學生群體、學校的強大實力以及我們與本地和全球各地所服務的社區的緊密聯繫而被熟知。」
——院長 Mary M. McKay
——我·眼·中·的·布·朗·學·院——
01. 有底蘊的
布朗學院(Brown School)原名為喬治·華倫·布朗社會工作學院(George Warren Brown School of Social Work),脫胎於1925年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建立的一項針對社會工作者的培訓項目。學院的創建很大程度上需要感謝製鞋商人喬治·華倫·布朗的遺孀——貝蒂·博芬格·布朗為紀念自己丈夫的遺贈。這筆捐款主要用於Brown Hall的興建,也使得Brown Hall成為全美第一棟為社會工作教育服務的教學樓,彼時的社會工作學院還只是Brown Hall中眾多部門中的一個,經過了1945年的正式劃分學院、1998年Goldfarb Hall的建造、2009年公共衛生專業的創建、2015年Hillman Hall的建造、2015年與中國高校合作創建社會政策雙學位項目以及2017年Clark Fox 政策研究所(Clark Fox Policy Institute)的成立,才逐漸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布朗學院。
02. 有實力的
專·業·教·育
「 Brown School的兩年學習匆匆在剛剛過去的五月結束。有朋友問起我來畢業以後會懷念這裡的什麼。我想了想,告訴她應該是那個特別努力的自己。我依然清楚地記得那很多個在學校學習的夜晚,自動販賣機裡衝出的加奶不加糖的咖啡,撞見會相互加油打氣的同學們,Campus2Home車上匆匆閃過的城市燈火。讓人緊張心跳的大大小小的考試和presentation,還有連起來繞地球一圈的作業讓我更明白了我的選擇,勇氣和進步。而專業實習讓我看到美國的真實社會問題,提升了專業能力,也結交了很多朋友。這裡的學習和生活對我來說從來不是容易的,但卻擁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和價值,認識了更強大的自己。」
——社會工作專業 2019級畢業生(匿名)
作為布朗學院歷史最為悠久的專業,我們的社會工作專業(Master of Social Work)一直在全美社會工作領域享有盛譽。這不止體現在學院社會工作專業的排名(根據2019年US News 發布的最新數據,布朗學院的社會工作專業排名全美第二),還體現在學院對於社會工作教育的重視。社會工作是一個涵蓋多個領域和課題的學科,為了最大化專業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助益,每個進入社會工作工專業的學生都會被要求選擇一個課題作為自己主要的學習領域,我們稱之為Concentration。它們分別為:美國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American Indian and Alaska Native)、兒童青少年和家庭(Children, Youth and Families)、醫療健康(Health)、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老年人以及老齡化社會(Older Adults and Aging Societies)、美國社會經濟發展(Domestic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國際社會經濟發展(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暴力和傷害的預防(Violence and Injury Prevention)。如果這些課題與同學的學習興趣並不完全契合,請不要擔心,學院還支持個性化的課題選擇(Individualized concentration),學生可以與自己的課程指導老師和專業負責人共同商討出一份滿足個人職業發展和學習需求的課程表。
在Concentration的基礎上,布朗學院也為同學進一步的能力培養提供了可能,這一部分的內容被稱為Specialization,其中包含:管理(Management)、政策(Policy)、研究(Research)、性健康和性教育(Sexual Health and Education)、社會創業(Social Entrepreneurship)以及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六個領域。
「之所以選擇布朗學院是因為我們學院涵蓋社會工作、社會政策和公共衛生三個大學科,而我們公衛本身強調跨學科教學,這讓我有更多機會地去了解社會、拓展認知。從入學到畢業,這兩年我們學院確實滿足了我所有的期許,無論是通過公衛的課程,還是通過Clark-Fox政策學者的項目。只要我們保持積極、好奇,學院的課程和日常活動能讓我們的學識上升到新的臺階,如我們造訪華盛頓特區,與美國參議員、智庫學者們討論法案,又如兩位美國前副部長前來我們學院交流、做演講,再如在教授的指導下、實現論文發表和大會演講。讓我感到興奮的,還有我們的同學;同學們來自世界各地,讓我們有機會在多樣的文化和思想下成長;另外,他們非常優秀,不斷提升自我、並且關愛社會他人,在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也能感受到他們能成為未來世界或者地區領袖的潛力。除此之外,我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教務團隊的關愛和支持;對於國際生來說,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總而言之,這是值得細細回味的兩年。」
