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實外西區走來一群現代古人,網友稱「最炫漢服風韻」
一堂以「華夏有衣,襟帶天地」 為主題的漢服文化活動課在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西區)多功能廳華麗上演。校長肖明華,副校長吳光智、吳國林、曾群,天府新區語文教研員龔徐冬及天府新區各兄弟學校語文教師出席了本次活動。高一年級全體同學參與展示。
本次活動課是由實外西區高中語文教研組指導,由高一語文備課組及校古風社承辦、高一年級學生參與表演的天府新區語文校本活動展示課。
記者了解到,本次展示課共分為四個章節,融合表演、舞蹈、音樂、誦讀為一體。展現了漢服的優雅氣韻和文化風貌,宣揚了中華民族傳統禮儀。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是謂「夏」。服飾禮儀是我們華夏民族的象徵,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與內涵。在第一章「衣帶華夏」的展示中,10名學生分別身著秦、漢、唐、宋、明代的服飾,身姿優雅,嫻靜灑脫,體現了漢服莊重典雅、清新自然、天人合一的服飾特點。
秦風漢韻
秦漢時期女子:主要著曲裾深衣,特點是續衽繞襟,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根據下擺繞的圈數可分為單繞曲裾、雙繞曲裾、三繞曲裾等。曲裾是秦漢女性的正式禮服。
秦漢男子:多著曲裾深衣。曲裾,自戰國時期開始流行,到西漢式微,直裾深衣大行其道,成為民眾常服。現在展示的是秦漢直裾深衣,直裾下裳部分剪裁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
盛唐遺音
齊胸襦裙:裙腰高束至胸,穿著時不可搭腰帶。唐朝時期襦裙盛行,上至宮廷,下至平民,女子將齊胸襦裙作為基本著裝。
半臂:
半臂又稱半袖,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而出的短外衣,它的特徵是袖長及肘,身長及腰,以小帶子當胸結住,多穿在衫襦之外。最初流行與隋代宮廷內,唐代逐漸傳至民間。
圓領窄袖袍衫:唐朝時深衣已不再作為常服,圓領窄袖袍衫取而代之,成為男子深愛的服裝,也稱「袍衫」「上領袍」,這種袍服的左右襟在胸前交疊,以衣帶或紐扣將衣襟上提至頸部,固定在頸部一側,配合適當的裁剪,形成圓形領口。
宋時風月
交領襦裙:現在展示的是宋代女子交領襦裙,特點是其上襦為交領,裙子的高度齊腰。身著襦裙的同時有時又在其外添加褙子,褙子是對襟的女子罩衫。長度過膝,兩側從腋下起不縫合,罩在外衣外穿著。
宋代男子服飾:宋代男子服飾大體沿襲唐朝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讀書人身著圓領袍,書生意氣,神採飛揚,騎駿馬,遊春園,攜得百花歸來,翱翔九天。
端莊朱明
明制襖裙:明制襖裙,襖裙約起源於明初,是明代女子的常服。基本特點是裙衣分體,上衣在下裳之外,不用腰帶束之,外衣多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有緣邊,領子加護領,配以百褶裙或馬面褶。
直裰:直裰duō又稱道袍、直身,最初多用作僧人和道士之服,是上下一體裁剪的長袍,為明代男裝的主要款式,元明時期的直裰大襟交領,下長過膝,多用於士庶男子。
短褐:短褐又稱短打,是上衣下褲的百姓常服,為了方便百姓活動、居家休閒,勞動、武術,而產生的一類服飾,屬於乾淨利落的休閒服裝,但不宜在禮儀場合穿著。
漢服之美,傳承千年。漢服不僅是一件衣裳,更是華夏民族的精神依託。第二章「禮行天下」通過解說展示傳統揖禮、跪拜禮、萬福禮、叉手禮,將中華禮儀之邦的精神氣度展現得淋漓盡致。在中華民族的人生三大禮儀中,冠、笄之禮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禮儀。在成人禮展示中,介紹了男子冠禮的相關知識,重現了古代女子笄禮莊重的場景。梳一個秀美的瑤臺髻,鄭重簪上髮釵,著上華服。女子及笄,集優雅與柔美於外顯,蘊成年與責任為內涵。
萬福禮:萬福禮是中國古代女子日常禮節,行禮時雙手虛握相疊,右手在上,放置胸腹間,右腳向後撤一小步,微屈膝,低頭,口道「萬福」「吉祥」「請安」之類的祝頌。
稽首禮:稽首禮是跪拜禮的一種,是最隆重的見面禮,是下對上見面時表示畢恭畢敬的大禮,行禮時需先行揖禮,再退右腳,兩手扶左膝同時右腿跪下,收左膝置地跪好,左手按右手,置於膝前,手不分散,再慢慢伸頭到手前地上,至頭碰到地面,並停留一會兒,動作舒緩。
揖禮:揖禮是古人日常交往中使用最頻繁的禮節。深揖是揖禮的一種,行禮時是在胸前抱手立掌,兩掌指合併側立不出拳鋒,雙手向前上方推出擋住視線,推至平額頭前方,兩臂伸直。行禮時,頭、頸皆不動,手臂立掌前推極致,腰胯部下躬,深躬90度。興,起身,雙手回至胸前。
叉手禮:叉手禮是古代日常生活中打招呼的禮儀,出現於唐末,男女老少皆可使用,行禮時兩腳分開與肩齊平,左手握住右手拇指根部,右手四指皆直,左手拇指向上,置於胸前二三寸,微屈其身,眼看鞋頭。
女子笄禮: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第三章「舞樂華服」伴著悠揚的樂聲,8名身著大袖華服的女子,翩翩起舞,婀娜多姿,展現了漢服的風韻。
詩經離騷、民歌樂府、唐詩宋詞,三千年的漢服浸潤著華夏文明,漢服就這樣在中華文明的長河中源遠流長。在第四章「詩誦華章」中,高一學生集體背誦了《離騷》《子衿》等與漢服相關的詩詞,大氣磅礴,氣宇軒昂。
最後本次活動在《重回漢唐》昂揚的樂聲中活動落下帷幕。天府新區語文教研員龔徐冬對本堂活動課做了點評,她肯定了本次活動課對開闊學生語文視野,豐富文化知識的重要意義,高度讚揚了學生的精彩表現,讚揚了西區活動的高大上。校長肖明華做了精彩點評,他首先對本次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活動有新意,他認為有活動才有教學,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他還強調當代中學生作為未來的國家建設的接班人,一定要學習民族傳統文化,傳承民族傳統禮儀,振興中華。
點評環節
天府新區語文教研員:龔徐冬
實外西區:肖明華校長
課後合影
講述西部文旅好故事,傳播巴蜀大地好聲音。若喜歡敬請評論,關註上方「西南傳媒」查看更多新聞資訊。
責任編輯:冬妮本文由新媒體產品「成都封面-西南旅遊」發布,未經允許,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