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也寫過很多詩。以下這首叫做《我是誰》,他贈給了好友李俊九(韓裔美籍武術家,「美國跆拳道之父」)。可惜找不到英文原文,不能盡窺原貌,從外語翻譯過來的詩畢竟是挺彆扭的。
段一:
我是誰?
這是一個老問題。
每個人都會這樣問自己,
反反覆覆,在此時或彼刻。
儘管他向鏡中端詳,
可以認出自己的面龐。
儘管他知道自己的姓名,
自己的年齡與生平。
但他仍深深地渴望了解,
我是誰?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視蒼生的豪傑,
還是封閉自感的庸碌之輩?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實足的紳士,
一呼百應的天生領袖,
還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動輒心驚的弱者?
在強裝的笑顏後面,
是一顆瑟瑟發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裡迷路的小小少年。
段二:
我們中很多人渴望成功,
但懼怕失敗。
儘管我們有能力,
將理想變成現實。
只有培養自然直覺的人,
才能建立自己的觀點,
卓有成效、令人欽敬,異彩紛呈。
堅信自己能夠實現目標,
信心終會獲得報償。
奮進,在這一過程中,
你會發現真實的自我,
如同透過鏡中反觀自己。
大學期間,李小龍始終堅持練功不輟,力求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雙截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在這個過程中,他從實戰出發,以中國武術為基礎,吸收西洋拳、空手道、跆拳道、泰國拳等技擊術的優點和特長,總結多年的經驗自創了一種拳術,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等都是他的絕招。
1962年4月,二十一歲的李小龍在西雅圖唐人街開設「振藩國術館」,傳授中國功夫。起先問津者寥寥,後來他帶著幾個學武的學生,不斷去西雅圖的幾所大學做示範表演,情況終於好轉。有一次,李小龍在短短的11秒內就擊敗一名出言相譏的日本空手道黑帶三段武師,聲名鵲起;另一次在佛羅裡達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個持刀歹徒,勇救華人少女,消息刊上報紙,影響非常廣泛,慕名投到門下的學生越來越多。
練功與授課之餘,李小龍埋頭研究武術理論與訓練方法。他一生留下了七大本學武筆記和數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記錄》、《二節棍法》、《布魯斯-李拳術圖解》(英文版)和《布魯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等。這是1963年出版的《基本中國拳法》,他將搏擊術注入到中國基本拳腳,展示了深厚的武學造詣。
插圖均出自李小龍本人之手。
書中亦有許多動作分解照片,都是李小龍和徒弟親自示範,在停車場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