——公共衛生專業2019級畢業生張劍嶸
對於布朗學院的公共衛生專業,2019年是值得慶賀的一年。因為在今年,我們首次參與US News 的公共衛生專業排名便拿到了全美第17的好成績。作為前20名被選學校中唯一一位憑藉公共衛生專業而非公共衛生學院當選的學校,這一結果令人自豪。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樣,布朗學院的公共衛生專業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專業——成立剛滿10年, 但這並沒有降低公共衛生專業的同學所接受教育的質量。同樣,作為一個涵蓋範圍甚廣的專業,我們的公共衛生專業的培養也有不同的側重點Specialization。這其中包含:流行病學/生物統計方向(Epidemiology/ Biostatistics)、衛生政策分析(Health Policy Analysis)、全球衛生(Global Health)以及城市規劃(Urban Design)。與社會工作專業類似的,如果學生有自己想要專注學習的其他方向,也可以選擇通用型教育(Generalist)然後與學院的有關老師一起討論製作符合自己學習規劃的課表。
成為MSP項目第一屆學生是因為一個從天而降的偶然,而這一步則成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MSP對於有意讀博士的同學來說是一個完美的項目——學生可以利用一年的時間適應美國課堂氛圍和學業任務,參加實習體驗美國社會工作和社會政策領域的實踐。已經完成國內學業的同學還可以利用畢業後一年的OPT時間積累申請社會工作博士必要的工作經驗。最重要的是,由於合作項目的特殊性,每個MSP學生都受到了來自於院長、教授和項目工作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我特別感謝前院長Eddie Lawlor和郭申陽教授,在我的博士申請過程中給予了從申請策略、推薦信到面試等各方面的幫助和支持,並在我就讀博士後持續關注我的學業和成長。在布朗學院將近4年,我深刻地感受到學院助力每個學生實現夢想的努力,教授和學生致力於改變社會的熱情,以及布朗之所以為布朗的原因。
——社會政策專業2016級畢業生曾穎穎(現布朗學院博士3年級在讀)
新一代的領導者,不論工作在哪個領域,都應當對基本的社會問題有所了解,也應當懂得如何去設計、管理和評估社會政策。正是出於這種對未來領導者的期望,布朗學院開設了社會政策雙學位,接受來自學院內部以及中國合作高校的學生前來學習和交流的申請。目前參與合作的中國高校有: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該項目從2017年開始也對美國學生開放,致力於培養全球社會政策領軍者。
學院同時還與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其他專業和學院開設有雙學位項目,如社會工作/法學博士雙學位項目,公共衛生/商業管理雙學位項目等。
學·術·研·究
高質量的教育離不開卓越的教職人員與他們的努力與貢獻。我們有86位教職人員活躍在社會工作、公共衛生和社會政策研究的各個領域。至今,包括我們的院長Mary M. McKay女士在內,有13位教職人員當選為美國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學會的院士(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郭申陽教授)。在公共衛生領域,我們擁有專注於不同領域的專家(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安若鵬教授),從醫療政策到營養不良,從疾病預防到精神健康,等等。出於對跨學科交流的重視,這些傑出的研究人員相互合作組成了布朗學院16個各具特色的研究中心。這些研究中心與本地以及全球的社區合作,致力於將科研成果與實踐相結合,從而進一步推動系統性和政策性的變革和進步。
Centene醫療衛生系統轉型中心(Centene Center of Health Transformation):中心聯合Centene 和Envolve公司的經驗以及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布朗學院和杜克大學後視之明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Advanced Hindsight)的研究實力,促進有助於健康生活的改革。
糖尿病轉化醫學研究中心(Center for Diabetes Translation Research,WU-CDTR):布朗學院的糖尿病轉化醫學研究中心是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系統和腎病研究室資助的八個糖尿病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之一,專注於將已證明有效的幹預措施應用於實踐。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中心主要致力於二型糖尿病的相關研究。
兒童虐待政策、研究和培訓創新中心(The Center for Innovation in Child Maltreatment Policy, Research and Training):中心致力於利用科學手段預防兒童虐待,並在預防無效的情況下採用有效的幹預產生積極效果。中心相信研究、實踐和培訓的效果是相互依存的,他們在確保政策實踐與最新研究成果相統一的過程中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
