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清晨5時30分,全臺各空軍基地周邊的民眾就已經嗅到不尋常的氣息。不少民眾被戰機吵醒,誤以為「解放軍來了」。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解放軍戰機連續在臺灣西南空域與西北角所謂「海峽中線」附近進行演練,臺空軍為加強「反制」解放軍戰機,22日無預警進行「聯翔操演」,全臺戰機在清晨5時30分緊急起飛模擬「反應接戰」與「制敵空襲」。
不只臺灣本島,連在澎湖駐防的「天駒部隊」也在清晨出動4架戰機進行攔截演訓,將近2小時落地後,又接著有2架次升空。
報導稱,臺空軍「聯翔操演」主要是由花蓮與嘉義基地的F-16戰機扮演假想敵,模仿解放軍在戰時對臺可能空襲的航線飛行,以無預警方式測驗測試全臺陸、海、空部隊防空、制空臨戰演練與應變能力。
為了逼真,花蓮基地8架F-16戰機同時起飛後往北,測試東部外海航行的巡防艦進行空襲,測試艦隊防空備戰演練。接著再轉往蘇澳、基隆軍港與臺北盆地,對各型飛彈陣地進行防空測試,接著轉往新竹空軍基地測試基地防空,檢視「幻影」戰機緊急起飛接戰反應時間。
敏感時刻,蔡英文視察「天駒部隊」
蔡英文22日搭乘空軍行政專機飛往澎湖馬公島視察空軍「天駒部隊」 ,併到警戒室與執行防空警戒的飛行員見面,聽取攔截、驅離解放軍軍機的細節。蔡英文宣稱,作為空軍,「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領空』上耀武揚威」。對此,臺退役陸軍中將、國民黨「立委」吳斯懷當天提醒「給蔡英文寫講稿的單位」,聲稱「領空」的定義要弄清楚,解放軍戰機雖然「越過中線」,但還沒有到我們「領空」上耀武揚威。
據悉,澎湖「天駒部隊」處在空防第一線,從1964年開始實施,早年進駐F-5E戰機,「經國號」戰機成軍後即接手任務。臺空軍每年4月到9月期間,均由臺中、臺南聯隊輪流派遣「經國號」戰機前進部署在澎湖馬公基地,以戰備轉場方式執行臺海第一線警戒攔截的「天駒任務」,快速升空攔截試圖闖越「海峽中線」活動的解放軍軍機。文章稱,解放軍軍機從距臺最近的東南沿海基地起飛出海,進入臺「領空」最快僅需10分鐘,抵達「海峽中線」僅5分多鐘,而「經國號」是臺軍三型主力戰機中唯一能在5分鐘內緊急起飛的機種。面對近期解放軍軍機頻繁活動,傳聞「天駒任務」將延長至年底。
面對蔡英文的視察,「經國號」戰機在機棚「秀肌肉」,除展示「天劍-2」和「響尾蛇」飛彈外,由「中科院」研製、可癱瘓敵人機場的「萬劍彈」也首次在空防前線的澎湖亮相。臺媒稱,「萬劍彈」是目前臺空軍戰機配掛的射程最遠的集束炸彈,具有部分巡航飛彈的功能,可從「海峽中線」附近投射,對福建、廣東等地區機場、部隊集結區、裝卸區或陣地和登陸船團等,以多彈頭實施破壞與癱瘓。
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1日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的海峽中線」。這番話在島內激起強烈反響。
中時電子報稱,目前主流的說法是「海峽中線」形成於臺海空戰期間。1954年,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小班傑明·戴維斯依「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單方面劃定,作為臺軍與解放軍接戰的準則,也被稱為「戴維斯線」。1958年臺空軍退守所謂「海峽中線」以西之後,戰機雖仍抵近大陸沿海偵察,但已沒有較具規模的戰鬥;1974年大陸與越南因西沙群島領土問題發生海戰,解放軍海軍首次以艦艇編隊通過臺灣海峽,據說是蔣介石刻意放手讓其通過,形成兩岸聯手對抗越南的默契。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再度通過臺灣海峽,解放軍空軍也多次穿越所謂「海峽中線」。
至於「海峽中線」的實際座標,直至2004年5月時任臺「防長」李傑才透露有關數字,大概是北緯27度、東經122度至北緯23度、東經118度的直線連線。為了空防所需,臺民航局在所謂「海峽中線」以東與臺灣西部海岸線間劃設數個禁航區。2019年3月31日,解放軍兩架殲-11戰機罕見飛越「中線」,時間長達十餘分鐘,「這是繼1999年後,解放軍軍機近20年來首度刻意飛越海峽中線」,但如今已成為常態。
臺灣《聯合報》稱,大陸從不承認有「海峽中線」,如今公開宣布這一點,算是與臺灣攤牌,今後不僅是解放軍軍機、船艦甚至漁船都可能頻繁「越界」,測試臺方反應。
美為臺灣提供軍事保護?
