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相信「讀書無用」的人現在怎麼樣了,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切

2021-01-11 重器君

近日,「工作996,生病ICU」這句本是程式設計師形容自己工作時間過長、工作壓力過大的一句玩笑話意外引起軒然大波。在相關文章下面,重器君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評論,但其中一條格外發人深省的評論:白領們996就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工地上那麼多建築工人工作工作時間、勞動強度比程式設計師強多了為什麼沒人關注?這個網友還為當年深信「讀書無用論」,沒好好讀讀而懊悔不已。

在過去幾十年裡,急劇轉型的社會釋放出大量的機會,一大批學歷不高,但是閱歷豐富、腦子靈活、膽子大、敢闖敢拼的人抓住這次機遇走上人生巔峰。而媒體對這些人的大肆報導誤導了一大批正在讀書的年輕人,讓他們真的產生了就算不讀書也能獲得成功的錯覺。

誠然,當今社會的確有一大批學歷低但成功的人。比如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就是小學學歷,前中國首富宗慶後是初中學歷,玻璃大王曹德旺也是小學學歷,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甚至沒有文憑。類似這樣的成功人士數不勝數,還有更多的是名氣、產業規模沒有上述幾位大,但財富比那些高學歷的同齡人多的小廠長、小商人。

這些小廠子、小商人就在我們身邊,或許是自己的什麼親戚,或許是同學的哥哥。重器君一個堂哥小學沒有畢業,但是膽子大、敢闖敢拼在廣東工廠裡做了幾年工之後,就和幾個工友集資開了家模具廠,雖然規模不大只有百十個人,但早就在長三角實現房車自由了。

在這些人成功的誘惑下,一大批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的15、16、17歲的孩子毅然決然離開校園,投入到他們的闖社會的旅途中。本想著重複身邊成功者的案例,結果卻被殘酷的現實打回原形,最終只能在997的流水線上、建築工地裡度過一年又一年的青春。雖然每個行業都是值得尊敬的,但現實卻並沒有給一些行業足夠的尊敬。

重器君是生在農村的90後,堂兄弟、表兄弟不下20人,再加上村裡的鄰居,年紀相仿者不下50人。在這50多人中,只有讀了大學的不超過5個,其餘的基本上初中畢業就出社會了。如今要麼在流水線,要麼在建築工地裡,沒有一個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者」。當然了,就算那極少數幾個讀了大學的人同樣也是買不起房,也是為了生活苦苦掙扎,但他們在勞動強度、勞動時長一樣的條件下,福利、收入遠遠高於沒讀大學者。而重器君那個唯一相對成功的堂哥要比我大20多歲,當今社會,留給低學歷者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上面提到李嘉誠、宗慶後等人固然成功了,但是他們在所從事的行業裡可能需要幾十年的積累才能擁有今天的財富。而如今的網際網路公司僅僅需要十幾年(如BAT),甚至只需要短短2-3年(如拼多多、頭條)就能完成對李嘉誠、宗慶後那批人的反超,這些後起之秀的創始人無一例外都是高學歷者。此外,那些熱門的創業公司,恐怕沒有一個是小學生做起來的吧。

這一現象不僅僅反映在那些頂級成功人士之間,就算在我們普羅大眾身上同樣如此。現在人們常常說「寒門再難出貴子」了,除了「寒門學子」所能受到社會教育資源相對缺失之外,來自父母的家教缺失更加嚴重。無論承不承認,總體上來說高學歷者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上都要優於低學歷者。如此以來,富裕是會遺傳的,同樣,貧困也是會遺傳的。這個遺傳無關乎血統,當然,不排除有「基因變異」者,但變異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有數據表明,網際網路上20%的人,發出了80%的聲音。這就是為啥996的程式設計師能引起輿論的極大關注,而997的建築工人卻鮮有人問津。就算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低學歷者發出的聲音仍然那麼微弱。如此,讀書真的無用嗎?

