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作996,生病ICU」這句本是程式設計師形容自己工作時間過長、工作壓力過大的一句玩笑話意外引起軒然大波。在相關文章下面,重器君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評論,但其中一條格外發人深省的評論:白領們996就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工地上那麼多建築工人工作工作時間、勞動強度比程式設計師強多了為什麼沒人關注?這個網友還為當年深信「讀書無用論」,沒好好讀讀而懊悔不已。
在過去幾十年裡,急劇轉型的社會釋放出大量的機會,一大批學歷不高,但是閱歷豐富、腦子靈活、膽子大、敢闖敢拼的人抓住這次機遇走上人生巔峰。而媒體對這些人的大肆報導誤導了一大批正在讀書的年輕人,讓他們真的產生了就算不讀書也能獲得成功的錯覺。
誠然,當今社會的確有一大批學歷低但成功的人。比如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就是小學學歷,前中國首富宗慶後是初中學歷,玻璃大王曹德旺也是小學學歷,蒙牛創始人牛根生甚至沒有文憑。類似這樣的成功人士數不勝數,還有更多的是名氣、產業規模沒有上述幾位大,但財富比那些高學歷的同齡人多的小廠長、小商人。
這些小廠子、小商人就在我們身邊,或許是自己的什麼親戚,或許是同學的哥哥。重器君一個堂哥小學沒有畢業,但是膽子大、敢闖敢拼在廣東工廠裡做了幾年工之後,就和幾個工友集資開了家模具廠,雖然規模不大只有百十個人,但早就在長三角實現房車自由了。
在這些人成功的誘惑下,一大批義務教育都沒有完成的15、16、17歲的孩子毅然決然離開校園,投入到他們的闖社會的旅途中。本想著重複身邊成功者的案例,結果卻被殘酷的現實打回原形,最終只能在997的流水線上、建築工地裡度過一年又一年的青春。雖然每個行業都是值得尊敬的,但現實卻並沒有給一些行業足夠的尊敬。
重器君是生在農村的90後,堂兄弟、表兄弟不下20人,再加上村裡的鄰居,年紀相仿者不下50人。在這50多人中,只有讀了大學的不超過5個,其餘的基本上初中畢業就出社會了。如今要麼在流水線,要麼在建築工地裡,沒有一個是傳統意義上的「成功者」。當然了,就算那極少數幾個讀了大學的人同樣也是買不起房,也是為了生活苦苦掙扎,但他們在勞動強度、勞動時長一樣的條件下,福利、收入遠遠高於沒讀大學者。而重器君那個唯一相對成功的堂哥要比我大20多歲,當今社會,留給低學歷者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上面提到李嘉誠、宗慶後等人固然成功了,但是他們在所從事的行業裡可能需要幾十年的積累才能擁有今天的財富。而如今的網際網路公司僅僅需要十幾年(如BAT),甚至只需要短短2-3年(如拼多多、頭條)就能完成對李嘉誠、宗慶後那批人的反超,這些後起之秀的創始人無一例外都是高學歷者。此外,那些熱門的創業公司,恐怕沒有一個是小學生做起來的吧。
這一現象不僅僅反映在那些頂級成功人士之間,就算在我們普羅大眾身上同樣如此。現在人們常常說「寒門再難出貴子」了,除了「寒門學子」所能受到社會教育資源相對缺失之外,來自父母的家教缺失更加嚴重。無論承不承認,總體上來說高學歷者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上都要優於低學歷者。如此以來,富裕是會遺傳的,同樣,貧困也是會遺傳的。這個遺傳無關乎血統,當然,不排除有「基因變異」者,但變異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有數據表明,網際網路上20%的人,發出了80%的聲音。這就是為啥996的程式設計師能引起輿論的極大關注,而997的建築工人卻鮮有人問津。就算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低學歷者發出的聲音仍然那麼微弱。如此,讀書真的無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