精神衛生服務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Mental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CMHSR):中心藉助遍布全球的研究合作夥伴與社會服務和精神衛生機構合作,為應對在給弱勢群體提供精神衛生服務過程中收到的挑戰提供論據。CMHSR是美國首個社會工作研究發展中心,並擁有兩個由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資助的培訓項目。
肥胖預防和政策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Obesity Prevention and Policy Research,COPPR):中心由布朗學院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合作建立,旨在研究和傳播新的科學發現,並為制定和實施預防肥胖的計劃和政策提供指導。除了開展研究活動外,COPPR還與國家級和州級政策制定者合作,開展以事實為基礎的肥胖相關政策制定。
公共衛生系統科學中心(The Center for Public Health Systems Science,CPHSS):中心致力於為公共衛生問題創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通過創新型研究和評估,其工作成果可以用於更好地理解政策和系統是如何影響公共衛生中的關鍵問題,例如吸菸控制和慢性疾病預防。
社會發展中心(The Center for Social Development,CSD):中心承擔國內和國際探索社會創新的研究,並以事實為依據指導政策制定和相關實踐。中心以致力於家庭安全和發展的創新型資產建設而聞名,同時也在以下許多領域開展工作:普惠金融、公民參與和服務、社區蓬勃發展、兒童和青少年發展、社會公正、環境與社會發展和種族、不平等與社會流動。
暴力和傷害預防中心(The Center for Violence and Injury Prevention,CVIP):中心通過推進以事實為基礎的、紮根於現實世界的戰略來促進年輕家庭和年輕人的健康水平,從而預防兒童虐待、親密伴侶暴力、性暴力和自殺嘗試。CVI是唯一一個設置在社會工作學院下的同類中心。
評估中心(Evaluation Center):中心致力於幫助組織機構理解他們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的重要性。中心專門為非營利組織、資助者、大學和政府機構提供案主為導向的評估和培訓,以幫助機構和組織評估其目標和預期項目成果是否得以實現。
健康傳播研究實驗室(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ab,HCRL):實驗室是全美領先的、致力於研究、開展和傳播有益於個人和人口健康的健康傳播項目的研究機構之一。中心專注於通過提高低收入人群和少數族裔中健康信息的傳播消除健康不平等現象。
兒童健康和發展國際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hild Health and Development, ICHAD):中心的使命是幫助居住在資源稀缺社區(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青少年和家庭脫離貧困,並提升其整體健康和發展水平。
KathrynM. Buder 美國印第安人研究中心(Kathryn M. Buder Center for American Indian Studies):中心為負責改善美洲印第安人社會服務機構和政府機構的領導崗位培養專業人才。
聖路易斯預防醫療研究中心(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 in St. Louis,PRC-StL):中心專注於探索可能提升慢性疾病,如肥胖、癌症和糖尿病患病風險的行為。中心的研究人員開展並傳播有關運動、政策、建築環境和將所發現事實應用於公共衛生實踐中的研究活動,並對弱勢群體相關研究有所側重。
智慧非洲研究中心(SMART Africa Center):智慧非洲研究中心是一個跨學科合作中心,旨在彌補加納、肯亞和烏幹達兒童心理健康服務和研究的不足。SMART由NIMH資助並通過人口方法解決兒童心理健康問題。
社會系統設計實驗室(Social System Design Lab,SSDL):實驗室在組織機構和社區中宣傳系統動力學並推動其應用。實驗室致力於開展參與式研究方法和研討班,鼓勵社區和組織機構利用因果圖和計算機模擬為複雜社會系統中的問題設計創造性的解決方案。
社會政策研究所(Social Policy Institute):該研究所致力於加強研究在創新型的社會政策上的影響,促進社會公平,為學生和教職工搭建良好的平臺實現跨學科合作研究。
多·元·化·的·教·育
布朗學院的教育注重研究和實踐的結合,也正因如此,每一個專業都會有相應的實習學分要求。學院會在實習崗位申請開始之際舉辦實習崗位招聘會,幫助同學們與感興趣的實習單位交流。同時,學校就業中心的網站也會長期提供實習崗位的相關信息,方便同學們查找和申請。實習崗位分為國際崗位和美國國內崗位。國內崗位又分為州外崗位和州內崗位。不同崗位申請的截止日期和需要的流程會略有不同,但也不用擔心,實習申請季開始前,學院便會舉辦一系列的實習申請相關講座,同學們也會收到顧問老師發送的提醒郵件。崗位的申請和手續辦理都會有相關的顧問老師協助完成。
