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就是因為財匯太貴了,才轉用的wind。這幾年用下來也習慣了wind的界面和布局,現在又傳出wind價格翻倍的消息。明年單位還會不會接著續費,估計就得看財務的意思了。
投帥以為,wind在這個時間點逆勢提價,不過是出於當下的營收業績,還是未來的上市估值,都不是一件十分明智的決策。
首先,客觀來說,wind整體上還是個相當好用的軟體,特別是改版之後。
軟體本身數據夠全,功能夠多,資訊夠及時;公司的服務也不錯,定期上門維護,有問題時響應迅速,沒問題時也不會主動打擾。
但是作為行業辦公標配軟體,走量才是盈利的關鍵。
再有錢的公司,採購也都是有預算的,預算都是要審批的。讓我們怎麼跟財務解釋,明年忽然多出的預算支出?
因為wind漲價了?那麼為什麼不換一家產品作為代替呢?
一家金融機構,決定採購wind的時候,不會是只買一套兩套,而是成百上千的訂購。
同樣,一家金融機構因為價格因素,放棄wind的時候,wind失去的也是一連串大批量的訂單。
其次,wind在行業競爭中確實屬於第一梯隊,但遠不到可以獨佔市場的程度。
除了老牌的財匯,後起之秀ifind,背靠同花順,收費更低廉。
如果wind真的貿然提價,勢必會有相當一部分客戶轉投ifind的懷抱。
而軟體這個東西,使用習慣也是採購的一個考慮因素之一,更多人習慣ifind之後,可能就算以後wind回應價格戰,也未必能搶回來了。
而得到了資金和客戶源的ifind,很可能會因此而使自身發展更上一個臺階,成為wind今後更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第三,wind的優勢是大而全,其他幾位競爭者也各具特點。
wind可以說覆蓋了全球市場的股票、債券、基金、期貨、指數、外匯、權證、大宗商品等所有交易品種;
而且wind有過濾機制,新聞資訊的推送精準而及時;除了市場公開數據,wind還有自己的資料庫,為投資者分析決策提供資訊。
ifind深耕股市,研報方面更專業更具優勢,關鍵性價比相對wind十分實惠,以不到一半的價格,實現了wind80%以上的功能。
東方財富旗下的choise是基於C++架構,佔用資源更少運行速度更快,價格極低,只是據說會有客服推銷產品。
綜上
wind經過多年苦心經營,已經成為國內金融終端市場的老大;
但即便是最頂端的王者也不能隨意提價,畢竟後面還有這麼多等著分一杯羹的競爭對手虎視眈眈。
投帥感覺這次提價風聲,更可能是試探市場反應,後續可能會提價,但不至於提到翻倍這麼誇張。
少漲一點還是會繼續用的吧,畢竟我們這個歲數的老傢伙要再學習新東西都會有點慢了。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讚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