相關焦點

  • 讀書無用論者,請別再拿杭州師範大學的馬雲做例子了
    一提到高考落榜,或者讀書無用論者,總有一大堆人舉出一些博士給初中生打工的例子,馬雲同學不幸無數次躺槍,論調無非就是985,211大學沒用。下面這個例子被一些讀書無用論者屢試不爽:可是你知道嗎?落榜者千千萬,就挑出來這麼幾個,怎知舉的狀元後面還有林則徐這些庶吉士,不管怎麼避重就輕,下面我就來八一八馬雲當年究竟考上大學有多難,放在現在能考個什麼?馬雲同學馬雲同學,82,83兩年考試都失敗,復讀第三年,1984年再次復讀,數學考了79分(百科不準),離本科線5分。馬雲這個成績怎麼樣?
  • 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
    讀書無用論 千萬別當真,拼命讀書是大多數人的捷徑。一年一度的高考又結束了,2020年的高考,因為疫情,來得晚了一些,但是頻頻傳來的喜報,卻來得剛剛好。最近,朋友圈,微信群基本上被高考狀元刷屏了,各種採訪、各種贊助和獎勵表揚,十年寒窗,一朝成名,著實不易。讀書無用論是本世紀最大的謊言。
  • 當年說讀書無用的人,為什麼現在都在努力供孩子讀書?
    多年前那些說讀書有什麼用的人,現在都在全力供自己的孩子讀書。社會現實總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我們必須尊重社會運行中的規則。在中國,讀書其實包含了兩種含義。一是從讀書本意上引申的「學習」;而是從教育上引申的「高考」。我們只聽過讀書無用論,卻少有聽到學習無用論。大部分持讀書無用論的人,所指的都是讀書高考無用論,再說的確切一點就是「上了大學沒卵用,行行都能出狀元」。
  • 畢業十年,當年成績好的混得不如學渣,能說明讀書無用嗎?
    畢業十年當年成績好的混的一般,生活壓力也挺大,這肯定是現實,而學習不太好的反而有混得風生水起的,這非常正常,但並不能說明讀書無用。讀書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正確的選擇,是你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而當年沒上大學的所謂學渣,進入社會時間要早至少四年,由於人數量相對較多,總有幾個由於家庭幫助,或者膽大抓住了機遇而事業成功的。但別忘記還有更多的學渣混得並不怎麼樣,生活在社會底層。二、畢業時間越久,成績好的與成績差的同學差距會越大。
  • 這個社會,讀書真的無用了嗎?
    這個社會,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掀起了一股「讀書無用論」的社會思潮。「讀書有什麼用,即使你讀書再厲害,考上了名牌大學,最後還不是給人家打工的,還不如趁年輕早點出來混社會,或者將來會更有出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股「讀書無用論」的社會思潮逐漸在我們社會傳播。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對於這個觀點表示支持的態度,而對他們身邊那些正在讀書的人,他們不單只是勸阻那樣簡單,甚至還給予鄙視的態度。
  • 「讀書無用論」重出江湖?怕不是在做夢
    但最近總是聽到一些「讀書無用」的言論,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父母是否還會有這種想法:讀不讀書不重要,還不如早點出來社會學習一門手藝,社會上那些當大老闆的,沒幾個讀過多少書的!這種想法的根源是錯誤的!如果你作為一名家長,還有這種想法的話,請及時改掉這種錯誤的想法;如果你是一名學生的話,請不要聽家長這種胡話!
  • 當年那個高考故意得零分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當年,徐夢楠因對教育制度的不滿,在高考時故意隨意塗寫,希望以「0分」來表達對教育制度的不滿。雖然隨意塗寫的高考試卷依舊得了160分,並沒有完成他最初的目標。但徐夢楠這個名字卻成為2008年高考後點擊率最高的名字。12年後的徐夢楠過得怎麼樣呢?毫無疑問,08年的高考他順利落榜。
  • 說讀書無用的,幾乎都是這一類人,你還相信?
    讀書,一直都是人的一生當中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讀書是為了增長自己的見識,開闊自己的視野,當我們有機會時,能夠自己思考並且做出選擇。我一直覺得讀書最大的意義,就是能夠有選擇的能力。但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鼓吹讀書無用,就算是大學畢業,依舊找不到好工作。
  • 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讀書是回報最大的項目
    當然,鄰居阿姨不是第一個說「讀書無用」的人,我見過很多說讀書無用的人,而我自己可以說是讀書無用論的我想說讀書無用論是最大的謬誤,學識更淵博的人,他的個人價值更大。01有的人讀書就是為了求財,他們讀書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用學歷去換取高收入的工作。
  • 我們該如何反擊「讀書無用論」?
    讀書到底有沒有用,答案是絕對是有用的。為什麼會有「讀書無用論」呢?我們首先引用一句名言:不要對一件自己沒有做過的事情的說沒意義——袁朗。有不少大學畢業十幾年後的人,看到曾經成績不如自己的小學同學或者其他學歷不如自己或者畢業學校不如自己的人,掙得工資比自己多,就開始怨天尤人,叫嚷讀書無用。
  • 在這個鼓吹讀書無用論的時代,我還是依然相信讀書改變命運
    小時候總是被大人們告誡說:要好好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讀書的時代我自認為還是比較認真努力的,可惜後來高中就跟不上了,學習起來很吃力,老師講的內容我總是聽不懂,可能天生就比較笨,不適合讀書搞研究吧。那時候總是以為考上大學就能賺很多錢改變命運了,殊不知讀書其實跟賺錢並不是那麼直接的關係,甚至有時候是沒有關聯的。現在有大把的大學生找的工作並沒有賺很多錢,甚至僅僅夠養活自己而已,而我也是這普通眾生中的一員,有時候不免會覺得讀這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賺不到錢。讀書無用論充斥著網絡空間,一度讓我感到失望至極。