學院在夏季和冬季還會開展各式各樣的國際課程,通過沉浸式體驗幫助同學們理解和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結構的國家和地區。國際課程通常由至少一名學院教授帶隊並有助理老師隨行,同學們往往要經過面試和資料審核等等申請流程。與旅行不同,課程內容通常由帶隊教授設計,也正因如此,同學們才有機會進入到當地的政府部門或相關機構,與在當地各行各業的實踐者進行交流。這類課程通常還會設有討論環節,不同專業背景的同學更是可以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思想碰撞的樂趣。更多的關於國際課程的信息,可以查看相關相關網頁。
03. 有幫助的:
布朗學院尤為重視對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需求提供幫助和支持。不同專業的同學會有自己指定的課程指導老師,學生有關於選課和課程設置的問題都可以預約諮詢。在每周的指定時間,Goldfarb Hall的大廳會有學院老師備好糖果和零食,鼓勵有各方面困惑和問題的同學前來交流。學校的學生組織也會不定期舉辦提供午餐/晚餐的活動,以促進學院學生之間文化、知識以及經驗的交流分享。學院還設有「讓我們一起交談」(Let’s Talk)系列活動,在學期間每周的固定時間和地點,會有有經驗的老師對需要解決心理問題的同學提供幫助和指導。為了促進學院的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化生活的了解,學院每個月還會舉辦某一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學院的各行政部門和研究中心每年也會為在讀學生開設兼職崗位,幫助學生緩解生活壓力。
——我·們·眼·中·的·布·朗·學·院——
照片來源:https://cmhsr.wustl.edu
——你·眼·中·的·布·朗·學·院——
「在Brown School的這一年,我被問到很多有關未來計劃的問題。Orientation的時候同學問我你畢業之後要幹嘛,找實習的時候老師讓我想像自己三十歲的時候要成為什麼樣的人。Brown School給我的一種非常務實的感覺。MSP有policy advocacy的實踐課,還有三學分的internship。我選的GIS入門課(誠摯安利這門課)完全按照做項目的形式來安排課程。更重要的是我在這裡真的有學以致用的感覺。實習中的會議和任務都可以讓我回想起這兩學期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遇到自己熟識的東西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社會政策專業2019級學生李怡
「…去年6月底大學畢業之後,不到2個月我就收拾行裝來了美國,直到現在,我一直都慶幸當初選擇了這裡。在這短短一年裡,我從剛下飛機時英語磕磕絆絆到能夠流利地主持夏令營項目,從對美國一知半解到能捕捉到美國這個大熔爐中來自性別,種族,年齡,階級等方面的社會問題。當然,對於不同的心理問題的鑑別和治療方法也是我的收穫之一,但是我更慶幸的是自己當時選擇了社工的視角,因為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對美國社會問題的探討中,我能夠在一年的時間裡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美國有更深刻的了解,我相信這才是Brown相比於其他學院最大的優勢…」
——社會工作2020級在讀學生夏鑫
「一年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確實收穫滿滿,除了預期中的學術的收穫,語言能力的收穫,風土人情的收穫,各種朋友的收穫外,但是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學校運行邏輯的根本區別,你甚至會發現校長每天就在你隔壁辦公室上班,除了跑的快一點和一般的老師也沒什麼兩樣。對我們學生而言,從開學的預備課程,方向性介紹,到正式上課的每一門課程,你遇到的每個員工,每個教授,都在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大學。所有的設施,服務,課程都為了讓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存在和運轉。這一感覺在畢業典禮上得到集中體現,讓你真心感覺,不虛此行,好嗨哦。」
——社會政策專業2019級學生張馳
「來到Brown school繼續學習Public health,既是出於我對人群健康領域的持續的熱忱,更是在實踐和工作時漸漸加深的對流行病學和更廣闊的公衛研究困惑後,越發感到的不足而更加堅定的選擇。學院在項目裡兼顧研究方法的培養和實踐,也強調如何將專業的知識向公眾傳達。從醫學到數據分析,再到健康政策,城市規劃,全球健康等跨學科的豐富課程讓我有機會從健康問題的產生根源到解決途徑進行思考。轉眼,我也從開始慶幸一周僅三天課程安排的安逸,到面對大小paper掙扎糾結,羨慕身邊的同學或是學長學姐寫文章,做實習。當我漸漸適應學期裡周期性Assignment和密集的各種Group work日程後,終於有了腳踏實地的欣慰。」
——公共衛生專業 2020級在讀學生(匿名)
——你·眼·中·的·布·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