美國外交學會主席理察·哈斯最近呼籲美國對臺政策做出重大改變。他希望美國為臺灣當局提供應對中國的軍事保護。他認為,這是維持和平的最好辦法。但他錯了。
回顧歷史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個明智的策略。杜魯門總統認為,美國威脅使用武力,包括核武器,可以阻止中國幹預朝鮮。結果他錯了。艾森豪總統認為,美國威脅使用武力,包括核武器,將迫使中國停止在朝鮮的戰鬥,並停止炮擊臺灣控制的金門和馬祖。結果他錯了兩次。
甘迺迪總統和詹森總統曾面對中國在東南亞的軍事介入。像杜魯門和艾森豪一樣,他們選擇軍事升級而不是對話的決定導致越南戰爭延長,而結果卻沒有因此改變。
最終,尼克森總統承認了他的前任們不願承認的事情。與中國領導人對話是處理問題的更好辦法。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始終是臺灣問題。當談判開始後,尼克森很快發現,中國在臺灣主權地位問題上的立場是不容談判的。經過7年的討論,卡特總統為了建交,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
卡特還承諾滿足三個前提條件。在中國看來,這些條件是證明美國將信守承諾的必要條件。其一是美國與臺灣當局斷絕外交關係。其二是廢除美國與臺灣的防務條約。其三,也是最常被遺忘的,是「從臺灣和臺灣海峽撤走所有美國軍隊和設施」。
而美方談判代表也要求中國領導人放棄使用武力迫使臺灣當局接受統一的選項。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非常明確地表示,中國不能做出這種承諾。他提醒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中方不會接受中國人民應該只以和平手段解放臺灣的提議,因為這事關中國主權,是中國的內部事務……您可以提出您的看法,但不應把它作為前提條件。」
卡特選擇不以此為前提條件,並在1979年1月正式與中國建交。此後,美國繼續尋求中國不使用武力的保證。鄧小平在訪問白宮時直截了當地告訴卡特,如果「臺灣當局就是拒絕和我們談」,那麼使用軍事力量強制統一是有可能的。
鄧小平還警告說,「請不要造成一種情況」,讓臺灣領導人「認為他沒有什麼可害怕的,從而阻止談判」。而這恰恰就是2020年美國外交學會主席所建議的。
即便美國明確保證對臺灣提供軍事保護,也不可能阻止中國在必要時使用軍事力量迫使臺當局談判。美國將不可避免地作出回應。兩國將陷入軍備競賽。緊張局勢會加劇。盟友會焦慮不安。貿易將受到影響。
馬英九:臺海若開戰,美援臺機會不大!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9月22日受邀到中正大學演講,談到兩岸關係與臺灣安全。他強調,臺海若發生戰事,美國援助臺灣機會不大。
馬英九表示,根據國際危機組織危機觀察報告顯示,今年6月把臺灣海峽列入政治安全情勢嚴重惡化地區,直到8月仍維持相同的評估。在過去17年來,臺海共有8次被列入情勢惡化區,而他執政8年從未被列入,很重要的一點在於與大陸建立互信,並且可以溝通和交換意見。
馬英九認為,臺海若發生戰事,目前美國民眾對援臺的意願不高,且距離太遙遠,美航母艦齡老化,加上20多年來大陸全力發展反艦飛彈,美國援助臺灣機會不大。
馬英九說,民進黨當局處理很多兩岸關係的政策,不管是美豬,還是美國官員訪臺,骨子裡都是為了幫助美國總統川普競選連任,「臺灣應該做橋梁,而不是做棋子,才會得到尊敬。戰爭不是軍方的問題,不是隨隨便便喊出承受一擊而已!」
來源:環球網、央廣軍事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