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醫療條件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產婦會選擇進行剖腹產。
自然順產是傳統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是最為理想的分娩方式,對於胎兒以及產婦都沒有太大的損傷,孕婦產後恢復更快。但是由於自然分娩需要經歷長時間的產前陣痛期以及產道會受到傷害,更多的產婦即使身體條件評估後更適合順產,也會直接選擇剖腹產。在這些新手媽媽看來,剖腹產打了麻醉針後,昏昏沉沉睡一覺就能把孩子生出來,不需要經歷宮縮和陣痛,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但是,事實上是這樣的嗎?
剖腹產有後遺症嗎,寶媽含淚訴苦:懷了二胎才知道
小麗在新婚之後很快就懷上了一胎,經過醫生綜合評估之後,小麗的身體條件符合自然分娩的要求,兩家的老人都勸說小麗選擇順產,但是小麗表示自己怕痛,堅持了自己的想法選擇剖腹產。產後需要住院一周,麻醉藥效退去之後,小麗開始感覺到疼痛難忍,但是因為年輕恢復能力強,讓小麗這一胎並沒有遭受太多的罪。
一年後,小麗意外懷了二胎,本以為也會像原先那樣非常順利,沒想到孕中期開始,小麗便是感覺到身體充滿疲倦感,腰部更是酸澀不已。到了醫院檢查,醫生說胎兒發育沒問題,小麗的這些症狀只是剖腹產的後遺症而已。
然而,剖腹產的後遺症有哪些呢?
1、切口對子宮的傷害。
剖腹產是一門手術,產婦打完麻醉針後,需要在肚子上開刀,把胎兒和胎盤取出,從而完成分娩過程。很多產婦在表面傷口恢復之後,以為沒有大礙,但其實切口對子宮的傷害是永久的。如果產後護理不當,容易變成「疤痕子宮」。
2、子宮瘢痕妊娠。
有剖宮產史的女性,一兩年以內再次懷孕之後,受精卵著床在原先的子宮切口位置,極其容易導致子宮撕裂和大出血。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必須進行流產手術,危險性非常高,與宮外孕相比都是高風險的異常妊娠。
3、腰酸背痛。
剖腹產手術之前,產婦需要在腰椎的部分打上一劑麻藥,對腹部以下位置起到暫時阻滯的目的。這種麻藥打針方式容易對產婦的腰部肌肉以及韌帶造成損傷,加上產後需要長時間抱孩子,腰部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會出現經常性的腰酸背痛。
對於選擇剖腹產的女性來說,應該如何做好產後護理來降低後遺症影響呢?
1、傷口的護理要注意。
產後要多多注意傷口的癒合情況,洗浴時最好是採用擦洗方式,傷口不能碰到水,避免感染和撕扯,一旦發現傷口位置有紅腫或者化膿的情況,及時去看醫生。平日裡動作要輕緩一些,儘量不要有大幅度的動作,如果想要咳嗽或者大笑的時候,需要用手捂住傷口位置,這樣能夠有效降低疼痛感。
2、注意惡露的排出。
正常情況下,產後的四周到六周時間能夠把惡露全部排出體外,惡露的排出能夠促進子宮的恢復。假如惡露排不盡,出現的量增多或者伴有異味,需要儘快去看醫生。
產後的母乳餵養、適當運動都能夠促進子宮收縮,從而更好的把惡露排出。平日裡需要注意好衛生情況,勤換衛生用品,避免長時間浸泡在惡露中。
3、減少調味料的攝入量,及時補充水分。
產後更需要多攝入水分,加快身體機能的代謝,能夠分泌更多的母乳,防止排便不暢。飲食方面需要減少鹽分的攝入,辛辣調味品儘量避免,以清淡飲食為主,加強補充營養,保證好蛋白質和維生素每日的攝入量。
4、做好避孕措施。
很多產婦認為母乳餵養期間以及例假恢復以前,進行夫妻生活是不會懷孕的。其實不然,如果不做好避孕措施,很容易會出現意外懷孕的情況,非常不利於產婦的身體恢復。寶媽建議只要有夫妻生活,就必須嚴格做好避孕措施,不能有僥倖的心理。
分娩方式的自由選擇是產婦的權利,但是更多應該聽取醫生的專業建議。剖腹產對於自然分娩,有非常明顯的優點,但是產後恢復上卻有更多的問題。選擇剖腹產的女性在產後要做好產後護理工作,不斷增強體質促進恢復,進行夫妻生活需要採取避孕措施,保護好自己,最大限度的降低剖腹產帶來的後遺症影響。