  • 鼓吹讀書無用論的那些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有用?
    特別是最近幾年,這種思想越來越影響很多人。那麼是哪些人在提起過讀書無用論呢?一、一些人云亦云的那些人;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一切以金錢為主,鄉情,信任,這些最基礎的東西在金錢的衝擊下變得支離破碎。鼓吹讀書無用論是一種對知識的不屑,用金錢衡量著世間的一切,價值觀的不同,另外由於投資和回報率很難的問題。
  • 讀書無用?這個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轉給孩子看!
    關注勵志學生,獲取考研最新資訊,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學習方法讀書無用論正在蠶食孩子們的思想,現在這個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從小學,到高考讀書伴隨著我們十多年,考試經歷了無數場。有的人說讀書無用,有的人卻說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有的人說看清北畢業生照樣找不到工作,有的人卻說上了大學我眼界變得更加開闊;有的人說富人沒有文化的很多,有的人卻說世界上的大佬都是名校畢業。思想是伴人前行的發動機,同時也是阻礙人前行的絆腳石。讀書真的沒用嗎?來隨勵志學生一起來看看現在這個社會正如何懲罰不讀書的人!
  • 讀書無用?小心讓人笑掉了大牙
    請原諒我使用了如此激進的標題來表述自己的觀點,是因為我覺得在現在這個時代,如果再有人鼓吹「讀書無用」,真的十分荒唐。「讀書無用論」的沉渣泛起改革開放初期,下海經商的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當他們發現,辛辛苦苦上十幾年學,還不如做個小買賣賺錢多的時候,就有人又開始提出「讀書無用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當部分人發現明星、生意人,不用讀多少書,就可以過上讓人羨慕的生活的時候,「讀書無用論」開始甚囂塵上、沉渣泛起。
  • 【燕山星雲】不是讀書無用,而是你無用
    每隔一段時間,「讀書無用」的論調就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鼓吹者們言之鑿鑿地舉出不少例子:  隔壁村的張二,小學都沒畢業,生意做得有模有樣;刻苦用功十八年的老同學,還是個拿死工資、從牙縫裡還房貸的小職員。底氣之足,讓我瞠目結舌。
  •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讀書無用論有多可怕:那些不讀書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為什麼我要努力讀書?讀書有什麼用啊?我想這是我迄今為止能找到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了吧。就在9月23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就近年來農村地區流行的「讀書無用論」提出問題,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對此做出回應:他承認「讀書無用論」的確在一些欠發達地區大行其道,這是一個客觀而現實的問題,如果家長們認為,讓孩子上學無法讓他們接觸到更好的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自然會質疑讀書的重要性。
  • 為什麼「學歷無用」、「讀書無用」之類的論調一直存在?
    真正沒讀過什麼書的人反而不會宣揚這種論調,一來是因為他們缺少傳播的介質,二來是因為他們往往對自己沒能有讀書的機會,或者沒能好好珍惜讀書的機會而追悔莫及。我認識一些沒有讀書但是人生得意的人,他們經常對自己沒有文化而頗感遺憾甚至是悔恨,他們往往相信如果當初多讀書,現在一定會更好。而至於那些因為好運又或者其他原因一夜暴富的人,他們中的部分人得意忘形而宣稱讀書無用,不值一駁。
  • 後來那些讀書無用論的人怎麼樣了
    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終於你們都畢業了,人家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事業,年薪百萬,而你無處可尋,無處可落,曾經在一起胡吃海喝的也散了,你們最後的還是被現實分在了不同的階級。
  • 當年那些「死」讀書的同學,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這應該就算是典型的「死讀書」了,這位女同學真的非常努力,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做的卻是無用功。因為沒有掌握到正確的學習規律和方法,效率為0,特別可惜。高考完後,這位女同學榜上無名,我們自然也就失去了聯繫。後來的一次高中聚會上聊到她,有同學說她現在是一名地鐵職員,工作穩穩噹噹的,想想也是蠻適合她的。
  • 有一種讀書無用論,叫做「倖存者偏差」
    誰家的孩子,花了家裡大量的金錢去讀了一個本科大學,畢業後連一份好的工作都找不到,現在回農村裡面種地。像這種讀書無用論,就是典型的陷入了「倖存者偏差」的思維當中了。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在農村裡面,總會有一些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不夠重視,當你向這些家長進行勸告,說讀書對於孩子的將來有多麼的重要時,他們就會反駁你說,誰當初沒好好上學,如今照樣掙大錢。誰當時又多用功讀書,畢業後反而沒有那些不讀書的人混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